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二月沒九年景好嗎?

2021-01-12 騰訊網

咱們的國家從遠古的農耕時代走來,農業也是重要的基礎產業。農業生產免不了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農業也與氣候密切相關。氣候和農業分別連著年景,年景也是富於想像的。在眼下日曆已經翻頁到2021年的時候,與年齡相關的某些俗語也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更多地提起。「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就是其中之一。

一、咱們中國人為什麼要在冬季數九?

都說數九寒天,而咱們中國人之所以要在冬季數九,不只是為了計算寒冷的日子和時間,更多的應該是來自對陽氣的渴望。咱們中國民眾自古就有對陰陽的信奉和崇拜,崇拜陰陽的思想和做法也早已經滲透到了咱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裡,成了念念不忘的事情。

咱們之所以要在冬季數九,也是與這種被古來就信奉和崇拜的陰陽哲學傳統有關係的。「九」在咱們國家古代先民的眼裡,不只是「至陽」之數,也是「至大」之數。在嚴冬裡,用數九的方式,讓「至陽之數」不斷積累,也就意味著陰氣一日一日地隨著數九日子的增加而日漸消減了。數九數到「九個九」,經過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也就數到頭了。此時如果咱們再看天,應該已經是寒去暖來,春意盎然的時候到了,咱們對陽和暖的渴望隨之也要實現了。

二、數九從什麼日子開始,是固定的嗎?

數九在早前是冬至後逢壬日開始,如今已經變為從冬至節氣的當天開始了。咱們國家古時候的曆法採用的是幹支歷,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按照固定的順序兩兩相配。天幹中的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為「陽」,醜、卯、巳、未、酉、亥為「陰」。相配的規則是陽配陽、陰配陰。10天幹用6輪,12地支用5輪,相配組合成60個基本單位。由甲子開始,用來循環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過去,之所以要在冬至後逢壬數九,是因為冬至在氣象學上是咱們所處的北半球冬季真正開始的日子。而咱們國家的民眾又普遍渴望著陽氣的復生。「壬」是「陽」,與「壬」相配的自然也是「陽」,「壬」又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所以,數九當初也便被規定為冬至後逢壬開始。

後來的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原本的冬至逢壬數九的相關記憶越來越模糊,而冬至數九的說法卻不斷言傳。因此,國家在曆法規定上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把數九開始的日子從冬至後第一個壬日改到了冬至當天。每年冬天數九開始的時間也相對固定在節氣進入冬至的當天。

三、不久就要到來的辛丑年二月有九嗎?

2020——2021年冬季數九開始於公曆2020年12月21日、農曆庚子年冬月的初七。具體的數九時間是:

一九: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四九: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五九: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3日

六九:2021年2月4日——2021年2月12日

七九:2021年2月13日——2021年2月21日

八九:2021年2月22日——2021年3月2日

九九:2021年3月3日——2021年3月11日

查看日曆可以得知,當數九數到九九結束的2021年3月11日的時候,農曆才是辛丑年的正月二十八,日曆還需翻過2頁也才會進入農曆辛丑年的二月。所以說,農曆辛丑年的二月沒有「九」。

四、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有道理嗎?

前面咱們已經說過,當數九數到九九結束,應該已經是寒去暖來,春意盎然的時候了。

就2021年來說,數九結束的農曆三月,正是雨水過後的驚蟄節氣。而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節氣,驚蟄的物候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此時,原本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動物已經被變暖的天氣驚醒,時節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按照正常的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咱們國家各地的氣溫都已升高,天氣已經轉暖,雨水也相應漸多,大部分地區都該進入春耕春種春管的關鍵時刻了。

在事涉或決定一季甚至是一年收成的春耕春種春管的大忙季節,別說過去幫人做活的「長工」,就是如今給自家種田的咱們農民難以找到歇手的時間和空閒也是再正常不過了。也許有人會說,那如果是發生倒春寒呢?且不說這種讓咱們農民反感的災害有沒有,就算有,咱們農民不也是要為了自己心中那念念不忘的豐收,而加緊在那種災害性天氣來臨的前後,忙著採取措施加以規避和補救嗎?真要是那樣的話,本來就辛苦不易的咱們農民想歇手不就更難了嗎?

