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王爺都有哪些名稱?

2020-12-16 百家號

「王爺」——這個對於中華歷代王朝宗室最高等級男性成員(除皇帝外)的稱呼主要是盛行於清代,而且是相當口語化的稱謂。雖然在明代中晚期宮廷內中就有了「皇爺」(稱呼皇帝)、「小爺」(稱呼太子)這種尊稱,市井小說中也有了「某某爺」的稱謂,但是終明一代,朝廷及官員都是用「某王殿下」、或者「殿下」來稱呼被封授王爵的宗室高級成員,平民百姓中也沒有「某王爺」這種稱謂。朝廷及地方官府正式文書上則一律以「某王」註明,如果涉及先代諸王,則以王號加諡號稱呼,如「秦慜王」、「寧靖王」、「興獻王」等。王,起初是上古時期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呼,起源於商代(夏朝最高統治者稱「後」,即夏后氏)。

商首領履於鳴條之戰擊敗夏后氏最後一代後—癸(夏桀),俘獲並放逐了夏桀後,自立為天子,自號為「王」,這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個稱王者。履也就是「成湯」(商湯)。周武王十一年(約前1046年),周滅商,並廣建諸侯以屏周室。周武王姬發採用商代制度,同樣自號「天子」、稱王。而諸侯則尊稱天子為「天王」。周天王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封封授於各諸侯,諸侯們則以天王冊命為依據,享有封國治理權、土地和人口統轄權,同時要承擔對於共主周天王的臣屬義務,如定期朝見納貢、出兵隨同徵戰等。由於各國諸侯在封地內享有絕對統治權,並擁有對封國土地和人口的排他性所有權,所以經過數百年不斷的兼併擴張作戰,一部分諸侯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以至於到了可以威脅周天王,自立為王的地步。

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楚國國君熊通自加王號,並追諡去世的兄長熊眴為「楚厲王」。熊通是春秋時期第一個公開稱王的諸侯國君,其死後被追諡為「楚武王」。(徐國徐偃王稱王早於楚武王,不過沒有延續下來,後世歷代徐國國君都自稱徐子。)自熊通稱王后,到周簡王元年(前585年),吳國國君壽夢也稱王,這是第二個稱王的諸侯國。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越國國君允常第三個稱王。至此,南方楚、吳、越三個諸侯國都自立為王。不過三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諸夏封國,所以影響力不是很大。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以齊、魏「徐州相王」為標誌,諸侯國君們在之後十多年年幾乎全部稱王,除傳統戰國七雄以外,中山、宋兩國也各自稱王,王號不再是周天王一家所獨有。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依次消滅其餘六國,統一天下。秦王以「功蓋三皇、德兼五帝」自誇,於是改尊號為「皇帝」,廢棄王號。同時,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以流官治理地方,皇子不再實土就封,也不授予王號。秦代因此沒有封王的情況。至秦末天下大亂時,原山東六國舊貴族及新興的義軍首領們為顯示正統傳承及凝聚人心,紛紛稱王。漢高帝滅西楚代秦建漢後,為了穩定國家、封賞功臣,分封了大量同姓及異姓王,建封國於四方。這時候的王爵還沒有高低之分,一律為諸侯王,即國王。兩漢、魏晉沿襲相傳,宗室封爵制度也一併傳承。至晉武帝於泰始元年(265年)代魏稱帝、建立晉朝後,大封宗室,其中叔父司馬伷被封為東莞郡王,這是「郡王」的稱呼第一次出現在中華歷史上。

至此,王爵細分為王(國王)、郡王兩等,但是彼此的差別和儀制俸祿車馬服飾待遇尚不明顯。南北朝時期,各國基本都遵循這一制度。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隋代周而立,隋文帝更定了宗室制度,宗室爵位九等,為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其中王爵為國王、郡王兩等。隋煬帝時只保留了王、公、侯三等,其餘六等爵位廢除,並規定了皇帝之叔伯、兄弟、皇子封授國王(親王)的制度。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淵建唐,宗室制度在唐代得到進一步加強。唐制:皇帝兄弟、皇子封親王,親王承繼子封嗣王,親王餘子中有功勞者或者皇帝特別加恩者封郡王,其餘封國公。

