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加大民生補短板力度提升群眾獲得感

2021-01-07 瀟湘晨報

武定縣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堅持在發展中加大民生補短板力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武定縣加快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加快啟動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加大爭取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貓街留驗站、鄉鎮衛生院汙水處理站、九廠留驗站建設項目中央預算內支持力度,加快推進縣中醫院一期、二期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傳染病醫療救治體系。加快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實驗室提升改造和能力達標,加強對疾病預防和醫療機構檢測人員的培訓,積極培育和發展第三方檢測機構。完善院前急救體系、建設院前急救指揮調度雲平臺。不斷提升中彝醫藥服務能力。加大投入力度,補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調度和應急儲備短板。

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切實做好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和移民搬遷的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技能提升培訓等工作。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按照勞動者工資總額的20%給予生產經營主體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落實好穩崗就業扶持政策,將就業見習補貼範圍由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擴展到16歲至24歲失業青年。提高外出務工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民工與用工企業精準對接,幫助農民工多渠道轉移就業,千方百計擴大用工需求,確保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達到60%以上。

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農村生活垃圾汙水處理、農村「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所改造建設8667座,行政公廁改造建設23座。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開展村莊大掃除、大清理,100%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生活垃圾治理率達95%以上。建成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的重點區域村莊22個,創建2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鄉鎮,全縣村莊2020年底達到農村人居環境1檔標準。

提升社區服務功能。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社區服務,發展無人配送、無人零售等新零售平臺,將智能化、品牌化連鎖便利店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實施體系,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快打通城市智能配送「最後一公裡」步伐,推進智能快件進社區;加快布局建設城市末端智能冷鏈配送設施,完善面向居民消費的冷鏈物流配送網絡。打造「網際網路+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引導企業和群眾使用「一部手機辦事通」辦理醫院掛號、婚育服務、工商登記等更多高頻率辦理事項。

