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卣水彩版連環畫《細菌戰》,繪畫手法靈活,好作品

2020-12-21 88美術

連壇大師劉繼卣的水彩版連環畫《細菌戰》,初看時覺得用筆鬆散,有些地方還有斷線出現,好像不嚴謹的樣子。

錯了,細看下去卻不是這回事。

圖1.連環畫愛好者製作的封面

所謂「用筆鬆散」是一種錯覺。

鬆散的用筆出現在輔助線的地方,而對於造型的用線是嚴謹的。

比如圖2,勾勒河岸的兩條主線就畫得很準確、很嚴謹,線條流暢而極富變化,精彩描繪出一條美麗的河;而山石樹叢則用筆輕鬆,隨意勾點,有散文「形散神不散」之妙!

多說一句,圖2中飛機的數量也是有講究的,一般美術構圖同類物體單數比雙數效果更好。

圖2.連環畫內頁

至於出現的「斷線」,我是這麼看的。

斷斷續續的線出現,是虛實處理的一種手法。

比如圖2遠山的輪廓就是斷線勾勒形狀,用水彩色填塗,山的形狀還在,但更好的表現出了遠景朦朧感。

圖3.連環畫內頁

像衣服的衣紋用斷斷續續的碎線條來畫,能更好表現出厚棉衣的質感。

牆壁的斑駁破舊、凹凸不平的樣子,用斷續的短線表現就很有感覺,如圖4的天花板就是這麼畫。

圖4.連環畫內頁

誠然,鬆散用筆看是潦草,得出的效果卻是神韻依然,這就是大師手筆了。

圖4中那隻致敬畢卡索的」和平鴿「,用筆夠潦草,但風採不減。

圖5.連環畫內頁

水彩是一種透明顏料,很多彩色連環畫就是用它上色。

水彩表現深淺時靠的是加水的多少,運用得當,能很好的配合線描,塑造出生動的形象。

圖6.連環畫內頁

圖6這幅畫,密密麻麻的的人群佔滿畫面,給人很堵的樣子,而天空用有深淺變化的水彩來畫,呈現出深遠的空間感,讓畫面有了「透氣」的地方。

圖7.連環畫內頁

圖7用蒙太奇的手法來構圖,使畫面靈活、生動起來。

劉繼卣是一位大師,他的連環畫生動傳神,讓人越看越精彩。

怎麼畫?一個大笑表情的頭像速寫,要求不高就能畫得很愉快

彩版連環畫《紅色娘子軍》,線面結合的繪畫手法,很熟練

他的風景畫,吸引人的是那些詩意般的筆觸,荷蘭畫家瓊金德

~END~

相關焦點

  • 劉繼卣珍貴繪畫手稿:素描畫的小老虎萌態可掬,不愧是連環畫大師
    大家肯定都見過劉繼卣大師的水墨國畫,很多人形容在劉繼卣之後繪畫界就再無連環畫大師了。的確是這樣子,劉繼卣在中國繪畫界的名氣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細觀他筆下的任何一個主題繪畫,不管是畫古風的仕女人物,還是畫工筆意境的花鳥動物 ,劉繼卣總是能把作品表達得非常完美。而這一種完美是站在國畫寫實的領域之中來進行的,尤其是對於動物的繪畫,堪稱是國畫動物主題界的第一次。
  • 談劉繼卣出神入化的人物畫
    也許他在連環畫的創作過程中意猶未盡,將武松把老虎打死的這一畫面拿出來獨立成幅,用寫意畫法再畫一次,以宣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打虎精神。眾所周知,連環畫創作是以講故事的形式,把畫面一個個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其格式與手法都有一定的模式,對感情抒發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許是劉繼卣重畫《武松打虎》的一個原因。
  • 連環畫_中國網
    後來的《山鄉巨變》、《鐵道遊擊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白求恩在中國》也都是這類作品。毛筆白描為國畫的傳統技法,線條流暢清晰,黑白分明,易於被接受。除此之外,鋼筆、鉛筆線描在連環畫中也有運用,但精品不多。陳儉是硬筆線描畫的高手,其鋼筆線描《威廉·退爾》、鉛筆線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連環畫種類:連環畫雖說是一個獨立的畫種,卻能以不同的繪畫手法表現之。
