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拼圖》:性格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2020-12-11 安若琴姑娘

01

「真是一個好無趣的人!」

元旦晚會上,按照之前的安排,每個人都準備了節目,無論獨唱還是舞蹈。

《性格拼圖》:性格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興奮之餘,大家看到小張默默的站在角落裡,活像一個被預訂了等待提取的貨物。

「你沒準備節目呀,那可以參與到趣味遊戲裡面來嘛」,活動組織者桃子對小張說。

「太吵了,我想一個人呆會兒」,小張說完這句話後,就轉身走出了會場。

桃子摸了摸頭,吐了吐舌頭,說了文章剛開始的那句話。

因為這件事,平時就比較內向的小張,又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說他不合群、不配合單位活動,獨來獨往等。

而桃子,在晚會上頻頻出彩,以組織能力強、熱情活潑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在日常生活中,外向性格的人,如桃子,總是自帶很多閃光點。

而內向的人,往往會得到比較負面的評價。

而我也屬於偏內向的人,一向以自己的各種缺點,頗為自卑。

直到看到《性格拼圖》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錯了。內向和外向具有不同的優勢和需求,正確認知並好好運用,都會帶來成功和良好的社會關係。

02

本書作者西爾維亞·洛肯是一名語言學博士,也是一名企業培訓師。她關於性格心理學的系列作品如《內向心理學》、《內向高敏者》等書,廣受好評,暢銷全球。

《性格拼圖:如何擴展自己的舒適圈》一書從生物遺傳的角度,細緻講述了性格的形成、揭示了性格的內外向差異,讓我們在利用性格優劣勢的同時,擴展自己的舒適區,提升個人成長速度和生活幸福感。

03

塑造性格的三個因素

內向和外向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他把生命力指向外部世界、致力於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的人稱為外向;把生命力指向內心世界、致力於了解和改變內心的人稱為內向

在最初下這個定義的時候,並不參雜絲毫感情色彩。但不知道何時開始,內向從一個中性詞變成了一個貶義詞,說到內向,似乎總是與敏感、保守、自卑、沉默寡言等同,事實真是如此嗎?

下面請跟隨我,先從性格塑造的三個因素:生物遺傳、社會環境、個人意識的探尋來看一看。

生物遺傳引起的內外向差異

1 對刺激的敏感度

根據對人類大腦的研究,內向者前腦中的腦電波活動比外向者更加活躍,前腦正是大腦分析活動的區域,該區域的血流量充足,由於這些生物學因素,造成了內向和外向的第一個差異,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對外界刺激更敏感,而外向的人通常會從與他人的交流和環境推動力中獲得能量和生活樂趣。

2. 追求風險與安全

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中,神經感覺中樞的活躍區域各不相同,內向者大腦中負責恐懼的區域更加活躍。而且,各種神經遞質濃度不同。內向者體內乙醯膽鹼的含量更高,這種神經遞質有助於集中注意力,促進記憶學習和權衡等活動,主要功能就是提高人們對安全感的渴求,現實中內向者發生意外狀況的概的確較低。

外向者的大腦中則具有更多的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既促進肢體活動,也促進好奇心,讓人尋找變化、獲取獎勵、追求興趣愛好等。高濃度的多巴胺和異常活躍的伏隔核,會使大腦產生一種「獎勵興奮劑」。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當外向者在喜慶的日子燃放煙花時,內向者卻在享受著爐火帶來的溫暖。

關於先天條件決定性格,我想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性格形成的原因只有40%——50%來自基因遺傳,除此之外,後天因素與性格的形成聯繫非常緊密。

社會環境

德國生物學家胡特爾說:「人類大腦是社會的產物,並且在社會關係結構中不斷優化,是一個社會器官」。

人是一種極其複雜又有趣的生物,絕不是神經元偶然作用的結果。

從呱呱墜地到入土為安,每個人一生都依賴各種社會關係。

嬰兒期,我們的大腦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未完成的作品」,在與人的接觸和外部環境的刺激中,通過感官釋放和接收各種信息,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性格特徵。

成長期,我們與環境一直保持一種適應與鬥爭、相生相剋的狀態。

在這兩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外界獲得大量的鼓勵、警告、指導、評價等,需要周圍人幫助我們,教給我們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其中最重要的「溝通貨幣」就是來自集體的關注和信任,如此我們才能茁壯成長。

表弟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優秀,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進了高中,和幾個小夥伴,愛上了打籃球,彈吉他,組建樂隊表演。背單詞,寫作文這些都成了他的「攔路虎」。