皇太子所生諸子則一律封郡王(皇太孫除外)。有唐一代,異姓封王者非常多(集中在中後期),這是由於唐代政治鬥爭複雜嚴重,中後期又長期處於藩鎮割據局面,所以朝廷多對建立功業的功臣加以晉封王爵的獎勵,以激勵他們為朝廷效力(當然,安祿山、朱溫等反賊也有授王爵,這裡就不多解釋了)。不過除了唐初的吳王杜伏威以外,其他的異姓王都是郡王級別,例如汾陽王郭子儀。經歷五代亂世後,宋太祖於建隆元年(960年)建立宋朝,宗室封爵制度一依唐制,不過也有修改,王爵分王(親王)、嗣王、郡王三等。宋代宗室爵位沒有太多實際意義、也沒有過多的物質利益,和官員封爵幾乎混同一體(除了最高級別的親王以外)。

而嗣王一級更是幾乎虛置,兩宋三百年間,一共才封授了四位嗣王,算是極為特殊的王爵了。與唐朝一樣,宋代異姓功臣獲得郡王封號的概率也非常之高。遼、金、西夏、元等少數民族政權,在封爵制度上照搬中原制度,但是對於王爵的封授不是很嚴謹和很規整,大量的異姓被授予國王(親王)爵位,由此而帶來的政治動蕩也十分常見。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對於宗藩制度進行了有史以來最為詳細的設定,規定親王王號一字、諡號一字;郡王王號二字、諡號二字。皇子封親王、親王除世子外其餘諸子封郡王。諸王皆世襲。初代明朝親王(即太祖諸子)大多以前代大封國為號,如秦、晉、燕、吳(周)、楚、齊等;郡王則以府縣名為號,如臨潼王、寧化王、高陽王等等。

之後帝系傳承、宗人繁衍,而大而美的封國名稱已經用完,所以中後期明代親王封號則以美號為主,如:榮王、興王、景王、福王等。清崇德六年(1636年),清太宗更改國號為「清」,釐定了宗室封爵制度,分為九等:一和碩親王;二多羅郡王;三多羅貝勒;四固山貝子;五鎮國公;六輔國公;七鎮國將軍;八輔國將軍;九奉國將軍。開國時期諸事草創,所以爵位制度沒有過多細分,名號時常更改。而且王爵只加美號,不加前代國名、府邑名,同時以等級直呼「某親王、某郡王」。順治六年(1450年),增加宗室爵位增加第十等「奉恩將軍」。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高宗頒布「欽定爵表」,徹底完善了清代封爵制度。

宗室爵位細分為: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一共十二等十四級(親王世子、郡王長子不列等級,僅具俸祿,承襲王爵後自動除去世子、長子身份。)清代除開國六親王(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承澤)莊親王碩塞)、二郡王(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以軍功獲封爵位世襲外(即鐵帽子王),只有雍正時的怡親王(胤祥)、同治時的恭親王(奕)、光緒時的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四家恩封世襲親王。

而郡王則沒有恩封世襲的。「王爺」這種口語化的稱呼,也是從清初開始流行,旗人好稱呼他人(或者自稱)為「爺」,久而久之,諸親王、郡王的稱呼也被引申為「某王爺」,長期潛移默化之下,即使到了現代,在影視文化作品中對於各朝王爵的稱呼絕大多數都是使用清朝的俗稱,稱其為「王爺」。其實在清代以前,各朝國王(主要指親王、包括嗣王、郡王)的稱呼都各有不同:先秦時稱「王上」、秦漢至隋唐、宋元時稱「大王」、明代稱「某王殿下」,或者「殿下」。而親王(國王)自稱自先秦至明代書面用語一直是用「寡人」這一稱呼(少部分用「孤」),口語則自謙為「小王」,或者直接用「吾」。