與2021年緊緊相伴的農曆辛丑年是牛年,「牛馬年,好種田」,期盼!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明年二月有沒有九?
    導讀: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明年二月有沒有九?隨著冬至的到來,也正式地進入了數九寒天。數九寒天九九八十一天才能結束。尤其是到了三九四九期間,更是滴水成冰天寒地凍,數九的天數雖然是固定的,但出九的時間早晚,對於來年的年景也有很大的影響。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數九從冬至開始一直延續到九九八十一天結束。如果是在正月的時候並沒有進入二月就已經出九,這也就導致了農曆二月之中無九。叫做二月沒九,二月沒九為什麼就會餓死豬狗呢?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今天2月29日,算有九嗎?
    好了,不管那麼多了,反正今天是2月29日,不過,在農村曾聽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肉」,今天恰好是29日,那算有九嗎?今天我們簡單的討論一下!俗語,是流傳在農村比較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由於其通俗趣味性,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能夠傳承至今。生活在農村,對於老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倘若你問他今天幾號,他們可能不知道。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杜甫《春夜喜雨》鼠年農曆正月初一為2020年2月23日,正好為「八九」第一天,因而2020年農曆二月包括八九和九九,但是並達不到餓死豬狗的情況。而至於農曆二月是否有數九天,過去農人生活和生產基本都是靠天,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總結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當作一種依據來參考,儘量避免不利年景出現,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 俗語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你怎麼看?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到底有什麼根據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惑一番。二月其實並非是指陽曆,而是指陰曆的二月,這便於中國傳統的節氣相對應。而所謂的「九」其實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數九。這個時間段包括從每年的冬至日開始,連續數九個九天,要是有一年的陽曆二月包括第9個九天,二月則就有「九」,如果不包括 ,那就是沒有「九」了。
  • 告知大家: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意思?明年年景怎樣?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讓你盡情展現窈窕好身姿。其實處女座並不要過於擔心。相當的熾熱。
  • 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意思?明年年景怎樣?
    農村有句老話「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指農曆二月和數九寒天的時間差而產生的老話說法,由於在傳統陰曆月份中是沒有四季變化的,也就不能直接體現天氣冷暖變化。 為此,過去人們主要是藉助一年之中的二十四節氣和當地的一些氣象農諺老話來預判天氣變化情況,既然這句老話能傳承至今,肯定會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價值哦!
  • 冬至將至,農諺「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是啥意思?在理嗎?
    農村諺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諺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關於冬至節氣的諺語「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諺語的意思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十一月的月末,那麼當年冬天的氣溫要稍微高一些,不過在第二年春天容易發生倒春寒。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微信勵志希望祝福語大全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農曆二月初二夜空會出現一顆新星,叫「龍角星」,傳說它是龍的眼睛蟄伏了一冬的龍,睡懶了遲遲不肯醒。把身體緊緊地藏在地平線下,對你眨眨眼又睡去。人們無奈只得布香案、焚香禱告,請他早日回歸。神龍聽到了人們的心願抬頭醒來,沖天而飛,行雲布雨,於是,這天就稱為「龍抬頭」。
  •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當天下雨,在農村有什麼說法典故呢
    那麼這個跟二月二龍抬頭又有什麼關係呢?二月二也被叫龍抬頭、春龍節,意思在這一天之後,天氣會一天天的變暖,隨著龍的驚醒,雨水也會變得增多起來,俗話說龍行帶雨,虎走生風,經過二月二之後的天氣,隨著龍的行走,各地的雨水也會逐漸的豐沛起來,尤其是在二月二當天出現下雨,自然是在好不過的事情,降雨不但能夠緩解當前的旱情,而且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向也是極為的有利,也預示著今年將是一個風調雨順
  •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光陰似箭,今天是二九的第四天,天氣也一天天變冷了。古人用九九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子,老人常說「三九寒,三伏熱」,三九天全年最冷,三伏天最熱。除了計算時間的方法外,數九還可以用於指導農民耕種。
  • 小雪節氣到,「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小雪下雪好嗎?
