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解笑宸,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骨關節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擅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頸骨折、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疼痛、髖關節炎手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退行性變、膝內翻畸形(O型腿)、膝關節外翻畸形(X型腿)、膝關節屈曲畸形手術治療。
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一說到關節炎很多人首先只會想到膝關節炎、肩周炎等。其實在60歲以上的骨關節炎患者中,髖關節炎佔了近30%,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得。
張老伯今年66歲,幾個月前,發現自己晨起後右髖部有僵硬感,運動後變得「靈光」,誤以為是老腰椎的毛病,並沒將此事放在心上。最近一段時間,大腿根部總是隱隱作痛,走不了多遠就得休息。右腿行走時有點「蹺腳」,不敢負重,出現明顯的跛行,深受困擾。
張老伯在網上看到解笑宸副主任醫師的科普文章後,慕名來到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骨關節科求醫。解主任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進行了體格檢查,認為張老伯大腿根部疼痛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結合X線檢查結果,診斷張老伯患的是「」髖關節炎骨性關節炎」。
1、什麼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據解主任介紹,髖關節由圓形的股骨頭和球窩狀的髖臼構成,周圍附有強大的關節囊和肌肉群。髖關節連接身體與下肢,負重大、活動多,是原發性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之一。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增生性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疾病,其特點是髖臼盂唇和股骨頭關節軟骨變性,並在軟骨下及關節周圍有新骨形成,最終導致疼痛、畸形和關節功能障礙。
髖關節原發性骨關節炎多發生於老年人,與衰老、過度活動、肥胖、遺傳因素等相關,起病緩慢,病程遷延。
繼發性關節炎易發人群的平均年齡較小,一般在40歲左右,多繼發於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壞死、骨折脫臼或炎症之後,發展進程則較前者迅速。
2、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
疼痛部位主要在腹股溝區或臀部,有的會疼到大腿或膝前內側,勞累後加重,休息可改善,早期關節活動度無明顯變化。
發展到後期則疼痛加重,出現靜息痛(不活動也痛)、夜間痛等。伴有跛行、髖關節伸直和旋轉受限,甚至出現關節僵直現象。患者上下樓梯、下蹲都很困難。
3、髖關節炎如何診斷?
中華醫學會發布了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1).近1個月反覆的髖關節疼痛
(2).X線片示骨贅形成,髖臼緣增生,髖關節間隙變窄
必要時進行髖關節CT或者核磁檢查,可進一步排除其他原因如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髖關節挫傷等導致髖關節疼痛的一些疾病。
4、髖關節炎治療方法?
治療的原則是緩解髖關節疼痛,改善髖關節活動度以及重建髖關節功能。其中輕、中度髖關節炎可以採用保守治療,包括:
適當休息,減少負重,減輕關節負擔;避免頻繁地爬樓梯、登山、跳廣場舞等活動,避免加劇關節軟骨磨損;採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
疼痛持續或加重、關節功能受限甚至畸形者建議手術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是髖關節炎的終極治療方案,手術將關節病變的部分去除,換上新的人工假體(髖臼假體和股骨假體)。人工全髖置換術在緩解疼痛和恢復關節功能方面效果顯著。
最後,專家提醒,大腿根部疼痛,千萬別忽視髖關節炎,尤其是無外傷史的中老年患者更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同時在生活中要注意調節運動方式,避免關節負重,延緩關節軟骨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