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答覆「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建議

2020-12-26 澎湃新聞

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教育部在成文於10月14日的《答覆》中指出,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內容。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取得良好成效。

一、加強政策指導。2018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停課不停學」期間,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線上教學時間,控制學生電子產品使用時長,科學規範指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產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

二、強化網絡素養教育。針對學生沉迷網絡和不理性消費等現象,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迷戀網絡和電子遊戲等不良行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推薦了「我是信息社會『原住民』」「趣味編程入門」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學校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推動各地通過課堂教學、主題班隊會、專題教育、編發手冊、一封信等多種形式,持續開展網絡知識教育、預防網絡沉迷教育。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設立「網絡安全」專欄,從分析網絡沉迷危害性、解讀相關法律法規、講解防範辦法等多個角度進行教育引導,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素養。

三、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教育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幫助青少年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2017年起,教育部組織遴選了兩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營)地,持續開展「圓夢蒲公英」暑期主題活動,鼓勵各地組織開展校外主題活動,引領中小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虛擬世界,防止網絡沉迷。各地各校組織開展合理上網主題演講等活動,通過主題班會、板報廣播、校園網站、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網絡道德、網絡法治和網絡安全專題教育。

四、規範學校日常管理。教育部督促各地各校嚴格規範和加強學校日常管理,要求各地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並指導學校加強對校園網內容管理,建設校園綠色網絡。各校積極將預防沉迷網絡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規範學生使用手機。

五、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為淨化網絡環境,教育部積極配合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開展「淨網」「清朗」「護苗」、涉少年兒童APP集中整治、嚴格規範網路遊戲商場管理等各類網際網路領域專項治理工作,營造有利於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2020年8月,教育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先後部署開展網課平臺專項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對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網絡文化、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網路遊戲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清理社會網課平臺違法有害信息,全面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空間。

六、密切家校協同配合。推動各地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指導家長陪伴孩子時應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印發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的《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提醒廣大家長從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等方面做好「五要」,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研製《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將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培養良好的媒介素養作為重要內容,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構建家校協同育人的格局。

