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的敘事魔術

2020-12-21 人民網

  今年是「偵探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她一生中創作了68部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還有17個劇本。這些作品以不同的語言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總銷售量超過20億本。對於親切地將她稱為「阿婆」的偵探小說迷而言,這些令人驚嘆的數字似乎無關緊要,她的作品帶給讀者的神奇閱讀感受才是人們深愛這位小說家的主要原因。阿加莎的小說像是一場充滿了種種幻象的敘事魔術,而小說末尾對於魔術的揭秘,使讀者非但不會覺得不過爾爾,反而會越發驚嘆於魔術本身的精妙設置與完美演繹。

  在阿加莎所塑造的諸多人物中,赫爾克裡·波洛無疑最為眾人熟知。憑藉在《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等一系列探案故事中的精彩表現,波洛與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成為「偵探」的代名詞。而在阿加莎的小說裡,足以與波洛並列,並同樣成為不朽經典的還有馬普爾小姐。從某個角度說,馬普爾小姐或許更能代表作為女性偵探小說家的阿加莎的創作特質。

  馬普爾小姐來自鄉村田園,她頭髮雪白,粉紅的臉上布滿皺紋,一對藍色的眸子裡充滿柔和且天真的光彩。從外表看來,馬普爾小姐與我們想像中的偵探形象相去甚遠,同時,她所使用的偵探手法也別具一格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只是「閒談」而已。可恰恰就在馬普爾小姐與諸多人物的閒聊中,被籠罩於迷霧之中且看似毫無頭緒可尋的案情卻獲得了被抽絲剝繭、條分縷析的契機,並最終真相大白。

  小說《羅傑疑案》中,波洛概括了這樣一段話:「女人,是不可思議的!她們毫無根據地隨意推測——推測的結果往往是正確的,這確實是一種奇蹟。」乍看之下,馬普爾小姐破案依靠的是「推測」和「奇蹟」,但這些都只是假象,偵探對於細節的分辨、發現、汲取以及組合才是其背後的實質——所有這一切,都是馬普爾小姐通過閒談去實現的。在由回憶、複述、嘮叨、埋怨、囈語等組成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閒談迷宮中,馬普爾小姐憑藉對細節的觀察和把握能力,將這些散漫瑣碎的線索織造為足以解開懸案之謎的鑰匙。

  雖然波洛沒有馬普爾小姐這般熱衷於閒聊,但與相關人士的談話同樣也是他勘察案情的重要方式。在表面平平無奇但實則充滿智慧的各種對談中,波洛得以清晰判斷可能發生、應該發生以及實際發生的事情,當然也包括所有這些事情背後的原因。而貫穿於馬普爾小姐和波洛偵探生涯的這種閒談,也成為最具阿加莎風格的寫作標誌。

  除了英倫鄉村氣息濃鬱的日常閒談,封閉性也是阿加莎偵探小說的重要特質:幾乎所有的案件都發生在相對隔絕或絕對密閉的空間內。因此,儘管在某一部小說裡,牽涉的人物並不算多,少則數人,多則十數人,但幾乎每一個人物都會被卷到案情中。《無人生還》無疑是運用這一封閉性特質的極致和典範:在孤懸海上的印第安島,除了接連被謀殺的10個客人之外,別無他人。這10個客人的身上融合了偵探小說中最為基本的三種身份,他們既是被害人,又是嫌疑人,同時還是試圖探尋幕後真相的探案者。最後一個客人死亡之後,讀者試圖破解迷案的努力陷入絕境。如果不是小說結尾處作案者留下的一封書信,在所有的被害人、嫌疑人以及探案者都同歸於盡的狀況下,這一案件便會成為純粹的懸案。

  這種封閉性的特質也產生了奇妙的閱讀效果。由於每一個人物都被捲入案情中,所有與這些人物相關的各種瑣碎細節彼此縱橫交錯,形成了盤根錯節的複雜結構,整個案件由此變得更為撲朔迷離。與此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從不同人物的視角進行審視,所有的細節都能重組成一個新的圖景,這些圖景總能讓讀者覺得豁然開朗,卻又每每誤導讀者對於案情的判斷,讓他們陷入理解案情的絕境。當然,唯一能夠揭示所有真相的那幅圖景必然存在,但它只有通過波洛或是馬普爾小姐對於若干細節的勾勒才會最終呈現。

