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款只退代金券 疫情下多家國外廉航退改政策傷了誰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疫情之下,航企使出渾身解數給資金鍊「減壓」本無可厚非,但如何在自救的同時,平衡好消費者、上下遊合作企業等各方利益,也成為「戰疫」的一大關鍵。3月23日,多位機票代理商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3月以來,包括馬來西亞的亞航、泰國獅子航、新加坡酷航、菲律賓宿霧太平洋航空等多家廉價航空公司(也稱低成本航空)先後宣布,大量機票從直接退款,改為退代金券(EMD)的模式。一石激起千層浪,消費者、機票代理、在線旅遊平臺均難「買帳」。至此,本就備受詬病的機票退改再次遭遇新難題。

航空專家綦琦指出,疫情屬於不可抗力,所以航企更改原有的退票政策也屬「權宜之計」,但也應該考慮到消費者的利益,在代金券的使用期限和轉讓等方面,增加更多彈性條款。另外,呼籲相關各方研究代金券抵押「變現」的新路徑。

愈演愈烈的「代金券」

「最讓人憂心的是,退代金券的國外廉價航空公司數量正不斷增加,且還有越來越多的國外全服務航空公司已經或準備加入到此行列中。」一位國內機票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此,國內一家在線旅遊平臺機票業務負責人也證實,截至3月23日,平臺上已有8家國外廉價航空採用只退代金券的形式,另外,包括卡達航空、法荷航、加拿大航空等全服務航企,也陸續開始退券。

北京商報記者在新加坡酷航的官網上看到,該公司於3月18日更新了機票自助退改服務信息,明確「即日起在官網推出自助退費服務選項,適用於所有2020 年 3 月 15 日前預訂,且航班出發日在5月31日前(含當日)的旅客。此功能可以讓旅客便於提出線上退款需求,退款會以酷航代金券的形式,於30個工作日內完成,在第三方或旅行社購票的旅客,建議聯繫原購票渠道尋求協助。」而該公司國內客服也稱,如果不接受代金券,消費者可以嘗試將訂單信息和訴求通過酷航官網反饋給總部,並等待答覆。

而在亞航發布的5大申請退款種類中,有3類只能選擇退「信用帳戶」或「更改航班」。對此,亞航相關工作人員回復稱,「公司遵守當地政府、民航局,以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全球和地方衛生部門的建議和法規,制定了相關機票退改政策。」但對於北京商報記者提出的,「大概有多少國內機票無法直接退款?」以及「對於不願選擇『信用帳戶』或『更改航班』的消費者,有何計劃?」等問題,截至記者發稿時,對方並未予以回復。

「從我們拿到的多家國外廉價航空公司的最新退款政策來看,包括退『信用帳戶』、『旅行基金』等,只是表述方法不同,在業內看來,都是屬於退『代金券』的方式,」機票代理商李明(化名)說,「其實,之前也曾出現過退代金券的個例,消費者不接受,代理商只能先退款再自行處理代金券,不過,此次涉及機票數量眾多、金額巨大,誰都無法消化。」

多方不買帳

眼看退款拿不到,代金券卻滿天飛,「不知道該怎麼辦」成為國內消費者、機票代理甚至旅遊平臺們共同的困惑。「首先代金券大多有時效性,最短僅為3個月,消費者很難接受;另外,不少平臺和票代已提前墊資,將票款退回給了用戶,面對航企退代金券的決定感到『很頭疼』;不僅如此,此前向航企提交的數千萬退款需求,尚不清楚會如何處理。」李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作為國內一家以銷售國外廉價機票為主業的大型票代,李明的公司代理了數十家國外廉航,「在疫情之前,受益於出境遊的熱度不斷攀升,公司日均國際出票量可達5000張,每天流水額數百萬元。現在據不完全統計,有幾千筆訂單將被退代金券,再加上此前還有7000萬元的退票款尚未退回,後續如何操作也未得到準確答覆,讓機票代理商處境艱難。」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很多消費者開始在網上吐槽退票政策不公平,甚至在各投訴平臺上進行維權。

而前述在線旅遊平臺機票業務負責人也直言,首先就是消費者不理解退券政策,認為花錢買票就應該退錢,甚至有的客戶誤認為OTA或者代理商應該跟航司一起承擔退錢義務,因此不能接受退券。其次,前期為了加速給消費者退款,代理商和OTA進行了大量墊付,如今航企只退券且只限乘機人本人使用,導致代理商和OTA的墊款無法收回,從而造成大額資金損失,不排除有的代理商甚至可能因此破產。最後,各航企的退券政策各不相同,存在一定操作複雜性,影響退券時效。

並非無解題

「黑天鵝」已至,沒有企業能夠靠單打獨鬥勝出。業內普遍認為,全球民航業在疫情中遭遇重創,從航企到OTA、代理人,一直都在儘可能的為用戶減少損失,加快為用戶退訂退款。但隨著疫情的全球擴散,航班大面積停航,情況已經遠遠超出某一方的力量能夠承擔解決的,各方都同樣背負著巨大的資金壓力。航企、代理人、OTA、消費者都需要互相理解。任何一方如果都只是一味主張自己的利益,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互相傷害,造成更大的損失。

