油菜角果炸裂造成收穫減少 科學家發現油菜裂角抗性基因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啪」的一聲,豆莢炸裂了,豆子們在陽光下飛濺而出,下一年,這些豆子就會在很遠的地方,長出一株新的豆苗……

這個在童話故事裡常見的景象,在很多有莢或角的植物上都會出現。然而,在現實中,這樣的現象卻會給種植者帶來很多損失,種子越小的,損失越大,比如油菜,油菜成熟後,油菜的角果也會炸裂,將直徑只有0.5毫米左右的油菜籽噴濺到很遠的地方,最終造成收穫的減少。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克隆了油菜裂角抗性基因,並揭示了該基因調節油菜角果內皮層細胞的抗性分子遺傳機制。該研究為油菜裂角抗性育種提供了新途徑,為分子選育抗裂角親本材料提供了理論支撐,對於其他十字花科和雙子葉作物的抗裂角機制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實驗植物學雜誌》上。

裂角抗性基因對油菜角果內皮層細胞的調節功能。中國農科院供圖

據團隊科學家胡瓊研究員介紹,由於油菜成熟時易裂角,導致機械化收穫中產量損失較大,如果在黃熟期搶先收穫,又會致使菜籽品質下降,含油量降低,葉綠素含量提高。

因此,提高抗裂角性是近年來油菜品種改良的主要目標。該團隊通過科學的方法,鑑定出了一個特異裂角抗性基因,並發現該基因被抑制的原因,從而使得油菜裂角抗性提高有了基礎。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何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是被基因支配的!
    但是直到2000多年後的現在,也依然沒有人能夠成功,科學家又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人類的生老病死其實是由身體結構所控制的。 1 人體結構中的細胞從生到死都會進行一定的消耗和損傷,而這些消耗和損傷就是造成我們衰老的原因。
  • 科學家發現「灰頭髮」基因 容易長白髮的原因有哪些?
    據香港《文匯報》3月3日報導,《NatureCommunications》雜誌於1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該研究發現了首個灰色頭髮基因,此舉可證實灰白頭髮其實是受遺傳因素而非環境的影響而產生的。研究分析了拉美地區超6000的不同血統人,其中45%為男性,55%為女性,研究人員從中找到與灰色頭髮、頭髮密度及形狀(直發或天然鬈髮)有關的新基因。
  • Science:我國科學家領銜發現野生小麥草中的保護性基因Fhb7可阻止...
    2020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山東農業大學、諾禾致源公司、山東農業科學院、煙臺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美國農業部研究所、普渡大學和以色列海法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野生小麥草(wild wheatgrass)中發現了一種保護性基因,該基因有望阻止小麥和大麥作物患上鐮刀菌枯萎病(fusarium
  • 科學家或發現魚鰭向四肢進化關鍵基因
    科學家或發現魚鰭向四肢進化關鍵基因這兩個基因在魚鰭發育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在動物四肢中沒有出現  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中報導稱,有兩個基因在魚鰭的發育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 養豬廢水磷回收鳥糞石結晶驅動抗生素與抗性基因遷移研究取得進展
    然而,畜禽養殖廢水中獸用抗生素及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廣泛殘留,使得回收鳥糞石在後續農用中造成抗生素抗性的擴散、傳播,對生態環境健康造成風險。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廢水處理與養分回收研究組開展畜禽廢水磷回收研究,發現回收鳥糞石產品中四環素類抗生素(TCs)及其抗性基因(ARGs)顯著殘留,其含量分別為4.88-79.5 mg/kg及6.99ⅹ107-2.14ⅹ1011 copies/g。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鳥糞石產物中TCs與ARGs含量無顯著相關,表明兩者在磷回收過程中遷移的影響因素不同。
  • 科學家發現新的抗耐藥感染抗生素
    科學家發現新的抗耐藥感染抗生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1:16:59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Gerard D.
  • 哪些食物富含抗性澱粉,可幫助瘦身?
    可從食物中攝取到的碳水化合物,大多都屬於澱粉,而澱粉中還有一種被稱為抗性澱粉,這種抗性澱粉的功能與水溶性、可發酵膳食纖維類似,可以成為腸道益菌的食物來源,並增加短鏈脂肪酸的產生,被科學家認為有幫助減重、預防心血管疾病、穩定血糖、維護腸道健康等多種好處