  阿加莎會將所有與破案有關的細節都提供給讀者,但這些細節會淹沒於數量更為龐大的其他各種細節中。換言之,讀者需要從滿樹林的樹葉中去尋找最關鍵的那幾片樹葉,同時要當心不被阿加莎設下的障眼法所迷惑。在《羅傑疑案》中,阿加莎使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敘述者「我」甚至被波洛比作他的黑斯廷斯——波洛的摯友和助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會懷疑牽涉到案情中的每一個人,但唯獨不會對「我」心生疑竇。也就是說,無論是第一人稱敘述,還是黑斯廷斯,都成了作者設下的障眼法。而這也成為當波洛說出「我」便是兇手時,所有讀者都為之駭然並轉而嘆服的關鍵。

  就技術手段而言,在其他偵探小說中我們會見到各種毒藥,對於阿加莎來說,也有將毒藥的使用寫進故事的額外便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青年時代的阿加莎加入醫院志願隊,經過努力後成為擁有合法資質的藥劑師,因此熟知諸多毒藥的名目和毒性,而她也確實將這些毒藥都巧妙地寫進自己的小說中。可這些形色各異的毒藥並不是阿加莎小說的重心所在,她更為注重的是挖掘和提煉人性深處的毒素,潛藏在每一個犯罪者心中的「毒藥」,才是催生一樁樁謀殺案的始作俑者。因此,無論是波洛或是馬普爾小姐,他們更重要的身份不是偵探,而是能看透人的本性的心理大師,並且總是對於人性的缺陷有著清醒的認識和敏銳的感知。

  耐人尋味的是,相對於通過這些案件所揭示出的令人不寒而慄的幽暗人性和冷酷現實,阿加莎小說中所展現出的幽默和溫情更令人難忘。這也突出地表現在波洛和馬普爾小姐這兩個主角身上。擁有蛋形腦袋並且行為偏執的波洛滑稽詼諧,馬普爾小姐則慈祥可愛,極大緩和了這些案件所營造的壓抑和陰冷氛圍。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於其他人物之間的微妙情感有著絕佳的感知與捕捉能力,在他們對於事實真相追根究底的同時,也在珍視並竭力呵護這些真摯的情感。

  事實上,阿加莎曾遭受過嚴重的情感背叛:1926年,母親因病去世,阿加莎悲痛欲絕,同年,丈夫阿奇博爾德移情別戀。經受了雙重打擊的阿加莎從家中出走,並神秘地消失了12天。由於阿加莎對這段經歷絕口不提,沒有人知道她在這12天中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看到的是,阿加莎並沒有就此沉淪,相反,正是在這段人生的最低谷中,她塑造出了充滿溫情的馬普爾小姐。

  1950年,60歲的阿加莎開始撰寫自傳,在序言中這樣寫道:「我喜歡活著。我有時候也會失望得發狂,感到劇烈的痛苦、受盡了憂愁的折磨;但是經歷過這一切之後,我仍然十分肯定:光是活著就是一件最美妙的事。」阿加莎建構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謀殺案,而無論謀殺者的設計如何巧妙絕倫,他們都會完敗于波洛和馬普爾小姐。從根本上說,這些謀殺者的失敗不是由於智力的稍遜一籌,而是缺乏對於活著的珍視和尊重,而這種珍視和尊重,或許才真正是阿加莎創作這些偵探小說並贏得不朽聲名的奧義。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3日 07 版)

