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川普,沒有讓外界失望。
當地時間28日下午14點,在萬眾期待中,普京與川普在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後舉行會晤。而峰會的第二次工作會議將於15點進行。
據俄媒報導,川普在現場表示,他與普京的關係「非常非常好」,並表示「兩國關係將產生許多積極的影響」。說完,川普伸出手主動與普京握手。普京也用英語回答:「謝謝你,總統先生。」
此次雙方會晤的地點是在領導人會談區域。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表示,會議室是美方安排的,雙方各有4~5名隨同人員在場。
在從美國出發赴日本出席此次G20峰會前,川普曾在機場對媒體表示,期待與普京之間能有「很好的談話」,但他也話鋒一轉,毫不客氣地告訴在場記者,「我與普京談什麼與你們無關」。
會談前,普京也重申了俄羅斯的立場:美國總統川普無法用新的一對一會晤引誘俄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作出讓步,「美國是否願意同俄羅斯發展關係,這取決於美國。」
在去年年末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G20峰會上,普京與川普原本既定舉行會晤。但由於俄羅斯當時與烏克蘭發生了海上衝突,導致川普臨時取消了與普京的會面。
此次會晤是普京與川普自去年7月芬蘭赫爾辛基會晤後的再次會面。
「幹預美國大選」又被提及
在兩人正式會晤前的開場白中,川普表示,「和普京總統以及雙方團隊在這裡會面深感榮幸。我們有很多事情需要討論,包括貿易問題、削減武器問題,或許還會從積極的角度討論保護主義的問題。總之我們將討論一系列不同的問題。之前我們舉行過很不錯的會晤。我們的關係非常、非常好,期待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
當被在場的記者問及,是否會告知普京「不要幹預美國大選」時,川普表示,「當然會。」他轉而笑著對普京再三強調,「不要幹預大選。」幾分鐘的互動後,在場媒體被請出了會議室。普京與川普開始正式會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普特會」也是兩人自轟動美國政壇的「通俄門」調查結束後的首次會晤。歷時2年多的「通俄門」調查,以特別檢察官穆勒在5月底的請辭劃上句號。無論是在此前遞交給美國司法部400多頁的調查報告中,還是穆勒首次就「通俄門」調查接受媒體的採訪,「總統(川普)沒有通俄」是最終的定論。
儘管「通俄門」事件已蓋棺定論,但由此引發的爭議依舊在美國政壇不斷發酵。鑑於當前美國已進入2020年大選季,志在翻盤的民主黨人依舊以此大做文章。據美媒報導,7月17日,穆勒前往國會公開作證。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和情報委員會此前向穆勒發出傳票,要求其出庭作證,回應「通俄門」中的一些爭議話題。
對此,川普回應稱,這是「騷擾總統」。而穆勒在5月底的發布會上稱,即使去國會作證,他也不會說出未在448頁「通俄門」調查報告中出現的內容。
對於「通俄門」事件,普京歷來的表態是:俄羅斯沒有幹涉美國大選。川普也借多個場合不斷否認「通俄」指控,也一直譴責該調查是對他的「誣陷」,是「未遂的政變」。因此,在此次普特會之前,也有美國政府官員擔心川普會借這一場合再度抨擊「通俄門」調查。
除了「通俄門」事件,伊朗局勢、軍控問題、阿富汗問題等,都在兩位領導人會面商討議題單上。
「為談判而談判」
近年來,普京和川普兩次正式會晤——2017年在漢堡和2018年在赫爾辛基,並沒有帶來理想的結果。兩次會晤後俄美關係反而變得更糟。
除了不時被拿出來說事的「通俄門」事件外,委內瑞拉局勢、伊朗問題、軍控問題等,都是橫亙在美俄之間的「大山」。至今,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併未解除。就在大阪G20峰會期間,歐盟理事會發布消息稱,正式將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再次延長半年至2020年1月31日。這些制裁涉及金融、能源、國防領域,以及軍民兩用產品領域。作為反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已籤署法令,將適用於部分國家的糧食進口禁令延長到2020年12月31日。
因此,此次「普特會」後,俄美關係能否有所改善,各方都在觀望之中。
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瓦西裡耶夫(Vladimir Vasiliev)則一陣見血地指出,眼下美式民主的風格以及川普本人的風格,就是「為談判而談判」,這與美國大選有關,因為川普必須對外展現得在外交舞臺上很忙活。「這意味著,川普行動的終極目標,是對外產生影響,而非達成具有深遠意義的協議。」瓦西裡耶夫說道,「而俄方需要的,恰恰是一個有實質內容的單獨會面。即便這類會面不能使得俄美關係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它們可能為後續的會議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