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母的楊女士最近沉浸在喜獲麟兒的喜悅之中,可當帶著寶寶去醫院體檢時,卻被告知寶寶腿紋不對稱,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風險。社區醫生建議去專科醫院檢查。這對楊女士一家人來說頭頂似籠罩上了一層陰雲,久久不能散去。腿紋不對稱跟髖關節發育不良到底有啥關係?
在市一醫院超聲影像科主任包凌雲的回答下,楊女士的「心病」逐漸緩解下來,其實寶媽們不用太擔心,前者是後者的一個症狀,腿紋不對稱很常見,髖關節發育不良並不常見。每1000名嬰兒中,約1-2名真正是髖關節發育不良,需要到骨科就診,且出生至6個月齡是患兒非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早期診斷對後續治療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由此可見,早期的篩查、監測和隨訪非常必要。
那麼,髖關節發育不良如何自測呢?包凌雲建議,首先,家長朋友們不妨對自己的小寶貝做一個專門的髖關節測試:將幼兒雙腿分開,彎曲再伸直。如果幼兒髖關節活動時發出「咔嗒」的聲音說明可能幼兒的雙側股骨頭(大腿骨上端)從骨盆的關節窩裡滑進或滑出。這稱為臨床髖關節不穩定。
髖關節發育不良會有哪些高風險因素呢?
①女寶寶:大約80%的病例是女孩;
②頭胎:大約60%的病例是頭胎;
③臀位陰道分娩:臀位陰道分娩的寶寶風險是非臀位寶寶的17倍;
④運動的制約:多胎、孕後期羊水過少、綁腿、兜抱等,都會限制寶寶的活動,增加患病風險;
⑤有家族史: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統計數據表明有家族史者佔10%;
⑥相關異常: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斜頸和其他四肢畸形的嬰兒。針對上述寶寶家長們最好多上心,自己無法判斷的,主動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超聲影像檢查是一種操作簡單、無輻射損傷、無侵襲性的影像學方法,可以獲得較完整的髖關節發育信息,能顯示X線不能顯示的軟組織和尚未骨化的股骨頭,可以為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診斷提供圖像對照依據,並在治療過程中可連續重複觀察評估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目前,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影像科已開展了髖關節超聲檢查項目能為更多的小寶寶們提供診斷與治療依據。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