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髖關節疼痛、走路跛行,警惕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2020-12-13 騰訊網

專家簡介:解笑宸,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骨關節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擅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頸骨折、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疼痛、髖關節炎手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退行性變、膝內翻畸形(O型腿)、膝關節外翻畸形(X型腿)、膝關節屈曲畸形手術治療。

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一說到關節炎很多人首先只會想到膝關節炎、肩周炎等。其實在60歲以上的骨關節炎患者中,髖關節炎佔了近30%,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得。

張老伯今年66歲,幾個月前,發現自己晨起後右髖部有僵硬感,運動後變得「靈光」,誤以為是老腰椎的毛病,並沒將此事放在心上。最近一段時間,大腿根部總是隱隱作痛,走不了多遠就得休息。右腿行走時有點「蹺腳」,不敢負重,出現明顯的跛行,深受困擾。

張老伯在網上看到解笑宸副主任醫師的科普文章後,慕名來到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骨關節科求醫。解主任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進行了體格檢查,認為張老伯大腿根部疼痛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結合X線檢查結果,診斷張老伯患的是「」髖關節炎骨性關節炎」。

1、什麼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據解主任介紹,髖關節由圓形的股骨頭和球窩狀的髖臼構成,周圍附有強大的關節囊和肌肉群。髖關節連接身體與下肢,負重大、活動多,是原發性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之一。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增生性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疾病,其特點是髖臼盂唇和股骨頭關節軟骨變性,並在軟骨下及關節周圍有新骨形成,最終導致疼痛、畸形和關節功能障礙。

髖關節原發性骨關節炎多發生於老年人,與衰老、過度活動、肥胖、遺傳因素等相關,起病緩慢,病程遷延。

繼發性關節炎易發人群的平均年齡較小,一般在40歲左右,多繼發於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壞死、骨折脫臼或炎症之後,發展進程則較前者迅速。

2、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

疼痛部位主要在腹股溝區或臀部,有的會疼到大腿或膝前內側,勞累後加重,休息可改善,早期關節活動度無明顯變化。

發展到後期則疼痛加重,出現靜息痛(不活動也痛)、夜間痛等。伴有跛行、髖關節伸直和旋轉受限,甚至出現關節僵直現象。患者上下樓梯、下蹲都很困難。

3、髖關節炎如何診斷?

中華醫學會發布了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1).近1個月反覆的髖關節疼痛

(2).X線片示骨贅形成,髖臼緣增生,髖關節間隙變窄

必要時進行髖關節CT或者核磁檢查,可進一步排除其他原因如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髖關節挫傷等導致髖關節疼痛的一些疾病。

4、髖關節炎治療方法?

治療的原則是緩解髖關節疼痛,改善髖關節活動度以及重建髖關節功能。其中輕、中度髖關節炎可以採用保守治療,包括:

適當休息,減少負重,減輕關節負擔;避免頻繁地爬樓梯、登山、跳廣場舞等活動,避免加劇關節軟骨磨損;採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

疼痛持續或加重、關節功能受限甚至畸形者建議手術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是髖關節炎的終極治療方案,手術將關節病變的部分去除,換上新的人工假體(髖臼假體和股骨假體)。人工全髖置換術在緩解疼痛和恢復關節功能方面效果顯著。

最後,專家提醒,大腿根部疼痛,千萬別忽視髖關節炎,尤其是無外傷史的中老年患者更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同時在生活中要注意調節運動方式,避免關節負重,延緩關節軟骨磨損。

