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 Quest移植的那點學問,開發者現身說法

2021-02-16 青亭網

Esther| 編輯

從Oculus Quest正式推出,到現在大約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雖然官方尚未公布銷量,但外界普遍認為這將是一款跨時代的產品,至少在現階段是目前6DoF VR一體機中的佼佼者。

與PC VR相比,Quest的優勢在於一體式設計足夠便攜,玩家的活動不再受連接線限制,可以用在戶外場景,適合玩自由行走的大空間VR遊戲。另一方面,集成計算模塊的一體式設計意味著在畫質和性能上有所犧牲。

Quest的應用和遊戲數量從首發時的五十款左右持續在增加,Oculus預計年底將達到100款。不過相比Rift,Quest應用數量要少很多,一方面是新平臺開始,應用在累積過程,另一方面Oculus審核機制更加嚴格,而且為Quest移植現有VR遊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然,為了擴展更多玩法,發燒級玩家早已嘗試通過Quest串流PC VR遊戲,現有ALVR、VirtualDesktop等第三方工具已經支持。同時,Oculus官方也宣布將推官方轉換工具,讓Quest運行Oculus Go應用。

如此來看,向Quest移植遊戲是擴大應用庫的關鍵,為了加快這一進程,幫助開發者解決移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VR遊戲《Moss》的開發公司PolyArc和《我期望你死》的開發商Schell Games分享了Quest技術局限為移植遊戲帶來的挑戰和心得。

據悉,兩款均是Oculus商店評分超過4.5分的知名遊戲,與《Beat Saber》和《Superhot VR》等遊戲不同的是,你坐在沙發上就能玩,不需要站著來回走動,需要的遊戲空間也更小。

Oculus Quest

關於技術局限(Schell Game篇)

在移植遊戲過程中,Quest的GPU顯卡限制是兩家公司都遇到的最大問題,當然CPU限制也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負責Quest移植版《我期望你死》的工程總監Mike Lew表示:Overdraw(過度繪製)對於Quest的GPU來講是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同時也是遊戲開發中常見的問題,它指的在同一個像素上重複繪製(比如畫面中兩個物體重疊,部分重疊像素是透明的沒有實際意義),不僅浪費資源,對性能也有所影響。相比於PC VR,這個問題對於VR一體機平臺成本更高。為了優化Overdraw,我們曾嘗試過縮小大部分粒子系統的規模。

《我期望你死》

同時,為了降低GPU負載,Schell Games的開發人員也使用了Quest內置的固定注視點渲染功能(類似與注視點渲染,原來是通過降低屏幕邊緣解析度來降低功耗)。固定注視點渲染對於VR來講是一項重要的功能,Lew解釋道,VR的透鏡將畫面以彎曲的形式呈現在你眼前,因此你眼前的像素密度並不平均,屏幕中間的像素看起來比餘光看到的部分更大,因此屏幕像素密度越高,圖像才越清晰。相比之下,餘光部分不需要注視點部分那麼清晰,因此可以相應降低解析度。

Quest移植版《我期望你死》項目總監John Kolencheryl表示:固定注視點渲染功能有三種強度,我們曾經嘗試過高強度,發現像素顆粒大到了肉眼可見,後來在經過多次優化後,我們選擇了中等強度,效果得到大幅改變,而且還幫GPU省去部分渲染工作,甚至將刷新率提高了10fps。

CPU方面,Schell Games遇到的一個問題是DrawCall,也就是CPU調用圖形接口的次數。據了解,PC VR版《我期望你死》中的一個普通關卡需要400到500次DrawCall,而在Quest中,為了讓CPU能順暢運行,開發團隊必須將次數降低到130。

Schell Games相處了一個叫Atlasing的方法,即:組合遊戲中的圖形資源,減少構成關卡所需的物品數量。Lew表示:在構建遊戲環境的時候,每樣物品需要分開渲染。比如潛水艇城堡那一關,就是由城牆、管道、閥門等複雜的元件組合在一起的,為了移植到Quest上,我們將場景中多個物品利用同一種紋理來渲染,結果本來需要多次DrawCall的問題現在只需要一次,節省了大量CPU負載。

此外,除了CPU和GPU相關的問題,Schell Games在移植《我期望你死》的過程中還曾受到Quest內存限制的影響。Lew解釋道,Oculus Quest官方建議遊戲所佔內存限制在3.75GB左右,不過實際上不到2GB,因為作業系統和後臺程序也佔部分內存。如果遊戲佔據過多內存,可能會影響手柄追蹤軟體在後臺的運行。我們通過減少紋理尺寸等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建議大家去探索自己的方法,熟悉之後問題就不大了。

