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裡來了一位6歲的小女孩,因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入院治療。因為她特別可愛,病房裡的小朋友都喜歡她。有次小朋友問她:「姐姐好奇怪,姐姐走路怎麼都是蹦來蹦去的?」小女孩眼眶紅了,我們在一旁見了也很心疼。因為髖關節脫位,她腿太疼了,才沒辦法正常走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姚教授育園
一開始在門診看到孩子父母帶她來看病的時候,我就很震驚地問孩子父母:「為什麼孩子走路已經跛行這麼嚴重你們才帶來醫院?」最後了解到這個小女孩在母胎的時候右腳被壓了,踝關節有點外翻,導致小女孩的右腳一直不太受力。
之前醫生的關注點都在腳踝上,所以她媽媽一直把這些歸結在這個問題上,去醫院檢查了腳踝也沒什麼問題,就一直沒怎麼在意。現在是因為孩子的右腳已經感覺疼痛,沒辦法正常走路的地步,才發現病根原來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其實對於小孩子得了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嬰兒時期還是有很多明顯的臨床表現的,但是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們又不是醫生,怎麼看的出來。對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患者,患肢短縮,即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常見相應的下肢短縮和臀部及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這兩點只要爸爸媽媽稍加注意就會察覺得到。如下圖:
那個6歲的小女孩雖然長大了些,臀部及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這一點或許不會太明顯,但是還是可以看得出來的,如果在她小時候看的話會更加明顯。現在發現小女孩的左右臀部大小不一,右邊的臀部肌肉有所萎縮。如下圖:
對於大孩子,如果髖關節出現了脫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檢查就是雙下肢是否等長,走路時是否出現跛行!
在這裡我提醒一下各位新晉爸爸媽媽,多加注意孩子的身體情況,多跟其他有經驗的爸爸媽媽討論討論孩子的情況,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存在什麼異常,如有發現什麼,建議諮詢一下醫生,別到了病情嚴重的時候才發現,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早診斷、早治療!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省骨科醫院、廣東省骨科研究院)姚京輝大夫,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