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小漁老師課的感悟:
首先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我們不想要什麼?
我們想要的帶給我們快樂,我們不想要的增長我們的智慧。
我們不想孩子變得恐懼,焦慮,自卑。
不想要的東西會帶給我們智慧,我們對不想要的事情就會逃避,唯恐避之不及,特別的害怕。
但恰恰相反,這些部分才是我們增長智慧的關節點。
孩子不希望你打擾的情況下,他覺得這樣是能夠最好集中他注意力的情況下,你就不要去幹擾他。
在這裡再次的強調邊界感!
什麼事兒是孩子自己的事,什麼事是家長的事,我們這時候一定要弄清楚,不要再去影響孩子注意力,消磨他的意志力了。
如果孩子出現了異常,比如說他突然間什麼都不畫了,什麼都不學了,這個時候你可以去看看他,但如果他正常的情況下就是一個收拾東西的話,就純屬是媽媽自身小時候曾經經歷過別人嚴厲的批評,或者是成長經歷當中受過這樣的心理傷害,所以他認為必須乾淨。
今天老師講的課,也是我需要的,特別好,在對於自己和孩子的邊界感上,要多多下功課。
在跟孩子商討協商的過程中,要多多講感受,而不是就事論事。
誇誇女兒今天按時聽老師講網課,很不錯,今天奶奶過來,答應了奶奶五一過去奶奶那裡吃飯,看到了女兒對奶奶滿滿的愛。女兒今天的作文評為優秀,女兒很開心!
誇誇自己繼續鍛鍊身體,堅持跑步,在跑步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頭腦越來越清晰,而且內在的情緒能夠很好地跟她對話,和平相處,認真聽老師講課,做筆記,收穫滿滿當當,能夠帶著一份出離心的狀態去看到孩子的感受,覺得自己棒棒噠!
聽女兒講她看的小說,我今天也在看了,換位思考,站在女兒的角度去感受一下女兒的心情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