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正在遭遇大洗牌,這次是Facebook下一個是誰呢?

2020-12-13 滄龍一號

最近,美國和英國除了忙著防疫疫情,也在忙著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打官司。

英國表示,一個新的政府部門將致力於解決人們對少數科技巨頭集中權力的持續擔憂。英國多個部門表示,計劃成立一個數字市場單位(DMU),以執行「一項新的準則,用來規範目前主導市場的企業壟斷行為,當然谷歌和Facebook首當其衝被針對」

而在當地時間周三,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由48個州及地區的總檢察長組成的聯盟,分別對Facebook提起了兩起反壟斷訴訟,而且要求臉書必須出售旗下WhatsApp和Instagram。兩起訴訟聲稱,臉書採用了收購或封殺策略來打壓競爭對手,並阻止較小的競爭對手成長。

這些訴訟針對的是臉書的兩筆主要收購:社交媒體Instagram和WhatsApp,該公司最終可能被迫剝離這兩款應用,面對遭遇訴訟其股票最近也受壓下跌。

美國葉史瓦大學卡多佐法學院教授薩姆·溫斯坦表示,就案情而言,訴訟指控非常地強勁有力。不過,尋求解決辦法卻很難,因為分拆是一種不尋常的校正措施。但是,針對此案採取這種辦法,肯定是值得的。」雖然為了達到反壟斷目的而採取分拆一個公司的辦法是十分罕見的,但是在這一點上,與美國司法部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案並不一樣。雖然對一家公司進行反壟斷性的分拆行為並不常見,哪怕是小規模的分拆,但是這樣的案例並非沒有。最著名的是在1982年,美國司法部曾迫使電話公司ATT進行了分拆。

美聯邦貿易委員會聲稱,Facebook參與了一項系統戰略,以消除對其壟斷的威脅,包括2012年和2014年分別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聯邦貿易委員會此前已批准了這兩項收購。

Facebook收購Instagram和whatsup的價格分別為10億美元和190億美元。

而此次訴訟提到,Facebook在美國個人社交網絡市場擁有壟斷權。聯邦貿易委員會表示,作為訴訟的一部分,該委員會將尋求永久禁令,這可能導致Instagram和WhatsApp的剝離。此外,聯邦貿易委員會將尋求禁止Facebook對第三方軟體開發商施加反競爭條件。其實大家都知道早在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之前,Facebook就開始進行其他收購,目的很明顯就是打壓競爭、剝奪競爭對手寶貴的服務。比如為了應對Twitter和今年來針對Tik Tok的動作。

此前,Facebook高管表示,此舉將使Twitter無法使用其聯繫人導入服務,而這種服務可能有助於該社交網絡的增長。後來,Facebook又試圖收購Twitter,並對於未收購成功「表示遺憾」。

隨後,在確定了對其主導地位的兩大新的競爭威脅--Instagram和WhatsApp之後,Facebook採取行動,通過成功收購這些公司來壓制了競品的威脅。

這些都反映了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在2008年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達的觀點,即『與其競爭,不如收購。』」這個八零後手段可不少,國內某些企業正在這樣做,這也是資本市場的固有慣性思維。

針對這次Facebook的這兩起訴訟,可能會得到當選總統喬·拜登即將就任的新政府團隊的支持。不過,媒體沒有能夠獲得來自該團隊的置評。

這次在對Facebook發起訴訟的表決中,FTC的5名組成委員中,3名贊成,2名反對。3名贊成提出起訴的委員中,2名是民主黨人。

針對這次訴訟的部分內容還稱,Facebook一直限制WhatsApp提供移動消息服務,而不是允許WhatsApp成為與Facebook主應用競爭的個人社交網絡提供商,並限制了WhatsApp在美國的推廣。」Instagram一直在吸引Facebook主應用的用戶和用戶參與,Facebook試圖阻止Instagram對Facebook的侵蝕,從這可以看出,如果Instagram獲得獨立,將對Facebook的社交網絡構成重大威脅。

由此可見,儘管Facebook將這兩個炙手可熱的社交應用收入麾下,依然在阻礙它們的發展。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的反壟斷教授喬治·海伊認為,由於在訴訟中沒有刑事指控,Facebook沒有分拆旗下Instagram和WhatsApp的動機。此外他還預測稱,該訴訟案迎來最終判決將會耗時多年。

對於美國來說,反壟斷法與反壟斷訴訟由來已久,一般認為,美國1890年頒布的《抵制非法限制與壟斷保護貿易及商業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立法。因最初是由參議院議員約翰·謝爾曼提出的議案,故稱《謝爾曼法》。利用《謝爾曼法》,美國政府曾成功地肢解了標準石油公司、美國菸草公司和AT&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這三個最有名的託拉斯。近20年來,微軟、亞馬遜和蘋果等也相繼受到了美國的反壟斷調查。2000年,微軟也曾險些遭到一分為二的命運。

