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民日報接連喊話社區團購的思考

2020-12-17 虎嗅APP



繼上周喊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之後,人民日報又對社區團購發聲了。


不過,這一次的發聲似乎要耐人尋味很多。


12月14日,《人民日報》02版要聞發布《壯大新業態,就業路更寬》政策解讀文章,文章稱:


「近年來,伴隨著新業態的發展,眾多新職業應運而生,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已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同時,社區團購團長、版權購買師等新職業仍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文章還寫道,新職業隨新業態而生,孕育了眾多就業崗位。


49分鐘後,該文被中央政府網站「政策-解讀」版塊進行了全文轉載。


這讓很多人都開始疑惑:政府到底是對社區團購是個啥態度?到底是要鼓勵還是要封殺?


對此,不妨分享一些我的觀察和思考。不過我姑且說之,你姑且聽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一、要理解政府的立場,必須要先能理解一點更宏觀的背景


有人可能知道,支持我們國家GDP增長和發展的,乃是「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數十年時間內的經濟高速增長,可以粗略理解為這麼一個邏輯——因為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廣博地理環境帶來的充裕自然資源,中國在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方面天然有著巨大的優勢。


因此,當改革開放被推動起來,政府投資+引入外資帶來了產能,巨大的成本優勢讓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出口的引擎也迅速被全力推動起來,同時,伴隨著巨大的人口紅利,當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後,消費側的動能也開始被充分拉動。


於是,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其經濟引擎就波瀾壯闊地驅動起來了,形成了一個極為美妙的經濟增長循環——加大投資-放大產能-出口提升-消費提升-繼續加大基建投資。從1978年~2010年前後的數十年裡,中國始終處於這個正向循環內。


二、從足夠大的層面來看,任何事物都會有其周期


進入2010年之後,中國就發現,原有的循環好像有點不太給力了,當然,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勞動力成本上升讓「世界工廠」優勢不再,比如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也比如大宗基建能幹的事都幹得差不多了,還有中國的崛起對很多海外國家開始形成威脅等等。


這之後,中國一直在找新的解題思路。前後也打出了一些牌,比如產業升級,消費升級。


簡單一點理解,過去的中國,是優先依靠出口為主的「外循環」來驅動居民消費為主的「內循環」,但當外循環的動力已經顯著開始減弱,政府更希望「內循環」能夠往前站一站,形成更強的動力。


然而,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等工作做了好幾年,好像也進入到了一個瓶頸——大家發現,在十幾億的廣大中國人民裡,能夠產生旺盛消費需求的,好像只有那些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而這些家庭的人口數量,可能攏共也就只有大幾千萬人,而這些人還大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而更加廣大的數以億計的月均可支配收入較低的人群,卻完全與過往這一輪「消費升級」無緣。


也就是說,政府花了很大功夫希望打通的「內循環」,現在的核心障礙,卡在了「貧富分化」上面。


三、好了,接下來,我們必須要提到一個重要的詞——需求側改革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到了「注重需求側改革」。會議明確提出要求——


「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有人可能知道,我國在「十三五規劃」時,核心重點是「供給側改革」。所以到底什麼是供給側改革,什麼又是需求側改革?


不妨來看下面這麼一張圖:


(圖來源於網絡,源出處不明)


簡單一點講,十三五期間,我們國家面臨的情況是供給側產能過剩,以及結構不健康,因此需要進行整合,把過剩的產能清掉,提高產能質量和效率,為經濟的潛在增速做好鋪墊。因此在十三五期間,你會看到很多傳統製造、工業、房地產能領域的清算、併購、整合等。


而今,我們在供給側的調整已經基本完成,所以重心必然會轉向「需求側」。


那麼在需求側,政府要重點幹啥?其實基本方向在上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關注消費,關注內循環。


至於這個方向下,政府具體會做什麼,我們下面再講。


四、再補充一個重要的背景,也特別需要你理解


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放眼全球,中國是扛疫做得最成功的,也是率先實現經濟復甦的國家。


但,當前的經濟復甦形勢,並不容樂觀。


在此,我引用「恆大研究院」的4張圖:






我綜上簡單解讀一下:


1)中國經濟逐漸復甦,保持增長態勢;


2)本輪復甦的核心驅動力,是出口。更細一點講,是在醫藥、製造等領域下,因為我們率先走出了疫情的影響,也率先恢復了產能,導致我們的出口目前顯得特別強勢,但這樣的態勢能保持多久其實是個問號,尤其是在當前的國際形勢特別不明朗的情況下;


3)政府最為看重的經濟增長驅動力——消費,目前的表現仍然很低迷,尚未恢復到去年以前的正常水平。另一個重要的相關數據是失業率——以目前最新能看到的失業率,現在仍然顯著高過去年疫情以前的表現——就業不景氣,消費怎麼可能積極得起來?