相關焦點

  • 髖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這樣應對!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退變、肌肉力量和協調性退變、神經功能下降、急慢性損傷等因素會引起骨關節炎,嚴重時使人喪失運動功能。髖關節的疼痛是兒童和老人步態異常的首要原因,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後發病率第2高的關節炎性疾病,它會導致比其它骨關節炎更嚴重的殘疾。
  • 成都保髖股骨頭醫院談: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否真的只能置換?
    患者李先生,今年53歲,患骨性關節炎5年,每當疼痛來襲,他便服用止疼藥緩解。一個月前,李先生髖關節疼痛、僵硬、腫脹的更加厲害,走路影響很大,去當地醫院檢查,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已達到三期,醫院建議行人工關節置換。
  • 孩子走路跛行,要警惕髖關節發育不良!
    今天,科裡來了一位6歲的小女孩,因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入院治療。因為她特別可愛,病房裡的小朋友都喜歡她。有次小朋友問她:「姐姐好奇怪,姐姐走路怎麼都是蹦來蹦去的?」小女孩眼眶紅了,我們在一旁見了也很心疼。因為髖關節脫位,她腿太疼了,才沒辦法正常走路。
  • 常見的髖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髖關節疼痛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常見的髖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髖關節疼痛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關節炎是老年人群中常見的疾病,一說到關節炎很多人的腦袋裡跳出來的可能是膝關節炎、肩周炎等。其實在60歲以上的關節炎患者中,髖關節炎佔了近30%,並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
  •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
    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一說到關節炎很多人只會想到膝關節炎、肩周炎等。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介紹,其實在60歲以上的骨關節炎患者中髖關節炎佔了30%,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認識什麼是髖關節炎。 同樣是疼痛,髖關節炎與腰椎間盤突出如何區別?
  •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_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臨床症狀表現
    隨著疾病進展,患髖疼痛加重,繼發跛行,髖關節半脫位或全脫位並導致肢體短縮畸形,甚至隨著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出現加重導致髖關節畸形或者形成假性髖臼,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和生活能力。 另外:亦有患者始發症狀不是髖痛,而是表現為臀部、大腿或下腰部等部位疼痛,或步態異常。所以出現髖痛、膝痛或者臀部、大腿或下腰部疼痛問題都要引起重視。
  • 腿根部位疼痛?或是髖關節骨關節炎!這份用藥、治療攻略請收好
    髖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中老年病。特別是一些60歲左右的人,有時會覺得大腿根部有疼痛感,走路時會感覺非常不適,沒走多久就需要休息。其實這個和人們出現衰老、肥胖、運動量過大和遺傳等都有很大的關係。髖關節骨關節炎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會影響到正常的日常生活。
  •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常見問題
    髖關節發育不良又叫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指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不足,髖關節形態異常,髖關節不具備正常生物力學關係。髖臼的深度變淺,導致股骨不能被完全包裹,容易發生脫位。此外,二者有效接觸面積減小,導致髖關節的軟骨磨損加快。隨著磨損加重,最終將導致骨性關節炎的產生及不斷發展。2、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原因是什麼?
  • 髖關節發育不良會有怎樣的症狀表現?
    髖關節作為人體主要承重關節,容易潛在勞損引發多種髖部疾病,如髖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其中,髖關節發育不良也是常見的一種髖部疾病。由於髖部疾病的症狀大多表現為疼痛跛行,這也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容易與其他髖部疾病混淆。
