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教育部回應了

2020-12-26 天眼新聞

近日,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中稱,對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積極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加強對「網絡保護」章節內容的法律宣傳和權威解讀,保障和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同時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正向引導,加強對中小學健康上網、合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教育引導工作,鼓勵各地各校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學校設施設備,加強對中小學生網絡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日常管理。此外,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發揮家長監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全文如下: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

教基建議〔2020〕335號您提出的「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內容。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取得良好成效。一、加強政策指導2018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停課不停學」期間,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線上教學時間,控制學生電子產品使用時長,科學規範指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產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二、強化網絡素養教育針對學生沉迷網絡和不理性消費等現象,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迷戀網絡和電子遊戲等不良行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推薦了「我是信息社會『原住民』」「趣味編程入門」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學校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推動各地通過課堂教學、主題班隊會、專題教育、編發手冊、一封信等多種形式,持續開展網絡知識教育、預防網絡沉迷教育。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設立「網絡安全」專欄,從分析網絡沉迷危害性、解讀相關法律法規、講解防範辦法等多個角度進行教育引導,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素養。三、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教育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幫助青少年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2017年起,教育部組織遴選了兩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營)地,持續開展「圓夢蒲公英」暑期主題活動,鼓勵各地組織開展校外主題活動,引領中小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虛擬世界,防止網絡沉迷。各地各校組織開展合理上網主題演講等活動,通過主題班會、板報廣播、校園網站、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網絡道德、網絡法治和網絡安全專題教育。四、規範學校日常管理教育部督促各地各校嚴格規範和加強學校日常管理,要求各地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並指導學校加強對校園網內容管理,建設校園綠色網絡。各校積極將預防沉迷網絡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規範學生使用手機。五、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為淨化網絡環境,教育部積極配合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開展「淨網」「清朗」「護苗」、涉少年兒童APP集中整治、嚴格規範網路遊戲商場管理等各類網際網路領域專項治理工作,營造有利於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2020年8月,教育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先後部署開展網課平臺專項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對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網絡文化、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網路遊戲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清理社會網課平臺違法有害信息,全面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空間。六、密切家校協同配合推動各地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指導家長陪伴孩子時應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印發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的《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提醒廣大家長從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等方面做好「五要」,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研製《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將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培養良好的媒介素養作為重要內容,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構建家校協同育人的格局。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一是積極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加強對「網絡保護」章節內容的法律宣傳和權威解讀,保障和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二是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正向引導,加強對中小學健康上網、合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教育引導工作,鼓勵各地各校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學校設施設備,加強對中小學生網絡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日常管理。三是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四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發揮家長監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來源 貴州教育發布

