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美國冷戰走向的二人組:尼克森與基辛格當年的權勢有多強大?

2020-12-26 趣觀歷史

「均勢至少收到兩方面的挑戰:一是某一大國的實力強大到足以稱霸的水;二是從前的二流國家想躋身列強行列,從而導致其他大國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直到達成新的平衡或爆發一場全面戰爭。」(亨利·基辛格)

01.

1968年美國大選以理察·成功當選結束,理察·尼克森一眼就看中了基辛格的才能,認為基辛格並非等閒之輩,這也是尼克森同樣作為一個權謀家的敏銳之處,基辛格成功地當上了尼克森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從這一刻開始,他和尼克森的冷戰時代正式拉開了帷幕。

▲基辛格舊照

那麼「國家安全顧問」這個職位究竟是做什麼的?

這是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工作,主要負責國家的戰略諮詢方面的工作,這份戰略諮詢的工作基辛格做了一輩子,如果是放在中國的古代,這份工作的名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就是「國師」,對於美國總統而言,國家安全顧問是自己的高級別秘書,基辛格擔任的正是這份工作。

▲基辛格舊照

但是這份工作聽上去非常高端,實際上並不神秘,可是在白宮之內的權力運轉中,幾乎所有的位置對於總統來說都是高級秘書,這就造成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那就是這些秘書們結成了利益共同體,變成了白宮之內的官僚機構,甚至可以聯合起來牽制住總統,這個時候總統就必須聘請新的秘書,這就造成了白宮之內秘書勢力的一天天龐大,對於總統來說顯然是一種惡性循環。也不只是美國有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國的古代也有這個問題,就比如說原本是為了制約「三省六部」而設立的「尚書房」最後變成了「軍機處」、「內閣」這樣的龐大勢力,總是陷入到越想制衡越失控的尷尬境地。

▲基辛格在白宮舊照

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這個職位本身存在感並不高,在甘迺迪時代和詹森時代的基辛格存在感就不高,但是到了尼克森時代,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逆境能打敗弱者而造就強者!(理察·尼克森)」

▲尼克森與民眾握手

說到理察·尼克森,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讓他因此而下臺的「水門事件」,可是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其實是尼克森讓美國實現了有尊嚴的,平穩的戰略收縮,讓美國在迷茫時期雖然經歷了一些陣痛,可是對於全球的影響力依舊不減退。尼克森出身寒微,靠著自己的學習成績考上了名校,有過海軍軍官的經歷,個性堅韌剛強,可是任何人都是一體兩面的,個性剛強堅毅的另一面便是有一些獨斷專行,尼克森具有裡根都難以望其項背的戰略眼光,可是有一點,就是尼克森的操盤能力不足,他需要一個能人來輔佐他。

02.

尼克森和甘迺迪一樣,都對白宮內的官僚深惡痛絕,認為這些官僚們除了提出反對意見之外什麼也做不成,只會互相推卸責任,找出一萬個理由來逃避,尼克森決定要在白宮內實現絕對的掌控力,因為這個時候美國和蘇聯的冷戰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蘇聯方面,勃列日涅夫徹底由「王道」入「霸道」,用「鋼鐵洪流」洗刷著所有的不同意見,美國轉入到了守勢,尼克森要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

▲甘迺迪與尼克森舊照

「他們都以為是他們在統治這個國家。他們不時會輪流玩弄一下總統。如果我們要去管他們在做什麼,主席先生,那我根本就不會來這裡做第一次訪問。任何重要的事他們都是反對的,但我們還是做了。(亨利·基辛格)」