「本王」這個稱呼,目前史書中不見實例。

相關焦點

  • 臺灣在古代有哪些名稱
    5.明朝中葉,臺灣又有了「大灣」、「大員」、「臺員」之稱。福建沿海人民又稱之為「埋怨」。因為在開發臺灣過程中,不少大陸人民或遇風浪葬身魚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鄉,「其狀其慘,故以埋怨名之」(見清施鴻保《閩雜記》)。以上四個名稱讀音與閩南土語「臺灣」的讀音相同,故稱之。
  • 不要想著穿越回古代了,這才是真實的清朝王爺,電視劇都是騙人的
    在許多的古裝劇和小說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千篇一律的劇情,現代人離奇的穿越到了古代,當上了手握大權、醉臥美人膝的王爺,帥氣多金、風流倜儻,與無數女子發生了甜蜜的愛情。但是這些事情也只是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現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看完之後,你就知道清朝的王爺是什麼樣子的了。
  • 古代王爺侯爺為啥死守京城不去封地?看完原因才發現:京城真香!
    其實這在古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從西漢王朝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朝,到了清朝之後,王爺都是要待在京城的,不準出去,就是怕他們發展壯大自身勢力,對抗朝廷。先來說說明朝王爺和清朝王爺的區別:明朝王爺需要去就藩,清朝王爺則要一直待在京城裡;明朝的王爺沒有命令不準回京城,清朝王爺沒有命令不準出京城。
  • 穿越重生文:來到古代,王爺將軍皇帝,有姿色的自然不會放過!
    大家好,今天小編又來給大家推薦好書了,這次給大家帶來了穿越重生文:來到古代,王爺將軍皇帝,有姿色的自然不會放過!如果您目前沒有什麼可看,正在鬧書荒,那麼這些內容千萬不要錯過,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小編給您精心挑選的這幾本書籍吧,保證讓您流連忘返。
  • 元宵節燈籠有多少種 元宵節花燈種類名稱有哪些
    元宵節燈籠有多少種 元宵節花燈種類名稱有哪些時間:2020-02-08 09:54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燈籠有多少種 元宵節花燈種類名稱有哪些 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高高掛起紅燈籠,慶祝元宵節的到來。不少人困惑,元宵節燈籠名稱有哪些呢?
  • 古代浪漫小說,甜言蜜語,《鳳女之傾城醫後》《病嬌王爺偷心妃》
    我向大家推薦:古代言情小說,甜言蜜語,《鳳女之傾城醫後》《病嬌王爺偷心妃》文案:據說雲玄國的銷毀是天命,記住不要做逆天;如果他違背了,他將代代相傳地得到回報。優秀節選第一:看傅辰霄手,把他緊緊地放在膝上手攥著裙扇上。看到她遲遲不肯伸手,傅辰霄不解:「公主?汐言?」
  • 閩臺地區瘟神與王爺信仰
    據1981年調查,臺灣的王爺廟,共有753座,廟宇數量居全臺之冠,從中可以看到王爺信仰在臺灣的巨大影響。   在古代,「王爺」又稱「千歲」的主要職能是「代天巡狩、燮理陰陽」,就是王爺代表天帝巡察人間善惡,並為百姓驅除一切瘟疫與邪惡,傳說他們帶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所以臺灣供奉王爺之廟最多名稱為「代天府」,王爺出巡則亦稱為「代天巡狩」。
  • 這些古代祭祀禮儀名稱,你知道幾個?
    古人祭祀的對象也有很多,從天神、地祇、人神到祖先,禮儀繁冗種類多樣,祭祀禮儀有哪些名稱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1.封禪[fēng shàn]封禪是指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禮。在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闢場以祭地,報地之功稱禪。
  • trx訓練動作名稱有哪些
    trx訓練動作名稱有哪些 說起trx訓練,有人還是有所了解的,其實trx訓練就是全身抗阻力訓練,
  • 我國古代對母親的稱呼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歷史發展是一個遷移變換的過程。由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更是一個漫長的時期。而在父系社會成立之後的是一個以奴隸制度為主的封建王朝。這個封建王朝也統一為特點建立的土地十分廣大,擁有從東海到西海蔥嶺的廣大國境。
