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一位患了骨關節炎的患者,那麼您到醫院看病的時候是否會問醫生:「大夫,快給我開點藥吧,我吃點什麼藥才能讓我的病好起來呢?」,「大夫,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我立刻快速的好起來?」,甚至有些人認為得了骨關節炎吃了吃藥就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控制,那您是否想過得了骨關節炎,什麼時候才應該吃藥?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能幫助患者控制住疼痛呢?謝醫生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關於骨關節炎的疼痛管理。
01首先,必須得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骨關節炎?
我們很多普通人的認識當中,關節炎就是導致關節疼、骨頭變形的一種疾病,會導致人們出現周身的骨痛,但其實關節炎是一個非常大的範疇,包括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等很多疾病,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炎其實就是骨關節炎,是關節炎這個疾病大類中的一個病種,可以說是最常見的骨關節疾病。
骨關節炎有它自己的發病特點,主要是由於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發生了纖維化,關節的軟骨發生破裂、潰瘍,甚至會脫落,最終導致以關節畸形、患者長期的疼痛,韌帶鬆弛或攣縮以及關節腔的反覆滑膜炎症等表現的一種疾病。這種情況說起來大家可能覺得比較複雜,其實簡單來說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我們所居住的房屋牆皮開始脫落,脫落的越來越嚴重,房子出問題。
通常情況下,我們診斷骨關節炎可以依靠x線片子,在普通的x線上,我們會發現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間隙不對稱的改變,說明某一側的關節間隙軟骨出現了明顯的破損,所以導致出現了明顯的狹窄,而且有一些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變,而且在關節周邊會形成大量的骨贅,這骨贅也就是我們患者所耳熟能詳的骨刺、骨質增生。
當然這個疾病不會一開始就變得如此嚴重,它有一個慢慢的發展的進程,我們通常將患者不同程度的x線表現分為4期,也就是比較經典的K-L分期,主要是依據骨贅形成的多少,關節間隙的改變具體程度等來判斷的,這裡就不跟大家詳細介紹了,大家可以理解為骨贅形成的越少,關節間隙改變的越輕,說明骨關節炎的病情也就相對來講比較輕。
這個骨關節炎可以累及我們身體的幾乎所有關節,最常見的還是膝、髖這樣的大關節,手指也是常見受累及的部位,我們很多老年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手指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畸形,這往往都代表著存在骨關節炎。
02骨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呢?
那麼出現了哪些情況,我們要考慮可能有骨關節炎了呢?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關節症狀往往不是特別的相似,但也有一些共同的點,首先就是明顯的疼痛,比如髖關節骨關節炎的患者在盤腿的時候或者是久蹲的時候,或者是久站以後會出現髖關節的疼痛,膝關節的患者,在以上的情況下也會誘發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患者出現膝關節的酸澀感,出現膝關節後方的緊張以及疼痛,手指骨關節炎的患者,在勞累以後或者是受涼以後,會出現關節的疼痛感。
慢慢的呢,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的關節就會開始出現關節功能的障礙,比如發生骨關節炎的關節一側活動範圍會有明顯的受限,有些患者不能正常的下蹲,不能正常的行走,爬樓梯時也會出現明顯的關節疼痛。到了晚期,很多患者甚至有致殘的可能。
03了解了以上的這些情況,我們再來談一談患者應該如何應對骨關節炎。
之所以把骨關節這個疾病在前面做了這麼詳細的介紹,也就是為了想使大家能更好地理解骨關節炎這個疾病,從而呢,能更好的理解應該如何去應對骨關節炎,因為應對它有很多的辦法,不僅僅是藥物,我們也不能完全的依賴藥物去控制骨關節炎,具體該咋辦,謝醫生給您詳細的介紹下:
如果您出現了以上的症狀,建議您一定要到醫院諮詢專業的醫生,進行x線檢查明確是否有關節間隙的問題,是否有骨贅形成,最好也要做一個風溼四項的化驗,明確是否存在風溼相關疾病,排除掉以上這些誘因才能更好的幫助您診斷為骨關節炎。那麼當醫生給您確定為骨關節炎後,您要怎麼辦呢?