但是,由於英語和語文是高考必考科目,表弟和朋友生活中的「炫酷」 經歷,不僅不能幫助他們取得優異的分數,甚至會帶來相反的作用。

舅舅舅媽很擔心兒子,他們諮詢專家之後,和兒子坐在一起,幫助他制訂了學習計劃。保留了足夠的空閒空間用來消遣自己的愛好,同時針對自己的「困難」學科,和朋友們組成學習小組,一起上輔導班,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後來高考,在大家的幫助下,表弟如願考上了省外一所名校。

我們如何成長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跟誰起生活:我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之後是我們的子女,還有朋友和知己,他們構成了親密人際圈,並且深刻地影響著我們。

正如一句話所說:「一個人的性格是他成長環境的映射,兇惡脾氣差的父親,很難養出善良溫柔的孩子。

個人意識的探尋

有人說,性格,一半是天生,一半是養成。

但在《性格拼圖》這本書裡,作者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理念。

除了先天大腦的構成和後天的養成,個人意識的探尋,也會對性格起一定的決定性作用。它的能動性會讓我們利用自己的性格特徵,完成對自己來說重要或有意義的任務,在必要時,接受任務中與自己性格相背離的工作。

但是這個決定性作用,具有一個前提,就是知道什麼是對自己生活重要和有意義的。

當我們的任務、目標和自己的性格相符時,這樣的目標比較容易實現。比如外向者想成為一名演講家,內向者想成為哲學家。

然而現實情況往往不盡如人意,有意義的東西常常與我們的性格、環境不相匹配。此時,就需要個人意識來解決,即明確對自己真正重要且有意義的東西,它會激勵我們做出「非固有」行為,在不理想的環境下生活。

例如書中拉圖的例子,他本來是一個外向的學習導師在課堂上,在課堂上他旁徵博引,充滿熱情的為學生提供了精彩的課程和悉心的指導,深受學生的愛戴。

但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在課堂上一直給學生們輸出強有力的知識,拉圖會定期為自己充電,將自己從嘈雜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在寧靜的環境中重獲能量。

拉圖就是一個尋找到生活意義,並按照個人愛好,規劃人生的最佳例子,如果用畫來形容拉圖的案例,那麼性格就像一條多車道的公路,我們行駛在這條道路上,自我意識探尋就是我們打開轉向燈選擇車道的能力。

04

不同性格的優勢與障礙

內向者的優勢與障礙

優勢:謹慎,自我探索,專注,善於傾聽,安靜,善於分析,獨立,持之以恆,擅長寫作,有同理心。障礙:恐懼,過於注重細節,易受刺激,被動,逃避,過分理智,自我否定,固執,孤僻,害怕衝突。

外向者的優勢與障礙

優勢:勇敢,熱情,靈活,善於展現,敏捷,行動力強,關心他人,有自發性,擅長講話,善於應對衝突。障礙:輕率,馬虎,缺乏耐心,過度展示自我,攻擊性強,衝動,自我中心,容易分心,自我迴避,壓迫感強。

關於這些優缺點,《性格拼圖》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內向和外向者其實是各有優勢的,內向的人通常更加堅毅、有遠見,行動前縝密思考。相反,許多外向者具有勇敢的優勢。但是,內向者也往往會膽小怕事、優柔寡斷。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體現在這些方面:

比如內向的人不喜歡閒聊,但記憶力很好,別人隨口一說的小事就能記住,能不時地製造一些驚喜;沒辦法做到八面玲瓏照顧到所有人,但專注力很強,可以在地鐵、公交、飛機上快速進入安靜狀態,因此做事的效率比較高,被周圍人所信賴。

而外向的人不夠細心,但組織能力很強,別人整理資料的時間,完全夠他策劃並組織出一場趣味運動會;沒辦法在考核資料上做到盡善盡美,但每次面對考核組的提問時,熱情、靈活應變,侃侃而談,總是能取得好成績。

05

差異也是一種優勢

不管內向還是外向,都有性格上的優勢,找到自己的性格優勢,相互促進,將其發揮到極致,才是成功的關鍵。

有一句話叫做「合作就是力量」,在性格差異上,內向者和外向者一起合作,相互促進,最終形成的合力,就是創造奇蹟的力量。

在這個相互促進的過程中,通過是認識差異,彌補障礙,集中優勢。內向者和外向者在共同生活中貢獻各自的力量,他們截然不同的視角有時能夠激發彼此。正是矛盾體之間的聯合,以及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徵催化了新事物的產生,創造了非同尋常的成績。