尼克森為了打破白宮內官僚機構一片死水,死氣沉沉的局面,尼克森決定讓自己的助理和秘書們獨攬大權,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威廉·皮爾斯·羅傑斯基本上被尼克森架空了,任何國家重大的外交事務羅傑斯都不被告知,尼克森只適合自己的助理和顧問們探討,在探討完之後,助理和秘書們會幫助尼克森落實他的計劃,當事情辦完之後,再由秘書們直接匯報,比較類似於先斬後奏。當白宮內的官僚們想要反對,可是已經為時已晚,所有的事情都已經辦完了。在尼克森時代的白宮定期舉行的內閣會議是表演性質的會議,尼克森和基辛格對於官僚們的走過場不厭其煩,尼克森有的時候甚至會在會議上故意顯露出對於官僚們的嘲諷和蔑視。

▲尼克森在白宮舊照

就在外部是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咄咄逼人,自己國內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沼中無法動彈的時機,在尼克森時代的強權政治的背景下,基辛格這個猶太血統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登上了歷史舞臺,決定真正的大展拳腳。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基辛格除了擁有超乎於常人的國際視野,和戰略視角之外,還有著猶太人獨有的敏銳和羅馬廷臣一樣的諂媚本能,再加上在甘迺迪和詹森兩屆政府下的磨練,基辛格為人處世非常高超,在白宮之內左右逢源,非常注意尼克森的個人感受。

▲勃列日涅夫舊照

基辛格深知尼克森對於猶太人是非常警惕的,而且尼克森為人剛毅嚴肅,甚至一個人在屋子裡都西服革履,從不鬆懈,基本沒有朋友,但是在尼克森監控白宮的時候,故意安排了基辛格,尼克森一生都對猶太人充滿了警惕和偏見,唯獨和基辛格算是朋友。

03.

基辛格作為國家安全顧問,因為和尼克森的關係非常好,甚至可以參加總統秘密會議,基辛格成為了尼克森在實現自己的戰略暗箱操作的不二人選,尼克森可以說完全信任基辛格,他認為二人在戰略和政治上有著某種共鳴,就這樣,基辛格從哈佛大學的哲學系教授,成為了白宮有史以來實際權力最大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在基辛格從這個位置上隱退之後,這個位置基本上成為了徹底的閒職,也沒有人再去注意這個位置。

▲尼克森與基辛格舊照

「尼克森的性格也許只有莎士比亞可以描述,他的性格有許多面,他肯定在年幼時因為頻繁遭到拒絕而備受傷害,尼克森沒有親近的朋友,他甚至和任何人都沒有什麼社交生活。」(亨利·基辛格)

基辛格和尼克森的關係不僅僅是上下級的關係,基辛格是尼克森生命中難得的共鳴者之一,尼克森有一個習慣是每當演講結束,尼克森都希望有人給他打電話告訴他他的演講做得很好,基辛格就一直擔任著這個角色,二人基本每天都單獨見面,兩個人可以一直不停地談論世界局勢和美國的下一步到底該去往何處。時間就這樣來到了1971年,基辛格在白宮內可以說是手眼通天,大權獨攬,基辛格是唯一一個可以在24小時全天候隨時可以見到尼克森的人,基辛格了解尼克森的性格特徵,包括他的榮耀,他的訴求,以及他的恐懼和弱點,在之後的那一次與周恩來總理20個小時的馬拉松式的談判都是基辛格代表尼克森進行的,可見基辛格當時權力有多大。

▲基辛格與周恩來共飲

關於基辛格,最為人稱道的,也是讓他在國際政壇一戰成名的傑作就是那一次「秘密訪華」,為什麼要把基辛格這一次訪華之旅說成是「秘密訪華」呢?

因為基辛格當時的訪問不僅僅是世界其他國家不知道,甚至連美國的國務卿以及整個美國的官僚機構全都不知道,這一次神來之筆完全是他和尼克森兩個人的突發奇想就付諸於實踐了,可見尼克森和基辛格這二人的「冷戰雙雄」組合當時的權力有多麼巨大。

「我們將不惜一切手段終結這場戰爭!」(理察·尼克森)

▲會議上的尼克森

在尼克森執掌白宮,成為總統的時候,可以說擺在尼克森面前的是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進入「黃金時代」以來最爛的攤子,勃列日涅夫統治著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時刻都可以輕鬆掐死歐洲,而美國自己在北越也深陷泥潭,北越軍隊如同幽靈一樣無處不在,國內的反戰示威遊行和中國革命如同火焰一般的輸出讓美國國內以及歐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之中。最讓尼克森感到頭疼的就是蘇聯那個時候徹底轉入「霸道」,仿佛隨時都要和美國展開末日決戰,而且整個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也陷入到了危機,美國連年的戰爭,和英國和法國十年如一日地挖著美國的牆角,讓大西洋兩岸都陷入到了嚴重的滯脹當中,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讓各個國家無比焦慮。

04.

