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稱,自己購買一款名叫"伏見桃山"的網紅奶茶時,竟然發現大杯奶茶的包裝底部,是隱蔽虛空的。因此,消費者質疑,該網紅奶茶存在過度包裝和虛假宣傳。
對此,有網友還專門做了一個測試,對比"伏見桃山"出售的大杯奶茶和中杯奶茶的區別,結果發現,由於大杯奶茶杯底部分是完全空心的,所以,當把大杯外殼紙質撕掉之後,剩下的容器大小其實與中杯沒有兩樣,而且杯身高度也是一樣的。
然而,當消費者拿著空紙杯找到奶茶店索要說法時,得到的官方客服回應卻是:不同杯型的容量都在菜單上有清晰標註,此外,該店的大杯設計,是特意要底部空心,其目的不是為了偷工減料,而是為了隔熱,以免顧客喝熱奶茶時燙手,而這個細節其實是他們的"小創意"。
乍一聽,網紅奶茶店的解釋,似乎還是有一絲道理,設計初衷是考慮消費者的使用感。
不過,細細想來,一個被網友調侃成"有內增高"的杯子,背後難道真沒有與成本利潤相勾聯嗎?恐怕,天底下沒有這麼"好心"的商家。
所謂的"隔熱",更可能是幌子,畢竟,如果真的追求隔熱效果,可以有那種杯套加高的設計,或者在紙質選材上下點功夫。最起碼,不要給消費者帶來誤導,造成"加價不加量"的欺騙感,長此以往,因為一些蠅頭小利的旁門左道,失去的是消費者的信任和情懷。
當然,也有人站在商家的立場出發,認為飲品店這個行業,對紙杯"動手腳"節省成本,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畢竟,不在這些細節上做文章,那些花在廣告營銷上的錢又怎麼賺回來呢?
所以別怪商家,要怪就怪某些消費群體盲目跟風,願意相信所謂的網紅產品,好好想想,一款聽都沒聽過的產品,突然就成了網紅,不是砸錢營銷,難道真的是靠口碑火起來的嗎。
其實,類似的"小聰明"伎倆,我們見得還少嗎?
最簡單的,就是夏天喝冷飲的時候,商家總會問上一句:"要冰嗎?"大部分顧客都會選擇加冰,但至於加多少,很難有個準數。尤其是當顧客沒有特意備註冰塊數量時,往往商家為了節省成本,"偷奸耍滑",就會往杯子裡加入大量的冰塊,這樣一來,實際飲品的分量就會少得可憐了。
當然,這樣的做法,是極不提倡的,如果為了省一點奶茶,多加一些冰塊,導致奶茶的味道不夠香濃,失去了客人,那才是損失。
總之,千萬不要把消費者當成"傻子",有時候,任何一個細節的變化都會被察覺出來,如果這個變化存在欺詐的惡意,到頭來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所謂"誠信經營",指的不僅是真材實料,童叟無欺,還需要坦然相待,不耍小聰明,為了蠅頭小利而賠了名聲,太不值當。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