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敘說客家蘿蔔丸
客家人認為,圓圓的蘿蔔丸寓意一家子平安團圓。其實蘿蔔本身具有清熱、解毒、利溼、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去燥降火等功效,所以,多吃蘿蔔丸有很多好處。
二、客家蘿蔔丸的幾種吃法
①清蒸
梅州的農村流行蒸素蘿蔔丸,以前貧窮的日子裡好多人家都這樣做,只加入一些芹菜和香蔥,有的人家會加入一些蘿蔔乾丁,不放肉,這種做法木薯粉佔大部分,口感稍有些黏稠,勝在清爽可口又健康!
同樣是蒸,另一種做法是葷蒸,在蘿蔔絲、木薯澱粉中加入一些半肥瘦豬肉丁、香菇丁或者豬油渣等自己喜歡吃的輔料,拌勻做成丸子再蒸,這種做出來的蘿蔔丸清香中帶有肉味。
蒸好的蘿蔔丸可以直接拿來做零吃,也可以放點蔥花和胡椒粉,簡單地煮湯作為點心吃。
②油炸
客家蘿蔔丸也可以油炸,炸好後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來做湯或配菜。以前過年的時候經常這樣做,這樣做的蘿蔔丸具有香、脆的特色。
三、客家蘿蔔丸的基本做法
主料:新鮮白蘿蔔、木薯澱粉
配料(非必須):幹魷魚、香菇、半肥瘦豬肉、芹菜、香蔥
調料:鹽、胡椒粉、油
①步驟一做蘿蔔絲:
首先將白蘿蔔用刀切成粗細均勻的蘿蔔絲
也可以藉助工具去刨絲,就這樣擦、擦、擦!刨蘿蔔絲一定要直刨,蘿蔔絲長一些才容易與配料包成團,吃起來也更有嚼頭。
將蘿蔔絲用開水煮軟一下,煮開後便撈起過清水
將過清水的蘿蔔絲撈起擠幹水分,這一步記得一定要將水分擠幹,因為水分太多的蘿蔔絲做成丸子的時候不能很好地成形,擠幹水分的蘿蔔絲一般要加入一點鹽和雞精拌勻提味。
有部分人客家人做蘿蔔絲時上面兩步不做,而是起鍋燒油,將切好或者擦好的蘿蔔絲加點鹽放到鍋裡,再加入切成碎丁的芹菜一起炒軟炒勻,注意炒的時候翻幾次炒軟就行了,炒好的蘿蔔絲起鍋待用,同樣要擠幹水分。
②步驟二加配料、拌粉:
將蘿蔔絲加入木薯粉攪拌,方法是逐步倒入木薯粉,邊倒邊攪拌,攪拌過程中如果發覺過幹,可以加入適量的水增加粘稠性。
木薯粉的量加到能用手把丸子捏成型而不會散掉為宜。
如果做的是葷丸子,這一步還要加入預先炒好的肉丁和香菇丁等配料一起拌勻。
③步驟三捏丸子:
取牛丸稍大的分量,然後一個一個用手掌搓成丸子,就像下面的大小,注意搓丸子的時候力度不要太大,不然口感沒那麼好了,很多時候,有經驗的人用手捏成團就可以了。
④步驟四蒸丸子:
放進鍋中蒸大約1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原則上蒸熟就行,蒸越久口感會越軟。如果怕丸子跟蒸架粘連,可以在蒸架底盤上抹點食用油。
就這樣,晶瑩剔透的蘿蔔丸就做好啦!記住要現蒸現吃,隔餐就不那麼新鮮了,冷了還會發硬,而且味道也沒有那麼香!
下圖是蒸好的素蘿蔔丸
正好的葷蘿蔔丸
客家蘿蔔丸的升級做法
上面說到蘿蔔丸裡面還可以加入各種肉餡,這裡就介紹葷料的做法:
將五花肉、香菇等輔料切丁
鍋內放少許油,先將五花肉煸炒,炒至金黃色後再加入香菇、蝦米,放入鹽、胡椒粉,生抽再炒一會就好了。
炸蘿蔔丸:
客家蘿蔔丸除了清蒸之外,還可以將捏成丸子狀的蘿蔔丸,裹上一層麵粉或者是雞蛋液,放進油鍋裡炸,這樣製作出來的蘿蔔丸,外皮酥脆,裡頭香糯,顏色金黃誘人,吃起來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