在老丁看來,事實上,任何一家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做大,都會面臨很大的安全問題,和市場競爭問題,今天可能會給老牛上環,明天也有可能輪動去給孫悟空上緊箍咒。總是需要做一些限制。你說呢?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用奪走無數賣菜商販的生計
    我呢,也就聽聽而已,沒想過去買,更沒想過去研究他們的模式。還以為「你我您」很火呢,前幾天看報導,2019年8月「你我您」已賣身「十薈團」,現在的「十薈團」和「興盛優選」是兩家最具代表性的社區團購頭部創業企業。最近爆出來的信息是,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了社區團購,這些巨頭們進入社區團購的品牌分別是:
  • 巨頭掘金的網際網路醫療,會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
    在當下這個節點——前有哈羅被爆出放棄社區團購探索新模式,後有《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這些「謠言」的傳出也確實應景。社區團購在疫情期間滿足了大多數人購物需求,一躍成為資本的寵兒。因此儘管外界不少批評的聲音,但這筆被巨頭給予厚望的「大生意」顯然不會匆匆結束。
  • 美國考慮拆分網際網路巨頭Facebook,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近日來,國內網際網路上正在掀起一大熱點話題,便是網際網路反壟斷。國內自2008年實施反壟斷法,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首次迎來網際網路領域的執法處罰案件?對此,東北財經大學教授於左表示,原因在於,部分網際網路反壟斷行為複雜,不易識別企業隱蔽行為,包括在雙邊市場的情況下,相關市場如何科學界定等情形有關。
  • 主編有態度|網際網路巨頭布局社區團購,為什麼讓人們反感?
    從未像今天這樣,網際網路巨頭們追逐風口之舉,遭遇如此多質疑。連人民日報也看不下去,奉勸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其中的背景是,以阿里、京東、拼多多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電商巨頭們紛紛入場社區團購。
  • 巨頭雲集的工業網際網路 初創企業還有機會嗎?
    12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公眾號以一篇《「社區團購」爭議背後 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點評了最近深陷輿論風口的「社區團購大戰」,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
  • 網際網路巨頭混戰大健康 下階段的打法是什麼?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京東、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混戰大健康,下階段的打法是什麼搭載了網際網路概念的醫療股都能順勢起飛?似乎京東健康做到了。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健康、阿里健康根本上還是一個在線藥房,做的依舊是老本行的電商生意,而背後的京東、阿里則是巨大的平臺支撐及用戶流量入口。以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為代表的線上藥房,和目前國內幾大線下藥房(老百姓、大參林、一心堂、益豐)的競爭格局如何?
  • 中美巨頭瑟瑟發抖!全球掀起網際網路反壟斷大潮
    網際網路平臺的好日子,可能會越來越難過了。國外,美國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 正在遭遇網際網路有史以來最嚴苛的反壟斷調查。國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近日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劍指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行為。當然,在中、美之外,包括歐盟等地區也在對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採取反壟斷調查。
  • 大數據殺熟,網際網路巨頭的「割韭」盛宴
    畢竟這不是外賣一個行業的現象,在出行、電商、酒旅等行業普遍存在,背後是一場觸目驚心的殺熟盛宴。壹先來看啥叫大數據殺熟,就是「同一時間、地點、商品、平臺前提下」,兩個帳號下單價格完全不同。從此,這種為大平臺量身定製的割韭模式傳遍全球,海內外但凡排得上號的巨頭,基本都用過這招來提升利潤。比如美團這次,當事人花15元開通會員服務後,外賣配送費竟從平常的2元暴漲至6元,而用另一部沒開通會員的手機下單,配送費還是2元。如此明顯的區別對待,用戶能不急嘛。
  • 權力的遊戲:網際網路巨頭誰能登上鐵王座
    大家為什麼愛權遊,皆因創作者不但巧手勾勒了一個真實而刺激的魔幻世界,家族間的愛恨情仇,每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的遭遇,睿智的權謀等等。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鬥爭,縱觀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各家巨頭也一樣歷經滄桑,砥礪而行,方才盡顯風流。筆者此次腦洞大開,將權力的遊戲九大家族類比網際網路巨頭,看看誰能登上夢寐以求的鐵王座。
  • 網際網路巨頭混戰大健康,下階段的打法是什麼?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健康、阿里健康根本上還是一個在線藥房,做的依舊是老本行的電商生意,而背後的京東、阿里則是巨大的平臺支撐及用戶流量入口。 以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為代表的線上藥房,和目前國內幾大線下藥房(老百姓、大參林、一心堂、益豐)的競爭格局如何?