因為黃金的短缺,法國人開著軍艦把黃金從美國拉回到法國,黃金一出現了危機,美元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這個時候,法國的戴高樂一向是保有反美追求獨立的立場,美國在狼狽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急需恢復自己的話語權,戴高樂想到了和蘇聯產生聯繫,向美國施壓,這個時候東德因為在蘇聯的共產國際陣營之內,德國也準備和蘇聯拉近關係,準備徹底倒向蘇聯,至於英國,英國的最大願望就是親眼看著美國死在自己面前,因為把英帝國拉下神壇,終結了自己日不落時代的恰恰就是美國

▲勃列日涅夫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

在這個時候,已經是1971年了,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美國和蘇聯的兩極爭霸之外,還有另一個國家站在了鎂光燈下,那就是我國,在那個時候,我國雖然在物質條件和建設水平上照比美國和蘇聯還有差距,但是在話語權上可以說已經壓制住了蘇聯,在革命理想和理論建設上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當之無愧的領袖,我國在當時最大的成就就是打破了美蘇冷戰的話語體系,毛主席提出了「民族要獨立,國家要解放,受壓迫的人民團結起來」的構想,完善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家獨立解放的理論聯繫,打破了傳統冷戰的話語體系,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除了美蘇兩大陣營選邊站的另外選擇,而且毛主義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也讓全世界對中國的存在有了深刻的認識。

▲毛主席舊照

在這個時候,整個西方國家都已經準備好要和我國牽手了,加拿大在1970年宣布承認北京政府,在1971年的一次聯合國大會的表決當中,美國提出了一個試圖保留臺灣在聯合國大會席位的提案,沒有想到整個北約盟友全部跳出來反對,後來我們重返聯合國,除了廣大的亞非拉人民之外,北約也投了贊成票,因為歐洲認識到了我國勢必會崛起成為一股單獨的勢力,這種基於國家利益的選擇往往是超越了冷戰傳統的意識形態對抗的

「我是不喜歡民主黨的,我比較喜歡共和黨。我歡迎尼克森上臺。為什麼呢?他的欺騙性也有,但比較地少一點,你信不信?他跟你來硬的多,來軟的也有。他如果想要到北京來,你就捎個信,叫他偷偷地,不要公開,坐上一架飛機就可以來嘛。談不成也可以,談得成也可以。何必那麼僵著?」(毛澤東)

▲斯諾與毛主席舊照

就在這個大背景下,一向以極端右派的形象示人的理察·尼克森開始被迫轉變自己的立場,開始重新思考在自己的戰略中中國的地位問題,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之後不久,就在朝鮮半島上贏下了抗美援朝戰爭,贏下的正是當初的世界第一美國,然後在美國和蘇聯聯合起來的核訛詐之下影視研製出了自己的核力量,而且我國是一個擁有遼闊戰略縱深的國家,一旦擁有了核力量,那麼就是不折不扣的核大國,雖然和美蘇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在世界上已經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隨著勃列日涅夫徹底讓蘇聯變成了赤色帝國,在我國邊境陳兵百萬,我們和蘇聯徹底走向了決裂,美國、蘇聯和我國的三國演義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個時候,尼克森和基辛格決定來一次大手筆,我們在以後詳細分析。

