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零添加」「無添加」風潮,可能要踩剎車了。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稱,對《食品標誌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進行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不得標註「零添加」「非轉基因」等字樣。
如今,不少食品包裝都標註「零添加」「不添加合成著色素、不添加增味劑」等字樣。也因此收穫了不少消費者青睞。
「零添加」直接理解就是沒有任何添加劑,但事實確實如此嗎?
在食品工業化生產的當下,企業加工的預包裝食品,想找到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的,恐怕很難。即使是家庭蒸饅頭、烤麵包,有時也少不了相關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鬆劑、著色劑、護色劑、酶製劑、增味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甜味劑、增稠劑、香料等。事實上,食品添加劑並不是妖魔鬼怪,食品添加劑不等於違法添加物,只要按照標準合法適量使用,不僅無礙健康,還會讓食品保鮮、增進口感。而且,即便真的「零添加」,也不等於一定安全。比如:不添加防腐劑,就可能無法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導致食品容易變質。
真正的問題是,有的食品包裝瞞天過海,醒目標註「零添加」,而實質上卻添加了。也就是說,所謂「零添加」有時只是商家宣傳的伎倆,不僅損害消費者知情權,而且擾亂食品市場競爭秩序。如此現實語境下,上述意見稿明確不得標註「零添加」等字樣,一旦正式通過,將具有多重意義!
1.大大壓縮部分商家用「零添加」忽悠消費者的空間;
2.有利於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
3.有利於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
在禁止標註「零添加」之外,還要對商家在食品標誌、廣告宣傳等方面的行為進行規範,努力形成閉環監管。
食品添加劑使用過量對人的危害?
1.食品添加劑中含有很多的酸性物質,物質難以吸收並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會給主要的代謝器官例如腎臟、肝臟、膽囊帶來危害;
2.食品添加劑還會影響人類在日常飲食中營養的攝取、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都無法利用吸收;
3.食品添加劑過多食用容易影響到胃腸功能的情況導致出現有腹瀉嘔吐等情況的發生,也會有害於骨骼的情況不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
此前,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科普相對滯後,這給了相關謠言以及商家公開忽悠的機會。希望在未來的科普中,相關部門和機構能夠為人們正確認知添加劑多做工作,再配合相關制度來規範商業行為,確保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時,繼續完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準,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更有信心。
食品添加劑檢測項目:
理化指標:顏色、氣味、PH值、純度、 澄清度、含量均勻度、雜質、水分、灰分、酸值、過氧化值、碘值、密度、溶解度、熔點測定、灼燒殘渣、乾燥失重、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
微生物指標:細菌總數、大腸菌群、黴菌和酵母菌、大腸桿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致病菌等。
重金屬及微量元素指標:鉛,砷,無機砷,汞,甲基汞,銅,鎂,鋅,錫,鈣,鉻,鎘,磷,氟,碘,硒,鉀,鈉,鋁,鐵,錳等。
食品添加劑檢測範圍:
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鬆劑、著色劑、護色劑、酶製劑、增味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甜味劑、增稠劑、香料等。
食品檢測服務:
食品檢測是按照國際、國家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對食品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產品的質量進行檢驗,以確保產品質量合格。食品檢測的內容包括對食品的感官檢測,食品中營養成分、添加劑、有害物質的檢測等,並出具準確分析檢測報告!
#食品安全重於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