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杯奶茶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來幾杯。」試想一下,炎炎夏日,一杯奶茶,冰涼入口,神清氣爽。
奶茶作為當代年輕人的社交標配,不少年輕人都自嘲:「我的血管裡,流得都是奶和茶」。
![]()
萬萬沒想到,「00後」的高中生小海(化名)因為每天一杯奶茶的習慣,引發了嚴重的痛風。
"
小海喜歡喝奶茶,而奶茶裡的高果糖成分進入人體後,代謝過程中會產生過多尿酸,尿酸過多痛風就找上門了。小海剛送到醫院時候,一查尿酸高達 900umol/L,是成年人的兩倍還多。
經過抗炎和降尿酸治療,血尿酸水平穩定到了正常的 400umol/L,現在慢慢可以站立、走動。但還要繼續治療降低尿酸,來讓關節上的痛風石能夠逐漸溶解變小甚至消失。
"
奶茶雖然好喝,但存在不少的健康風險。小惠今天就和大家科普一下常喝奶茶,可能存在哪些健康風險。
大家是不是以為,痛風常常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其實啊,近些年,痛風的年輕化趨勢越來明顯了。90後已經被痛風「絆倒」了,00後也有中招。國家風溼病數據中心(CRDC)2016年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痛風患者發病年齡以41-50歲最高,平均為48歲,逐步年輕化。人體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尿酸過多,超過了血尿酸的溶解度,尿酸鹽結晶就會沉積在關節軟骨上,刺激局部炎症產生疼痛感。當出現單個關節的紅、腫、熱、痛時,要注意,可能是痛風急性發作了。而年輕人最愛的是朋克養生的生活方式,恰恰就是嘌呤和尿酸含量最高的生活方式。酒精會間接提高尿酸的濃度,引發痛風,尤其是啤酒等酒類,裡面還含有大量的嘌呤成分,增加了痛風風險。當每天酒精攝入量超過1兩時,痛風發病的風險比不飲酒會高出 1.53倍。奶茶、蛋糕、果汁這些高糖食品,裡面多數是含有果糖,而果糖會直接促使尿酸含量升高,大幅增加了痛風風險。那麼是不是就是因為一天一杯奶茶,導致小海痛風呢?其實喝奶茶並不必然引起痛風。過多果糖的確會加劇痛風病情,痛風的直接原因是高尿酸,而尿酸高,並不僅僅因為多吃了「尿酸」,而是因為人體代謝尿酸有問題,正常人多吃了嘌呤,果糖,尿酸也會加速分解。動物內臟和魚蝦蟹貝類食品中的嘌呤含量要比其它食物高。其中,畜肉中,豬肉嘌呤含量最高;畜類內臟中,豬肝最高。禽肉中,雞肉最高,約是鴨肉和鵝肉的 2.5倍。魚蝦蟹貝類食品中,蝦類含量最高。
經常吸菸者比偶爾吸菸者,發生痛風的風險高 35%;周圍有人偶爾吸菸者,比周圍人幾乎不吸菸者發生痛風的風險高 35%。除了以上這四點,還有經常不喝水、經常肥宅這些生活習慣,也會增加痛風的風險。所以說啊,痛風年齡越來越低,也沒啥奇怪的。對於那些高糖和高嘌呤食物,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能少吃就儘量少吃,才能有效降低嘌呤和尿酸的攝入。至於新鮮蔬菜,可以平衡血液和尿液的酸鹼度,有利於身體健康,所以要多吃。尿酸和嘌呤主要隨尿液排出,少喝飲料多喝水可以提高排尿次數,有效降低血液的尿酸含量。最好喝蘇打水、鹼性水,至少是白開水,每日的飲水量不少於1500毫升到2000毫升,減少飲用濃茶、咖啡、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飲料。規律運動可以幫助控制BMI、腰圍、甘油三酯、血糖及血尿酸,減少痛風發作次數。
簡單來說,就是「九字真言」:少吃甜、多喝水、多運動。痛風目前無法治癒,一般會周期性地發作。痛風一旦確診,就意味著被剝奪了自由進食的權利,一瓶啤酒或者一頓火鍋都可能讓你疼到懷疑人生,可以說痛風簡直會令人痛的發「瘋」了。痛風可並發腎臟病變,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所以,痛風不是小病,一定要重視起來~痛風患者可以買保險,如果控制得好,還是有不少產品是可以選擇的。輕至中度的高尿酸血症,如果沒有以下併發症:痛風性腎病、腎功能異常、尿蛋白陽性、血壓升高(140/90mmHg),一些產品是可以正常投保的;若出現痛風性關節炎或存在痛風石,考慮加費承保;若因痛風失能,考慮加費並除外相關責任。一般是除外,對痛風和高尿酸症的治療不承擔責任。如果有高血壓、高血糖、腎臟疾病則會拒保。如果沒有關節炎、關節變形、痛風性腎病或尿酸性腎病;發病頻率小於1年,定期隨診,超過1年未復發等情況,一些產品可正常投保,有一些產品會除外承保。如果沒有痛風,想提前為健康作保障,不妨考慮一下以下這款產品——
前小寶醫療險:賠付範圍廣,最高700萬保額,提供重大醫療、一般醫療費、意外醫療費及質子重離子醫療保障,門診住院都覆蓋。還有四項貼心服務,重疾綠色通道、就醫陪同、重疾住院墊付以及信息諮詢服務,再也不用擔心去醫院裡各種的忙亂狀況了~現在投保,首月保費只需要3元經過這次治療後,小海表示:「再也不喝奶茶了,也會好好吃藥,控制飲食,定期去醫院複查。」關於痛風, 有人這麼形容,它就像有惡魔在不停的咬你的腳,簡直痛不欲生。不僅是痛風,還有很多疾病都越來越年輕化。趁我們還年輕,提高預防疾病意識的同時,在自己經濟預算範圍內抓緊時間把保險給買了,做好兩手準備。通常,疾病的初期都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如果等到有症狀再去檢查的話,就已經晚了。小病可能就會變大病,到時候不僅保險很難買還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如果大家想給自己或者家人配置一份保障,卻又不知道如何進行搭配,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小惠的微信,我們將給您帶來最專業的保險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