下一步,《答覆》稱,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一是積極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加強對「網絡保護」章節內容的法律宣傳和權威解讀,保障和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二是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正向引導,加強對中小學健康上網、合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教育引導工作,鼓勵各地各校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學校設施設備,加強對中小學生網絡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日常管理。三是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四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發揮家長監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教育部回應了
    近日,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中稱,對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同時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正向引導,加強對中小學健康上網、合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教育引導工作,鼓勵各地各校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學校設施設備,加強對中小學生網絡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日常管理。此外,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發揮家長監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 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教育部回應來了!
    教育部回應來了 1、增設春秋假期? 2、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 增設春秋假期? 教育部答覆來了!
  •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的「手機」下手了,家長表示支持,早該管管了
    十年前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手機也只能打電話發簡訊,隨著時代的發現,手機能夠支付買東西,出門只要一部手機就夠了,手機使我們變成低頭族,也給很多學生們帶來了一些影響。教育部對中小學生的「手機」下手了,家長表示支持,早該管管了教育部回應,禁止中小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加強對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管理,若有特殊情況帶入手機的同學,在入校時須上交老師統一管理。
  • 教育部開始對校園手機下手,老師和家長拍手叫好,學生不樂意了
    教育部開始對校園手機下手, 老師和家長拍手叫好,學生不樂意了。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現象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老師也沒什麼好辦法,沒收也不合適,畢竟手機價格昂貴。不過近日,教育部終於出了新指示,提出了「禁止中小學生帶智慧型手機入校園的建議」,並要求學校加強治理,讓家長密切配合, 讓中小學生能夠綠色上網。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孩子沉迷手機,危害到底有多大?
    …… 不可否認,由於手機的信息便利性,合理的使用手機,對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幫助的,比如上網課、查資料、遇事及時與家長聯繫等等。 但是,由於孩子們年紀尚小,自制力不足,很容易就會太過沉迷手機,從而出現只顧打遊戲、影響學習、不愛跟人交流等情況;甚至很多學生將手機帶進了學校和課堂。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學生們欲哭無淚,家長拍手叫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越來越進步,「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的人,可能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作為學生,當然也不例外。由於今年特殊情況的影響,學生們都在家上了一段時間的網課,自然而然也離不開手機。雖然現階段學生們都已經回到學校上課了,但是依然還是會有很多學生把手機帶入學校。
  • ...回復「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上學」:孩子沉迷手機究竟有哪些危害?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提出「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 對此,教育部近日在官網公開答覆稱,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
  • 有人大代表這樣建議,教育部答覆了
    本報訊 12月2日,教育部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49號建議的答覆》,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將九年制義務教育修改為十二年制義務教育」予以答覆。您關於「兩低」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對教育部開展相關工作有借鑑意義。一直以來,教育部高度重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會同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推動完善法律制度。教育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的修訂。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家長拍手叫好:沉迷手機毀了多少孩子
    身處網絡時代,如今的人們走到哪裡都需要拿著手機,一會兒沒看到手機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成年人都容易沉迷於手機,何況是小孩子呢?但是家長逐漸發現問題,孩子們沉迷手機,開始上課不認真,放學什麼都不做就抱著手機玩。
  • 政協委員建議大陸與港澳臺繁簡體字互認互通 教育部答覆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政協委員建議大陸與港澳臺繁簡體字互認互通,教育部答覆了對於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兩岸三地繁簡體字互認互通的提案》,教育部經商工業和信息化部已作出答覆,並於12月16日公開了答覆內容
  • 教育部門對手機下手了!學生看後不情不願,家長直呼「幹得好」
    小偉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同班同學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機,經常組隊打遊戲,而小偉因為沒有自己的手機,難以融入群體,因此小偉感覺心情低落,回到家後多次向媽媽請求想要一部手機,並且保證有了手機後一定好好學習。媽媽再三思考後,最終同意了小偉的請求。擁有手機的小偉瞬間心情開朗,家裡長輩也沒有多注意。
  • 政協委員建議大陸與港澳臺繁簡體字互認互通,教育部答覆了
    對於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兩岸三地繁簡體字互認互通的提案》,教育部經商工業和信息化部已作出答覆,並於12月16日公開了答覆內容。
  • 教育部答覆「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建議: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教育部網站11月19日發布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函》),披露了教育部經商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答覆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於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提案》的具體內容。
  • 解讀教育部對《關於完善研學旅遊市場秩序的提案》做出的最新答覆
    近年來,中小學生的研學工作獲得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視,並且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指導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12月2日,教育部對《關於完善研學旅遊市場秩序的提案》做出了最新答覆,指導如何完善研學旅遊市場秩序以及研學遊發展的最新模式等。
  • 低年級的小學、幼兒園學生戴口罩惹爭議,教育部今天明確答覆
    截至今天,已經有將近40%的學生重返校園。防控情況好的地方,小學、幼兒園也開學了,後面陸續有更多的地方低年級小學生要開學,現在大家很關心,這些低年級的小學生是否有必要戴口罩上學?之前媒體報導某地有小學生戴著N95口罩上體育課,對此,專家均表示,不要給兒童戴N95口罩,小朋友有窒息風險,嚴重的可能造成心肺功能受損,是不可逆的。
  • 教育部:將研究設置中小學心理健康專門課程的可行性
    教育部官網9月10日公開《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519號建議的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統一編訂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教材的建議」的具體內容。教育部指出,下一步,將立足中小學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研究,謀劃推動持續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據《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內容進中小學課程教材建議方案》,研究設置專門課程的可行性,並修訂相關課程標準和教材,採取專題講述與滲透融入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中小學生健康素養。
  • 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聯合通知:校園內全面禁止
    > 託幼機構、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的 校園內(包括室內、室外區域) 全面禁止吸菸!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為無煙學校建設提供健康科普知識和技能宣傳教育等專業技術支持,幫助引導教職工和學生吸菸者主動戒菸,並提供相應的戒菸服務,推動形成健康向上的無煙校園氛圍。各地教育部門要將無煙學校建設作為考評學校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標。
  • 陝西一高中生玩手機被勒令退學,縣教育局:保留學籍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瑞明)陝西柞水縣柞水中學一名高二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被勒令退學一事引發關注。29日,新京報記者從陝西柞水縣教育局獲悉,柞水中學決定,對該名學生作「勒令退學」處理,但保留學籍,保障該學生繼續接受教育的權利。
  • 教育部答覆!編程教育將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
    有人提出,編程技術或許會成為如數學、語文一般的基礎知識......近日,教育部在給全國政協委員的答覆函中稱:教育部高度重視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已制定相關專門文件推動和規範編程教育發展,培養培訓能夠實施編程教育相關師資,將包括編程教育在內的信息技術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