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與寫作】四聲、入聲辨別

2020-12-14 騰訊網

在現代詩詞對聯寫作中,最基本的障礙無疑是漢語文字讀音平仄的辨識。古漢語經過近千年的發展、變革,許多文字的讀音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辨別讀音平仄,無疑是詩詞格律與寫作的當務之急。

古代的四聲跟現代漢語當中的四聲是不一樣的,現代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古代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這四聲,這裡面我們主要辨識古漢語中的入聲。

入聲:

入聲帶有塞音韻尾p、t、k,因此具有發音短促、突然停止、不能延長的特點;

平、上、去聲:

帶有鼻音韻尾m、n、ng或元音韻尾i、u或者直接以元音結尾。

古代漢語的平,在現代漢語中又分為陰平和陽平;其實在古代漢語中的上聲、去聲和入聲也分陰陽的,只不過我們習慣上不再細分。

所謂四聲,古人有一段順口溜:

平: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上聲高呼用力強;

去: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入聲短促急收藏。

漢語聲調有四聲,是齊、梁時期文人的發現。梁武帝曾經問朱異:「你們這幫文人整天在談四聲,那是什麼意思?」朱異趁機拍了一下馬屁:「就是天子萬福的意思。」天是平聲,子是上聲,萬是去聲,福是入聲,平上去入就構成了古漢語的四聲,上、去、入又合起來叫仄聲。在這四聲中最成問題的是入聲,那麼什麼是入聲呢?

入聲就是發音短促,喉嚨給阻塞了一下,一類是以塞音t、p、k收尾(在現代漢語中都是聲母,在古漢語中是韻母的韻尾),另一類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閩南語和粵語中,還完整的保留這四種入聲,在吳語中則都退化成了較不明顯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聲,並不真的是發出t、p、k的音。

塞音在發音的時候要先把喉嚨阻塞一下,然後再送氣爆破出聲。在入聲中,只有阻塞,沒有送氣爆破。

在普通話裡,入聲已經消失了,原來發音不同,分屬不同韻部的入聲字,有的在今天讀起來就完全一樣,比如「乙、億、邑」在平水韻中分屬入聲四質、十三職、十四緝不同韻部,但是在普通話中讀來毫無差別,用閩南語讀則分得清清楚楚。

入聲字在古代漢語中出現得很早,在漢賦裡面押入聲韻的地方很多,甚至可以追溯到《詩經》裡面,以詩經《國風伐檀》為例: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這裡面輻、側、億、特、食都是入聲字,而且都在韻腳上(兮字不考慮押韻)

還有詩經裡面《碩鼠》、《無衣》、《離騷》都是如此,包括西漢李延年有名的《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這裡面的立、得、國也都是押的入聲。可見押入聲韻從詩經到漢朝都是廣為使用的。

入聲也是漢藏語系的一些語言所具有的一類聲調,一般入聲是短而急促的,但亦有例外。湘語、吳語、福州話、江淮官話、一部分西南官話地區以及華北官話中黃河以北河南省部分地區現在的晉語也保留入聲,但只帶一個弱喉塞韻音尾,甚至沒有韻尾。因漢字在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當時的漢語具有入聲,反而日語、漢語和越南語將入聲的痕跡保存至今。

在沒有入聲調類的北京官話中,古漢語的入聲字被分派進平聲、上聲、去聲中,此現象稱為「入派三聲」:

1、全濁聲母字排入陽平或去聲(如:薄、奪、續、寂)

2、次濁聲母字派入去聲(如:落、弱)

3、清聲母字可能派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任意一類

入派三聲以後,其中二分之一成為去聲,近三分之一成為陽平,越15%成為陰平。6%成為上聲字。派入上聲、去聲的字,除了部分指定要押入聲韻的詞牌外,對我們寫作詩詞影響不大;而歸入陰平、陽平的字則需要我們引起注意了。

從現代漢語拼音辨別入聲字

1、聲母b、d、g、j、zh、z與全部韻母相拼的陽平聲字都是古入聲字;

2、fa與fo的全聲調字都是古入聲字;

3、d、t、n、l、z、c、s拼e的全聲調均為古入聲字;

4、捲舌音字母zh、ch、sh、r拼uo的全聲調字均為古入聲字;