編輯 高琴編審 趙宏斌 鍾俊怡

相關焦點

  • 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教育部回應來了!
    教育部回應來了 1、增設春秋假期? 2、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 增設春秋假期? 教育部答覆來了!
  • 教育部答覆「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建議
    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的具體內容。2018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的「手機」下手了,家長表示支持,早該管管了
    十年前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手機也只能打電話發簡訊,隨著時代的發現,手機能夠支付買東西,出門只要一部手機就夠了,手機使我們變成低頭族,也給很多學生們帶來了一些影響。教育部對中小學生的「手機」下手了,家長表示支持,早該管管了教育部回應,禁止中小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加強對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管理,若有特殊情況帶入手機的同學,在入校時須上交老師統一管理。
  • 教育部開始對校園手機下手,老師和家長拍手叫好,學生不樂意了
    教育部開始對校園手機下手, 老師和家長拍手叫好,學生不樂意了。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現象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老師也沒什麼好辦法,沒收也不合適,畢竟手機價格昂貴。不過近日,教育部終於出了新指示,提出了「禁止中小學生帶智慧型手機入校園的建議」,並要求學校加強治理,讓家長密切配合, 讓中小學生能夠綠色上網。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學生們欲哭無淚,家長拍手叫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越來越進步,「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的人,可能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作為學生,當然也不例外。由於今年特殊情況的影響,學生們都在家上了一段時間的網課,自然而然也離不開手機。雖然現階段學生們都已經回到學校上課了,但是依然還是會有很多學生把手機帶入學校。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孩子沉迷手機,危害到底有多大?
    …… 不可否認,由於手機的信息便利性,合理的使用手機,對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幫助的,比如上網課、查資料、遇事及時與家長聯繫等等。 但是,由於孩子們年紀尚小,自制力不足,很容易就會太過沉迷手機,從而出現只顧打遊戲、影響學習、不愛跟人交流等情況;甚至很多學生將手機帶進了學校和課堂。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家長拍手叫好:沉迷手機毀了多少孩子
    身處網絡時代,如今的人們走到哪裡都需要拿著手機,一會兒沒看到手機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成年人都容易沉迷於手機,何況是小孩子呢?但是家長逐漸發現問題,孩子們沉迷手機,開始上課不認真,放學什麼都不做就抱著手機玩。
  • ...回復「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上學」:孩子沉迷手機究竟有哪些危害?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提出「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 對此,教育部近日在官網公開答覆稱,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
  • 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聯合通知:校園內全面禁止
    > 託幼機構、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的 校園內(包括室內、室外區域) 全面禁止吸菸!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為無煙學校建設提供健康科普知識和技能宣傳教育等專業技術支持,幫助引導教職工和學生吸菸者主動戒菸,並提供相應的戒菸服務,推動形成健康向上的無煙校園氛圍。各地教育部門要將無煙學校建設作為考評學校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標。
  • 陝西一高中生玩手機被勒令退學,縣教育局:保留學籍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瑞明)陝西柞水縣柞水中學一名高二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被勒令退學一事引發關注。29日,新京報記者從陝西柞水縣教育局獲悉,柞水中學決定,對該名學生作「勒令退學」處理,但保留學籍,保障該學生繼續接受教育的權利。
  • 教育部: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將開展自查覆核
    為規範個別競賽在組織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2020年7月7日,蘇州一名小學生在蘇州博物館嘗試石刻。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對審核通過的競賽的管理,嚴肅查處競賽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情節嚴重的,將從競賽名單中移除,並不再受理舉辦單位舉辦競賽的申請。
  • 林春:理性看待學校用金屬探測器「查手機」
    近日,「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成為熱點話題。在徐州,有一所學校為了防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在校門口啟用金屬探測器進行檢查,來看看徐報融媒記者的探訪。近日,徐州一中學用金屬探測器「查手機」,進校先過「安檢門」,其目的就是為了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學校良苦用心應該被肯定。眾所周知,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家長將學生送到學校,學校就有責任和義務讓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手機也正是影響學生讀書的一大敵人。
  • 教育部門對手機下手了!學生看後不情不願,家長直呼「幹得好」
    小偉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同班同學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機,經常組隊打遊戲,而小偉因為沒有自己的手機,難以融入群體,因此小偉感覺心情低落,回到家後多次向媽媽請求想要一部手機,並且保證有了手機後一定好好學習。媽媽再三思考後,最終同意了小偉的請求。擁有手機的小偉瞬間心情開朗,家裡長輩也沒有多注意。
  • 徐州這所學校用金屬探測器「查手機」,你怎麼看?
    近日,「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成為熱點話題。
  • 教育部回應「禹州女孩眼內被塞紙片」 專家:應增進落實方案中細則
    11月14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教育部通氣會上回應了「河南禹州女孩眼內被塞紙片」一事。呂玉剛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視校園欺凌行為,專門發過文件,也做過專項督查,近兩年來有比較好的變化。同時他強調,不管哪個地方哪個學校出現校園欺凌事件,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加強對家長教育監護責任履行的引導,同時學校要進一步履行校風校紀管理,堵塞漏洞,盡最大的可能防止校園欺凌行為,對一些惡性案件要依法依規的處理。
  • 教育部:加強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任何獎項均不作為招生...
    藍鯨教育7月20日訊,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切實維護教育公平,進一步規範競賽管理工作。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費」。《通知》明確,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各地要繼續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不得將任何競賽獎項作為升學依據。要繼續對本地區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項目進行清理和規範,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情況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依據。
  • 教育部表態了!
    12月10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 在新聞發布會上做出回應 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發布通知!各地放假時間大調整,中小學生以及大學生注意了
    文/校園生活新風向(歡迎轉載)給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去年應該是大家最難忘的一年,經歷了居家隔離,4月份企業才開始陸續恢復,如今又到了冬天,也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又臨近過年,很多家長和學生都非常關注放假的問題。
  • 教育部終於對「手機」下手了!學生看後義憤填膺,家長:幹得好
    教育部終於對「手機」下手了!學生看後義憤填膺,家長:幹得好!科技發展迅速,手機越來越智能化,移動通訊便捷,社交媒體平臺傳播速度快,手機遊戲類型多樣,適宜各年齡層在休閒時間放鬆娛樂。秋秋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同班同學人手一部手機,經常組隊玩遊戲,而秋秋因為沒有自己的手機,難以融入群體,也沒有能與同學們溝通的話題。感到心情低落的秋秋,回到家後多次向媽媽請求想要一部手機,答應媽媽有了手機後一定不會影響學習。再三思考後,媽媽同意了秋秋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