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一周》周刊12月9日報導,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當天表示,中印關係可能處於過去三十至四十年來「最困難的階段」,如何讓兩國的關係重回正軌是個「大問題」。但事實上,在中印對峙這一方面,印度內部聲音一直就褒貶不一。近期,一位印度官員竟稱中巴是印度農民抗議「幕後推手」,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向中國放的這把火,最後燒到自己的頭上。
據悉,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部長、人民黨成員饒薩赫布丹維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竟將最近在該國愈演愈烈的農民抗議示威,硬扯上中巴,聲稱後者是印度國內農民抗議的「幕後推手」。此番言論在印度國內發酵後終於兜不住了,丹維遭到了印度其他黨政人士的攻擊。
馬哈拉施特拉邦政黨溼婆軍發言人阿爾溫德沙旺特甚至直接指責丹維已失去理智。沙旺特說,這位人民黨領導人失去了理智,因為他們(人民黨)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失去了影響力,「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據了解,近期,成千上萬的印度農民聚集起來,反對一項放鬆對農產品買賣管制的新法律。印度政府表示,這項改革將刺激投資,但正在首都街頭風餐露宿堅持抗議的農民們認為,這一改革威脅了他們的生存。政府與抗議者進行了幾輪談判,雙方似乎都寸步不讓。12月4日,農民們呼籲進行新一輪全國性罷工,並威脅將封鎖通往首都的所有道路。示威活動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堵,向新德裡運輸生活必需品的卡車寸步難移。
出現這樣的結果,根本原因在於印度農業以小農經濟為主,80%的農場擁有土地數量不超過2公頃,很難實現規模經濟,而農村地區包括物流和倉儲在內的農業設施嚴重不足。在這樣的條件下,急於將收成變現的農民很難不被中間商魚肉,這正是走上街頭的農民最為擔心的事情。印度當局應該將主要視線放在處理國內問題而並非四處樹敵上。
如果印度的決策者們還在想著依靠外部因素來轉移國內日益突出的實際問題,那麼最後導致的結果將難以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