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樓市數據,有態度的專業觀點,關注「地產S姐」百家號,帶給你更多購房乾貨。
身邊有太多粉絲為了孩子放著大house不住,租住學校旁陪讀;賣掉自己的大房子一家人擠在一套小面積的學區房裡,虎媽貓爸的真實版不斷在上演,而這都是因為教育資源失衡所致。
西安也是如此,「高新系」、「曲江系」,甚至「經開系」都是家長們競相追逐的對象。追捧之下,學區/學位房價格一路走高,即便是老破小,如果能享有一線教育資源,依舊能在市場中叫個好價。
而近日,學區房將要迎來大洗牌,教育或將與房產逐步脫鉤!
壹丨首都先行 學區大洗牌
前兩日,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委員會發布《關於西城區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西城區將實行多校劃片入學。而西城區曾因11平方過道學區房掛牌150萬、地下室學區房更是賣出1050萬元等引發高度關注。
文件明確:自2020年7月31日後,西城區購房並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
通知出臺的第二天,二手房網站上便掛出百餘套降價房源,降幅在小几萬到三十萬之間。這究竟是怎麼樣一則通知,讓持有學區房的業主紛紛掛牌出逃?
之前的學區房之所以貴,是因為「學區派位入學」,也就是說,以前,只要你擁有一套名校的學區房,就100%可以鎖定這間學校的上學名額,但現在,變天了!
新通知中提及「多校劃片」,今後,一個小區將對應多個小學與中學,就算你是名校學區房的業主,未來也不能保證孩子就能入學,有可能被派位到普通學校就讀。
換句話說,實行「多校劃片」後,學區房沒法保證孩子進入所想的學校了。
所以,慣有學區房的邏輯完全變了,持有學區房的炒房客想著儘早脫手。
通知於首都出臺,信號意義不言而喻,淡化學區房,主動將教育與房產分離,或將是下一步調控/改革的手段,北京要對學區房動真格了,無疑將對其他地方形成示範效應。
貳丨學區仍存在 價格被分攤
「多校劃片」並不意味著取消學區,學區房這個概念仍將存在。
此前因為好學區的存在,這些板塊的房價明顯高於非名校板塊。相近地段,學區房普遍比非學區房高20%,部分名校的學區甚至超過30%,這意味著,為了選擇理想的學區,往往要多支付20%-30%,甚至更多的購房成本。
但如今,我們不妨設想,如果學區之內,既有師資力量雄厚的「名校」,也有名不見經傳的「村小」,那麼在「多校劃片」政策之下,原本附帶「名校」學區的房產價值一定會被平均,反過來,新政會對原本帶「村小」學區的房價形成利好。
反正都是「多校劃片」,究竟是上名校還是村小,全憑運氣,「多校劃片」推翻了原有了學區房價值體系,讓原本「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學區劃分充滿了不確定性,學區房的價值將被淡化,房價回歸地段、商業、產品、產業等本身。
當然,對於個別教育資源發達的城市/區域而言,這個政策不足以對房價進行衝擊。優質教育配套聚集,學校之間的教學實力近乎相同,學區房的價值仍難以撼動,但這樣的城市/區域少之又少。
叄丨學區、學位房還能不能碰?
那我們來看看西安,「學校多、名校少」一直是西安教育界的老大難,名校搶破頭、村小無人問津的現象每年都在上演。五月是歷來西安公示最新學區劃分的月份,學區劃分每年近乎一致,但會有部分微調,關注教育和自家小區劃分的不妨密切留意。「多校劃片」尚未普及,學區對於西安房產價值的影響還是存在的。
名校傍身的房產,其增值保值性十分可觀,高新區尤為典型。
從圖中可以看出,帶名校學區的小區房價較為穩定,以高新第一學校學區內的玫瑰公館為例,2019年4月掛牌價為17168元/㎡,近乎與2018年5/6月市場高點時持平;高新七小學區內的羅馬景福城最新掛牌價16712元/㎡,與市場高點時持平。
學位房價格同樣穩定,但指標用過之後掛牌價相差明顯。以房齡20多年的高科花園為例,該盤帶高新一小、一中雙指標,現在均價25407元/㎡,但具備雙指標的房源,掛牌價基本在27000-29000元/㎡左右,單指標掛牌價19000-21000元/㎡左右,無指標房源基本在16000-17000元/㎡這個區間,可見學位指標對房價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幾乎差了40%。
還是S姐那句話,住宅一定不是「越老越越吃香」,在西安二手房的投資屬性也弱於新房,在學位/學區的問題上,也是如此。
那學區/學位房是否值得入手呢?為了孩子上學全看家庭的教育觀念,我是覺得孩子最重要的是健康的身心,很多名校的教育體系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選學校和選房子一樣適應適合最重要。
而從投資的角度我並不建議,房子最終還是要回歸本身因素:
一、投資學區/學位房,說白了就是投資資源強區。優質教育資源多集中在城市核心區域,西安市場中,高新集優質學區與學位房於一身,曲江、經開公辦學校出眾,滻灞公辦教育也正在補強。不管是現行的「單校劃片」,還是未來可能推進的「多校劃片」,教育資源會越來越完善。
二、在學區/學位房選擇上,建議老破小優先。很多衝著解決子女教育的家庭都是本身有住房的,這種情況下,學區/學位房的價值並不是房子本身,相較於老破大,老破小的入手門檻會更低,就是用房子換贊助費。
三、教育與房產脫鉤,擴大選籌因素。這兩年我們看到了不少教育與地產政策的出臺,前有租售同權、後有多校劃片,近期兌現情況暫且不論,認清改革的大方向總沒錯,學區/學位房的溢價終會折損。
想靠房產抵禦通脹,更應關注房產本身的價值,教育資源僅是其一,交通、商業、產品、流入人口等才是需要勘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