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寶爸寶媽關注寶寶的屁屁、臀紋,發現有不少存在臀紋不對稱。臀紋不對稱一定有問題嗎?怎樣的臀紋不對稱需要引起重視?臀紋不對稱涉及的疾病是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什麼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主要見於嬰幼兒,可引發髖關節(Hip Joint)問題。股骨頂端呈球形,並嵌入骨盆的髖骨窩內,因此髖關節是一種「球窩關節」(圖1)。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未能正常形成關節的「窩」部。因此髖關節太過鬆弛。關節「球」部極易滑出關節,若完全滑出關節,便是發生了「脫位」。如圖2,3,提示單側髖關節發育不良。
圖1:正常髖關節
圖2:單側髖關節脫位
圖3:單側髖關節脫位(紅線斷開側)
髖關節發育不良有什麼症狀?一般在學走路之前基本無症狀!無症狀!無症狀!
所以父母要常規檢查嬰兒出生後有無髖關節發育不良,直到孩子開始走路。要不遲發現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終身跛行!終身跛行!終身跛行!
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檢查有哪些?少數細心的父母發現,病側髖關節呈屈曲外旋狀,不敢伸直,活動輕度受限。病側肢體短縮。病側髖部外側隆起。病側下肢皮紋加多,加深且升高,病側髖關節活動時作響。
這個病越早發現,治療就越簡單、越有效,預後也越好
外觀
單側髖關節發育不良時,臀紋肯定不對稱(圖5)
反過來:臀紋不對稱,不一定有髖關節發育不良
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時,臀紋對稱(圖6)
圖4 正常臀紋
圖5:深臀紋側異常
圖6:雙側臀紋異常
圖7:膝蓋低位側異常
圖8:腰線非水平位異常(鴨步行走)
圖9:右側髖關節脫位(腿短側、臀紋升高側)
圖10:左側髖關節脫位(箭頭)
圖11:雙側髖關節脫位(箭頭)
檢查方法之一:髖關節外展試驗髖關節外展試驗(患側不能放平)——好似臨床的金標準:屈膝關節,髖關節各90°,再向外展,病側下肢不能放平為陽性。在檢查髖關節時,最好除去下肢的所有衣物和尿布。
臨床實踐證明,90%患兒患側不能放平。10%的漏診率
圖12:外展試驗
嬰兒外展試驗視頻
操作過程最好除去下肢的所有衣物和尿布。
操作過程寶寶拒絕或哭鬧,請立即停止。
操作過程寶寶拒絕或哭鬧,請立即停止。
操作過程寶寶拒絕或哭鬧,請立即停止。
此視頻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
大兒童外展試驗視頻操作過程寶寶拒絕或哭鬧,請立即停止。
操作過程寶寶拒絕或哭鬧,請立即停止。
操作過程寶寶拒絕或哭鬧,請立即停止。
此視頻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
新生兒–如果嬰兒不夠放鬆以至不能可靠評估有無異常或不確定有無關節彈響或大腿不對稱),可在睡眠時嘗試或下次再檢查。
2-4周齡嬰兒–對於檢查結果不確定的2-4周齡嬰兒(有關節彈響或大腿不對稱),則建議面診判定。
4周齡及以上嬰兒–對於有輕微異常表現的4周齡及以上嬰兒,如果小於6月齡時,建議採用超聲診斷(找有經驗的超聲醫生);如果嬰兒大於6月齡,則採用X線平片檢查
治療主要取決於患兒年齡
髖關節鬆弛在新生兒中也算正常,因此輕度髖關節不穩定在新生兒中更常見,發病率高達40%。研究發現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中90%可在生後2-6周齡自行改善。
3月齡之後,與不穩定期相比,外展受限、大腿長度明顯差異(單側病例),出現上述異常估計都是有問題的,需要去面診檢查,6個月齡之前可行超聲協助診斷,6月齡後,採用X線平片檢查。
一般3歲以下兒童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帶支具、打石膏等(不細說了)
圖13:髖關節脫位帶支具、打石膏
歡迎提問和糾錯~~~~
寶媽們按上述操作有疑問或判斷有顧慮時,煩請諮詢醫生,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醫生來~~~~~~
想學習更多規範的育兒科普知識,及時諮詢育兒健康問題
請點擊連結,根據提示完成入群步驟:
花花博士育兒群17——加入攻略
關於我們
————————花花博士團隊,每天都在努力ing
FIND OURSELF
行醫助人為樂,科普安慰為輔
我們持續更新,歡迎轉發及持續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Dr花花
我們一直在努力著下一篇,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