【來源:雲南省民宗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吉林:加大城鄉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 提升防範應對自然災害能力
    記者2020年12月31日從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積極應對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對供電、供排水、供氣、供熱、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影響,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吉林省制定出臺了《吉林省加大城鄉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提升防範應對自然災害能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
  • 獲得感幸福感寫在群眾心間
    獲得感幸福感寫在群眾心間     「繡花」功夫促脫貧力度工作擺位之高領導組織力量之強政策推進力度之大「繡花」功夫下得之深前所未有戰果
  • 保民生兜底線 給群眾暖暖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刻指出:「我們建立全民醫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新時代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 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群眾獲得感滿滿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十三五」以來,棲霞堅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 補短板惠民生,為百姓撐起「暖暖的幸福」
    針對發電供熱和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加大的實際,鐵路部門快馬加鞭做好電煤運輸工作,保障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人民鐵道報)民生無小事,老百姓的關切,往往都是具體的、現實的。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做好每一件民生實事,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 補短板強弱項 提升城市品質
    公園、綠地增多了,道路變寬變美了,小區變靚了……近年來,隨著縣城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和全國文明城市(縣城)的創建,博羅縣城城鎮化不斷向前推進。但在城市加速發展的同時,交通、市政、公共服務等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重大設施短板仍很明顯。
  • 聚力民生暖民心——2020年我國民生改善成就掠影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交出一張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確保就業、就醫優惠、弱勢救助……以人民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
  • 聚力民生暖民心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交出一張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確保就業、就醫優惠、弱勢救助……以人民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
  • 從自身做起 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創新社會治理、首次提出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為奮力開啟新徵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
  • 臨沭縣臨沭街道:「三項工程」讓民生答卷寫滿獲得感
    今年以來,臨沂市臨沭縣臨沭街道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要求,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政策兜底和民生改善「三項工程」,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到「一個都不能少」的全過程,讓民生答卷寫滿更多的獲得感。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程。
  • 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來源:經濟日報近年來,我國穩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就業、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重要民生領域投入持續加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各地以失業人員、城鄉低保戶、社會救助人群、受災群眾、特困人員以及優撫對象為重點,切實兜住民生底線,做到應保盡保。社會救濟從臨時性措施發展到制度化保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每年保障6000萬左右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全民醫保網越織越牢,給百姓健康提供了更為堅實的保障。
  • 合肥市瑤海區三裡街街道:民生工作「六度」增添福祉 擦亮「民」字...
    民生連民心,民心聚民力。民生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2020年,瑤海區三裡街街道將繼續著力解決好居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在高質量的經濟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解民生之憂、謀民生之利,努力讓更多的居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醫療衛生補短板:福州市一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正式動工
    項目效果圖(市一醫院供圖)25日上午,福州市醫療衛生補短板項目福州市第一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正式動工。福州市第一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建設項目,位於福州市臺江區達道路醫院院區。建成後開診科室包括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康復、針灸、中醫、檢驗、放射、日間手術及生殖中心等門診醫技科室,有效緩解患者就醫難題,進一步改善醫院診療環境,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同時,新大樓將增配MR、CT等大型醫療設備。此外,為提升患者就診體驗,新大樓項目將設置電梯9部,自動扶梯18部,新增490個地下停車位,極大緩解停車難問題。
  • 補齊短板更好發展,棠下虎嶺市場動工背後的民生加減法
    這一重大民生工程動工的背後,是蓬江區、棠下鎮各級黨委、政府通過民生「加減法」補齊民生短板、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體現,也是以人民為中心,減少安全隱患,改善和服務民生的重要體現。建設農村市場,幫助村民建立農產品流通渠道,是切實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的關鍵一招。建設一個新的能夠服務虎嶺村和三和村的農貿市場,尤為必要。於是,在蓬江區政府和棠下鎮政府的支持下,提出劃撥扶貧項目資金80萬元用作支持,解決市場升級改造資金困難問題。今年7月30日,虎嶺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會議通過虎嶺市場升級改造方案。
  • 補短板,惠民生!潮州今年有這些民生發展大事……
    7月16日,潮州市召開提升民生發展水平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推進會。今年以來,潮州全面落實提升民生發展水平三年行動計劃,105項重點項目進展基本順利。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去年,潮州市印發《潮州市提升民生發展水平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及配套實施方案,力爭到2021年底,社會事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公共服務體系日臻完善,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邁上新臺階。
  • 西固區加大特困供養對象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力度 三項舉措保民生解民...
    剛過立冬,時近小雪,西固區加大特困供養對象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力度,三項舉措保民生解民憂暖民心。救助、供養保民生特困對象一直都是城鄉困難群眾中生活最困難的群體,為強化對特困對象的精準服務,該區對有分散供養條件且本人願意接受分散供養的對象,採取由近親屬或村級專人籤訂供養協議的方式進行分散供養。對實際情況符合集中供養的對象(重病重殘無人照料),通過養老服務機構統一籤訂協議委託集中供養。
  • 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乃當務之急
    時報時評 範思立面對國內外疫情和世界經貿形勢急劇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嚴重衝擊的新挑戰,中央果斷再出重拳,進一步加大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節力度。這是具體落實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求,出臺的一攬子宏觀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在前期已下達一部分今年專項債限額的基礎上,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專項債。
  • 調結構補短板擴內需,「兩新一重」齊發力
    肖漢平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為了應對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今年不僅強調要加大「六穩」工作力度,而且明確提出了「六保」任務。
  • 小案快破保民生——我市警方「合偵快破」提升群眾安全感獲得感
    小案連著民心,破案關乎民生。我市公安機關牢固樹立「破小案惠民生、抓小案促平安」工作理念,在先後推行「視頻偵查」「小案快破」機制的基礎上,升級打造「合偵快破」新機制,緊緊抓住多破小案這個「牛鼻子」,真正把破「小案」變成回應民生訴求的「重頭戲」。
  • 安徽省實施農業農村領域補短板投資十大工程
    安徽日報訊(記者 史力)日前,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農業農村廳等單位聯合出臺實施意見,貫徹落實中央農辦等七部委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謀劃實施農業農村領域補短板投資十大工程。意見明確提出對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實災後恢復重建「四啟動一建設」要求,實施一批牽引性強、有利於生產消費「雙升級」的現代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規模,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