    導讀:小雪節氣到,「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小雪下雪好嗎?而在民間也有很多和小雪節氣相關的俗語、農諺,大家可聽過「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知道它說的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小雪節氣科普小雪到了,天氣就會下雪嗎?很多人提到小雪節氣,就會把它和下雪劃上等號。
  • 俗語:「大寒天氣幹,旱到二月滿」,有道理嗎?今年大寒幹不幹?
    導語:俗語:「大寒天氣幹,旱到二月滿」,有道理嗎?今年大寒幹不幹?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大寒天氣幹,旱到二月滿」,是什麼意思呢?
  • 2021年景如何?農村俗語「一日得辛,二人分六丙」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農民說,2021年「一日得辛,二人分六丙」,屬於千載難逢的好年景。那麼,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在科技技術發達的今天,這些老話還留有存在意義嗎?下面,咱們就來簡單聊一聊。一:何為「一日得辛」呢?首先,我們先解釋一下「辛」的含義。在十天幹中,辛者,新也,表示萬物更改,結實新成,具有新收穫的意思。由於辛在五行屬金,屬於金銀飾品等精細之金,區別於刀斧之類的粗金。
  • 二月二 淘氣孩子的童謠
    二月二,龍抬頭風雨順,又豐收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農曆的二月初二,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它被簡稱作了「二月二」,還被賦予了不凡的內涵:「龍抬頭」。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所以二月二便有了春龍節、春耕節、龍頭節和青龍節等稱謂。正因如此,在「龍抬頭」這樣一個重要的時刻,人們要虔誠地點燈、燒香、上供,向龍王爺祈雨,希望未來一年裡都能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有一個好的年景。圍繞著龍抬頭,全國各地有不少慶典方式和習俗。
  • 知道嗎?農曆二月初二還有別稱
    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大家都非常熟悉,熟悉的也只不過是一句俗語,二月二龍抬頭但是你知道嗎?二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們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它又被稱之為青龍節。農曆二月初二發展到周武王的時期時,每一年的二月初二還要舉行一場盛大的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需要親自去耕地。
  • 「二月二龍抬頭」,這些習俗最好儘早準備,願你一年都有好彩頭
    「二月二龍抬頭」,這些習俗最好儘早準備,願你一年都有好彩頭!今天二零二零年陽曆二月二十四日,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又俗稱青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二月二有著諸多的習俗,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是一個和節氣有關的傳統節日,因為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在24節氣雨水和驚蟄的中間,除了將農曆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我們還會將今天稱之為「春龍節」、春耕節"、"農事節"等等。
  • 俗語「正月不見鷹打鳥,二月不見狗連襠」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正月不見鷹打鳥,二月不見狗連襠」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說?在過去,農村裡以前流傳著「十不見」的說法,說的是這十種現象是不常見,並且也不適宜看見,如果見到了那人就會倒黴了。而「正月不見鷹打鳥,二月不見狗連襠」就是屬於「十不見」中的一部分,其剩下的分別是「三月不見蛇色務,四月不見人成雙,五月不撿河死魚,六月不見瓦上霜…………」那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字面的意思是說在正月的時候是一般看不到老鷹抓鳥或雞的,而在農曆二月份的時候很少能見到狗交配的。如果見到了這兩種現象中的任何一種,那見到的人就會倒黴,或者是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或者是家人身上。
  • 俗語:「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古人的話,道理何在
    「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三月打雷稻穀堆」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不同的版本,但意思大致一樣。有說「正月打雷墳谷堆」、「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等等。總體意思是說,春雷在驚蟄前後出現比較好,如果春雷提前出現,可能春天來得更快,氣溫升得更快,氣候反常,可能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
  • 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
    導讀: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在明天的0時10分,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的到來,並非是會下起鵝毛大雪,而是預示著天氣的溫度將會更低。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年景才能有好的收穫,在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下,還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還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