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
「醫生,我家寶寶兩條腿紋路不對稱,我們那裡體檢醫生說有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會影響寶寶走路,變成長短腿,這是真的嗎?不就是寶寶吃的胖點,兩條腿上的褶子不一樣嗎?有這麼嚴重?」經常會有家長諮詢類似的問題。
皮紋不對稱是個什麼情況?
皮紋不對稱通俗點說就是寶寶臀部、腿部皮膚褶皺的深度、長度、數量不對稱,這只是一個表象,是我們能看的。
醫生之所以建議帶這類孩子去專科醫院檢查,是因為與之對應的,可能是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
皮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的一種表現!
什麼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很多孩子的父母聽到髖關節發育不良會感到很害怕,究竟什麼是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將導致股骨頭承受的人體重量無法均衡分布,長期將導致股骨頭變性壞死、髖臼變形、股骨頭上移,產生行走困難、下肢短縮、髖部疼痛、步態異常等症狀。
哪些現象發生要引起警惕?
當然皮紋不對稱,只是一個提示信號,並不能肯定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二者不能劃等號。
很多正常的寶寶,也存在皮紋不對稱的現象,這是由於嬰幼兒的下肢較成人短小且脂肪堆積導致的。
新生兒期往往不易看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如果有以下症狀時,寶爸寶媽要引起重視,要去醫院檢查,做髖關節B超:
(1)寶寶髖關節活動時,發出 「 咔嚓 」 彈響;
(2)一側腿看起來比另一個稍短;
(3)兩側大腿或者臀部皮紋不對稱;
(4)給寶寶更換尿布時,發現一邊的髖關節不如另一邊伸展得開。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該如何檢查、治療呢?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6個月以內的寶寶,可以做B超排查;
6個月以上,拍X光片可以直接看到股骨頭和髖臼的關係,基本可以確定是否有脫位以及脫位的程度。
對於大多數的患者早期完全可以依靠 「 外展操 」 、「 蛙抱 」 、Pavlik吊帶或是蛙式石膏保守治療就可,而對2歲以上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者保守治療療效通常不佳,大多數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所以,家長要多觀察,爭取早明確,早治療,給寶寶一個健康的髖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