5、b、p、m、d、t、n、l拼ie的全聲調(除爹外)字均為古入聲字;

6、全聲母(實際只有n、l、j、q、x)拼ue的全聲調字(除瘸、靴外)都是古入聲字;

7、g、h、z拼ei的全聲調字均為古入聲字;

此外,

凡是以n、ng收尾的均非入聲字;

c、s拼i、d全聲調字均非入聲字;

凡是以er收尾的均非入聲字;

凡是以uai收尾的全聲調字均非入聲字;

在平上去入四聲中,入聲字較少,在韻書中也只佔很少比例。

從形聲字的聲旁辨別入聲字

形聲字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形(表示內容),一部分是聲(表示發音)。形聲字可以根據聲旁辨別是否入聲字,如果聲旁是入聲,那麼由這個聲旁形成的許多字都是入聲字,也有例外的情況。

也可以背誦一些押入聲韻的詩歌來記憶入聲字,比如杜甫的《北徵》、《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哀江頭》,李白的《大車揚飛塵》、柳宗元的《漁翁》、《江雪》等都是押入聲韻的。

歸入平聲字的常用入聲字一共有255字,需要注意找出來,有特別的情況最好對照韻書使用。

相關焦點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古代漢字發音五個調,其中有形態的為四個,即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同時還有個爆破音調,類似於今天的輕聲部,稱作「入聲」。「陰平、陽平」合稱「平」,所以又稱四聲「平上去入」。而且我們今天根本無法正確使用古音朗讀詩詞,有誰讀古詩不是普通話呢?但是古詩詞的架構,特別是近體詩,基本上都有平仄關係在內,我們研究、賞析古詩詞是無法避開平仄的。將普通話的發音和古音平仄相對應是一種入門手段,在發現平仄不對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今發音異同(多音字)和入聲字。第二是為了創作近體詩。
  • 詩詞中古韻的四聲標註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什麼不同?
    古代四聲是分為「平、上、去、入」,而現代漢語四聲則是「一、二、三、四」,這四個聲調有對應,但又不完全對等。因為古代四聲是基於當時中原發音總結而成,隨著元朝兵馬南下,將中原口音的漢人和知識分子趕到南邊,北方口音逐漸成為發音主流。而普通話實際上就是在當時的北方口音慢慢演變而來。音調不同,對漢字四聲劃分的標準自然就不同了。
  • 什麼叫古典詩詞,你了解過詩詞知識嗎,可以看看!
    1.什麼叫古典詩詞古典詩詞就是舊體詩詞(相對新詩而言)。詩詞是我國文學作品中的兩種體裁,也就是兩種分類。由於詞是從詩中派生出來的文學體裁,也有將詩詞歸為一類的。古典詩歌:1.古體詩(古風)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樂府詩2.近體詩(格律詩): 律詩:a.五言律詩,b.七言律詩;排律:a.五言排律,b.七言排律;絕句:a.五言絕句,b.七言絕句3.詞 平韻格詞,仄韻格詞,平仄韻轉換格詞,平仄韻通葉格詞,平仄韻錯葉格詞中國古典詩詞基本知識(二)格律詩1.什麼叫格律格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這什物雖在民國時代就節節敗退,被視為待清理的破銅爛鐵,可實際至今,還有龐大的作者群,在堅持寫作,在默默守護。對於一些文化素養較高的朋友來說,傳統舊詩短小精焊,信息量大,似乎還更合現代人碎片化的表達需求,更便於藉此抒情言志,接續古雅。
  • 詩詞從0入門:關於四聲,古詩發音與普通話的區別
    「古風」或「古體詩」;東晉以後,在唐初逐漸形成的有著固定長短,明確平仄規則,必須遵循聲韻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五四之後,伴隨著新文學而興起的,不拘泥格律的新體詩,稱為現代詩。為了讓更多0基礎的朋友能夠循序漸進學習,接下來我們把「韻律」拆分開,大家跟著內容走,就會發現,詩詞其實沒有那麼深奧,0基礎也可以短時間內學會寫古詩詞。
  • 這些常用字,在古代竟然都是仄聲,原來他們都是入聲字
    二、入聲字這種今天讀起來押韻或者不押韻的現象,都是和入聲字相關,古代的字發音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在南朝沈約等人發現以後,當時的詩人一開始也都不太明白,例如 與沈約同為竟陵八友的大詩人梁武帝就搞不清楚。