參考資料:《白宮往事》《論中國》

相關焦點

  • 基辛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
    看到這份名單,相信很多中國讀者應該是一頭霧水的,當然,基辛格老朋友不在其列,國人很少有沒聽過他老人家大名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嘛!但他老人家到底在中美關係正常化中起到什麼作用,各位可能就未必清楚了。既然蘇聯如此咄咄逼人,而中國經過三個五年計劃,也已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那中美兩國間就有了再次合作的基礎。毛主席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他早就有了改善中美關係的想法;而在美國方面,向來以「反共」著稱的尼克森總統在國家利益面前,也正有此意。但苦於沒有合適渠道,雙方難以充分交換意見。
  • 從哈佛大學到白宮:「大國師」基辛格是如何開始自己政治生涯的?
    ▲基辛格與毛主席舊照關於基辛格,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對他的一個身份耳熟能詳,那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能夠得到這個標籤的人不多,基辛格就是得到的人中最有代表性的那個,這個詞彙好像是從基辛格與我們扯上關係的第一刻起就像是一條紅繩拴在了這個猶太血統的美國國務卿身上
  • 基辛格為何要為43年前的事道歉?金一南:我背後是強大的中國!
    2015年6月,金一南隨中國國家代表團訪美與基辛格會談,當時的基辛格已經90多歲了,由於他很辛苦,年紀也大了,在會談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中睡著了。中方有些愕然,但基辛格的助手卻說:「沒關係,他睡著了也能聽見,只是你們的問題太溫和了,引不起他的興趣而已。你們提些尖銳的問題,他一受刺激,就不會睡覺了。」
  • 一組罕見的名人合影:圖1是五任美國總統,圖5是基辛格與李連杰
    比文字更有說服力的就是照片,在大多數場合下它代表著真實,也代表著寶貴的時代留念,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組罕見珍貴名人合影,照片中的人物大多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筆的名人,每一張合影都是一段無聲的歷史。
  • 「美國敗了誰也別好過,尤其是China」,基辛格說這話什麼意思?
    基辛格,這麼多年來一直被宣揚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為美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國務卿之一,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積極推動了美國尼克森總統訪華,是中美之間實現關係正常化的有功之臣。在其卸任後,作為一個資深「中國通」,也積極奔走於中美之間,為雙方交流牽線搭橋。
  • 西蒙·蒂斯德爾:川普想把尼克森中美蘇大三角反著玩
    實際上,他在將尼克森總統的「中國牌」反著打出來。簡單來說,他想做的是:示好俄羅斯同時對華展現強硬姿態。 由於美國和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在敘利亞、烏克蘭、北極等地區有共同利益,國際關係的驟變很可能對這些地區的局勢產生潛在影響。 1945年日本戰敗後中國陷入內戰泥沼,而臺灣則是蔣介石和國民黨最後的堡壘,中國共產黨收復臺灣的標誌性意義不容小視。中共視臺灣為一個反叛的省份,因而對中國而言,在臺灣的主權問題上沒有絲毫協商的餘地。
  • 尼克森訪華的宴會菜單 駁「周總理用一噸鮑魚款待尼克森」的不實之詞
    1972年2月27日晚,周恩來和尼克森在上海舉辦的宴會上。(南方周末資料圖/圖)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乘坐「76年精神號」專機抵達北京,展開其首度訪華之旅。當天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尼克森。
  • 開啟中美友好之旅的尼克森總統,為何會鬧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醜聞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美國總統史上最大的醜聞事件——水門案,這個事件一直被世界各國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對美國歷史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而著名的水門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只不過當年的尼克森總統和他的團隊比較衰,做這些骯髒違法的事情被抓到了而已。尼克森的政治生涯尼克森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他在二戰時期就曾擔任過海軍的中校,而且還拿過兩枚亞太戰役的勳章,在二戰期間已經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物。