  • 髖關節疼痛警惕股骨頭壞死!提醒:出現這5種情況應及時就醫
    在生活中,如果有些人遇到自己的髖關節有疼痛感,尤其是在行走、站立或負重時疼痛明顯,以腹股溝的部位痛感最強,在休息後有好轉。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早期的股骨頭壞死症狀,此時若沒有及時的治療,病情會進一步發展,到後來即使在休息的狀態下也會有疼痛感。
  • 髖關節的體格檢查
    、鴨步、呆步、剪刀步態 畸形、肢體短縮、內收外展旋轉畸形臀肌有無攣縮、臀部有無瘢痕,竇道,寒性膿腫,骨性隆起,恥骨或閉孔部異常骨隆起可能是髖關節前脫位股三角區應注意有無包塊,其性質如何,區分疝氣和寒性膿腫骨盆是否傾斜(皮紋是否對稱、雙髂前上棘連線是否水平)
  • 上海六院東院於曉巍: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怎麼回事?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一些疾病:1)股骨頭壞死:特發性、創傷性、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酒精中毒、減壓病、紅斑狼瘡、鐮狀細胞貧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變形、塌陷並發生髖關節骨性關節炎;2)類風溼性關節炎晚期;3)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4)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髖臼發育不良:有明顯骨性關節炎,活動受限,疼痛明顯
  • 髖關節疼按什麼穴位
    (每日更新,敬請關注)髖關節疼按什麼穴位1、髖關節疼按什麼穴位環跳穴:位於臀部腿外側,腰下有凹陷處,或是側臥腳往臀部上抬,足跟碰到的地方。2、髖關節疼的原因有哪些2.1、強直性脊柱炎:其早期症狀常表現為下腰、臀及髖部疼痛和關節僵硬,疼痛往往在休息和不活動時加重,伴有晨起時髖關節和骶髂關節僵硬感,常見於青壯年男性,多為雙側骶髂關節和髖關節同時發病,X線片檢查股骨頭保持圓形無塌陷,但關節間隙變窄、消失甚至融合。
  • 年輕人中,60%的大胯疼痛是髖關節撞擊綜合症,被誤診的太多!
    作為德國著名的髖關節手術大師,GANZ醫生一年中要做很多臺的髖關節置換手術,而這個手術中有一個重要的手術步驟,那就是將患者壞死或者損傷的股骨頭用擺鋸切割下來,並進行測量,從而確定即將進行置換的人工股骨頭的大小,在這一操作過程中,GANZ醫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一部分人的髖關節和正常人不太一樣,這些人的髖關節的髖臼、股骨頭頸結合區常常存在著一些異常的骨性突起,而這些有骨性突起的人
  • 狗狗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是否為CHD?(圖)
    主要表現症狀為:  (1)喜臥、不願運動;特別不願上下樓梯;  (2)躺下後起立費勁;  (3)奔跑時呈現三腳跳;   (4)走路時臀部扭動劇烈;  (5)髖關節他動運動檢查時疼痛;  (6)觸診髖關節部異常敏感。
  • 夜間髖關節疼痛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周圍有著豐富的肌肉和纖維組織,該部位疼痛的原因也多種多樣。一、股骨大轉子疼痛症候群臀部周圍的肌肉稱為臀肌。當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時可能導致臀部前部肌肉過度補償以穩定和支撐整個髖關節。這就會導致附著於股骨或者肌肉的肌腱受到擠壓,引起無菌性炎症,導致臀部疼痛。
  • 早讀 | 兒童突發髖膝疼痛、跛行,需警惕這個部位的滑膜炎!
    2.常見症狀患兒表現為無痛性下肢跛行,『跛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到一天快結束的時候症狀加重,通常1-2周緩解』。髖膝痛:腹股溝區、大腿近端或膝關節處不舒服。大多患兒述說大腿和膝關節前面或者側方疼痛,少數僅有哭鬧但有疼痛。
  • 大腿根兒疼,你的髖關節可能出了問題!
    現實生活中,女性的髖部疼痛比男性更常見,並且在40-60歲的女性中最為普遍。它主要是由髖關節受損或過度使用引起的。 什麼是髖關節炎?
  • 髖關節一旦受累,很有可能急速發展並致殘?
    有一種類型的強直,需要加倍小心,那就是髖關節受累的強直。髖關節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胯關節,位於胯骨上面,大腿頂端,是人體所有關節中最深、最凹陷的關節。它能幫助人們站立,並實現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一旦髖關節功能喪失就會導致殘疾,只能藉助輪椅等輔助工具行動。
  • 大腿根痛可能是髖關節在「訴苦」
    大腿根出現疼痛不可小視,這其中隱藏的疾病有不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李永剛介紹,大腿根部在醫學上稱作腹股溝區,是連接腹部和大腿的重要部位。當患者出現腹股溝疼痛時,大多時候考慮是否得了腹股溝淋巴結炎、精索靜脈曲張或者是疝氣等,但髖關節疾病同樣也會帶來這種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