(責編:孝金波、任一林)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2,致敬阿加莎,《利刃出鞘》擔得起最佳懸疑片之一
    在緊鑼密鼓為迪士尼製作多部商業電影作品的同時,萊恩也沒有忽略對電影敘事藝術的探索,沒有放棄自己對於推理小說和電影的喜愛。這不,由他執導的匯集一眾好萊塢巨星的推理電影《利刃出鞘》自年初曝光首款預告片以來,終於如期和翹首以盼的觀眾們見面了。
  •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
    阿加莎對家鄉的感情很深,德文郡美麗的田園風光曾無數次被她描述在後來的作品裡,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最近又出來火了一把的《無人生還》。 阿加莎說:童年就此結束。阿加莎被送進了託奇的女子學校,但從小在家長大的她並不適應規則嚴格的學校生活;等到了1905年她15歲時,便在助學金的幫助下去了法國學習。
  • 阿加莎與她的推理王國
    在全世界最優秀的偵探小說作家中,阿加莎·克裡斯蒂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作品風靡全球。 毒藥與犯罪 今年是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在偵探小說作家中,她的地位僅次於柯南·道爾。與柯南·道爾在福爾摩斯探案系列中所營造的血腥兇殺場面相比,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中兇殺案的發生卻顯得有些平靜。
  • 「偵探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漫像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76年 職業: 作家 代表作品: 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 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
  • 阿加莎·克裡斯蒂紀念專題丨阿加莎,無人能夠跨越的巔峰(外一篇)
    後來買了幾本三毛主編的阿加莎,這才第一次注意到,《四大魔頭》《無人生還》都是阿加莎寫的,是個女作家,英國人。外國人居然寫得這麼好看!她的書,真是每本都好看,好看到讓我透不過氣來。眨眼就忘了被借丟的教訓,又到處嚷嚷,然後又被借走了,七零八落,有些又沒了。再後來,看到了貴州版,不叫白羅,改叫波洛了,翻譯終於靠譜了。
  • 大偵探波洛竟然被阿加莎嫌棄……了
    不過說起阿加莎,聯想詞前五名裡肯定有「奶油」這個詞。她自己也在《阿加莎·克裡斯蒂自傳》裡飽含熱情地寫下這麼一段話:在自傳裡,阿加莎是這麼說初次見到這幢宅子時的感受的。(順便一提,我真的很想和阿婆聊聊,要不要給《阿加莎·克裡斯蒂自傳》加個副標題,叫「英國房產投資,了解一下」。她真的很會買房子。)
  • 推理女王——阿加莎 · 克裡斯蒂
    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裡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有過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爾德·克裡斯蒂,是一位想做飛行員的軍官;第2任丈夫是馬克斯·馬洛溫,他是一名考古學家。
  • 《無人生還》:阿加莎·克裡斯蒂最精彩的懸疑小說,沒有之一
    電視劇版海報 阿加莎·克裡斯蒂是當仁不讓的「推理女王」,被粉絲親切地稱為「阿婆」。 原因在於,《無人生還》並不是阿婆一貫的偵探推理小說風格,摒棄了所謂「謀殺案是最好的媒人」(阿加莎本人所言),即在謀殺案中談談情說說愛的固定套路,因而敘事節奏明顯加快
  • 英國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漫像
    出生日期:1890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1976年1月12日 職業:作家 代表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 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
  • 她是「女王」 ——阿加莎·克裡斯蒂式謀殺
    當然,這中間也得三毛主編的臺版「阿加莎·克裡斯蒂偵探小說叢書」和貴州人民出版社的80冊「阿加莎·克裡斯蒂全集」助力。  想當年,英女王八十大壽,BBC為其祝壽,問女王喜愛什麼節目,回答是「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隨後,阿加莎於1947年「奉旨」創作了賀壽廣播劇《三隻瞎眼老鼠》,這便是日後風靡全球、迄今為止盛演了70多年的舞臺劇《捕鼠器》的開端。
  • 阿加莎·克裡斯蒂能夠通過今天的政治正確測驗嗎?|阿加莎誕辰130周年
