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夢廠說 |
麵包是歐美人配著菜肉湯吃的一種主食
說白了吧,就是西方的饅頭
然而你有沒有覺得奇怪,憑啥麵包就賣得比饅頭貴?
就因為它比饅頭多加了點兒料?
那咋不見狗不理、灌湯包、叉燒包、粘豆包……
都賣出與麵包一般的高貴身價?
其實,且不論商家雞賊的營銷策略
單從麵包的本質與製作角度上來說
賣得比饅頭貴,還是可以理解噠~
你不信嗎?那就來聽夢廠詳解一番
麵包與饅頭,差別在哪兒?
▽
| 咱吃的「麵包」,不能算西方的「饅頭」 |
你愛吃的麵包裡,有沒有它們?
麵包在你的概念裡,是不是軟軟的、甜甜的,帶著奶香,間或有果醬、奶油、香腸、肉鬆等餡料?然而你可知道,這種麵包,其實只是迎合亞洲人口味才產生的一小部分。正宗的主食麵包,不應該加太多蛋、奶、糖或其他成分,味道單純有嚼勁,才適合搭配菜餚食用。也正因為沒有多餘成分,僅靠基本原料構建口感的歐式主食麵包,製法要求比亞式軟麵包複雜苛刻得多。
世界上最基礎,也最難做的麵包——法棍
法棍,是地球上所有麵包師必須跨過的一道坎兒,就像中國麵點師必須會做饅頭一樣。它是麵包中最簡單的一種,原料只需麵粉、酵母、水和鹽;它也是麵包當中最容易失敗的一種,發酵和整形稍有不當,就會變成一根死麵疙瘩——也許你並不愛吃法棍,但夢廠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那是因為國內大部分麵包師傅的水平,只夠把它做成死麵疙瘩……所以,夢廠想以最基礎的法棍為例,為你好好解釋一下,一根美妙的法棍應該是什麼樣,一塊美味的麵包應該怎麼做。
▼ | 麵粉 |
吃慣了亞式軟麵包的小夥伴可能不知道,麵粉對正宗的歐式麵包來說,到底有多重要。一根好法棍,麥香非常濃鬱,嚼起來能嘗到微微的甜,而這種天然甘香的味道,全都來自麵粉——所有原料單純的麵包,美味的基礎就是麵粉。夢廠這麼說,可能你還體會不到,那我打個比方:咱們吃米飯,米的品質至關重要。超市裡散裝的廉價陳米,與五常稻花香的區別,是個中國人都嘗得出來。同樣的,歐洲人吃麵包,吃的也是麵粉的品質。
▼ | 揉面 |
揉面對饅頭而言,是個單純的動作,因為麵粉和水的比例固定,只要掌握基礎的手法,將麵團揉光滑,最終效果就總是一致的。然而對歐洲種類多樣的主食麵包來說,不同的配方所要求的揉面程度和手法都不一樣。就拿法棍來說,這樣有嚼勁的口感 ,按說應該大力揉搓,但事實上卻是越少揉越好,一個原因是揉面越多,麵粉香氣就損失越多,再者是因為配方含水量大,如果像揉饅頭一樣揉法棍,你只能揉出兩手麵糊。又如另一款主食麵包吐司,就需要徹底的揉面,才能使麵粉筋度完全施展開來,從而形成細膩、綿軟的質感。總之,無論法棍還是吐司,想揉出最佳效果,麵包師傅都得對麵團有充分的「手感」。
▼ | 發酵 |
發酵之於饅頭,基本只需1-2次,起蓬鬆質地之用,但對麵包,則兼顧了蓬髮、進一步改善香味、強化麵筋等作用,而且發酵時間越長,次數越多,麵團內部的風味就會融合得更好更濃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麵包店會以「天然酵母「做賣點的原因——所謂」天然酵母「,就是類似於咱國內一些饅頭老店長年餵養的」面肥「或「面起子」,吃過這種饅頭的人,都會覺得它比一般饅頭要香而韌,麵包也是同理。夢廠自己很喜歡的一款法棍配方,就是用到了天然酵母,並且經過長達36小時的漫長發酵,才能烤出越嚼越香的法棍。
▼ | 整形 |