●千萬別焦慮,要學會接受現實,面對疾病。其實骨關節炎,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退變性骨關節炎,這說明啥呢?這個退變性就是說老化了,目前雖然導致OA的原因有很多,但老化是OA發展的單一最大風險因素。全球估計有近9.6%的60歲以上男性和18%的60歲以上女性罹患OA,在63-70歲的老年人群中,27%的人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影像學證據,而在80歲以上的人群中,這一比例上升至44%。
所以,發生骨關節炎,我們也可以認為是一種人體衰老的趨勢,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得這種疾病,但是得這個疾病也是非常正常的一種情況,我們要正確的面對它,面對衰老,面對身體上的變化,知道了有這種問題,我們積極地應對,積極的控制它也就可以了,但如果因為覺得自己得了骨關節炎就開始焦慮、抑鬱、暴躁,對家人和自己都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對自己的疾病控制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好處。
心態好,有時候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
●其次我們要做的就是對自己的飲食和體重進行管理,不要讓自己的體重超重。在2020年版中國骨關節炎疼痛管理臨床實踐指南當中提及,超重和肥胖是導致膝關節發生骨關節炎公認的發病危險因素,我們的身體質量指數也就是bmI每增加5kg/㎡,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病風險將增加35%,這個數據是挺可怕的。
所以如果您是一個骨關節炎患者,同時體重也有明顯的超標,建議一定要積極的合理飲食,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而且要科學合理的運動,很多朋友說既然有了骨關節炎就不適合運動了,這是錯誤的說法,適當的進行散步、遊泳以及騎自行車,對骨關節的刺激比較小,而且對於控制體重也有很好的作用,這裡面的運動比較推薦的是遊泳,有些朋友不會遊泳,在水裡走也是很好的一個鍛鍊辦法,不僅可以通過水的浮力減輕關節的負擔,而且對於我們控制體重也有非常好的益處。
●運動療法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緩解關節的疼痛,改善關節的功能。
在上一小節謝醫生已經提到了科學合理的運動對於骨關節炎的患者是有好處的,但是我們臨床上有很多的患者認為自己得了骨關節炎就不能再運動了,慢慢的關節周邊的肌肉就會出現減少,甚至出現肌肉萎縮,那麼關節的穩定性就會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差,而有的患者呢隨著關節骨贅形成的增多,不進行關節活動的訓練,慢慢的關節活動範圍越來越少,有些患者,甚至正常的下蹲,或者是稍微的蹲下一點點都不可以,因為大量的骨贅已經阻礙了關節屈伸的角度,這些情況都是典型的沒有與骨關節炎進行對抗的結果,任由這種疾病進一步的發展下去,是非常錯誤的一種行為。
在我們知道患有骨關節炎的早期,積極的進行關節角度的訓練,進行關節周邊肌肉力量的強化是可以幫助我們維持關節周邊肌肉強度的,而關節的肌肉強度越大,關節的穩定性越好,骨關節炎進展的速度也可能會慢慢的減慢,另外,我們還要維持關節的靈活性,有一些患者認為關節疼就別再刺激它,就不能再進行正常的關節角度活動了,這是錯誤的行為,久而久之會出現關節的僵硬、關節畸形。我們只有每天維持關節正常的活動角度,才能儘量保證我們的關節不發生關節活動範圍的減少,維持最大的關節功能。
以下就是一些幫助我們骨關節炎患者維持關節角度、強化關節周邊肌肉的一些康復鍛鍊演示,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在鍛鍊的過程當中不要強求,只要您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益。而且即使是一些關節功能已經開始受限的患者,只要能堅持這些康復鍛鍊,那麼就有可能慢慢地恢復關節的角度,哪怕恢復十幾度也是很好的改變,對於生活質量也會有很大的改善。請大家切記這些動作並不是適合所有人,在鍛鍊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嘗試找到自己的適合的辦法,能諮詢專業的骨科運動醫學醫生的幫助或者是骨科康復師的幫助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疼痛不是特別嚴重的患者進行物理治療也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比如經皮神經電刺激等就是比較好的辦法。建議疼痛不是特別嚴重的患者可以選擇進行物理治療來幫助自己緩解症狀。
積極的面對疾病控制體重,積極的關節康復鍛鍊是幫助我們控制症狀,延緩疾病進展,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們並不能完全的依賴藥物,那麼如果的患者的疼痛已經達到了必須要使用藥物的程度,我們應該使用什麼樣的藥物呢?