「現在已經看到有國外廉價航企宣布破產,可見企業的日子確實難熬,為了能在這個嚴冬撐久一點,用代金券替代退款,也屬無奈之舉,」民航專家李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不過,航企應該給代金券設置更優惠的條件,比如延長使用時間、放鬆使用者限制等,增加消費者的接受意願。」另有業內分析師也提出,如果航空公司可以做出一些額外承諾,比如未使用的代金券,在一年後仍可兌現等,這樣不僅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也帶給相關方更大信心。

航空專家綦琦還建議,在非常時期,需要採取一些金融創新方式「變現」,「其實,機票本來就擁有一定金融屬性,接下來,在線旅遊平臺和票代以及有關部門可以進一步探索,用機票作為抵押品,置換出資金來『輸血』新手段。」

北京商報記者 肖瑋

相關焦點

  • 退代金券合理嗎?
    受疫情影響,部分旅客購買的機票遭遇退票退費難,有人等了2、3個月還沒收到退款,有航空公司則只退代金券不退現金;甚至有人反映航班明明已經取消但平臺還在賣票。為何出現這種情況,中新網記者進行了調查。航班已取消還在賣票?
  • 攜程升級「機票自助退改服務」:退款進度可動態查詢
    日前,攜程上線機票退改進度自助查詢系統,這也是在今年1月攜程推出機票自助無損退訂後,攜程對於機票自助退改保障的再次升級。新系統將滿足消費者一站式獲取機票退改政策和退款進度的需求,力圖令用戶額外掌握機票退款全流程的透明信息,對衝疫情影響下的「退款慢」焦慮。
  • 消費者在飛豬所訂機票被取消 退票只退代金券或改期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航班因疫情取消 消費者退票被告知只退代金券或改期新京報訊(記者 羅曉靜)受疫情影響,不少人的出國旅行計劃被打亂,預訂好的航班取消,機票只能退掉。近日,消費者蒙小姐向新京報反映,在「飛豬旅行」平臺所訂機票被取消,申請退票時被告知只能退代金券或改期。
  • 機票退票兩個多月仍未退款!航司回復:沒有錢可退
    攜程網向人民網介紹,在平臺購買機票後退票,一般遵循「哪裡購買哪裡退票」的原則:旅客發起退票需求;平臺客服接單,核實旅客信息、需求及退票費政策;根據產品提供方的相關退改政策,執行退款政策。BSP(開帳與結算計劃)國際標準結算周期下,正常退款到帳(到平臺)一般是7至14個工作日。疫情發生後,原有的退款流程發生了什麼變化?
  • 疫情期間國際機票怎麼退改?
    內容提要隨著境外疫情不斷加重,各國防控措施也越來越嚴格,國際航班紛紛取消。多名消費者反映,在第三方購票網站購買的國際機票無法順利退改。記者了解後發現,有的消費者是因為與購票平臺或航空公司溝通不暢產生了誤會,還有的消費者因為購票前沒有充分了解轉機地點最新政策,導致機票退改遇阻。《天天315》本期聚焦:疫情期間國際機票怎麼退改?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
  • 機票變代金券?三百人回國航班臨出發取消,航空公司只願退代金券
    國外和國內現在是兩種不同的趨勢,這次疫情來勢洶洶,國內的疫情在數月的有效控制和治療下,風險正在逐漸降低,而國外的疫情,已經到了一個比較讓人擔心的程度,對此我們中國對國外也進行了很多關於疫情的幫助,希望我們一起能渡過難關。
  • 國泰航空推出更靈活退改預訂政策,應對全球疫情
    近日,包括國泰港龍、阿聯航空、卡達航空、達美航空、阿提哈德航空、法航、荷航和瑞士國際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紛紛推出了全新的退改預訂政策,想為全球乘客提供安心保障。早前,部分航空公司分別針對往返中國的航線推出無憂退改籤政策,但隨著疫情影響範圍擴大,如今多家航空公司表示旗下所有的航線均可靈活退改籤,並採取高於行業和監管要求的額外措施,確保乘客飛得健康與舒適。
  • 遇到飛機停飛 退改有門道
    (大韓航空供圖)關注航空公司新發布的退改規定。(圖/視覺中國)近期,由於各國不斷調整出入境政策以及全球乘客人數銳減,國內外航空公司紛紛宣布削減運力,截至發稿時,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超30家航司100%停飛,部分航空公司還宣布從4月起削減九成運力,只保留關鍵航線的運營。
  • 中聯航發布北京航線國內客票特殊退改政策 免費辦理退改籤
    剛剛,中聯航發布北京航線國內客票特殊退改政策,即日起,旅客申請辦理中國聯合航空涉及北京航線機票退票或改期,執行特殊退改政策。可在客票有效期內,至原購票渠道免費辦理退票或改期手續,不收取任何費用。通過中國聯合航空官網、移動官網、手機 APP 客戶端、 官方微信帳號購買的客票可直接登錄個人帳號,在訂單詳情 界面辦理;其他渠道通過原購票渠道辦理(旅行社、代理、購票 網站等);中國聯合航空 24 小時客服熱線:400-102-6666。
  • 疫情期間機票怎麼退?退單集中審核耗時致退票慢
    【點擊投訴】原標題:疫情期間機票怎麼退?(新看點)問:為啥有些退票不免費?答:政策「不溯及既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民航局先後四次發布了機票免費退改政策。不過,也有部分符合政策要求的旅客並未被免除手續費。「我在1月24日前退的票,能不能把手續費退我?」春節期間取消了返鄉機票的丘先生抱怨。沒有補退的公司是否違反了政策呢?「按照『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則,航空公司可以不對政策出臺之前的旅客補退手續費。」
