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01
我知道趙敏的鐵粉很多。
有人說:討厭趙敏的都是周芷若粉。
有人不解:趙敏這麼好,怎麼還會有人不喜歡?
有人嘲諷:不喜歡趙敏的人,肯定是對其羨慕嫉妒恨的狹隘之人。
甚至有人質疑:喜歡周芷若的,是人嗎?
......
對於這些論斷,我真心是服了。
首先,我不是周粉,對於周芷若,我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
其次,關於趙敏,愛的人我相信她絕對有讓你們愛的理由,我也尊重任何人的喜好,我只表達我自己的觀點。
再次,我根據金庸小說原著分析,不要拿哪個版本的電視劇電影來和我爭辯。
其實在我看來,周芷若與趙敏,就像林黛玉與薛寶釵一樣,沒必要分出個高下,非要抬一踩一。
更何況,「一個人想得到所有人的喜歡」,這種情況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趙敏是金庸的當家花旦之一,他寫過的愛情模板也不計其數,而最大快人心的,一定有那一句「我偏要勉強」。
張無忌和周芷若正要拜堂,範遙說「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事已至此,已是勉強不來了」,趙敏就在此時拋出了那句「我偏要勉強」。
於是乎,這句話不知刻進了多少讀者的骨髓裡。
直到如今你百度「我偏要」,可以看看會自動補全成什麼。
金庸的回答就很雞賊:
趙敏和周芷若,我都不喜歡,都太有力度感了,我喜歡弱女子,我喜歡小昭。
呵呵,你信嗎?
我不抬周芷若,她的陰狠毒辣是洗不白的。
但趙敏,對不起,我找不到喜歡她的理由,就像你們找不到不喜歡她的理由是一樣的。
文中配圖僅是我喜歡的演員而已。
極端粉絲及槓精煩請繞道,謝謝!
02
《射鵰》三部曲,浩浩蕩蕩的激流,至《倚天》忽然歸於曲折婉轉。
如果說《射鵰》寫的是小兒女的懵懂情懷;《神鵰》是青年時的熱情如熾;至《倚天》,則從高高的天庭降到了人間世。
江湖,不再能快意恩仇、手起刀落,而是變得絲絲縷縷,牽牽絆絆。
趙敏,在金庸舊版《倚天》中的名字原為:趙明。
因為有些讀者想不明白:元朝不是正要撲滅明教,為何她的名字裡卻有個「明」呢?
所以金庸在修訂之時,便將「趙明」改成了趙敏。
金庸的小說,有一個通例,男主角命帶桃花,而女主角總是對男主角付出最多的人。
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
他未必是最愛趙敏的,然而趙敏為他的付出太多,他又怎能漠然置之?
只要付出至深,便會有至深的回報,這是武俠小說天真和至情至性的一面。
於是金庸一度遂了趙敏的心願,讓她陪伴張郎。
然而晚年的金庸,內心大概並不如何喜歡趙敏,索性便給張無忌套上一道枷鎖,讓他不能和趙敏結婚。
正如金庸本人所言:
《倚天屠龍記》一書,因為結構複雜,漏洞和缺點也多,因之第三次修改中大動手術。最主要的更動是:張無忌最後沒有選定自己的配偶。
《倚天》的愛情故事原就不大美麗,而且非常現實,如今換上這樣一個模糊的收束,那是更加現實了。
03
從人設和個性上,趙敏無疑是成功的,燦若玫瑰,敢愛敢恨。
作為一個在全書後半段才出來的女主,能獲得如此高的人氣,優點自不必多言。
但是趙敏的身上,我始終覺得有一種強烈的「設計感」和「分寸感」。
雖然初期立場與張無忌相對,似乎是張無忌的敵人,但是為了達成最後的和解與團圓,凡事要做,都不能做絕。
明擺著六大派勸降不了,留著只能是夜長夢多,但是若真這麼做,屠了武當六俠,歷史上的事情先不說,趙敏和張無忌可以說是絕無可能了。
怎麼辦?