  • 我的大開本連環畫情結
    不論是古裝的歷史題材,還是表現近現代題材,人物造型刻畫、衣著、環境、道具等等都具朝代特徵,現實生活氛圍濃厚,再加上繪畫表現手法多樣。眾多畫家各施己長,個人表現風格凸現,使這面目各異,色彩紛呈。如上海人美社的《李慧娘》徐恆瑜繪,廣西版的《高山下的花環》雷祖德繪,河北版的《紅旗譜》王懷琪繪,以上為32開本。
  • 劉繼卣畫松鼠,太可愛啦!
    劉繼卣(1918——1983),天津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市工筆人物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傑出的中國畫家。他自幼受其父著名畫家劉奎齡的影響,酷愛繪畫。擅長中國畫、連環畫,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畫藝為祖國藝術寶庫增添了寶貴財富。他長於工筆、白描和重彩,後多畫寫意,融中西畫法於一爐。
  • 色彩的絢爛與繽紛的呼吸——季宏偉的繪畫作品賞析
    進入繪畫的事情,就是讓自己的感覺生動起來,放棄已有的各種慣性手法,既沒有寫實技術的僵硬,也不走向抽象的觀念性,而是保持在一種中間狀態,一種模糊的過渡狀態,一種虛態!但宏偉於2014年進修期間,開始專攻水彩,她通過水彩找到了繪畫的另一種秘密,化解形體,走向妙化的秘密。
  • 開封兩位70後大叔舉辦連環畫展,上百本連環畫讓人瞬間穿越回到童年
    說著,許慶海從展櫃中將《孔子聖跡圖》拿了出來,「就是這本,是中國第一本連環畫,我這本《孔子聖跡圖》老版新印。」  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許慶海,從小家裡比較窮,也買不起連環畫,那時,在開封龍亭附近有一個市場,裡面有擺地攤賣連環畫的,「我喜歡看書,家裡窮也買不起,咋辦呢,就去租書看,那時候開封地面上有不少租連環畫的攤,一毛錢一本,租來看,租也很少租。
  • 小人書,大世界——開封倆大叔舉辦連環畫展
    說著,許老師從展櫃中將《孔子聖跡圖》拿了出來,「就是這本,是中國第一本連環畫,我這本《孔子聖跡圖》老版新印。」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許慶海老師,從小家裡比較窮,也買不起連環畫,那時,在開封龍亭附近有一個市場,裡面有擺地攤賣連環畫的,「我喜歡看書,家裡窮也買不起,咋辦呢,就去租書看,那時候開封地面上有不少租連環畫的攤,一毛錢一本,租來看,租也很少租。
  • 汪曉曙:回歸藝術本體,重振廣東連環畫創作的輝煌
    從今天的情況來看,過去只用白描等傳統手段表現連環畫可能已經有所過時了,人們對於藝術作品的欣賞和期待,可能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元。在這個方面,連環畫可能也要考慮往多形式、多色彩方面發展,過去的連環畫一般都是寫實的,今天可以應用抽象等手法。過去我們對連環畫的定義往往在於出版。
  • 擁有多樣性春天的水彩花卉作品!是值得拓展繪畫種類和繪畫形式的
    ▼插畫師Katya.rozz為我們帶來的小清新的水彩作品。他運用獨特的語言繪畫專業以花卉為主題的水彩作品。Katya.rozz通過長期刻苦的藝術學習,將繪畫技能深化,為我們展現了藝術作品的獨具匠心,擁有無比真實的色彩美感。
  • 西班牙繪畫:福斯蒂諾·馬丁 水彩作品
