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汪學飛)仲冬時節,在位於宿城區屠園鄉中樓村的一個家庭農場裡,400多畝連片的麥田像一片巨大的草坪,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麥田的田埂上,一排排核桃樹像哨兵一樣,守護著麥田。
這個家庭農場的主人叫莊雲飛,是一個樸實的莊稼漢。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通過六七年的實踐摸索,他得出了自己的結論:「種水稻、小麥想要收益高,必須抓住兩個基本點,一是優選品種,二是規模種植。」理由是優質品種產量高,價格貴;規模種植,可以實現自動化收種和施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種植的小麥、水稻都是優質品種,水稻主要種植南粳、皖玉和瑞華三個品種,小麥主要種植中優和菸農兩個品種。」莊雲飛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南粳水稻售價比普通水稻貴2毛錢一斤,相當於產值增加了20%。同時,他的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從當初的100多畝,增加到現在的400多畝。
莊雲飛在查看小麥長勢
今年47歲的莊雲飛是屠園鄉人,中專畢業後,先是在家務農幾年,結婚成家之後,小兩口便帶著孩子到廣東珠海打工,一幹就是20年。
在珠海期間,莊雲飛做過很多工作:工廠操作工、倉庫保管員、公司銷售員、公司管理人員……憑著努力,逐漸在珠海站穩了腳跟。
莊雲飛是家中的獨子,長期在外打工,無法照顧父母,心裡一直很內疚。「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身邊沒人照顧不行。」2012年,莊雲飛和妻子商量後,回到了家鄉。
回家後,莊雲飛通過市場調研,購買了一輛貨車做起了糧食經紀人。同時,他也不斷研究國家的農業政策和市場行情。過了一段時間,頭腦活絡的莊雲飛覺得規模種地「有搞頭」。
於是,2013年,在做好糧食經紀人的同時,他延伸了產業鏈,從村裡以800元/畝的價格承包了100多畝土地試種。
為了取得好效益,他並沒有種植普通的水稻、小麥,而是和種子公司聯繫,優選品種種植。試種兩年,嘗到了甜頭。他又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慢慢地就達到了現在的400多畝地。
2019年12月18日,屠園鄉舉辦米王爭霸賽。當地的種糧大戶帶著各自種植的優質稻米參賽,現場用電飯煲做飯,農技專家和市民代表一起當評委,通過大米和米飯的外觀、光澤、大小、含水量、口感等方面當場打分。莊雲飛也帶著自己種植的稻米參加了比賽,並獲得優秀獎。
莊雲飛帶著自己種植的稻米參加屠園鄉米王爭霸賽,獲得優秀獎
一次外出學習取經時,莊雲飛看到有的種糧大戶在田埂上栽植核桃樹,進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收益。於是,他有樣學樣,在自家的田埂上栽植了幾千棵核桃樹。目前,核桃已經開始掛果,再過兩年就將進入盛果期。
規模種糧種出了高效益,莊雲飛希望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現在連片土地不好找了,如果再能流轉幾百畝連片土地就好了。」同時,莊雲飛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再次延長產業鏈,自己辦一個稻米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