只好讓趙敏「玩心大發」,讓六派人陪自己玩貓抓耗子的遊戲,拿「學武功」來當擋箭牌,等著張無忌蝶谷誓師完,再將把整個局面破壞掉。
趙敏出場後,站在主角敵方立場的幾次行動,最終都是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我知道,這些都是為了情節的鋪設而不得不為之,早早地就為趙敏後期的「為愛走天涯」留下回寰的餘地。
但實際上,這樣讓趙敏的整個形象有著與生俱來的矛盾和糾結。
當然,這些最終都被金庸先生,用後期對於主角的付出和討喜的性格,而消解了。
最終留下的形象特質,如現在很多趙敏迷一般地精準定位,收割粉絲。
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偏偏不喜歡。
我不喜歡和覺得彆扭的原因是:你趙敏布了這麼大一個局,好不容易組織謀劃的一次戰略行動,最後居然因為當時和敵方老大的曖昧,前功盡棄了?
六大派到了萬安寺,明擺著的結果就是兩個:要麼出來投降,要麼出來就死。
本來一幫子武林人士早就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決心,結果最後好吃好喝地關了小半年,居然因為張無忌,全部逃出生天了。
我就想問一句:趙敏郡主,請問你到底謀劃了個啥?
04
說到趙敏,就不得不提經典的「搶親」一段。
原著寫到:
張無忌和周芷若正要在紅氈上拜倒,忽聽得大門外一人嬌聲喝道:「且慢!」青影閃動,一個青衣少女笑吟吟地站在庭中,卻是趙敏。
講真,趙敏做這件事,名不正言不順。
從道德立場上,她搶婚太像小三鬧事。
畢竟,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別人明媒正娶,大喜的日子,你一個外人來搞什麼?
況且趙敏的階級屬性很敏感,屬於蒙古貴族。
無論是明教還是峨眉武當,他們都屬於水火不容的敵人。
然而,趙敏卻能把搶婚做得雲淡風輕,舉重若輕。
「笑吟吟」三字,趙敏多麼不把周芷若放眼裡,心理素質強悍,可見趙敏是個狠人。
趙敏因利用金毛獅王謝遜的頭髮成功地吸引了張無忌的注意。
周芷若此時應該搞清楚的是張無忌為什麼要延遲婚禮,而不是胡亂發飆。
只能說,論段位,周姑娘和趙姑娘差的不是一個級別。
周芷若在處理和張無忌的關係上,始終抓不到重點。
於是,趙敏用金毛獅王的幾根頭髮就把周芷若辛苦經營的婚禮輕輕鬆鬆給攪黃了。
不是說趙敏多麼厲害,畢竟在搶婚過程中,她始終處於劣勢。
她贏在周芷若的戰鬥力太渣了,典型的意氣用事,導致她目光短淺。
張無忌不是悔婚,只是有更緊要的事要處理,推遲日子,僅此而已。
如果周芷若接受推遲,張無忌心中有愧,也許反而更加敬重她。
周芷若的情商在趙敏面前,高下立見,簡直不是同一個物種。
好面子說狠話,處事極端,這種人是最吃虧的,周姑娘大概是得了滅絕的真傳吧,哎。
一個十歲成孤兒,在滅絕師太身邊生活多年,終於成為大領導。
因為自卑,所以好面子;因為太缺少安全感,所以愛得太用力;因為擔心輸不起,所以抓得太緊。
一個是女貴族,從小就懂得政治場上人心險惡,善於勾心鬥角,深諳人性。
趙敏搶親這件事就非常能體現出這種素質的爆發力。
對於周芷若來說,面子最重要,高姿態,撂狠話卻做軟事。
對於趙敏來說,姿態放低,說軟話幹硬仗,能贏,才是最大的面子。
經歷鑄就性格,性格影響命運,真是的。
05
一個人的情感不可能附著在單一的人身上。
主要的寄託之外也有些枝節是伸向周圍的,每一類感情都是。
就像張無忌的愛情,來自於四個女子之間,動蕩不安,錯綜複雜。
金庸先生自己點出,張無忌性格的軟弱導致他無法做出抉擇,每一次對女子們的選擇仿佛都有一種順其自然。
這是動蕩的來源。
他不願拒絕,不會選擇,於是只能接受。
他自己大部分時間是舒坦了,與這四個女子的相處模式就是願意接受別人的好和願意對別人好。