關於技術局限(PolyArc篇)

《Moss》

PolyArc移植《Moss》的時候,感受到了Quest性能限制對於畫面的影響。其首席設計師Josh Stiksma表示:由於在Quest上所能呈現的畫面有限,我們沒辦法加入太多植物,也沒辦法使用太複雜的Shader(著色器)。《Moss》中的世界包括80個以上的立體場景,規模相當大。儘管不願意犧牲原版遊戲的設計、核心體驗和沉浸感,為了Quest,PolyArc只能縮減遊戲中所使用的圖形,簡化Sahder,甚至還重新渲染了遊戲的紋理。

他補充:為了確保遊戲能在Quest上運行,我們將遊戲中所有圖形以較低質量渲染,這花費了我們大量精力。我們先是讓一位技術美工開始這項工序,拆解所有關卡並尋找優化圖形的最佳方法,由於工程巨大,又招來更多人幫忙,工作總時長大約可達6到9個月。

儘管在畫面上有所犧牲,Stiksma依然看好Quest版《Moss》,他表示:令人驕傲的一點是,我們做到了對原版大部分內容的忠誠,同時許多玩家認為Quest版的體驗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Quest給VR遊戲更多潛力

除了技術上的局限,考慮到《Moss》和《我期望你死》的玩法並不需要用到Quest對大空間行走的支持,兩款遊戲又是如何適應全新的VR一體機平臺呢?

對於此問題,Stiksma表示:PolyArc認可並會繼續讓遊戲儘量發揮硬體的優勢。儘管最初設計《Moss》的時候希望玩家坐著就能玩,跟著主人公Quill,以第三人稱視角來探索VR世界,但未來我們需要探索Quest所支持的360°自由行走元素。

Schell Games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將《我期望你死》這款坐著就可以玩的遊戲搬到了支持大空間行走的VR平臺。對此Kolencheryl表示:開發團隊曾經討論過,在Quest中玩家也許想要站起來走動,以至於破壞遊戲體驗感,但最後決定不為此做出改動,因為在遊戲測試中發現這種情況不常發生,只有少數好奇心強的人會這麼做。

「暮光花園」關卡

除此之外,兩款遊戲近期推出的新內容也對Quest的特性進行了考量。比如,移植版《Moss》首次登陸Quest時曾一同加入全新的「暮光花園」關卡,PolyArc專門為Quest進行了優化,考慮到PS VR(僅支持180°追蹤)等其他頭顯對空間、活動範圍、自由移動的限制,同時在Quest平臺也展現了硬體的潛力。

近期,《我期望你死》的新關卡「權利之位」也對Quest性能的限制進行了考量,對此Lew表示:我們為了Quest將遊戲的解析度降低到80%,同時在關卡中加入X光透視模式,這個模式對於色彩的要求沒那麼高,經過X光處理的效果看起來比較抽象,因此解析度下降並不易察覺。

《Until You Fall》

另外,儘管《我期望你死》並不支持大空間自由行走玩法,但Schell Games近期又發布了一款站立模式的新遊戲《Until You Fall》。該作項目總監Dave Bennett表示:這是一款動作類遊戲,遊戲中你將用劍與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戰鬥。如果是PS VR你不能進行360轉身,因此需要前方的攝像頭進行定位,而Quest則可以輕鬆做到這一點。

同時,Schell Games將開發Quest移植版《我期望你死》時得到的經驗也用在了《Until You Fall》上。Bennett表示:對於高端VR頭顯來講,性能也同樣重要,因此在開發關卡和內容等每個元素時,都要注意減少DrawCall次數,降低CPU負載。因為VR有兩個屏幕,每一次像素重疊其實都會乘以兩倍,如果增加後期處理,次數還會翻倍。

他補充:尤其是《Until You Fall》中,遊戲畫面色彩很豐富,為了確保螢光顏色能正確運行,我們必須在其他地方做出一些讓步。

跨平臺是無奈之舉?

為了遊戲能在各平臺維持優秀表現,開發者們真是煞費苦心,不禁讓人好奇這樣做是否值得。比如,像Oculus Quest和Valve Index這兩款頭顯在各方面有自己不同的優勢,但目前其受眾群體區域小眾,開發者們是應該為了這些根據創新的VR頭顯開發遊戲,還是為PS VR等受眾多,性能卻有限的平臺開發遊戲?