饅頭通常只要將麵團均勻切成幾份即可,而很多主食麵包,還需要滾圓和割口,做出不同造型。這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有許多實際功效。還是以法棍為例:將麵團整成長條狀,需要「鐵掌柔情」,就是動作一定要輕而準,否則會破壞掉麵團內部好不容易發酵出來的氣孔,甚至拉扯斷脆弱的麵筋;在表皮上割口,最大的目的不是畫上花紋,而是因為麵團在烘烤受熱時還會繼續膨脹,所以開幾條固定「通路」引導氣體流通,否則氣體會將麵團生生擠爆,既影響外表又影響口感。
▼ | 烘烤 |
麵包和饅頭最大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在烘烤上。烘烤,能使麵粉中的糖分焦化,形成金黃的表色和濃鬱的甜香。不過,這也有一定缺陷:咱老祖宗發明出蒸製麵食的方法,能保持麵團水分到最後一刻,這樣吃起來才會鬆軟適口;而西方人自古就習慣烘烤食物,如果配方中水的比例不適當,烤出來的就會是顆石頭。所以,配方的乾濕比例非常重要,最典型的依舊是法棍——配方不嚴謹,烤溫烤時不恰當,就不會有外皮薄脆香酥,內裡酥軟溼潤,甘香無比的美妙口感。
法棍標誌性的不規則大孔洞
暗示著歐式麵包製作的一絲不苟
總而言之,麵包製作是一個費時費力費心思的過程。麵粉的好壞會影響風味和發酵的成敗,發酵的效果又會影響烘烤的程度,烤後的成品最終會反映麵粉的質量和手法的優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經驗和耐心,環環相扣,環環到位,才能做出一塊美味的麵包。夢廠很享受做麵包的過程,說得帶點「禪意」——它教會我究其因果,順其自然。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麵包,不可謂不珍貴。也因此,擁有高超手藝的麵包師傅,才值得欽佩。
▽
| 歐式主食麵包及其吃法 |
天然香的主食麵包,歐美各國都有自己的代表品種
大體上分為硬皮和軟皮兩大類
當中不少品種,國內的麵包房也都有售
夢廠建議你去嘗嘗,或許會對主食麵包有所改觀
如果買回來一吃,還是大失所望
別浪費,夢廠也準備好了拯救它們的各種吃法
表皮脆硬,內心鬆軟
口味微鹹,麥香濃鬱
▼
| 法國 |
Baguette 法棍
切片用黃油烤脆,做成開放式三明治
一片麵包上不要放超過3種配菜,不然味道也不和諧
Pain de Campagne 鄉村圓麵包
上層切掉中間掏空,填進餡料,做成「野餐麵包」
菠菜、奶酪、火腿,通常是標配
▼
| 義大利 |
Ciabatta 夏巴塔(拖鞋麵包)
中間剖開夾入餡料,一隻拖鞋剛好能做一份三明治
圖上是烤豬蹄夾餡,夏巴塔味道淡,不挑配菜
Focaccia 佛卡夏
用手指壓得薄一點,可以替換成披薩餅底
在最上層抹上多多的橄欖油,會烤出金黃的焦香
▼
| 維也納&奧地利 |
Vienna Bread 維也納麵包
切出小格,塞進奶酪,復烤成手撕麵包
大部分主食麵包都能這麼玩,聚會必備小食
▼
| 德國 |
Rye Bread 裸麥(黑麥)麵包
黑麥味道特別,麵包通常會使用酸度高的天然酵種
烤好後會帶著濃鬱的酸香,適合搭配重口味夾餡
昨天夢廠介紹的紐約魯賓三明治是最佳搭配
然而配料不好找,試試牛油果醬+罐頭金槍魚+酸黃瓜吧
▼
| 俄羅斯 |
大列巴(哈爾濱同款)
國內的大列巴可能已經改良過,口感偏軟
俄國原版採用酒花促進發酵,風味更醇厚一些
大列巴這麼厚實,當紅菜湯的碗吧
增加少量雞蛋、牛奶、油脂、糖
味道清淡,表皮滑潤,整體鬆軟
▼
| 美國 |
Amish White Bread 阿米什白吐司
最基礎的白吐司,任何吃法都能勝任
讓清淡一秒變華麗,從法式吐司開始
Bagel 貝果
不是甜甜圈!不是甜甜圈!不是甜甜圈!
