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3日訊從2月10日凌晨抵達武漢到現在,13天的時間裡,忙碌在江岸方艙醫院的天津醫療隊護士張瑾,完成了從護士到宣傳員兼職漫畫家的轉變。「對我來說,護士工作肯定更熟悉一些,但我也知道,醫療隊的所有工作都很重要,既然組織上把其他任務派給了我,再難我也要完成好。」張瑾說。
張瑾所作醫生正在看診斷報告的漫畫。圖片由張瑾提供
抱著平常心上一線,最放心不下女兒
33歲的張瑾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婦科的一名護士。疫情發生後,她與同事一起寫了請戰書,早早地準備好了來武漢的行李,2月9日接到通知,拉著行李就去了機場。「家人都很支持我,雖然也會擔心,但明白緊張擔心並沒有什麼用,不如抱著一顆平常心對待」。
張瑾最放不下的是5歲的女兒,她在給女兒的家書中寫道:「嘿,你好,小朋友,在家是不是已經憋壞了?再堅持幾天,因為外面的小病毒最喜歡和小朋友捉迷藏了,如果它藏到了你身後,吃藥打針少不了。你問我為什麼媽媽不怕,還要出去玩耍。因為媽媽是個戰士,專門把病毒殺,還要讓生病的小朋友早點回家。」張瑾告訴記者:「小姑娘很敏感,所以我和家人不會跟她說疫情有多麼的嚴重,就讓她把這當成是我一次普通的出差就好。」
陰差陽錯,臨危受命成為宣傳員
10日凌晨抵達武漢。張瑾與同事經過兩天的培訓後,被分配到了位於武漢全民健身中心的江岸方艙醫院。就在這時,張瑾卻接到了一個命令:她被抽調到了天津醫療隊宣傳小組:張瑾所在的醫療隊有兩名護士長,一名負責護理,一名負責黨建及宣傳。「說實話,接到命令的時候我非常不理解,我是一名護士,是來照顧病人的,而且我從來沒搞過宣傳工作,完全沒有頭緒。我去跟領導申請,想要進艙從事護理工作,但領導告訴我,宣傳工作同樣重要,甚至任務更重。」
與領導溝通後,張瑾接受了自己新的崗位,經過思考,她明確了自己的工作目標:「首先,我要讓艙外的病患家屬知道自己的親人在艙裡過得很好,讓他們放心;其次,我還想讓醫護人員的親友知道,我們在武漢工作得特別順利,不管是跟病患還是跟武漢這邊的工作人員,大家都非常和諧,這樣我們在天津的家人也能放心。另外,在我們之後,肯定還有很多醫護人員會來支援武漢,我希望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武漢人民對外地援漢醫療隊的熱情,這樣讓他們更有信心來武漢,共同戰勝疫情。」
2月14日,張瑾與同事用巧克力拼出愛心圖案,為武漢加油。圖片由張瑾提供
領導交給張瑾的工作很雜,包括從到達武漢開始每天的日常記錄、艙內重要活動的拍照錄像編輯、醫療隊隊員們寫的戰地日記和隨感的徵集整理,還有一些黨員小組活動的記錄等等。這些工作絕大部分都可以在艙外完成,但張瑾覺得,只是從出艙的醫護人員口中了解艙內的生活,這不是第一手素材,「我必須進艙才能捕捉到最真實的東西」。於是,張瑾常常申請與醫護人員一同進艙,「一個是為了採集資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是一個團隊,我會和大家在一起,你只有進艙去,才會真正感受到,在裡面工作的同事真的是很不容易。」
簡單的漫畫,表達難以言表的感動和感謝
張瑾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方艙醫院剛開始運行時,醫護人員和患者彼此有些不知道如何相處。「2月17日是個轉折點,當時方艙醫院的運行已經基本順暢,院方為2月份過生日的醫護人員和患者準備了一場生日會,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醫患之間變得特別和諧,特別齊心,每天都有令人感動的事情在上演。」
2月20日,江岸方艙醫院首批5名患者集中出艙,張瑾和同事們收到了一名患者畫的一幅漫畫,「就是簡單的白紙、黑筆,畫著醫院以及醫生抗擊病毒的畫面。這名患者說,她是名幼師,想給醫護人員準備禮物,但方艙醫院裡的東西都不能拿出去,乾脆畫一幅畫,醫護人員可以拍照留在手機裡,表達她的感謝」。張瑾和同事們拿到畫的時候特別感動,也想給患者留下點紀念,商量後,便由張瑾畫了一幅米老鼠的漫畫,希望這個患者在鼠年順順利利。
受到這幅漫畫的啟發,這幾天張瑾閒暇時,就會畫上一幅畫,「我沒有任何繪畫基礎,最多就是偶爾在家陪孩子時一起畫點小東西,但希望我畫的這些簡單的線條,可以表達我的感動和感謝。」(記者賈蓓 馬萬勇 通訊員柯智濤 王藝蕾)
【編輯:陳冀濱 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