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於寶媽母乳不足或是產後恢復工作等情況無法實現純母乳餵養的時候,很多寶媽都會採用混合餵養。然而,寶媽們對混合餵養的方法掌握不到位,也經常遇到各種問題。
用戶留言
為了解決大家的棘手難題,這篇文章就來總結混合餵養的方法、解決寶媽們遇到的那些棘手事兒!
01混合餵養的定義及方法
由於寶媽母乳分泌不足或者需要外出工作,無法完全實現母乳餵養,只能添加其他母乳的替代品(如:嬰幼兒配方奶粉)來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這種餵養方法就是混合餵養。
需要注意的是,在寶媽產後的幾天內,容易出現泌乳不足的情況,這時候千萬不要因一時無法泌乳而輕易放棄母乳餵養。
如果按照寶寶的月齡來劃分混合餵養的時期,可以分成:
(1)新生兒餵養階段(28天以內)
一些寶媽在產後由於沒有開奶,就會通過添加奶粉來滿足寶寶的喝奶量,但是一般來說,從產後5天開始,寶媽的乳汁會逐漸增多,平時多讓寶寶吮吸,多刺激乳頭,則有助於乳汁的分泌。
一般情況下,寶媽的乳汁能夠滿足寶寶的奶量;如果確實是母乳不足,則需要適當添加配方奶粉作為補充。
(2)嬰兒餵養階段(1周歲以內)
對1周歲以內的寶寶採用混合餵養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補授法(半歲以內寶寶建議採用這種方法餵養)
「補授法」是指每次餵奶時,先母乳餵養,待寶寶將兩側乳房吸空後,再添加配方奶餵養的方法。補授的乳量一般由母乳量的多少以及寶寶的食慾而定,如果母乳夠了就不必添加了。
「補授法」的優點是能保證乳房得到足夠的刺激,保證乳汁的分泌,實施下去可能回歸純母乳餵養。
注意事項:
①餵奶粉時,建議選用仿真乳頭,這種乳頭吸吮起來比較費力,跟吸母乳的感覺比較接近,寶寶容易接受。
②使用補授法哺乳,寶寶每天吸吮母乳次數要達到6次以上,以促進催乳素分泌。
代授法(適合6個月以上的寶寶)
「代授法」是指以母乳和代乳品交替餵養的方法,一次餵母乳,一次餵奶粉;或在某次母乳餵養時,有意減少母乳量,增加配方奶量,之後,逐漸替代母乳量,直到完全使用奶粉餵養。
「代授法」容易使母乳減少,可以為以後斷奶做準備。
注意事項:
①採用代授法添加配方奶時,選擇的固定時間最好是母乳分泌較少的那次,用一次配方奶替代一次母乳。
②第一次給寶寶添加配方奶時,可以先按照寶寶的月齡需求的最小奶量開始添加,之後再慢慢增多,逐漸找到寶寶適合的一次奶量。
一次添加的配方奶量不宜過多,以免影響寶寶下次對母乳的需求量。
③使用「代授法」時,同時一次只餵一種奶,要麼母乳、要麼奶粉。這樣可以減少寶寶對母乳和奶粉的混淆,也更利於寶寶的消化吸收。
當然,混合餵養也需要堅持如下原則: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應該逐漸從按需餵養轉變成定時餵養,這樣既方便寶媽安排生活、工作,也方便計算寶寶的固定奶量。比如,如果寶媽母乳不足或者白天需要工作的,可以在固定時間進行哺喂,次數通常不少於三次;而其他時間則給寶寶餵養奶粉。
對不想放棄母乳的寶媽的建議:在混合餵養時,沒有哺餵母乳、直接餵養奶粉的那餐,自己仍要把乳汁擠出來,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泌奶量不會減少;
另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泌乳情況和時間計劃最好能夠多安排幾次母乳餵養,這樣也有利於乳汁分泌。
寶媽如何判斷自己的母乳不足呢?
①寶媽自己常感覺不到乳房的脹滿感。
②寶寶將兩邊乳房吮吸完所用的時間不到15分鐘,就放棄吮吸了。
③寶寶尿少且濃,每天少於6次。
④每個月的體重增長不佳,6個月以內的寶寶每月增長不足500g。
如果寶媽或者寶寶出現以上情況,就需要考慮添加奶粉來滿足寶寶的奶量。
02混合餵養的常見問題
(1)混合餵養的寶寶,突然不吃奶瓶了怎麼辦?
這是混合餵養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寶寶出於厭奶、不喜歡奶瓶或奶嘴、不適應餵奶姿勢、奶粉的衝調溫度等不合寶寶胃口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寶寶不喝奶瓶。
那麼如何緩解混合餵養的寶寶不喝奶瓶呢?總的來說,寶媽一定不能強迫餵奶,寶寶越不喝越需要耐心引導。另外也可以採取嘗試不同的奶瓶或奶嘴、使用杯子或勺子餵奶、在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餵奶容易取得更好效果。
(2)混合餵養的寶寶,突然不吃乳頭了怎麼辦?