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裡,原本倒也無可厚非,但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張無忌這選擇遊走的時間實在太長了。
最後,小昭遠走為他,蛛兒痴想是他,周芷若成魔因他,趙敏也為他改變。
每一種都不可謂犧牲不大。
在此先拋開遠走的小昭和妄念的蛛兒不談,只談剩下角逐的周趙二人。
周芷若是出身貧寒卻野心要光耀門楣的女人。
趙敏則是已然大富大貴,對於周芷若所追求的功利唾手可得,因而進一步追逐自由和愛情這樣更奢侈事物的女人。
論智商和野心,其實是不相上下的。
但前者卻相權之下必要地放棄愛情,而後者因為無所顧忌故而可以放棄所有地追逐愛情。
06
世間對趙敏的讚譽,大部分都來自其上半場的表現。
包括形容她氣質的「三分英氣」、「雍容華貴」;形容美貌的「燦若玫瑰」、「豔麗不可方物」;形容性格的「心如毒蠍」、「我偏要勉強」。
除了「我偏要勉強」,其他都出自她在上半場的驚豔表現。
可是,自靈蛇島歸來,趙敏便陷入了謎之下半場。
無論情商智商,以及工作能力,趙敏體現了跟之前完全不同的水準,甚至在氣質上出現了周芷若前期「小白兔」的跡象。
反觀下半場的周芷若,無論是心機還是能力乃至政治野心,反而更像上半場的趙敏。
尤其是張無忌在靈蛇島後初見趙敏,噼噼啪啪給趙敏四個耳光,差點把趙敏掐死還眼睜睜看她磕到腦袋的時候,我的心裡一陣驚恐。
張無忌這是有「家暴」傾向?
更讓我匪夷所思的是,趙敏被打完臉,差點被掐死,醒來以後和張無忌又發毒誓又憐愛又笑嘻嘻,我真的懷疑這個趙敏是不是被撞傻了?
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來看,不管是誰,再怎麼喜歡一個人,這個人對你有暴力行為,甚至想要你的命,第一反應不會是害怕嗎?
更何況,趙敏是誰啊?
你是驕傲自信的蒙古郡主,是被父母兄長從小疼到大的掌上明珠,再怎麼喜歡張無忌,你也不能頂著被打腫的臉,立刻恢復理智,而且繼續和對方說說笑笑、打情罵俏吧?
除了濠州搶親時趙敏性格上的迴光返照,在其他時段裡,趙周二人在氣質和性格上的互換,讓我難辨誰才是真正的趙敏。
因為對張無忌的愛情,趙敏忽然間就從一個雙商奇高的女中英傑,淪落成世間凡物,這是要強烈證明愛情讓女人各種低能嗎?
於是,從靈蛇島歸來後的趙周二人,就像是被金庸掉包互換了。
是生活磨平了郡主的稜角,還是天下男人就剩下張無忌一個了?
也許上半場的趙敏太過耀眼,有悖於金庸的初衷,所以在下半場他調整了寫作思路,將趙敏刻意壓低。
而上半場黯淡的周芷若被他強行拔高,最終達到令他滿意的平衡。
就因為金庸這個調整,對趙敏的寫作方式才會如此獨特,完全不同於金庸世界裡其他女主。
不同之處在於:
首先,直到全書過半後女主才出場,篇幅之短獨此一例。
其次,女主人生高開低走,格局越混越小,待遇越混越差,故事設計僅此一例。
再次,罕見的「雙黃蛋」設計,男主愛雙女主給後世帶來無窮爭論,究竟誰才是女一,誰對張無忌更好,張無忌更愛誰等,趙周之爭由此而來。
最後,趙敏幾乎可以算金庸世界裡遭遇最慘的女主,在和張無忌戀愛過程中,曾被男主狂扇耳光,這絕對是金庸世界裡前所未有的惡劣記錄。
之前的修訂版裡,直到最後當張無忌都已經表達了所謂最愛是趙敏後,金庸又在殷離走後補了趙敏一刀:
張無忌看著殷離走遠,他心中三分傷感、三分留戀、又有三分寬慰,望著她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再到最後這個一渣到底的新修版,金庸似乎更加明示張無忌最後周趙兩個都要了。
趙敏這樣脾氣的人,前期看到張無忌抱抱蛛兒都不想活了,後期看張無忌要娶周芷若冒生命危險也要去搶親,到書的最後,告訴我趙敏接受張無忌再要周芷若?