所以,目前的經濟形勢雖然向好,但仍然嚴峻。


並且,對政府來說,必須要更加認真的思考,如何才能解決好消費的問題,真正把內、外雙循環都能打通,再次形成一個正向的經濟增長拉動循環——這將是一次新的結構性調整。


五、所以,基於上述種種背景,政府將會在「加速消費側改革,加速內循環形成」方面做什麼?


大體來看,會有這麼幾個思考方向:


1)加速消費流動性,讓錢能夠流動起來——所以,類似房地產這種流動性較差的行業,可能會有一些政策出臺,控制下普通居民房地產投資的欲望了,炒房市場可能會遇冷;


2)避免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也會重點嚴防各種可能會導致貧富分化加劇的事情;


3)扶持新興產業,藉助新興產業帶動就業率上升;


4)通過各種政府有序管控下的政策、補貼等,來帶動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和意願上升。


按上面幾個邏輯再來看社區團購領域,很多事情就會清楚很多了。


我個人的判斷是:


1)社區團購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對拉動就業肯定存在正向意義,政府不太可能直接封殺之,更可能適度鼓勵;


2)社區團購的主要消費品都是米麵糧油等實打實的普通民眾生活剛需,也就是說,這背後其實已經上升到了整個國家的「民生」問題的高度。這樣的背景下,資本大量介入後對於整個社區團購領域的催熟、大戰,並期望快速洗牌過後形成壟斷獲利的狀態,可能會加劇貧富分化,與政府關注的結構性消費側改革相違背,政府決不會允許;


3)政府必然會關注「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提升」,所以社區團購對於這部分人的覆蓋,可能將會伴隨著一系列針對性政策的出臺,在政府引導之下穩步推進起來。


綜上,接下來的社區團購大戰,必然還會繼續存在和發展,也一定還會帶來部分公司的崛起。但整個社區團購戰場的基調可能會快速調轉——之前那樣各巨頭整裝待發,類似網約車、共享單車大戰那樣的慘烈局面可能不會出現。