    西班牙畫家福斯蒂諾·馬丁的水彩畫顏色淡雅,明媚,充滿著陽光氣息,以下風景畫中可以看出福斯蒂諾·馬丁特別注重陰影的表現,這也是畫面更具層次感。他的水彩風景畫多以建築為主,較為古老的瓦市樓房是他的最愛。 福斯蒂諾·馬丁的風景水彩畫成為現代水彩繪畫學習中的一項典範教程,多被繪畫學子模仿。
  • 常中求變 | 趙雲龍水彩靜物作品
    [5] 陳堅認為「談及水彩畫的定義,很多水彩畫家還將其局限於透明、輕快、水性材料屬性等範圍內,仿佛不體現這類水彩材料的特點就不是好的作品。……材料無非是主觀表達的工具,何以成為評判藝術表現力的標準呢?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融入到『大美術』之中,不以畫種、媒材為限,因為這種畫地為牢的做法是悲哀而且危險的。
  • 水彩入門繪畫教程(值得收藏)
    用水彩進行作畫,其實很簡單在用水彩畫畫的時候不懂的人會認為要畫好那種「滲透色」
  • 經典的水彩貓咪水彩畫,各色各樣的貓咪形態插畫作品賞析!
    ▼經典的水彩貓咪水彩畫,各色各樣的貓咪形態插畫作品賞析,帶來片刻的欣喜。許多插畫師喜歡用水彩來繪畫插畫,難道是流行嗎?看插畫師~清貓繪如何用水彩畫表現貓咪的萌態,有意境的流露就更加形象和具體,色彩的運用更加有感情。
  • 創意水彩繪畫,當墨色打破傳統,色彩就成了最強藝術的表現形式
    如今的創意繪畫其實有很多的表達方式,不同的藝術手法其實說到底是不同元素的表達。有人喜歡抽象的藝術油畫,聲稱它的表達方式比較含蓄,尤其是某一種主題的描述,在半說半不說之間給人一種欣賞的思考性。有人喜歡超寫實的油畫系列,聲稱這樣子的靜物繪畫是藝術的體現,更是繪畫技巧的最高體現。像冷軍的作品,人人見了都會被震撼到。當然有一些年輕人更喜歡水彩繪畫,不同的主題水彩的表達方式更貼近於我們的夢境與生活。不管是超寫實油畫還是抽象派,都沒有水彩來得更直接一些。水彩真的是這樣子嗎?給大多數人的感覺一定是強過油畫嗎?
  • 零基礎學繪畫-水彩《紅玫瑰》
    我確實是零基礎自學繪畫的,差不多斷斷續續畫了快1年多的時間,手繪沒有報課程,網上搜索跟著教程學的,喜歡什麼就畫什麼,比較隨意,不夠商業,目前階段是邊學邊分享的過程;隨後又跟著alice.s老師學了商業插畫,ps和ai,目前是練習階段,未出原創,期待能夠儘早的出自己的原創作品集。對比手繪和數碼繪,手繪更溫情,數碼繪更商業化。
  • 論連環畫中古代人物的服飾表現
    繪製古代人物形象及其服飾是連環畫創作中的重要內容,筆者在研究和閱讀了很多經典連環畫作品後認為,連環畫中古代人物的服飾表現崇尚線條自然隨和,整體造型又極富創造性連環畫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畫像石、北魏敦煌壁畫等,是用連續的畫幅來敘述故事情節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之一,其集繪畫、文學、裝幀於一體,起源較早、興盛於二十世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 一圖勝千言:連環畫繪本大展在在廣州南沙區圖書館展出
    本屆展覽匯聚國內知名連環畫家的連環畫作品,以及國內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港、澳地區藝術家的繪本作品,全方位展示名家名作以及新生代藝術家的作品風貌。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連環畫大省再出發廣東省美協主席李勁堃致辭中表示,廣東是連環畫大省,如何傳承發揚過去前輩們的優良傳統,值得當下的藝術創作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