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鞋舊鞋都換底,修鞋師傅發現的勤儉風

2021-01-09 上觀

12月26日一整天,56歲的趙紅妹給5雙嶄新的皮鞋貼了新底。5雙鞋中,最貴的一雙5000多元。趙紅妹說,這不是她「補過的最貴的新鞋」,今年8月份,她給一雙26000元的新鞋貼過底。

趙紅妹從倉庫裡取出幾雙需要貼底的新鞋。

磨削新鞋的底,可以方便上膠水。

丈夫同趙紅妹一起經營著這家店鋪。

這家在上海靜安區康定路上的修鞋鋪並不起眼,但店主趙紅妹從跟著父親在弄堂口擺攤學生意開始已經營了39年。過去多的是修補舊鞋,但據趙紅妹說,這兩年顧客要為新鞋貼底的需求激增,到現在為新鞋貼底幾乎佔到每天工作量的一半。得益於良好的口碑和合理的價格,越來越多的年輕客人通過生活服務類網站和APP來找趙紅妹為自己的新鞋貼底。

「過來貼底的新鞋子一般都是皮質的鞋底,不耐穿。貼了底以後就好很多了。現在大家消費水平上去了,穿的鞋子高檔了,但是勤儉節約的顧客還是很多的」,趙紅妹解釋說。

趙紅妹丈夫朱玉華正在磨削鞋底。

給鞋底上膠水。

新的鞋底需要裁邊才會上看去更加美觀。

貼底其實就是為新買的皮鞋重新貼一個橡膠底,從磨削鞋底到上膠貼合晾乾,直至最後裁邊拋光,給一雙新鞋貼底大致需要一到兩個小時。在趙紅妹店鋪的倉房裡,需要「修補」的新鞋不下十雙,其中有幾雙是由外省市寄過來專門請她貼底的。