趙敏以付出一切為代價,換來的卻只是和其他女人共享男人,這是金庸世界所有愛情故事裡的最差結局,同時也是我對趙敏這個人物無法理解也無法喜歡最主要的原因。
但我覺得金庸這麼調整,應該還有更深層的東西在作祟,至於到底是什麼,就憑君各自想像了。
當然,看武俠不必太過於認真,只不過我自己尚有一兩分清醒與固執吧。
07
關於趙敏的殘忍,我不知道別人如何理解的,我只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倚天》最令我悲泣不鳴兩人,一是空性,二是空見。
空見慘死,捨身成仁,以死渡化謝遜。
饒是謝遜最後因果報應,遁入空門餘生贖罪,受盡唾罵。
而另一犯罪分子趙敏卻抱得美男歸,不僅沒受到報應,且對此事不聞不問連起碼認錯都沒有,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實在讓讀者心寒。
大部分敏粉,只提蛛兒從不提空性。
忽略這段慘案,也許因為作者著墨少,也許因為作為全書第一矛盾渲染而太容易被淡忘了。
《倚天》之中做惡之人很多,或多或少都受到懲罰,就連主角團都不能倖免,周芷若傷蛛兒悔恨痛失愛情,謝遜殺空見遁入少林贖罪。
唯獨趙敏逍遙法外,不僅沒付出代價,還能善終,並且從頭到尾對自己殺的無辜大師沒認過一次錯。
如果你們為蛛兒鳴不平時,那先請為神僧空性鳴一下吧,畢竟蛛兒沒死,空性慘死身首異處。
更何況空性這個人物是沒有任何黑點的,剛直豪邁。
再看趙敏是如何對待自己人的。
太多例子,因為文章篇幅問題,我在此僅舉兩例。
摩訶巴思,汝陽王家臣,趙敏抓六大派偷學武功,以摩訶巴思和各派練劍時,側旁偷學。
原文如此描述:
趙敏練了一次又練一次,每次都是將劍尖戳到摩訶巴思腋下,劍雖是木製,但重重一戳,每一次又都戳在同一部位,料必頗為疼痛。摩訶巴思卻聚精會神地跟她餵招,拆到這一招時,依然露出腋下破綻,讓她來戳,全無半點閃避或怨懟之意。
趙敏為了練劍,拿手下餵劍,漠不關心,絲毫不把他們當人看。
雖然這些手下手段不仁,下慘實屬活該,但捫心自問他們對趙敏可謂忠心耿耿,盡職盡責。
救命時「好好師傅」,盡忠身殘時,被趙敏棄如豬狗。
這些人後期再未提過,憑趙敏涼薄,沒用的垃圾怕是打掃出去,連「黑玉斷續膏」都不想浪費了吧。
對待手下行為,實在令人唏噓。
領兵者,應當愛兵如子。
對待自己忠心屬下,尚且如此,且是剛為自己賣完命的,她對其他人的愛該如何定位?
趙敏之自私、涼薄、冷血表露無疑。
再看新修版的一段:
蒙古人侵入中國,將近百年,素來把漢人當作牲口也還不如,但這般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淫虐欺辱,卻也極為少見。明教眾人無不目眥欲裂,只待張無忌一聲令下,便即衝上殺兵救人。忽聽得那少年公子說道:「吳六破,你去叫他們放了這幹婦女,如此胡鬧,成什麼樣子!」話聲清脆,又嬌又嫩,竟似女子............大笑道:「兔兒相公,跟了老爺去吧!有得你享福的!」說著雙腿一夾,催馬向那少年公子衝來。那公子本來和顏悅色,瞧著眾元兵的暴行似乎也不生氣,待見這軍官如此無禮,秀眉微蹙,說道:「別留一個活口。」這「口」字剛說出,嗖的一聲響,一支羽箭射出......
趙敏看見被yin辱的婦女,雖然制止,卻是和顏悅色。
而且她說的是 「如此胡鬧,成什麼樣子」,更像是看不得元兵這般不成體統,有些許恨鐵不成鋼的意味,yin辱婦女在趙敏口中只是「胡鬧」。
待到官兵十分無禮地調戲她「兔兒相公」時,便「秀眉微蹙」,下令不留一個活口。
再看「明教眾人無不目眥欲裂」,這是同胞、是自己人的反應。
可見,趙敏並沒有把那些婦女當做同胞。
所以,不要再說趙敏棄暗投明選擇了大義。
趙敏和張無忌在一起,不代表她就站在了正義的一方。
至於其他的,比如——
砍無數人手指;默許手下捏斷了殷梨亭的四肢;使計給明教一眾人下毒;串通少林寺跑武當假傳消息趁太師父不注意偷襲;拿七蟲七花膏冒充黑玉斷續膏騙張無忌給三師伯六師叔用等.....