國乒選手馬龍和張繼科,在賽場上,兩人論成績,絕對是難分伯仲,但是他們在教練劉國梁面前,因為性格的原因,卻享受著天壤之別的待遇,一個總被表揚,另一個卻總挨罵。

劉國梁曾說:「馬龍內向靦腆,自身信心不夠,經常表揚他,是為了增強他賽場上的自信心。但張繼科天生外向活潑,本來就已足夠自信,誇得再厲害一些他就該飄了,衝動的藏獒需要時刻敲鐘時刻鞭策。」

但就是這樣兩個性格不同的人,多次組合,一起比賽,代表中國拿回了無數的冠軍榮耀,讓義勇軍進行曲奏響在無數國家的賽場上空,因為彼此完美的配合,還被大眾稱為讓對手絕望的桌球組合。

正如《性格拼圖》中所說:「內向和外向,共組一支強大的隊伍,用不同的視角造就更寬闊的視野,共同改變世界。」馬龍和張繼科的組合,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證明。

法國羅曼羅蘭說過這樣一句話:「性格即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機遇。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

性格塑造了獨特的你,通過閱讀本書,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都可以了解自己的優勢和需求,發揮能動性找到自身強大的能量,不斷拓展自己的舒適區,消除種種障礙,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性格拼圖》: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打通內向與外向者溝通的壁壘
    麗麗抱怨自己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不該多此一舉。生活中,小文和麗麗都是待人真誠的人。為什麼會因為這樣的小事不高興呢?最近,讀了西爾維婭·洛肯博士寫的《性格拼圖》一書,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性格差異帶來的小煩惱。
  • 比「性格內向」更可怕的是「權力外向」
    黃紅畢業於中國人大保險專業,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考試、面試和體檢,面試和總成績排在青海保監局專業監管崗位第一,後被告知性格內向取消錄用。另2名考生也被拒錄,原因為協調能力弱和年齡太小。對此,青海保監局負責人稱招錄符合要求,經得起監督。
  • 讀懂《性格拼圖》,擴展自己的舒適圈,做更好的自己
    內向或者外向——在錯綜複雜的「性格拼圖」上,他們只是小小的一塊。這個拼圖遊戲規則,關乎我們的一生。玩轉性格拼圖,定義自己的人生。01、為什麼我們要讀《性格拼圖》了解性格的多種組合,看清自己,更為了解別人,讓自己更好地與他人相處溝通,合作協調。
  • 性格真的決定命運嗎?《性格拼圖》告訴你不同性格如何取長補短
    於是,在做了性格測試以後,我們不但習慣了被企業被人力資源部劃分崗位和工作性質,還被引導做一些可能不一定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我曾經有個做策劃的同事,一直以為自己是內向不喜歡與人溝通的,也以為自己之所以熱愛策劃這項工作,就是因為不需要過多跟別人溝通。但當他做出來的稿件被多個甲方拒稿以後,他果斷申請換成了銷售的崗位,沒有兩年竟然成為了小紅書的金牌銷售。
  • 性格內向 VS 性格外向
    3.內向的人通常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找人幫忙,或者將自己的煩心事傾訴給家人或者朋友,就自己一個人承受一切,所以這類人內心積聚的東西太多,如果因為什麼誘因爆發出來是很可怕的。4.內向的人一般心思都很縝密,因為不喜歡和其他人溝通,所以碰到任何事情,就會自己想很多,各個方面都會考慮到,對於工作一絲不苟,對於家人也會很照顧。
  • 《性格拼圖》:性格不是只有與白,更有五彩斑斕的色彩
    也正如作者西爾維亞洛肯,在她所著的《性格拼圖: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適圈》(以下簡稱《性格拼圖》)中的所說:「你的性格類型塑造了你,但沒有鎖定你!」個人意識的探尋,是指我們能決定自己如何生活,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性格的人。作者西爾維亞洛肯的《性格拼圖》,給我們分享了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十大優勢和十大劣勢,可以幫助我們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我們雖不能選擇自己的遺傳特徵,但可以根據環境和心境的變化,自主地做出選擇,在性格曲線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舒適區。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銷售嗎?
    但是現實情況是,在現在這個社會,有缺點有短板,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沒有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做事、去賺錢。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角色定位也會越來越準確,並不要求每個人都是全才,只要你找準自己的位置,做適合自己的事情,一樣可以賺到很多錢。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過著「高配」的人生
    首卷語:當今這個人際交往複雜的社會裡,處處都存在交際,而「內向」逐漸成為了一種貶義詞,我們習慣地把那些不善於交流的人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便是內向,認為他們不合群,沒有人情味,性格孤僻沒有朋友。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在心理學範圍認為:內向性格的人從來都不是「怪物」,而內向也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與外向型的人獲取快樂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是怎麼改變的?主持人小尼告訴你
    後來,隨著發言和參加活動機會的增多,得到了鍛鍊,講話也不怯場了,並主動舉手發言。後來,媽媽逼著他參加中學生電視節目主持大賽,他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什麼是性格內向?性格內向的人一般喜歡安靜,不喜愛說話,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緒比較穩定。