    今天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尼斯·布拉納導演的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將於10月面世,一個世紀之後,阿加莎的作品在今天又能否通過政治正確測驗呢?阿加莎·克裡斯蒂比當時的大多數人——包括男性——都要見識廣博,《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她自己乘坐東方快車之後寫出來的。
  • 阿加莎.克裡斯蒂: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
    百度搜圖(阿加莎.克裡斯蒂)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名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託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為筆名出版的小說,創作生涯持續了50餘年。她一直堅信人性本惡,所以終其一生都在描寫邪惡。
  • 民國時期在華蜻蜓點水的阿加莎小說
    雖然程小青在文中誤將阿加莎·克裡斯蒂當成了美國人,但對於這些作家作品價值的充分肯定卻是顯而易見的。從翻譯、刊登作品,到寫文章評論、推崇,《新偵探》可以說是民國時期中國介紹和引進阿加莎作品的最為重要的文學平臺。  美中不足的是,阿加莎的偵探小說以長篇最為精彩,但《新偵探》可能是囿於雜誌版面或譯者的時間精力,所選擇翻譯、刊登的都是阿加莎的中短篇作品,唯一一部長篇《古劍記》(即《羅傑疑案》)在僅連載兩期後便隨著雜誌的停刊而不了了之,實在讓人感到遺憾。
  • 馬德裡時裝周——設計師阿加莎·魯伊斯·德拉普拉達時裝秀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9月12日(外代二線)(1)馬德裡時裝周——設計師阿加莎·魯伊斯·德拉普拉達時裝秀9月10日,在西班牙馬德裡時裝周上,模特展示西班牙設計師阿加莎·魯伊斯·德拉普拉達設計的2021春夏新款服裝
  • 「偵探女王」阿加莎傳記:金錢與人性的探索者
    裡的檸檬餡餅、《怪鍾疑案》裡的鐘表表面裝飾的蛋白杏仁餅乾、《紅色信號》裡的覆盆子冰激凌以及《伯特倫旅館之謎》裡的罌粟子紙杯蛋糕。道爾是用醫生的專業嚴謹來寫作,阿加莎則是喝著下午茶、吃著甜點,將一個個關於人性的故事娓娓道來。正像他們作品中的主角一樣,福爾摩斯是陰鬱孤傲的天才,波洛先生、馬普爾小姐則是不露聲色的老薑。
  • 在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推理小說裡「環遊世界」
    1909年,伴隨患病的母親到埃及療養,未滿20歲的阿加莎·克裡斯蒂在開羅開始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參加了不少舞會和其他社交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在母親的鼓勵下,阿加莎在埃及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習作《白雪覆蓋的荒漠》,開啟了她漫長的創作之路。
  • 星盤解讀 |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本命盤阿加莎上升落在射手,喜愛旅行、學習。根據自傳,克莉絲蒂32歲便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壯舉,在第二段婚姻中有很多年生活在國外,這也符合上升射手對外國事務的緣分,以及外國的幸運。不過,命主星落在3宮的阿加莎從小就善於閱讀,在20歲左右便開始創作文學。也因為年輕時在一次大戰期間擔任過護理的工作,學習毒藥知識,幫助她構思小說內容。
  • 羅莎•蒙特羅 | 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都在逃避黑暗
    阿加莎是一位花花公子的小女兒,他那麼高興地揮霍掉自己的年金,以至於死時沒給家人留下一分錢,那時阿加莎年僅十一歲。於是,這個未來的女作家小小年紀就認識到孤兒的處境、破產和一個佔有欲強、抑鬱的母親那種令人窒息的愛,從此她不得不照顧母親。這一切都仿佛是黑暗中伸出魔爪的怪物。 阿加莎很了解那個內心的怪物,那個她一生逃避的迫害者。
  • 阿加莎與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故事原型並不在火車上
    婚後阿爾奇立刻奔赴法國戰場,阿加莎則到鎮醫院藥房當護士,也是從這時候開始,阿加莎在業餘時間開始創作偵探小說。靠寫作,阿加莎漸漸出名,尤其是,1926年阿加莎出版了《羅傑疑案》之後。這部作品一舉奠定了阿加莎·克裡斯蒂在偵探文學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從此,她的作品一直暢銷,出版社爭著出版,報刊搶著連載。可是雖然生活不再拮据,阿加莎與阿爾奇的婚姻卻走到了盡頭。
  • 世界偵探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逝世44周年
    ////////// 今天是英國著名作家 阿加莎·克裡斯蒂逝世44周年紀念日 1976年1月12日 阿加莎·克裡斯蒂 在牛津郡沃靈福德家中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