  • 格律之上的詩詞手法——用標題去除時尚,用成句凸顯意境(附例)
    當然,只是探討——能夠在一首作品中既遵守格律,又說清楚內容,還有意境拔高,本身就已經是高手了。你的作品,展示就可以了,修改提升更多是趨向情感表達,非他人可以真正指點。另外再聲明一次,雖然本人講格律,有專欄,但是本人對古詩詞、格律詩詞的態度是一貫的,那就是平仄格律只是近體詩工具,僅此而已。我們學習格律的目的,是了解使用這套工具,而不是讓它成為我們的鐐銬。
  • 格律詩寫作入門教程
    第一集:朋友們大家好,我們這個課程是有關格律詩寫作的基礎課程,本課程不準備講深奧的理論,只講入門必備的知識點,力求讓大家快速入門。格律詩在篇式、句式上有一定規格,音韻上有一定規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則。我們要是不懂得這些規則,就不知道如何寫作格律詩。我們這個課程就是幫大家解決這個攔路虎。
  • 網絡詩詞格律檢測大調查
    大可以在網絡上搜索「格律檢測」就可以「很輕鬆」的識別平仄以及格律是否出現了問題。首先我拿出了一首在《如何描寫眉清目秀的姑娘》裡面的詩來進行檢測那麼網站檢測情況是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否可以代替詩詞格律的學習?
  • 改革古韻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平仄的本質內涵,是根據字音節的不同,形成的一種規律性的格律。什麼叫格?什麼叫律?格是詩詞的不同音節所形成的模式,現代字分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考狀元以下所分類的等級,就是看詩詞文章內涵與格律相統一成度,以及出格出律而定級別的。很多文人墨客,考了一輩子的舉人。大多是差在格律上,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是確定無疑的。朋友們做了一輩子的詩詞。玩也當玩兒了。為什麼就不能入流呢?想想看,不同化格律字韻,就始終是不入流的人才啊!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 竹韻江蘇--格律詩詞(44)
    黃葉紛飛醉詩心     近期,我有幸拜讀敏敏組絕「黃葉紛飛」四章,深深被詩人恬淡平易、語言質樸、意境飛動的創作風格所折服,尤其被詩人筆下黃葉飄舞的悠悠韻致所陶醉!組絕四章,第一章是吟頌黃葉紛飛的情感發軔,定下惋嘆、思遠的感情基調,並領起四章。
  • 要寫出一首合格的絕句,你需要掌握哪些格律知識?
    寫詩的時候,不一定是從頭寫起,有時候可能會先想出中間或結尾的句子,如果學會了推導格律,就可以根據這先想出來的一句推導出全詩的格律,然後再按照格律去寫,而不會寫完以後才發現很多地方不合律,那時候再要改就很麻煩。
  • 學詩小結 | 近體詩基本格律的推導過程
    近體詩基本格律的推導過程庚子年,在詩詞學習上花了不少的時間,也取得一些進步。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陶一老師的點化(曾告訴我詩詞學習與創作的密訣就兩個字——吟誦)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徐健順老師吟誦視頻教程學習筆記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詩詞方舟總176期 】|| 格律詩詞精選63期
    秋日四題文/浪險春秋秋晴半月陰霾物象開,晨光清透石溪臺。一川風影紅黃白,南北山翁相對來。|| 父愛如山【 詩詞方舟】||  吳珍君詩詞精選【16首】【 詩詞方舟】|| 吳珍君詩詞精選【18首】【詩詞方舟總159期】|| 吳珍君詩精選【詩詞方舟總174期 】|| 董現甫詩詞精選【詩詞方舟總173期 】|| 格律詩詞精選62期【詩詞方舟總
  • 推薦10本學詩詞必讀書本,讓你更懂詩詞寫作
    《詩詞格律》簡介:這本書是王力寫的。書中提到的詩詞和律例,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有些是作者自己的見解。這本書的重點是規則,而不是選集。《詩韻》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把詩韻描寫得簡明扼要,作為告訴讀者的基本知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