  • 多家航企發布成都機票退改新規 民航業持續加碼「動態」管理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國航、南航、東航、四川航空、深圳航空等多家航司發布了涉及成都航線的退改籤處置方案。專家表示,在未來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航空公司要增強自身競爭力,就需加快政策制定速度,並按照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儘可能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 機票退款從現金變為代金券,你會接受嗎?
    近日,歐洲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Ryanair)決定,將臨時修改預訂機票退款政策,把退款改為12個月有效期的代金券,可用於購買該公司的服務,到期未使用者可重新申請退款。瑞安航空公司表示,這是一種暫時的選擇,由於退款申請太多,使用代金券可以縮短顧客等待時間。
  • 因疫情取消行程中轉首爾的機票卻退不了,平臺:和航司溝通中
    「重慶飛首爾的都退了,首爾飛塞班的不給退。」3月17日,重慶市民唐女士通過澎湃質量報告投訴平臺(www.thepaper.cn/consumersComplaint.jsp)反映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和丈夫取消了從重慶中轉首爾前往塞班島旅遊的計劃。重慶往返首爾的機票成功退款後,她在另一平臺購買的首爾往返塞班機票退款卻遭到拒絕。
  • 因疫情取消行程中轉機票退不了 去哪兒網:和航司溝通中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因疫情取消行程中轉首爾的機票卻退不了,平臺:和航司溝通中「重慶飛首爾的都退了,首爾飛塞班的不給退。」3月17日,重慶市民唐女士通過澎湃質量報告投訴平臺(www.thepaper.cn/consumersComplaint.jsp)反映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和丈夫取消了從重慶中轉首爾前往塞班島旅遊的計劃。重慶往返首爾的機票成功退款後,她在另一平臺購買的首爾往返塞班機票退款卻遭到拒絕。
  • 北京日報:疫情期間1億人次行程退改,「飛豬」遭投訴最多!
    2月「退改」投訴量環比暴增自1月20日疫情形勢快速發展至2月初這段時間,國內各大在線旅遊平臺需要應對的退改工作量保守估計在1億人次左右,按照3至5人每訂單的平均水平,退單量在3000萬至5000萬單之間,所有平臺都迎來了規模空前的退改需求,「爆單」模式幾乎成為疫情爆發以來每天的常態。
  • 「寒冬」下的廉航生機何在?
    在全部7家航司中,作為廉航的春秋航空在此次疫情中虧損幅度最小:2020年一季度,春秋航空實現營收23.84億元,同比減少34.5%;淨利潤虧損2.27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75億元,同比減少147.91%。
  • 多家航司出政策,本月21日前進出成都機票可免費退改
    成都日報訊 8日晚上,國航、東航、川航、西藏航空、成都航空、天津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相繼緊急發布公告或通知,公布了涉及成都航線的客票免費退改規定。其他按《關於發布疫情期間國內航班非自願退改規定的通知》(東航股通知【2020】649號)執行。
  • 退代金券還是現金?新加坡航空更新全球旅行豁免政策
    國際機票該怎麼退,退代金券還是退現金,近期成為熱門話題。五一前夕,中國民航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明確民航機票退款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航空公司和機票代理針對疫情期間的大量旅客退票方式問題,提出了五點要求。
  • 大學生受疫情影響退機票 長龍航空要扣80%退票費
    中國國航、四川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被消費者投訴至網上平臺。而大學生「小懶」則表示,其在OTA平臺進行退票操作時,被航空公司扣去了相當於機票價格80%的退票費。新快報記者了解到,在諸多投訴中,部分旅客對政策規定的退票時間點有意見,此外,機票退款難、退款慢、投訴渠道不暢通的問題也集中體現。
  • 多家航司出政策,本月21日前飛成都機票可免費退改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12月8日19時,四川航空官方微信發布消息,對行程涉及成都航線的客票可實行免費退改。記者梳理發現,受疫情影響,目前,國航、東航、山東航、深圳港等航司均已發布涉及成都航線退改籤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