對於這個問題,兩家公司均表示了對跨平臺的看好。Lew表示:與其他VR頭顯相比,Quest為VR遊戲帶來了更多的移動自由,但開發遊戲不能只照顧一個平臺的優勢,每個平臺都要考慮到。Bennett也笑著回應:每個平臺都有不同的缺點。

考慮到VR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開發者一邊要追上最新技術和平臺的腳步,同時也要兼顧原有的VR平臺,雖然尷尬但也不失為一種理智的戰略。

對此Stiksma表示:在更多VR頭顯支持360°自由行走之前,我們還是要兼顧已有的其他VR平臺,目的是儘可能讓更多人玩上自己的遊戲。未來我們將在Quest幫助下慢慢觀察,並評估市場形勢。

總之,不管開發者為了市場如何去適應不同的VR平臺,對於VR的未來都會起到推動作用。

Lew表示:儘管Quest在性能上有局限,但是優化過的遊戲在上面的運行表現足夠好,我認為它是市面上最優秀的VR一體機,因此作為開發者,確實對它有很多期待。同時,在開發過程中發現全新的輸入方式,或進一步提高VR的臨場感和沉浸感,讓我很有滿足感。

(END)

 每天五分鐘,輕鬆了解前沿科技。    
         —— 青亭網  

相關焦點

  • 國外開發者眾籌為 Mac 新機移植 Linux 系統
    近日,國外一名資深開發者在眾籌網站上發起了一個項目,聲稱自己將要為蘋果最新的 M1 系列 MAC 電腦移植 Linux 系統。這位自告奮勇要為 M1 移植 Linux 系統的開發者名叫 Hector Martin,網名為 Marcan。
  • 你真正值得購買的VR「Oculus Quest 2」!
    PSVR遊戲不少,但是硬傷是解析度屬實太低,僅僅只有720P,手柄棍子和頭盔靠初中物理光學追蹤(可能是初中吧),電視機上擱一沒人會買的ps camera實時捕捉你的動作,沒事就定位出現偏差,玩恐怖遊戲因為定位問題被敵人弄死那真是家常便飯。但是硬體上的毛病歸硬體的毛病,遊戲陣容還不錯,有一些所謂的「獨佔」存在,玩過一些,基本正常水平。
  • 我的Oculus Quest使用報告
    開門見山地說,如果你,一個具有良好遊戲習慣、樂於尋找新鮮體驗、輕度以上沉迷遊戲的玩家,進來尋求選購意見的話,那全文只用一個字就能總結,那就是:買。可能和曾經的我一樣,是一個VR準玩家。你也許在VR展會/朋友家/網絡上,親自/圍觀別人玩過VR遊戲。
  • 2020年夏季 Oculus Quest系列最佳VR遊戲Top25
    此榜單可能與PSVR、Oculus、Steam平臺最佳VR遊戲列表略有不同,因為我們針對Quest,從無線遊戲對體驗的改善程度、遊戲的移植情況以及技術呈現這三個角度進行了進一步權衡。原文連結:https://uploadvr.com/best-oculus-quest-games/
  • 開發者眼中的Facebook官方版「SideQuest」
    UploadVR與這些VR社區中的獨立開發人員和其他開發者進行了接觸,以了解將VR內容提交給App Lab的流程,並與他們交流了在App Lab發布後對於Quest和VR未來的看法。Diego Martin, 作品:Crisis VRigade和Crisis VRigade 2 (均已上架App Lab)對VR來說,Quest是當今最重要且正在增長的市場,因此無需嚴格審核就可以上架應用的渠道將能夠激勵所有的獨立開發者。
  • 那就註冊Oculus測試帳號
    最近,不少Oculus開發者和用戶們對於頭顯強制綁定Facebook帳號表示難以接受,一方面一些新用戶可能選擇使用其他VR平臺,另一方面開發者們不得不在Quest商店帶來的潛在商機和「帳號隱私」問題之間做出選擇。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在不斷尋找破解Quest或繞開Facebook登陸的方式。
  • 如何成為一名區塊鏈開發者?HonorDecent開發者有何優勢?
    那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區塊鏈開發者呢?區塊鏈開發與普通的網際網路開發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任何想成為區塊鏈開發人員的人都必須首先學習區塊鏈系統的基礎知識。你知道的越多,成為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的機會就越大。作為一名區塊鏈開發者,開發者將在後端面臨大量的挑戰,區塊鏈必須以儘可能高的能力執行去跟上網絡的節奏,不能滯後網絡請求,但要做到這一點,所選擇的語言必須是非常通用的。
  • Oculus帳號全解釋:Quest 2必須使用Facebook帳號登錄
    如果你是開發者或企業客戶並遇到任何問題,請查看相關的開發者博客。注意,Oculus for Business企業平臺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亦即企業管理人員可以繼續通過Workplace帳號來管理相關的VR部署。 1.