相反,整個戰場可能會逐漸進入一種在政府的有序管控之下,甚至可能還會由政府主導,設立一些準入門檻,只有少量玩家可以在政府容許之下進入戰場進行競爭。



相關焦點

  • ...團購?社區團購雙十二正歡!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
    12月11日,人民日報官方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多家大公司將退出社區團購 ?「謠傳」12月12日,有網傳馬雲表態:阿里將全面退出社區團購,認真做好科技賦能,服務產業升級。稍晚時間,又有網傳消息稱,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也將退出社區團購。
  • 三大巨頭退出社區團購?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
    12月11日,人民日報官方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01多家大公司將退出社區團購 ?「謠傳」12月12日,有網傳馬雲表態:阿里將全面退出社區團購,認真做好科技賦能,服務產業升級。
  • 巨頭燒錢社區團購,人民日報批判獲贊!
    而在各大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之時,人民日報卻站了出來,於12月11日發表文章評論道:「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這不禁有人會感到疑惑,社區團購究竟是什麼,竟然引得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如此看重呢?
  • 社區團購瘋狂燒錢的背後
    來源:喬令同學社區團購的概念股千萬別亂玩。且不說現在題材生態已經被遊資玩爛了,官媒喊話就已經代表了上面的定調。社區團購就算能繼續搞,真正能搞出來的也一定是網際網路巨頭,家底不夠厚的根本燒不動。只有燒死競爭對手、燒出市場、燒出流量,最終實現絕對的壟斷優勢,才能賺到超額的利潤。網際網路的生意本質是什麼?賣流量。
  • 拒絕內卷,面對人民日報的點名,社區團購的未來光明還是黑暗?
    社區團購無疑是今年網際網路市場最火熱的戰場。新晉巨頭拼多多的多多買菜,阿里早先布局的盒馬生鮮,滴滴緊跟而上的橙心優選,美團本來就是本家的美團優選。幾家巨頭用自己公司的特點不約而同的打造了一款專屬社區團購的平臺,而主要搶佔的是每家每戶的菜籃子與冰箱。而以前在這方面不聲不響的騰訊也是默默收購了食享會。
  • ...團購雙十二正歡!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原標題: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雙十二正歡!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摘要 【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
  • 下沉市場不需要巨頭,但很需要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的戰場頗有愈演愈烈的架勢,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入局,該商業模式全國覆蓋率越來越廣,對居民、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作為當下網際網路圈為數不多的熱點,巨頭們對這塊蛋糕也報著勢在必得的決心。就在社區團購風頭正勁時,人民日報的發文就像是一盆冷水,在一定程度上給這種火熱降了降溫。
  • 阿里、美團要退出社區團購?央媒喊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今年疫情以來,社區團購趁機大火,「送菜到家」也的確符合「懶就是生產力」的網際網路商業邏輯。於是,便吸引了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圈」,在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加持下,社區團購進入了新的爆發期。如今,社區團購儼然成了繼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之後的又一個風口。今年6月份,滴滴的「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的「多多買菜」上線;9月份,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10月份,蘇寧菜場在北京上線;12月份,京東集團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 人民日報點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近期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熱火朝天布局「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點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多家供應商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該推行嗎?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掀起了一波浪潮,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也都在互相競爭,但是競爭帶來的結果就是壓低價格,損害客戶利益。近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據悉,眾多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的低價現象,個別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客,引發了市場價格戰。該公司稱,現在廠家也難做,很多社區團購平臺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大家的剛需產品,使得銷售價格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這打擊甚至毀滅正常的商業秩序,下一步就是壟斷社區渠道。
  • 直擊「七寸」,南京對社區團購出手,網際網路巨頭這下該收斂了
    終於有地方政府對社區團購著手規範了。這兩天,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在網上廣為流傳,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的菜品社區團購活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 美團阿里拼多多社區團購要涼涼?網友:先播種,後收割
    在打車、外賣等熱點之後,賣菜又成了網際網路的「新」風口,美團、拼多多、阿里、京東等各大巨頭們都齊刷刷站在了在社區團購的賽道上。對此,人民日報12月11日晚間發表評論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鼓勵巨頭們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引發網民熱議。
  • 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往高科技方向發展,那什麼是高科技呢
    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往高科技方向發展,那什麼是高科技呢>今天是我第二次談到社區團購,是第三次談到電子商務平臺。但是今天不得不再提一下社區團購,但是我會用極少的部分講一下社區團購,主要講一下到底什麼算作高科技,因為通過這次社區團購啊,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作高科技。首先我們先說一下人民日報為什麼點名社區團購,我想我12月1號的視頻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 社區團購遭遇多家品牌商抵抗經銷商左右搖擺
    網際網路巨頭在社區團購領域燒錢補貼,連鎖效應之下,顯然已經影響到了品牌商的利益。繼紫林醋業、華海順達、衛龍商貿發布通知對經銷商供貨社區團購平臺作出要求之後,可口可樂、金龍魚、香飄飄等品牌企業也對經銷商供貨社區團購作出了相應通知。
  • 阿里拼多多美團退出社區團購?有供應商禁止供貨
    而據券商中國報導稱,有接近拼多多人士告訴記者,「網傳拼多多黃崢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是謠言。」 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影響,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因為在這些網絡傳言出現之前,《人民日報》12月11日對「社區團購」發文稱「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
  • 阿里美團拼多多將退出社區團購?相關人士:上述網傳為謠言
    12月11日,人民日報官方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多家大公司將退出社區團購 ?「謠傳」12月12日,有網傳馬雲表態:阿里將全面退出社區團購,認真做好科技賦能,服務產業升級。
  • 當民生碰上壟斷 社區團購還能惦記幾捆白菜嗎?
    社區團購因此進入了新零售領域的又一個戰場,平臺玩家不惜重金進行補貼用於獲取流量,等待時機進行收割。   但隨著人民日報的一篇點評文章,社區團購熊熊燃燒的火勢意外遭遇了降雨。人民日報上周五發布了一篇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社區團購遭遇多家品牌商抵抗 經銷商左右搖擺
    本報記者 劉旺 蔣政 北京報導網際網路巨頭在社區團購領域燒錢補貼,連鎖效應之下,顯然已經影響到了品牌商的利益。繼紫林醋業、華海順達、衛龍商貿發布通知對經銷商供貨社區團購平臺作出要求之後,可口可樂、金龍魚、香飄飄等品牌企業也對經銷商供貨社區團購作出了相應通知。
  • 社區團購價格太便宜!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他們燒完錢
    經銷商之所以投訴,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社區團購平臺存在大量低價商品「不講武德」,這影響了其自身利潤,並且他們的客戶——商超渠道反應也相當激烈。疫情背景下,社區團購發展迅速,短短數月成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光明頂」,但圍攻的卻遠不止「六大門派」。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評論,相關話題再上熱搜。
  • 社區團購的「冷思考」
    作者:趙波 社區團購,顯然已經熱得快炸了,甚至推到了全民熱議的風口浪尖中。越是熱的時候,越是要冷靜思考背後的邏輯。生鮮,團購,高頻,剛需。這四個關鍵詞,可以讓從業者們產生無限的想像力,天然數十萬億規模的生意。而且是持續且穩定的生意,我想沒有什麼生意,比賣菜的生意更好了。對於網際網路大佬來說,當看明白了,不進去,才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