經過鹼水熬煮的鹹貝果嚼感好,是更贊的漢堡坯
▼
| 法國 |
Pain Au Lait 牛奶麵包
早餐小餐包、熱狗坯的好選擇,也能整形成大吐司
一切兩半塞上餡料煎一煎,就是美味的麵包船
▼
| 無國界盛行中 |
Multiple Grain Bread 多穀物麵包
在全麥、黑麥麵包的基礎上增加多種堅果、穀物
營養、健康、飽腹感強,是夢廠最愛的早餐麵包
穀物已經很香,簡單抹點果醬就能點亮整個早上
▽
| 主食麵包太大吃不完,怎麼保存? |
歐式主食麵包通常都長了個大個頭兒
買回去吃不了多少就得先放著
然而做得正宗的麵包,並不會放防腐劑
買回去沒幾天就變得幹硬難嚼
怎麼辦呢?
看看夢廠為你總結的麵包保存小貼士吧
▼硬皮麵包保存方法
硬皮麵包的配方中沒有糖、蛋和油脂,無法形成鎖水的保護膜,所以水份蒸發得很快。
出爐當天:放在紙袋中,常溫保存;
存儲時間超過一天:切段或切片,用保鮮膜或者密封袋包好,放入冰櫃冷凍——注意是冷凍,不是冷藏!
解凍方法:提前半天室溫解凍——別用微波爐,否則麵包會再次脫水變幹——然後用水噴溼麵包表面,放進220℃以上的烤箱內回烤5分鐘。
▼軟皮麵包保存方法
軟皮麵包相對柔軟溼潤,說明內部蘊含水汽,放置不當,有發黴的風險。
出爐當天:完全放涼後,放在密封袋中,室溫避光保存。
存儲時間超過一天:切片包好,用保鮮膜或者密封袋包好,放入冰櫃冷凍——注意是冷凍,不是冷藏!
解凍方法:食用之前,提前半天室溫解凍,或者用微波爐中低火叮1分鐘左右。
▼終極掃蕩剩麵包大法
面!包!布!丁!
(夢廠講過好多次啦,戳上圖即可回顧XD)
▽
| 有麵包,就有希望 |
那句著名的俗語說:
"麵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的」
在夢廠的解讀,就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麵包,就像是西方人的「青山」
只要世界上還有麵包可以吃
日子就總能過下去
今天介紹的這些質樸的主食麵包
不管從原料、製作、外觀還是吃法
都能體現這種樂觀而堅韌的態度
你說是不是吶?
對主食麵包有什麼新的觀感
來評論區跟夢廠說說吧~
圖文參考:《食物與廚藝·麵食》| Bakery Work
《Professional Baking》(4th Edition)
Pinterest | Tumblr
吃喝夢工廠 編輯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轉載請聯繫後臺工作人員
-No.269 end-
吃喝夢工廠
我們相信食物是人類與自然最重要的聯接
因此我們用心出品內容
希望分享一個重新認識食物意義的機會
藉由這個機會 關照生活以及夢想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一鍵加關注
若有夢分享:tastefactory@does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