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花生產中,有不少農戶認為,選擇了1個好品種,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收成,獲得好的效益。其實,好品種對效益的貢獻率只有30%,在棉花生產過程中,要多走、多看、多聽、多學習,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實施恰當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才能實現棉花的最大效益。
一、品種與栽培技術配套生產中我們發現,很多農戶一旦選定品種後,就會將產量和效益全都寄託於品種上,而結果往往令很多農戶失望,就會出現在同一區域甚至同一村莊裡,有說某品種好的,也有說此品種差的,使未種植過該品種的農戶又陷入迷茫中,這是因為重選品種而不重栽培技術產生的現象。那麼,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我們簡單分析如下:1.「配套」栽培技術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棉花品種對棉花產量、效益的貢獻率在30%左右,重要的是要管理好。有農戶往往認為:「管理上也很到位了」,「一直都是這樣管理的」,或「其他品種也是這樣管理的」等等,聽上去也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卻忽略了現今品種更換快、來源廣的問題。
現有的栽培措施或栽培習慣是在前期長時間的生產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而過去的品種相對較少且多是本地自育品種,栽培時間久,栽培措施也相對較成熟。我區目前的棉花品種來源廣,各棉花品種在新疆各地的生長習性、生育特點差異較大,如果仍然沿用過去的老模式來管理,必然難以取得好的產量、效益。配套栽培技術就是根據品種在當地的生長習性和發育規律,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狀況制定對應栽培措施,這就意味著不同的品種其栽培措施也會有所不同。
2.配套技術的管理要素影響棉花生長的因素有兩方面,一是自然要素,包括光照、積溫、土質、水資源、病蟲害等,這些因素是我們人為無法改變的;二是人為管理要素,包括品種、播期、密度、水肥運籌、化調、病蟲害防治、打頂等,這些因素是我們可以人為控制的,也是栽培管理的主要因素。管理要素的制定要根據當地的自然因素並結合選定品種的生育特性來決定,自然因素變化了就要相應地調整管理要素。只有根據不同時期棉苗長勢,及時調整栽培措施,才能塑造出合理的田間群體和個體,獲得理想的產量和效益。
3.重視「田間診斷」不同的棉田會因自然因素和管理因素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問題,要想準確判斷問題所在及尋找補救措施,就必須第一時間現場看苗判斷,這就是「田間診斷」。一般情況下,各個種業公司、科研院所等發布的品種配套栽培技術資料具有普遍性,是一個原則性的東西,在栽培實踐中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掌握,重點就是要看田間棉苗實際表現。一般來說,有一定經驗的棉農都可以根據苗情做出判斷,從而及時調整下一步管理措施。從我們在技術服務中觀察看,管理要素中最重要也是最難以把握的就是水肥運籌,絕大多數低產棉田出現問題,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旺長、貪青、晚熟等。「田間診斷」是各項技術措施的基礎,對棉花獲得高產、高效具有重要作用。4.多向專家請教
在栽培實踐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新問題,尤其是對一些剛推廣的新品種,棉農對其生長習性了解少,難以把握,這時就需要及時向專家請教,通過現場面對面的講解,使農戶儘快掌握品種生長習性、栽培管理要點以及棉田常見問題的判斷和補救措施。一方面,專家會教授管理品種的知識,另一方面,教會棉農看苗診斷的本領,對提高栽培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栽培中的幾個誤區
1.高產量等於高效益
我國長期以來的棉花收購政策基本上未按質論價,形成了產量就是效益的觀念和事實,導致植棉戶一味地追逐產量,造成了新疆這個國家優質棉產區原棉品質連年下降的局面。這種局面將隨著棉花市場化的推進而有所改變。今年,新的棉花補貼政策已初現端倪,軋花、棉紡企業將逐步推向市場與國際接軌,國家對棉花的補貼將直補到棉農。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後,按質論價將是其唯一選擇,相關的收購政策也將隨之改變。
決定棉花品質的因素有2個方面:一是由品種的遺傳特性決定的,也就是由品種自身決定,這是決定棉花品質的關鍵;二是因栽培因素的影響,自然因素中,積溫、光照影響大,人為因素中,水肥管理影響較大。因此,在選擇和栽培時需要綜合考慮,力爭實現效益最大。
2.水肥是產量的基礎
近幾年,棉花種植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2個方面:①近幾年,春季災害性天氣較多,棉花苗期根系生長受到抑制,造成前期棉花生長發育進程緩慢。②抗蟲棉面積逐年增多,多數抗蟲棉品種生育期普遍較晚,為了促進抗蟲棉提早成熟,多在6月底前要求打頂結束,為了能在棉花打頂之前達到一定的生長量,只能過早地投入水和肥,從而使棉田過早形成鬱閉,光照利用率下降,植株中下部較空,只有頂部幾個晚熟、較輕的棉鈴,品質也較差。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協調好棉花縱向生長和開花的進程,如果棉花縱向生長過快,則鬱閉加快,落花落鈴嚴重;若開花進程快於縱向生長,說明缺水。因此,要充分利用灌水、施肥和化調措施協調好棉花縱向生長和開花的進程。
3.新品種或新品系肯定比老品種好
對於「新、老品種」只是一個相對於審定時間而言的界定,和品種的「好、壞」沒有本質的聯繫,不是所有的新品種都比老品種好。以新陸早48號為例,相對於目前已審定的「新陸早六十多號」,它是老品種,但從早熟性、豐產性、機採性方面看,還沒有別的品種可以超越。任何品種的選育都是針對當前或有蔓延趨勢的生產問題而確定的育種目標,都有它的優缺點,關鍵看你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由哪個品種能更好地解決,這是我們選擇品種的根本。
三、結語棉花生產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生產周期長,關乎棉農一年的收成。在生產期要多走、多看、多聽、多學習,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逐步掌握選擇品種的各項技巧,提高生產效益。作者:劉幹、陳文博,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