  • 穿越文:現代頂級特工魂穿古代,還成了大名鼎鼎不舉王爺的王妃
    《魔帝在上:盛寵腹黑二小姐》作者:西王妃文案:穿越文,現代頂級特工魂穿古代,還成了大名鼎鼎不舉王爺的王妃!她,是二十一世界的頂級特工,一朝穿越,叱吒風雲!說我是廢柴?我偏偏靈力超群!說我不配為神?我偏要闖神都,鬥天道!一紙婚書,她成了大名鼎鼎不舉王爺的和親王妃。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
    仔細一看你可能不覺得多,畢竟有一座諾大的王府需要養活,但是,這些王爺們有大量的「莊地」,這些莊地動不動以上百頃來算,王爺們每年可以向耕種這些土地的佃戶收取地租,這可是一筆巨款。除此之外,皇帝並沒有禁止宗室讀書科舉參政,作為王爺,只要你想為國分憂,你有上進心,皇帝還是會給你機會的。
  • 龔俊古裝劇來襲,飾演霸道王爺,風度翩翩,越看越喜歡
    前期也沒有過多宣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一部電視劇。這不是電視劇可以說是第一部《絕世千金》的續集,原班人馬打造的,劇中男主角龔俊觀看演員名字,估計很多人都部認識,除了龔俊之外。之前因為《從結婚開始戀愛》龔俊飾演的帥氣凌醫生,溫柔體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圈粉一大片。這次《絕世千金完結篇》來襲,給她粉絲也算是一波福利,龔俊穿起古裝也是風度翩翩,非常有氣質,360度無死角,也是帥氣逼人。作為一個看臉的人來說,這部網劇整體顏值還是不錯的,沒事時候可以扒一扒。
  • DNF:盤點一下100級版本最搞笑的裝備名稱都有哪些
    DNF自從開啟100級版本之後,新的裝備也隨之而來了,而在這些裝備中不乏有一些特別有有趣的裝備,比如會唱歌的天堂舞姬套,死亡時會發生爆炸的改惡套,需要打字才會觸發裝備屬性的上古塵封術士套等等,而在這其中也有一些讓人無力吐槽,甚至看了名稱之後想笑的套裝,那麼來說說都有哪些裝備吧。
  • 古代髮飾名稱及起源(秦漢篇)
    簪子和釵的區別就是釵是一體兩支的,簪子一般都是長棍狀的。而且釵本身就有多種形制比如以下:鳳釵秦始皇的宮女就戴鳳釵了,它由商代飾鳥雀的發笄發展而來,配高髮髻。這個範圍還是蠻大的,有時候我們憑著主體簪杆來稱呼一個飾品,華勝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帶花,另外我發現很多華勝都是比較規整的外輪廓或圓形或扇形,然後內部花團錦簇的樣子,類似這兩幅圖,我覺得這樣區分更清楚一些。玳瑁:是一種貝類海生動物,甲殼是黃褐色的,雕刻之後做飾品。這個不是個髮飾名稱,但是是當時所用材料的名稱。
  • 從歌手演員到導演 吳宥萱執導處女作《王爺不要啊》
    圖:網劇《王爺不要啊》貴州開機2020年11月19號,穿越甜寵網劇《王爺不要啊》在貴州開機,該片由快點APP出品,吳宥萱執導,鈦戈男團成員展羽、靳凡,與2011年快樂女聲陸翊共同領銜主演。據了解,網劇《王爺不要啊》講述了當代女子在拍戲時不小心跌入水井後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穿越到了古代並成為當朝公主,因此而展開一系列戲劇性的劇情主線。
  • 歷史小說——排行第三名:回到明朝當王爺
    《回到明朝當王爺》自從上架以來,已經多次取得月票榜第一。數據霸氣得無以復加,連最流行的玄幻、都市類小說,都不敢說與之爭鋒,其影響力是時至今日仍然留有餘溫。如今已改編成了電視劇,不好說家喻戶曉,但也是名聲大噪,強烈推薦!
  • 古代青銅容器的名稱和用途
    青銅容器,是夏商周時期最主要的器類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銅容器皆為禮器。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所謂國滅則鼎遷,後世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 中國古代都有哪些「神經病」?
    鬼疰(zhù)的說法,在歷代醫案裡都有。「疰(zhù)」實則是「住」,所謂鬼疰,是患者常常感覺自己的體內有鬼居住。小說中對於離魂症多有擴張,醫案中的離魂症,實則就是精神分裂的一種。法國心理學短片《91公分之外》(又名《精神分裂》)說的就是在古代中國被喚作離魂症的精神疾病。
  • 大同各區縣名稱的由來是什麼?這些名稱都蘊藏了哪些歷史符號?
    如果你了解山西的城市,你一定對「城區、礦區、郊區」這樣的城市轄區名稱不會陌生。山西是一個資源大省,多數城市都因煤而生或因煤而興,卻讓世人忽視了山西是一個歷史悠久、曾經文化昌盛的地方。山西省「城區、礦區、郊區」這樣簡單直白而又粗暴的市區命名方式,就像河北省「橋東區、橋西區」一樣具有時代特徵,山西省是煤礦,河北省是鐵路,都是當時國家對發展資源重視程度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