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三年後,你會很健康甚至會有腹肌,懂得知識也會很多很多,但大概率你依然會很窮,月薪也依然只有三四千左右!
哪怕你以後想轉行做健身教練,但僅憑這點,我很難說你最終能夠轉型成功。
不止是你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今天社會上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有類似的想法。在今天,健身、看書這兩件事仿佛已經成為了一種所謂的「上進」和「自律」的代名詞,但在我看來這些不過都是「偽上進」。
一、健身看書不是目的
今天的社會,年輕人普遍都很焦慮,那解決焦慮的方法是什麼呢?有不少人會選擇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書籍,這些書籍的特點都是從不揭你的傷疤,也不給出具體事務上的具體決策,一般都是一些高大上且空洞的東西,例如讀書、健身、寫字等等。
這些東西好不好呢?在我看來,健身看書是好的,是應該的,但同樣的,健身看書卻不是目的,而是一種過程。
如果你把健身看書當作是目的去行動,那麼你幾乎不會有任何收穫,或者說,對於解決你當下的焦慮沒有任何幫助。健身和看書,是可以解決我們的焦慮,但我把這種焦慮解決方式稱之為「偽上進」。
如果你對未來迷茫,對當下迷茫焦慮,那這源於你對自己對當下的一種「無知」,這些可以在專業類的書籍中去尋找答案,但看書本身能夠給到你具體的應對方法嗎?顯然不能。
如果你在當下做著月薪三千的工作,未來依靠健身轉型做健身教練,之後通過看專業書籍再去轉型,這類方法的成功率有多少?你又如何同那些專業類的人才去競爭?
其實真正能夠應對當下,解決未來的,是做好你當前的工作,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在當下的工作中取得優勢,而不是一味地靠著鍛鍊和看書來實現。
鍛鍊和看書是好事,也能夠提升我們的能力,開闊我們的見識。但鍛鍊和看書只是一種附在的價值,作為一種增值的手段是可以值得我們去嘗試的,但讀書和健身是完全不能夠當作主力去發展的。
什麼最重要,我們就應該優先去做什麼。
二、健身和讀書也的確能夠緩解焦慮和給未來職業以方向
曾經我也很焦慮,對未來充滿著迷茫和不屈,感覺自己渾身有勁但使不出來。後來結識一位老闆,她給了我很多的人生建議,並且讓我相信原來人生道理和建議是對其有幫助的。
那時候我也開始看書、鍛鍊身體,這樣堅持一年後,我開始把讀書學到的知識用在了網際網路行業,開始頻繁地去網際網路公司面試,不斷地向面試官闡述我學習到的知識。
最後,我也的確如願以償進入了網際網路公司,並堅持到了現在。
儘管我在前面說,讀書和健身對於你解決當下的困境並無實質性意義,但我的前提是,你能否堅持下來。如果你像許多大師前輩那樣忘我地學習,你甚至能夠發表一些論文,走入學者的大門,這些都是完全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又在於,你能否真的在看書和健身的道路上堅持出來,並每天用大量的時間去這麼做?能夠這樣堅持一兩年的人,恐怕都是極少數。
回想我自己當初看書健身的時候,每周周末會固定跑步讓身體變得健康有活力;而我每天都會花費四五個小時去看書學習,上班戴耳機聽書,下班後則看大量的網際網路行業的電子書,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點全部寫在便籤紙上,貼在門後,一年時間裡,把門上貼滿了便籤條。
這也是我最後踏入網際網路公司的本錢。
我今天回想起來,身邊也有很多人說我今後也要這麼幹,但就我看見的,真的沒有多少人會如此有強度的堅持下來,因為我們身邊的誘惑也不少。
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不建議通過健身和讀書去為未來的自己做職業規劃和轉型。首先,這風險很高,其次,能夠堅持下來的人也很少很少,大部分人普遍都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
因此,與其說找份月薪三千的工作,每天下班後健身讀書,不如現在就把重心放在找一份不錯的工作上,相對而言,眼下的「本職工作」專心做好,比我們去看書健身要強得多,風險也低很多。
健身和看書,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方法,而不是應對焦慮工作的全部。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點擊【關注】,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個人成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