「補」好的新鞋會拍好照發給顧客驗收。

趙紅妹正在修補一雙舊鞋。

對於新鞋、舊鞋,趙紅妹同等待遇:「都是勤儉節約。只要勤儉節約就好。這是人家對我們手藝的肯定。」最近十幾年間,趙紅妹的修鞋費用幾乎沒有變動過。

貨柜上放著已經修好的鞋子。

相關焦點

  • 手藝一做就是20年 陳師傅修的鞋居民們都說好
    修鞋師傅陳珧,一門修鞋手藝一做就是20年  浙江在線03月05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陳素萍)今年3月5日,是第52個學雷鋒日,也是第16個「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在高沙社區都尚超市前廣場,志願者們設下攤位,為居民送上醫療衛生、手機維修、理髮修鞋等便民服務,還進行了五水共治、食品安全、公安禁毒、海關出入境、城管執法等政策法規宣傳。  在理髮修鞋的志願服務小攤前,居民們排起了長隊。作為在下沙小有名氣的修鞋師傅,陳珧師傅一個上午忙個不停,2個小時接待了近30位居民,大都三下兩下就修好了。陳師傅修的鞋,居民們都說好。
  • 【微搜店】妹紙逛街鞋斷了怎麼辦?南寧修鞋店鋪分布圖
    漢紙們經常在運動中遇到鞋子脫線脫皮脫底的狀況嗎?你的破「孩子」會讓你在生活中無比尷尬嗎?像土豪那樣直接扔掉,還是去修鞋的地方縫縫補補一下又幾年?如果你想修鞋的話,你知道離你最近的有哪些修鞋店嗎?以下是南寧修鞋店的分布圖,記得收藏,記得補充。
  • 修鞋
    一雙心愛的靴子拉鏈壞了很久,決定今天找個師傅修一修。記得街口處有一老爺子在那裡常年修鞋,於是我按照原來的地址找去。
  • 修鞋師傅回老家,老街坊默默道一聲:謝謝
    家附近的十字街口,修鞋的趙師傅對我說,他過兩天就回老家了,妻子在老家住院,小兒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還來不來,難講。說這話的時候,他的小孩就趴在旁邊安靜地畫畫。趙師傅滿意地看孩子一眼:畫什麼像什麼,將來再進城也是考到城裡的藝術學院,不像我這樣,拎個小馬扎就來了……我這些年東奔西走的,很是費鞋。有的鞋穿著舒服,便不捨得棄,所以,時不時到趙師傅這裡修補。他總是誇我也笑我:如今來修鞋的人越來越少了;你是個會過日子的……每次來,不急著辦事的時候,我就坐在趙師傅遞過的小馬紮上和他聊天。
  • 磨刀、修鞋、配鑰匙、換拉鏈……
    經過中關村街道多方協調,解決磨刀、修鞋、換拉鏈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有了固定的去處,居民無需再走街串巷四處尋找。攤點設置:「四統一」標準規範管理修鎖、配鑰匙、修自行車、換拉鏈……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便民服務,在居民生活中卻必不可少。
  • 鞋店生意不好,老闆請「修鞋師傅」來,結果一月多收12萬,可複製
    男人的鞋,就像女人的化妝品,買再多都不嫌多。這一個商業邏輯,也是近些年很多老闆去開鞋子專賣店的原因。不過有市場不等於有銷量,就像我們天天都要吃飯,但是也還是天天都有餐飲店倒閉,一樣的道理。那麼鞋子專賣店應該怎麼開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大哥開鞋子專賣店的做法,請一位修鞋師父,一月多收12萬,同時給大家分享「掙人心」這個商業思維。
  • 揭秘鋪子裡的修鞋手藝:補鞋為何要挑黃道吉日?
    陽光也沒有漲價的意思,涼風、樹蔭都不論價。其實最要緊的是他們的心思沒有漲價。   去那裡補鞋,總要挑一個黃道吉日:主要是天氣須晴朗,冬天要風不大,夏天要有風,春秋不論。   把一雙敝屣託付給他們,有時像交出一個傷痕,也像在交底。驗傷,銼削,找平,選擇合適的修復材料,縫補,粘合,修掉毛刺,最後將鞋子舉到眼面前平視,再放地上俯視,兩番端詳畢,終於確認修復。
  • 合肥一鞋類連鎖店老闆痴迷修鞋 網徵1001雙鞋
    如今,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老手藝有了新玩法,也有了新活力。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修鞋匠的故事。30歲的他雖然是一家鞋類連鎖店的老闆,但自從師承一位老修鞋匠以來,對修鞋頗為痴迷。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鞋和修鞋匠,他在網上發出「徵鞋令」,免費維修一千零一雙鞋。
  • 修鞋門外漢,卻靠著修鞋年入六十萬
    老人修鞋,住的卻是旅館,年收入竟是自己的10多倍,不起眼的小買賣竟這麼掙錢。此後徐飛一有空,就到攤上同老鞋匠嘮家常,學會了修鞋的一些基本套路。1991年,徐飛回家成親後,又來到威海,開始自己創業。第一天就給他潑了盆冷水:在市裡只掙到了4塊錢。第二天,他來到了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去的第一天掙了31元,第二天28元,第三天25元,第四天一上午竟然沒掙錢。山大的這經歷讓他重拾自信。