  • 科學家從狗尾草基因組中發現了具有農業價值的基因座
    科學家從狗尾草基因組中發現了具有農業價值的基因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6 21:32:47 美國唐納德·丹佛斯植物科學中心Elizabeth A. Kellogg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科學家發現一種「瘦子」基因:能高效分解脂肪,吃喝宅著也不長胖!
    的確,明明攝入了同樣的食物,卻因為減少活動或缺乏運動,甚至增加熱量,很快導致體重大幅增加。這讓許多人驚呼:太心塞了! 而最新研究指出,這背後「基因」可能充當了相當大一部分角色:迄今為止,脂肪代謝的調控主要集中在尋找與肥胖有關的基因上。也就是說,如果能找出與苗條或抵抗體重增加有關的基因,可能會為減肥人士帶來福音。 為了確定候選瘦基因,研究小組在愛沙尼亞人群隊列中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 現在的基因技術如此發達,科學家為什麼不根據基因復活恐龍?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基因技術和恐龍,探尋它們隱藏的奧秘吧。恐龍作為地球上遠古時期的生物,雖然已經滅絕了很久,但仍然活在科學家和恐龍迷的心中。從古至今,科學家們追尋恐龍足跡,探尋恐龍奧秘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過。
  • 科學家利用全基因組測序發現多種罕見疾病
    科學家利用全基因組測序發現多種罕見疾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4:48:03 英國劍橋大學Willem H. Ouwehand、F.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新聞—科學網
  • 改良油菜品種,科學家找到了新辦法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克隆了油菜裂角抗性基因,並揭示了該基因調節油菜角果內皮層enb細胞的抗性分子遺傳機制。裂角抗性基因BnSHP1.A9對油菜角果內皮層enb細胞的調節據胡瓊研究員介紹,由於油菜成熟時易裂角導致機械化收穫產量損失較大,而在黃熟期搶天收穫又致使菜籽品質下降,含油量降低,葉綠素含量提高。因此,提高抗裂角性是近年來油菜品種改良的主要目標。
  • 人類基因被插入猴子胚胎,導致其大腦快速進化,實驗讓科學家不安
    而其他動物們的大腦,雖然有些比人類的大,但是它們大腦的表面是光滑的,看起來是這樣的:這就造成了自然界其他的動物大腦沒有人類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多,也沒有人類大腦複雜,這一點就造成了人類和其他動物大腦最大的區別。
  • 不是所有澱粉都叫抗性澱粉
    RS3:某些澱粉在煮熟後再次冷卻時會產生回生反應,形成難以被人體消化的澱粉,比如煮熟後再冷卻的米飯、煮熟後再冷卻的土豆、煮熟後再冷卻的黑豆裡都含有豐富的抗性澱粉。這些回生後的澱粉再次加熱,只要溫度不超過130度,仍舊能夠保持抗性澱粉的功效。RS4:通過基因改造或化學方法產生的抗性澱粉。
  • 科學家發現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這種細菌不僅會分解塑料,還會把塑料當作食物來提供能量。這種細菌是在一個傾倒塑料的垃圾場發現的,它是已知的第一個攻擊聚氨酯的細菌。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塑料被生產出來,用於運動鞋、尿布、廚房海綿和泡沫絕緣材料等,但由於回收難度太大,這些塑料大多被送往垃圾填埋場。
  • 新型轉基因盒能夠賦予小麥對真菌銹病的廣譜抗性
    新型轉基因盒能夠賦予小麥對真菌銹病的廣譜抗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22:38 澳大利亞CSIRO農業與食品研究所Michael Ayliffe團隊發現,新型轉基因盒能夠賦予小麥對真菌銹病的廣譜抗性
  • 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 確定了調控珊瑚對熱應激反應的關鍵...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隨著海洋持續變暖,世界上的珊瑚面臨著生存的鬥爭,科學家們正在使出渾身解數,試圖給它們一個戰鬥的機會。一個國際...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隨著海洋持續變暖,世界上的珊瑚面臨著生存的鬥爭,科學家們正在使出渾身解數,試圖給它們一個「戰鬥」的機會。
  • 抗性澱粉有益血糖健康
    因為精細主食過多、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活動量減少等原因,現在血糖異常的人越來越多,中國成人的2型糖尿病發生率超過11%,糖尿病前期發生率超過40%,就是說一半以上成人血糖異常。而且,糖尿病的併發症非常多,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多。怎麼辦呢?改善飲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