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離跑步後身體會疲勞,肌肉會僵硬無力,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跑步後,眾所周知應當進行拉伸,讓緊張的肌肉得到放鬆,緩解疲勞。那麼,牽拉時肌肉到底發生了什麼?拉伸真的可以緩解肌肉疲勞嗎?
要想知道牽拉是不是真的有效,首先要明白運動導致的身體疲勞是怎麼回事。疲勞的定義是「機體不能維持預定的運動強度,或是不能持續其機能在一特定水平上」。也就是說運動到一定程度時,身體疲勞,肌肉的工作能力會短暫下降。
運動所致的身體疲勞大致經過以下四個過程:
以上是從疲勞過程劃分的四個階段,從疲勞部位來看,又可以分為中樞疲勞(大腦和脊髓)和外周疲勞(周圍神經)。
中樞疲勞涉及神經保護性抑制,運動神經元衝動發放減少,抑制性神經遞質增加等等;而外周疲勞則包括肌細胞膜紊亂,肌漿網功能改變和橫橋擺動問題等等,是不是有些看不太懂?總結點人話:運動導致的身體疲勞,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的,其過程相當複雜。
疲勞後,通過自然休息,或者採取一些恢復手段如牽拉、按摩,會在多大程度上恢復機能狀態?或者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重新恢復到生龍活虎的狀態?小編將展示一個實驗來說明這一切。
首先,小編使用了一個叫做肌肉狀態測試儀(TMG)的設備來測量好幾十號受試者在大負荷運動前後的肌肉狀態,其中有兩個關鍵指標:
一個叫做肌肉收縮時間(Tc),是指肌肉收縮速度的快慢。值越小,代表肌肉越興奮,收縮速度越快;值越大,則代表肌肉越疲勞,收縮速度越慢。
另一個叫做肌肉的徑向位移(Dm),肌肉在收縮時,肌肉橫徑會變大,也就是肌肉會變粗,這個指標就代表了肌肉變粗的程度。當肌肉僵硬時,這個值會越小,代表肌肉疲勞;當肌肉放鬆和富有彈性時,這個值會變大,表示肌肉狀態良好。
請看下圖的實驗結果,小編測試了受試者五個時間點的肌肉狀態,分別是:訓練前,訓練後即刻,牽拉放鬆後即刻,運動後24小時和48小時。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運動量訓練後,肌肉由於疲勞,收縮時間變長(Tc變大),肌肉僵硬度增加(Dm減小)。
對肌肉進行靜態牽拉後,肌肉的僵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肌肉的收縮時間幾乎沒有減小,這就充分說明了牽拉可以有效緩解疲勞所致的肌肉僵硬,這種即時效應非常明顯。但想要恢復肌肉興奮性,沒那麼容易,本研究顯示,一次大運動量訓練後48小時,肌肉才完全恢復原有的興奮性,也就是說肌肉完全恢復其機能狀態需要長達48小時,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建議一次大運動量訓練需要休息2天的原因。
換句話說,牽拉可以促進運動後肌肉放鬆,但無法恢復肌肉收縮能力,想要恢復肌肉收縮能力,足夠的休息是必須的。如果沒有等到肌肉完全恢復就投入下一次訓練,肌肉相當於帶著疲勞工作,這樣就容易疲勞反覆積累而引發運動損傷。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一次大運動量跑步後就非得休息2天,2天後才能進行下一次跑步,你可以在跑後第二天做一些核心訓練或者上肢訓練,因為跑步主要還是下肢疲勞,跑後第二天做一些不涉及下肢的訓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最後小編總結一下,各種五花八門的恢復手段也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神奇,疲勞是運動後身體的正常反應,只要給予身體足夠休息時間,身體是完全可以依靠自己能力恢復的。但這也不代表恢復手段沒有用,至少它可以減輕肌肉僵硬緊張感,給人帶來良好舒適的感覺。這就是運動後進行肌肉拉伸的實際價值。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更多內容
膝蓋 | 配速 | 心率 | 術語 | 呼吸 | 外敷 | 牽拉 |
熱身拉伸 | 減肥 | 馬拉松猝死 | 足底筋膜炎 | 護膝 | 翹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