●建議以外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為主。我們很多人的習慣都是通過口服藥物來幫助我們控制疼痛,認為這樣效果好,見效快,但其實長時間的口服鎮痛藥,對於患者的胃以及血液系統有可能會造成損害,而外用藥物可以顯著地降低這些不良事件,有研究顯示外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幫助患者治療骨關節炎,可以降低36%的心血管事件風險,而治療效果與口服藥是相當的,另外有一些特別嚴重的患者可以口服與外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聯用,像氟比洛芬巴布膏等一些外用藥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有一些患者可能會問,那我口服像曲馬多這樣的阿片類鎮痛藥是否可以呢?其實我們是不推薦使用這一類藥物的,首先有一些研究顯示,口服非甾體鎮痛藥與口服阿片類藥物,對於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是一樣的,另外阿片類的藥物也有一定的成癮性,會增加胃腸道不良事件以及中樞神經系統不良事件的風險。
●對於一些骨關節炎疼痛比較明顯的患者,經過外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或者是聯用口服鎮痛藥都不能緩解症狀,那麼可以考慮給予關節內進行注射藥物治療,像注射糖皮質激素或者是玻璃酸鈉,都可以幫助患者緩解關節疼痛的症狀,一般我們建議注射玻璃酸鈉,每7天注射一次,4~5次為一個療程,而關節內注射激素一定要慎重,一般我們建議每年注射不超過兩次,對於一些關節內滑膜炎症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使用,但如果滑膜炎症不重,不建議進行關節內注射激素治療。
●有些骨關節炎的患者確實需要長期口服藥物,那麼建議口服雙醋瑞因,這個藥物是白細胞介素抑制劑,能抑制軟骨的降解,促進軟骨合成,並抑制滑膜的炎症,能有效地減輕骨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比較關健的是雙醋瑞因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
●如果患者疼痛特別嚴重出現了明顯的夜間痛以及靜息痛,經過系統的保守治療,仍然不能幫助患者緩解症狀,甚至有日漸加重的趨勢,那麼就不要再考慮通過藥物來進行治療了,我們需要選擇的是進行關節置換來徹底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04總結
隨著我們人口的增多、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骨關節炎的患者越來越多了。對於出現骨關節炎的患者來講,最重要的是及時的去醫院進行診斷,早發現、早治療,在疾病的早期通過控制自己的體重,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通過科學合理的康復鍛鍊或者是運動來幫助我們把病情控制住,延緩疾病的進展,而隨著問題的加重要適當的,科學合理地選擇自己的藥物,儘量採取外用藥為主的治療辦法來幫助自己控制症狀,減少因口服藥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副作用。
但當外用藥不能緩解症狀的時候,適當的科學合理地選擇口服藥也是比較好的選擇,另外進行一些關節內的注射治療,也會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這些治療都無法緩解患者的症狀時,恐怕患者的關節問題比較嚴重,就要考慮進行關節置換來徹底幫助患者解決問題了。
在這裡謝醫生必須再次跟大家說,藥物畢竟是輔助治療,我們不能長期的服用藥物,畢竟對我們的身體刺激是比較大的。在疾病的早期進行積極的進行幹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疾病進展的過程當中,我們不能聽之任之,不能讓我們的關節眼看著出現關節角度的減小,出現關節形態的改變,我們要積極地尋求專業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的幫助,指導自己進行關節方面的康復鍛鍊,而且要科學合理地運動,儘量通過這種物理的辦法和自身幹預的辦法來把病情控制住,不能讓病情快速的進展下去,否則對自己的生活質量影響將是非常大的,也會造成非常大的經濟和心態上的困擾,有一些患者隨著康復鍛鍊的越來越好,關節的活動度恢復的越來越大,關節的疼痛也會有明顯的減輕,這與吃藥比起來,您覺得哪兒個它更香呢?
具體該怎樣辦在文章當中已經給大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在謝醫生以往的文章當中也寫了很多類似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另外,我們祖國醫學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謝醫生是西醫,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了!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讚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骨關節炎疼痛控制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以上內容僅作為醫學科普之用,沒有任何的診療價值,具體問題要到當地醫院進行積極治療,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