其手段殘忍、內心兇狠,視人命如草芥,也不理解中原情義二字為何。
這些就不細細展開說了,如果這些都可以被當成所謂的「敢作敢當」一筆帶過,那恕我無話可說。
誠然,真小人一定強過偽君子,但是本質上,真小人和偽君子都同樣可惡。
08
至於說趙敏「叛國」的,這一點我不認同。
對,她拋家舍業,脫離父兄,放棄了自己的陣營。
但是,她只是放棄,是離開,不是背叛。
張無忌在少林和蒙古軍交戰的時候趙敏是中立的,沒出人也沒出力。
後來離開中原,不再參與紛爭,沒有投向任何一方。
她要脫離蒙古陣營,父兄無法控制她。
她決定兩不相幫,明教無法控制她。
我覺得加入漢人屠∣殺元人才算是背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趙敏最多是離棄祖國,為的是愛情和自由。
最後,趙敏和張無忌倒是都遠離了政治,拋棄公民責任,很多人認為這是逍遙自在。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其他還在蹚政治這片渾水的人為他們奮戰和墊∣屍。
就像汝陽王、王保保為趙敏背鍋,明教眾人承受張無忌撂挑子朱元璋上位濫∣殺開國功臣的苦果。
然而,這絕不代表趙敏和張無忌三觀相同,趙敏有三觀嗎?
以前或許有,我很欣賞她那句「我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多麼豪邁!
張無忌卻有三觀,他一直想撂挑子歸隱,趙敏為了佔有他,就迎合他:
無忌哥哥,你是什麼人,我就是什麼人,你撂挑子,我陪著你撂。
感動嗎?
我只感覺恐怖。
趙敏是為了愛情沒有自我嗎?
我寧願相信她只是隱藏了自我。
如果趙敏不對張無忌戀愛腦,而是一心一意搞事業,維護自己階級,我也許能將她看做值得重視的對手,會很佩服她。
總之,以趙敏的手段和狠毒,倘若不是她喜歡張無忌,我們的張教主很大程度上被敏敏郡主玩si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09
其實對比殷素素,趙敏的罪過罄竹難書,但最後卻沒有遭到任何清算。
殷素素只是間接造成了俞岱巖癱瘓,結果張翠山自∣盡,殷素素殉∣情。
同樣是浪子回頭,殷素素打傷俞岱巖時根本不認識張翠山,最後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來還債。
然而趙敏卻如此「優秀」,連一根手指頭都不用少,憑什麼?
真真實實的傷害了別人,卻又沒有付出與他人平行的代價。
即便是處於人生最低谷的她,主動權仍牢牢握在自己手裡。
她始終都是主動的,有選擇的,自由的。
她是一個逃出大規律的幸運兒。
女主光環,人生贏家。
再說得客觀一點吧,我其實並不是討厭趙敏,可能更大程度上,是無法接受金庸對趙敏這個人物的刻畫吧。
武俠江湖,講究有恩報恩有怨報怨,講究善惡終有報。
趙敏不屬於這個江湖。
並不是說做了好事就一定會得到回報,但做了壞事,幾乎都會有一定的懲罰。
李莫愁、蕭峰、阿紫、馬春花,我認為都是寫得非常好的人物結局。
趙敏的問題,就在於金庸對她的過渡,進行得太快,讓人難以接受。
當然,你可以說她真實,她隱藏的溫柔和人性,她為愛的奮不顧身,她的猶豫證明了她的不容易等。
但除了救張無忌的命,趙敏的所有行為都在給自己留後路,都過於感情用事和搖擺不定,也沒有自身一以貫之的價值觀。
其實,每個人都是黑白兩面的,張三丰也說過正邪難分。
對於趙敏,她是有她的優點,她也做到了很多我做不到的事。
理性上,我尊重她;但感性上,我真的不喜歡她。
~END~
(圖/網絡)
作者:咖啡裡的雲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到溫暖和深情
推薦閱讀:
周芷若的自白
書劍∣霍青桐: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笑傲江湖任盈盈∣心頭的硃砂痣終會褪色,我信你終將與我笑傲江湖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笑傲江湖》嶽靈珊&林平之
《天龍八部》裡的女子,論孤單、清冷、寂寞,誰能比得過木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