雖然寶寶不吸乳頭的情況比不吃奶嘴的情況少,但也不是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以下兩種原因:
①寶寶嘗試乳頭和奶嘴後,由於喝奶瓶會比吸乳頭更省力,所以做出了選擇,願意接受奶嘴、放棄乳頭。
②長期使用混合餵養,讓寶寶對乳頭和奶嘴產生混淆,可能不會吸乳頭了。
如果寶寶不願意吸乳頭而自願選擇奶瓶的話,對於混合餵養的寶媽來說,可以先把自己的乳汁吸出來、進行儲存,等寶寶喝的時候再進行餵養即可。其實這對沒有時間進行進行哺餵的寶媽來說,更加便利,只是需要注意固定時間吸奶、保證乳汁分泌,另外還需注意對擠好的乳汁的妥善保存。
(3)如何利用混合餵養來斷奶?
如果是長期混合餵養的寶寶,習慣奶瓶和奶粉,斷奶的時候逐漸減少母乳餵養次數,自然而然就容易戒掉母乳。但是有一種情況是,寶媽堅持母乳餵養,直到需要給寶寶斷奶才突然轉向混合餵養,以求斷奶。
這種情況就容易引起寶寶的強烈抵抗,所以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抗拒奶瓶的情況,可以在計劃斷奶的三周以前就開始有規律的奶瓶餵養,還可以在開始的時候,在奶瓶裡裝上擠好的母乳,讓寶寶通過熟悉的味道不斷適應奶瓶。
如果遇到對母乳比較執著的寶寶,還可以參考這種「24小時適應奶瓶法」(比比你和寶寶的毅力,誰更長)
(1)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尋找寶寶狀態良好的一天,在家人的幫助下開始「24小時」計劃。一旦計劃開始,24小時內只能使用奶瓶;如果自己漲奶,可以把多餘的乳汁擠出來,用奶瓶餵給寶寶,但是不能直接哺育寶寶。
(2)如果寶寶拒絕奶瓶,可以適當讓寶寶餓一餓,等寶寶有飢餓感,再把裝有母乳或奶粉的奶瓶餵給寶寶。
(3)注意選擇更柔軟的奶嘴,讓口感更接近乳頭;同時,如果奶瓶裡的奶液溫度過低,可以適當加溫,讓奶液溫度稍高於平常溫度,但不能過高超過奶粉衝調溫度或者燙傷寶寶。
(4)可以把奶嘴的吸奶孔戳大一點,讓奶流量比母乳流量更大;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注意餵養寶寶的姿勢,參考姿勢如下:
(5)用寶寶喜歡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讓寶寶忘記嘴裡的是奶嘴。
(6)最重要的是,需要家人的配合與耐心,以及對這件事的堅持,不能寶寶出現哭鬧就宣布放棄。
03關於混合餵養的一些疑問
(1)我的母乳偏少,混合餵養一直堅持到寶寶3個月。但是這段時間,我感覺自己沒有奶了,是不是該放棄母乳,只給寶寶喝奶粉了?
解答:其實按照數據統計,真正母乳不足的機率是在5%以下,如果突然感覺自己沒有奶了,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①心理暗示:如果本身覺得自己的母乳量偏少,長期的擔憂和緊張,導致泌乳減少;因此,寶媽應該減少焦慮和擔心,保持心情的舒暢與愉悅;
②乳頭刺激不夠:由於寶寶吸乳頭所用的力氣會比吃奶瓶花費的力氣更多,當寶媽母乳減少,寶寶吸奶次數也會減少,由此刺激乳頭的時間不夠;其實,在沒有乳汁分泌的時候,寶媽也可以多增加寶寶吮吸乳頭的時間和頻率,從而增加泌乳的可能。
③混合餵養的情況下,要保證母乳的充足分泌,應該首選「補授法」。
④寶媽哺乳期內需要保持營養均衡的膳食習慣和健康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
(2)吃完母乳後,應該給寶寶餵多少奶粉呢?
解答:剛開始混合餵養的寶寶添加奶粉應該從少量開始添加,根據不同月齡的奶量需求,酌情調整。
比如,第一次添加10ml,然後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寶寶在吃完奶後不到1小時又想吃奶,或者完整入睡不到1小時,頻繁張口找奶或者哭鬧,就說明沒有吃飽。然後再適當參考奶量表進行增加,直到寶寶吃奶後能保持安靜或者平穩睡覺1小時以上。
另外,可以參考奶量表,酌情進行添加哦,奶量表如下:
混合餵養的過程疑難多多,不管是對寶媽還是寶寶,其實都需要掌握一些餵養的小技巧才能事半功倍,希望這篇文章能給還在堅持母乳餵養的寶媽帶來幫助和安慰。總之,養娃不易,奶粉智庫與大家一起同行!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
往期精彩:
哪些奶粉通過了註冊?最新名單在這裡!
太毀顏值了!要是小時候懂這些,可能現在就是仙女本仙/靚仔本仔吧
奶粉餵養的十大注意事項,來看看你是否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