  • 「國師」基辛格被川普撤職,川普為何這麼做?兩人有何恩怨?
    川普在總統生涯進入尾聲的時候,突然開除了「國師」、地緣政治戰略大師基辛格,這是唱哪一出,有什麼目的?這究竟是川普拋棄了基辛格,還是基辛格拋棄了川普?基辛格非常幸運,遇到了尼克森這樣的明主,以及那個特殊的時代,使他立下了不世的功績,名揚四海。而壯年的班農、暮年的基辛格非常不幸的是遇到了「昏君」川普,以及美國正向衰落,以及處於美國對世界老二喪失了壓倒性優勢的新時代,在川普政府裡都是曇花一現,如同流星划過天空。更悲劇的是,班農、基辛格都是被川普開除的,晚節不保。
  • 以糧換油:美國政府 對 蘇聯 的 石油戰略
    1973 年石油危機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為此福特政府決定利用糧食出口換取蘇聯石油,以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一、美國政府制定對蘇聯的石油外交戰略背景戰後初期美國石油生產能力超群,一度成為世界產油國之首。但是美國石油消費的增速遠高於產油速度,尼克森執政時期美國已經成為石油淨進口國。
  • 基辛格賣慘加威脅,要求全世界援助美國,你怎麼看?
    基辛格雖老謀深算,盡菅用什麼語言威脅世界人民,也將挽救不了美國川普、蓬佩奧高層政客們在疫情期間犯下的彌天錯過。美國的崩潰是天意,任何魔法無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義是永遠不會受威脅壓倒的!基辛格雖然促成過中美建交,中國對美國的支持已付出不少,如果說答謝早已超過了量。
  • 尼克森:我訪華之後,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1972年2月,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上海籤署《上海公報》,這是中美之間籤署的第一個聯合公報,標誌著中美兩國政府經過20多年的對抗,開始向關係正常化方向發展,為兩國建交奠定了基礎。 這段歷史,尼克森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有詳細記錄。重溫這段歷史,也許會對今天的中美關係有新的啟發。】 1972年2月17日10點35分,我們離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飛往北京。
  • 西沙是尼克森訪華見面禮?美國默許中國打西沙,能否打勝看本事
    此戰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不長,其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不僅僅是奪取了整個西沙群島,更為後來奪取南沙群島的控制權創造了條件。謹以此文,紀念此次海戰中為了保衛中國海疆而犧牲的人民海軍英烈。  中美緩和:  美國意欲從越戰泥潭中脫身,一方面通過蘇聯向北越施加影響,希望進行和談;同時又向越南大量增派戰鬥部隊,期望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以實現「光榮停戰」。
  • 曾提醒中國「備戰」的基辛格職務被撤,白宮已無計可施
    基辛格曾經訪問過中國,同時也是中美關係破冰的見證者,不過現年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被五角大樓解僱。和基辛格一同被撤職的,還有奧爾布萊特,他們其實早已不是美國的政府官員,也不會領薪水,所以白宮方面的解釋也稱他們並不是撤職,只是說人員調整。
  • 杜魯門要用核威懾,毛澤東:要打多久就打多久,尼克森主動訪華
    曾有國外記者採訪毛主席關於國際問題的看法,記者提問:「如今美蘇正陷入冷戰,世界各國都通過站隊來維持國內安全,那麼,為何中國不選擇站隊呢?」這個道理說明得很清楚、很明白,只有國家強大了,軍隊和軍事實力,才能真正地強大起來。這是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國家才做到了既發展了經濟、又發展了軍事實力。
  • ...震住了|美國總統|尼克森|三軍儀仗隊|軍服|中國人民解放軍|毛澤東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走下空軍一號專機(圖說空軍一號是怎麼來的 美國總統專機的變遷史),眼前是他從未見過的、也是中國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371人的儀仗隊伍。按照慣例,外國元首來華訪問,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陣容通常是由120人到155人組成。
  • 車兆和:基辛格與「馬基雅維利主義」
    中國小康網訊 日前,網上見到一則有關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原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國務卿基辛格的消息。該消息稱,基辛格先生說: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如果美國新冠病毒疫情失控了,對大家都無好處(大意如此)。有的網友說,這是「赤裸裸的恐嚇」;也有的說他「老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