  • 活潑型性格特點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改變
    (10)活潑型性格特點之十:天生的熱心腸,很願意幫助人,而且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當充分了解活潑型性格的人的特點以後,在與他們溝通時就可以針對他們的這些特點,有目的性地哄得他們眉開眼笑,這樣成功地說服他們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以上是口才培訓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活潑型性格特點的全部內容。
  • 內向性格描述有哪些介紹改變內向性格的方法
    內向型人的性格與外向型人相反,他們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特點是安靜、穩重、處事謹慎、辦事踏實、感知細膩、善於察覺別人不易察覺到的細小事物,他們喜歡思考問題,且思維慎密,但有時思路不開闊;他們有時較為固執,愛堅持己見,有時又思前想後,猶豫不決,當斷難斷;他們不太善於交往,交友不多,不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內向型性格的人反應較慢,行動較為遲緩,做各種事情都比較慢,但很認真,十分仔細
  • 《性格拼圖》——我命由天亦由我
    若想「探知巨大而未知的性格領域」,不妨隨筆者一道,打開由德國作家西爾維亞·洛肯撰寫的「生活中的性格心理學系列」之《性格拼圖: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適圈》一書,以便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獲得自我實現、共同成長的「心之力」。
  • 內向的性格可以改變嗎?
    一直是個很內向的人。小時候甚至不敢跟小夥伴們一塊玩。甚至因此而自卑,覺得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性格,對自己產生過懷疑和否定。但是,我又是一個不服輸的人。我不能允許自己庸庸碌碌過一輩子。所以,我想盡一切辦法改變自己的性格,想盡辦法去融入他人,這個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我不斷按照自己很厭惡的方式生活,太痛苦了。所幸的是,這麼多年下來,我的努力還是有所收穫。可以真誠大方的跟人交朋友,大方得體的進行社交活動。比之前要好太多了。
  •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優柔寡斷的人,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優柔寡斷的人,強烈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優柔寡斷的原因: 一般來說,內向的人性格上比較「軟弱」,他們非常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所以為了不得罪人,他們經常會陷入決策困難。
  • 我,性格內向,很自卑,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3個步驟可揚長避短
    「你可能是一個羞澀的外向者,就像有著比生命還偉大的性格卻怯場到會暈倒的芭芭拉·史翠珊,又或者你可能是一個毫不怯場的內向者,就像據說不愛交際卻不為他人意見所左右的比爾·蓋茨。」接下來,我會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內向和外向到底指的是什麼?兩者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 豆瓣評分8.3《性格拼圖》: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
    《性格拼圖》的作者西爾維亞·洛肯是德國知名性格諮詢專家、語言學家、權威分析師,她的「生活中的性格心理學系列」作品《內向高敏者》《性格拼圖》《內向心理學》出版後都成為暢銷書,廣受好評,成為熱門公眾話題。2012年8月,她登上《明鏡周刊》封面故事,並於同年獲得德國「年度演說者」殊榮,並且她在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從事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你是否常做錯事就神經敏感,性格內向不敢傾訴,總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在自己身上,無法發現自身的優勢,只會關起門來抱頭痛哭自己滿身的缺點?你是否總在堅持自我與做出改變中猶豫不決?《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 你是什麼性格?如何活出自己的獨特人生?
    你是什麼性格?外向還是內向?外向,內向,既外向又內向還是不確定?近日讀了一本有意思的書《性格拼圖——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適圈》(以下簡稱《性格拼圖》)就是談論這個話題的。這本《性格拼圖》不僅幫我們認識自己,還指出了外向和內向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應該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生活方式,活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並給出了具體建議。你是什麼性格?你是什麼性格?
  • 能控制性格的人最可怕,身邊有沒有這樣同事,別被賣了都不知道
    而有些人,卻自律性非常強,自己的事情從來都不含糊,更可怕的是,他們自控能力超乎其他人,並且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性格和情緒。但這些人其實也很可怕,可怕在什麼地方呢? 1、 控制自己的性格,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 孩子性格內向並不是壞事,而家長強迫孩子變得外向,才可能是壞事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說起孩子的性格,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性格開朗外向,都不希望孩子變得內向。看著孩子內向的性格,家長也會感到憂愁,覺得孩子內向,長大以後進了社會將會吃虧,而且也難有大發展。孩子性格內向不可怕,可怕是家長強迫孩子變得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