  • 修鞋師傅:過不上奢華的生活,但你可以有一個溫暖的家
    張師傅接過我的靴子看後問我:「等著穿不?要是不著急就後天來取,要是急著穿就立等可取。」因知道很多人都佩服他的修鞋手藝,我也想親眼看看,就謊稱急等著穿。張師傅聽後就拿起了我那雙靴子,先處理掉磨損的鞋跟,找出一對兒適合的跟墊兒先粘後釘,然後再用機器打磨,讓新的跟墊兒和鞋跟渾然一體。看著靴子已經修好,我正要接過付錢,張師傅卻說,別急,還沒完呢。
  • 開了38年店的修鞋師傅哪兒去了? 這背後有個故事
    「那你是不是就是朱師傅?」我又問一個正在做鞋子的女人。「不是。」「那你就是老闆娘了?你貴姓?」「姓王。」「朱師傅他什麼時候回來?」奇怪的是,沒人再回答我。那兩個女顧客收好鞋子,其中一個買了雙新鞋,跟修鞋的女人說了幾句,走了。我正納悶。那個老闆娘一看時間,也拍拍屁股走了,說是回去做飯。過了會兒,來了個瘦長的少年換班。
  • 為新鞋貼底的客戶多了起來 老修鞋鋪「補」新鞋
    5雙鞋中,最貴的一雙5000多元。趙紅妹說,這不是她「補過的最貴的新鞋」,今年8月份,她給一雙26000元的新鞋貼過底。趙紅妹經營了39年的修鞋鋪,過去多是修補舊鞋,但據趙紅妹說,這兩年顧客要為新鞋貼底的需求猛地起來了,到現在為新鞋貼底已經幾乎佔到每天工作量的一半。「過來貼底的新鞋子一般都是皮質的鞋底,不耐穿。貼了底以後就好很多了。
  • 鞋匠為10年舊鞋換鞋底倒賠3000元 顧客:限量版有感情
    客戶說,這鞋子穿了10年了,要換底,找到合適的鞋底,跟他說一下,他確認後再換。  老沈看到這雙鞋子,除了鞋底,鞋尖也有斑駁的磨損痕跡,看上去已經很舊了,就沒太在意,把鞋子收下了。  按照常規的處理方式,鞋子換底,就要把原先的舊鞋底拉下來,老沈的妻子幫忙做了這一工作。老沈物色了幾天,才找到一雙看上去和這雙鞋子挺般配的一雙鞋底,於是,就幫顧客裝上了。
  • 修鞋、縫補……那些讓德清人懷念的老行當如今藏在這兒!
    過去總說「新一年,舊一年,縫縫補補又一年」若是東西壞了只要能修補便不會換德清過去的許多走街串巷如今在英溪路與河濱街的路口,孫師傅支起了一個小小的修鞋攤。鞋能不能修,孫師傅只看一眼便知道。每雙鞋按破損程度不同,少則幾分鐘,多則一個鐘頭,而有的鞋便是拿來讓孫師傅多看幾眼,他也直言修不了。
  • 「師傅,幫我補下鞋子.」 安嶽街頭巷尾的補鞋匠們
    俗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修鞋這個傳統的老手藝也已慢慢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 石家莊:桃園路「修鞋哥」 巧手收穫幸福
    老顧客都知道,馬延海在家排行老二,便親切地稱呼他「馬老二」。  「老二修鞋部」是一間簡易的紅色鐵皮房,目測不足十平方米。鞋鋪除了修鞋、換拉鎖,還兼營配鑰匙等。  「涼鞋這是開膠了,光粘不行,最好縫一縫。」「行,箱子先放這兒吧,我下午擠時間修好。」
  • 慕名趕來找他修鞋做鞋 他做的UGG款雪地靴暖著呢
    前幾天,兒子告訴她有家店鋪可以改鞋,同學去改過,效果挺好。於是她試著將鞋子拿過去,結果讓她很驚喜——「花了125塊錢,一點都看不出改過的痕跡。這鞋子我現在基本上天天穿。」  李女士所說的改皮鞋的小店位於秋濤路,而潘仲瑜就是那位手藝很好的皮鞋師傅。小小的門臉,連個店名都沒有,卻不斷有顧客慕名遠道而來。
  • 河南鄭州:27歲小夥修鞋創業兩年修5000餘雙 月入3萬元
    開店以來,焦少華修了近5000雙鞋。由於他修鞋技術精湛,不少人慕名來學習拜師。焦少華來自河南滑縣,大學期間他喜歡打藍球,籃球鞋易磨損。當籃球鞋某個部位損壞,但是其他鞋面和鞋底還是完好時,他覺得扔到可惜。而市場上沒有專業修籃球鞋地方,於是他在網上找到可以專門修藍鞋的人,這對手頭不寬裕的他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焦少華敏銳地察覺到這一細分市場,便開始摸索籃球鞋的維修。
  • 修鞋修表、配鑰匙、改衣服……離不開的便民小修攤應需升級
    但因為冬季來修鞋的居民更多,小徐為了生意也只能冒著寒冷繼續出攤。因為開攤屬於佔道經營,小徐幹活還得小心翼翼。看見城管來了,馬上收攤避風頭。有時查得嚴,甚至一星期生意都做不成。種種困難加在一起,小徐一度有了轉行的想法。可就在去年2月初,有專門整合零散維修攤的公司找到他,說附近要開一家綜合體超市,需要一位維修師傅,問他願不願意幹。
  • 老夫妻修鞋10多年沒漲過價:賺的錢夠吃就行(圖)
    老夫妻修鞋10多年沒漲過價:賺的錢夠吃就行(圖) 2015-05-11 13:10:24來源:揚子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老夫妻擺了30年的修鞋攤  1983年,張光華夫妻倆來到蘇州打工,因為張光華肢體殘疾,所以四處求職卻四處碰壁。1984年走投無路的張光華開始跟著師傅學習修鞋,沒想到修鞋攤一擺就是三十年。  「公阿爹」張光華的修鞋手法十分嫻熟,不少人專程來找他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