  • 「社區薇婭」都不夠用了,一線網際網路巨頭全員下場「賣菜」
    因為這次對決的玩家們,可不是拿著風投下注的創業新貴,而是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京東這些中國市值排名前五的網際網路巨頭,以及還沒有上市但估值達千億美元級別的字節跳動和滴滴。武漢的成功也讓更多網際網路巨頭們看到了機會,興奮不已。他們開始紛紛重注下場,希望接管創業者們的陣地,當然也包括夢想。這也是過去歷次產業風口中,屢次出現了場景:創業者先摸石頭過河,跑通之後,巨頭前來收割。布瑞克中國農業大數據發布的2020中國生鮮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額達到1821.2億元,同比增長137.6%,已超過2019年全年。
  • 網際網路巨頭的菜籃子裡,裝著什麼陰謀?
    到處攻城略地的網際網路社區團購遭遇了急剎車,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疑問:社區團購要涼涼嗎?曾經便民又省錢的社區團購是怎麼走到今天天怒人怨的地步的?因為今天的社區團購跟它創始之初,已經完全是兩樣東西了。這門生意別說網際網路巨頭了,就連普通的個人創業者都不放在眼裡,辛辛苦苦還賺不了大錢。擺個菜攤不賺錢,開家菜店還是不賺錢,但是,如果一座城、一個省甚至全國人民都找你買菜呢?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事兒如果真做成了,不亞於再造一個阿里巴巴。
  • 央視財經評論員:網際網路巨頭賣個菜,怎麼了?
    這次活動,第一次把網際網路和普通老百姓的吃喝拉撒聯繫在了一起。在此之前,網際網路只存在於白領和政府、事業單位知識分子的辦公室裡,為工作服務。而現在幾乎每一個中國消費者都是網際網路電商的深度用戶,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網際網路捆綁在了一起。
  • 這個賽道正在餵大一個新順豐-虎嗅網
    「順豐」們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挑戰來自於產業結構調整這個慢變量,或可將其顛覆掉。隨著消費網際網路紅利枯竭,所有相關行業的業務增長都開始觸碰到邊界,為了尋找新的增長引擎,順豐、菜鳥、京東物流、三通一達等紛紛提出了綜合物流的概念,開始在供應鏈、快運等其它物流相關賽道左突右進,但當快遞巨頭們進入物流腹地大票零擔領域時,卻都遭遇了鞭長難及的無力感。
  • 存款業務下架,網際網路巨頭寒冬正在襲來!
    繼螞蟻金服之後,昨日其他網際網路巨頭騰訊、京東、小米、滴滴、攜程等網際網路巨頭也相繼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這也標誌著螞蟻集團繼上次中斷上市後,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業務再出變數。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屬於無照駕駛近兩年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大受消費者歡迎。
  • 分拆網際網路巨頭的可能性與路線圖
    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剛剛通報對三起「未依法申報」收購案件(阿里收購銀泰、閱文收購新麗、豐巢收購中郵智遞)的行政處罰決定,市場上又傳來了「監管層正在研究對巨頭進行分拆」的說法。這個說法從12月15日開始在部分媒體流傳,沒有具體的信源,但是也沒有被闢謠——這不像空穴來風,肯定是有一些根據的。
  • 洗牌or機遇?2020年在線教育企業新增近10萬家
    線下教培關停,全國數以億計中小學生擁抱網際網路,在線教育成為焦點……無論是產品形態、行業格局還是資本傾向,這一年的教育行業多多少少都有著疫情的痕跡。「疫情引發了人們對教育的反思,客觀上推動了教育的進步和革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曾在演講中提到,疫情下,教育行業正面臨著洗牌和整合。
  • 京東、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混戰大健康,下階段的打法是什麼
    來源:一財網有投資人稱,理解京東健康,需要理解如何為醫療這個大領域下的跨界細分賽道估值。 搭載了網際網路概念的醫療股都能順勢起飛?似乎京東健康做到了。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健康、阿里健康根本上還是一個在線藥房,做的依舊是老本行的電商生意,而背後的京東、阿里則是巨大的平臺支撐及用戶流量入口。以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為代表的線上藥房,和目前國內幾大線下藥房(老百姓、大參林、一心堂、益豐)的競爭格局如何?
  • 多項政策釋放利好,網際網路巨頭跨界「從醫」誰能突圍?
    《通知》指出,醫療機構要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拓展服務空間和內容,積極為患者提供在線便捷高效服務,以及隨訪管理和遠程指導,逐步實現患者居家康復。 疫情推動下,消費者趨向於在線上藥房購物或是在線醫院問診,這種方式也使生活更加便利化。從時間來看,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發展節省了人們看病的時間。
  • 興盛優選大戰網際網路巨頭
    彼時這個時間,僅就社區這個大場景來說,便利店正在資本青睞的早期、生鮮前置倉還沒有引爆、同城零售到家業務不溫不火。以及零售數位化創新很淺,下沉市場不被重視,直播還沒有人帶貨,社交電商模式不怎麼清晰,小紅書糾結於跨境海淘,拼多多也沒人在意。4年過去,以上這些產業賽道早就完成一輪洗牌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