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通訊員雷小軍 範曉凱
12月6日,記者在魯山縣委宣傳部獲悉,近年來,該縣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相結合,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促進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成為該縣決勝脫貧攻堅、決戰全面小康路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踐行核心價值觀,鑄造「文明之魂」。持續深化「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在全縣各鄉鎮廣泛開展各種典型評選活動,表彰人數2300多名,連續12年推薦百姓身邊的道德模範,充分發揮「最美現象」示範引領作用。選樹「可親可敬可學」的「最美人物」,「河南好人」範欽憲、「河南鄉村好媳婦」楊淑彩等一大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榜樣,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最美」現象成為普遍現象,為魯山凝聚起脫貧攻堅、創新發展的強大正能量。截止目前,該縣已創建全國文明村1個、全國文明校園1個,省級文明村5個,市級文明村18個,縣級文明村132個,「十星級文明戶」100戶。
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夯實「文明基礎」。不斷完善「一約五會」制度,加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力度,啟動「星級文明戶」認領機制,擦亮文明魯山的底色和成色。在全縣積極開展「一約五會」等移風易俗活動,建立村史文化牆、民俗館,拓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大力培育「鄉村好媳婦」「新鄉賢」。以文明村、星級文明戶為載體,深入開展文明村、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該縣文明村鎮數量達到60%以上。全縣555個行政村全部配有保潔員,建有鄉村大舞臺、健身遊樂場所、公廁等,所有文明村都建有標準化衛生室、村室,文明村6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縣域內的公交車。開通新時代文明實踐專線客車,設立「孝心車位」,免費到鄉鎮醫院體檢,讓基層群眾真正享受到文明實踐成果。疫情期間,發動開展關愛志願服務行動,助力全面復工復產,護送20多萬魯山籍人員外出務工,刷出文明新高度,形成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務的社會治理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發展環境。
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載體,組建「魯山家風故事宣講隊」、夕陽紅志願服務等20多支服務隊伍,採取志願者+的模式,深入鄉村開展政策理論宣講,為他們送書籍、教剪紙,傳承非遺項目,舉辦漢字節、攝影展、書畫展等,深化農村文化家園、文化禮堂建設,唱響魯山農村文明新天地。組建「道德模範宣講團」進機關、進鄉村、進學校,講述模範故事,唱響大愛之歌;開展愛心粥棚活動,為環衛工人送上了可口的早點。張良鎮楊李溝村的「說理堂」,化解了村民矛盾,融洽了村民關係;瓦屋鎮的周日晚餐為孤寡老人、病人送去熱騰騰的飯菜,讓鰥寡孤獨的老人皆有所養;露峰街道每年的父親節,「我為父母洗腳」感人肺腑;張店鄉的農民書屋藏書2000多冊,拓寬了基層群眾的視野;在馬樓、瀼河、城區等10於個地點組織的晨讀活動,參加群眾2000多人,讀書正在成為魯山新風尚。持續推進誠信宣講活動,著力提升群眾文明誠信素養,對信用良好主體,放大誠實守信典型的示範效應,在購票優先優惠、減免堯山旅遊門票等方面實現便民惠民給與正向激勵。
編輯:王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