  • 當年老牌街機模擬器的開發者,如今正在悄悄造福玩家
    如今每年都有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獨立遊戲,它們最初往往誕生在PC平臺,然後逐漸移植到主機或手機上。但有個問題就是:一款優秀的獨立遊戲背後,可能只有1~3個開發者。由於精力或者能力的關係,他們往往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平臺的玩家。這時候就需要專門的移植外包團隊出馬了。
  • Facebook Connect匯總:Quest 2開售,Rift S停產,智能眼鏡明年發布
    在今天凌晨的Facebook Connect 2020大會上,Facebook發布了一系列的AR/AVR信息,涵蓋最新硬體產品、軟體產品、解決方案、開發者服務、前沿技術研究等等,下面是首日內容匯總。 1.
  • StatQuest生物統計學專題 - p值
    statquest-II-1先看一下此例子中單尾檢驗和雙尾檢驗的含義,單尾檢驗是用於檢驗新療法是不是好於對照療法,而雙尾檢驗是用於檢驗新療法是「好於」、「壞於」還是「無統計學差異於」對照療法。單尾檢驗顯著性之所以高,是因為它不區分「壞於」和「無統計學差異」的情況。
  • RT-Thread開發者大會歸來,聊聊感想
    今天島主和同學一起參加了一年一度的RT-Thread開發者大會,今年恰好在深圳,於是趁著周末去長了長見識。 今天的主角——RT-Thread,是一個集實時作業系統(RTOS)內核、中間件組件和開發者社區於一體的技術平臺,具有極小內核、穩定可靠、簡單易用、高度可伸縮、組件豐富等特點。
  • iOS to macOS應用移植起步緩慢 Netflix:不會為後者帶來應用
    此外,該公司還宣布了Project Catalyst--一種能讓開發者將現有的iOS應用移植到macOS上的方法。雖然這個項目聽起來像是兩個平臺之間的應用平等,這令人興奮,但它起步似乎非常緩慢。然而彭博社的一份報告顯示,根據開發者的說法,將iOS應用移植到macOS並不像該公司展示的那麼容易。
  • 《Lies Beneath》如何挑戰Oculus Quest的極限
    這款作品也證明了開發者能夠為Oculus的移動式VR頭顯量身定製3A級品質的體驗。 這款遊戲是由老牌VR工作室Drifter開發的,它曾製作了2018年的《Gunheart》,還曾在2019年專為Oculus Quest打造了《Robo Recall:Unplugged》。
  • WP應用生態:開發者的夢魘
    聚光燈下,我們看到的往往是Windows Phone生態中的明星開發者,Rudy Huyn的「6」系列應用在不斷的激勵開發者們投入精力在Windows Phone開發上。在用戶眼中,開發者們都賺的...
  • 《精靈與螢火意志》開發者:移植Switch很困難,最初只能跑24幀
    在接受 Nintendo Everything 的採訪時,Monn Studios 的聯合創始人 Gennadiy Korol 談到了移植本作時遇到的困難。他表示之前在 Xbox One 平臺推出的一系列優化補丁有助於移植 Switch 版,不過當他們剛開始進行移植的時候,就算是降低了畫面表現,遊戲也只能以 24 幀運行,這裡他們的目標差得很遠。
  • 不就是裝修一下房子,移植遊戲有那麼難嗎?
    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轉載請註明出處「有趣點」及文章作者名,且必須附帶文末圖片。「如果你在尋找一部可以和《暗黑破壞神》媲美的遊戲,那就是它了。」原因是:當時的開發者根本沒想過要給新主機重製,遊戲發行後代碼就沒用了。Hijinx拿到的是一個測試的版本,排除bug的過程讓人生無可戀……
  • 如何用Oculus Quest把你的房間打造成MR科幻遊樂場?必看!
    如果你是一名Unity新手,甚至不是開發者,請不要擔心,因為相關步驟不涉及編碼,所以像這樣的項目是一個非常棒的學習方式。 在後面的教程中,我將使用我們在這裡構建的平臺來探索將物理和虛擬相結合的新應用程式。特別感謝格雷格·麥迪遜(Greg Madison)和昆汀·瓦倫博伊斯(Quentin Valembois)給我的靈感,以及幫助我開始的訣竅。 2.
  • 【87周報】Quest 2開售 《亞利桑那陽光》開發商被收購
    國內AR企業Rokid聯手阿里巴巴1688在本次博覽會上推出了新的AR工業解決方案,包括點巡檢、作業指導書、遠程協作系統等應用,協助工業企業在員工、設備、工廠三個維度實現更加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和安全化的管理,全面實現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