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光復臺灣的那些塵封往事

2020-12-13 家國時事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對於光復的理解,那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臺灣回歸中國。

但現在一些明獨、暗獨分子企圖歪曲光復的涵意,它們只強調臺灣擺脫了日本殖民統治,絕口不提臺灣回歸中國這一鐵一般的事實。

民進黨當局連「光復節」都極力淡化,國民黨這邊則說什麼臺灣回歸的是「中華民國」,迴避中國兩字,再引申到「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荒唐邏輯。

如果不承認祖國統一,不追求祖國統一,那國民黨紀念「光復節」又有何意義?玩弄文字遊戲,僅僅是國民黨的歷史觀扭曲了嗎?根本原因是他們為了一黨之私、一己之私,棄大節於不顧,沉迷於消極臺獨那一套,前幾天國民黨黨團總召集人還提出中國國民黨去掉「中國」兩字的提議。

歷史終歸是歷史,決不是幾句花言巧語就能改變。

光復臺灣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值得自豪大事,但國民黨在接收臺灣時,卻充分暴露了它的反動派腐朽本質。

光復往事

1943年12月1日《開羅宣言》發表,明確臺灣將在戰後回歸中國。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確認臺灣在戰後回歸中國。

根據《開羅宣言》,1944年國民政府在重慶設立了「臺灣調查委員會」,4月17日任命前福建省主席陳儀為主任委員,丘念臺、謝南光等人為委員,專門研究臺灣回歸中國事宜。

在「臺灣調查委員會」領導下,於重慶、福建兩地培訓國民黨赴臺幹部,分別設立「行政幹部訓練班」、「銀行幹部訓練班」、「警察幹部訓練班」,一共培訓了一千多人,為接收臺灣做準備。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9月1日,重慶公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並任命陳儀為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9月5日成立「行政長官公署辦公室」和「警備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準備從重慶移往臺灣。

9月14日,陳儀派張延孟(陸軍上校)先飛往臺北,成立接管準備委員會。

10月5日,葛敬恩(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等人前往臺灣,成立「臺灣前進指揮所」。

10月6日,「臺灣前進指揮所」要求日本人不得移動公私財產,但允許日本發行的「臺灣銀行券」繼續流通。

10月17日,國民黨107師、170師在美軍軍艦幫助下登陸基隆,上岸後卻因為軍容不整,有失軍威。第二天,進駐臺北。

10月24日,陳儀搭乘美國軍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受到臺灣各界愛國人士熱烈歡迎。

10月25日上午10時,陳儀在中山堂(原臺北市公會堂)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並發布第一號命令書給日軍大將安藤利吉,宣布中國接收臺灣、澎湖領土主權、治權、民眾、設施、資產……臺灣正式光復。

典禮完畢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隨即成立,下設「臺灣省接管委員會」負責接管臺灣社會,「警備總司令部」負責接管日本海陸空三軍(人員處置和軍備清點)。

臺灣各縣由陳儀任命主委、專員、委員,地區方上成立「各縣接管委員會」。

接收臺灣,一切看來有條有理,有備而來,然而,國民黨就跟接收上海、天津、浙江、山東等省市一樣,在實際操作中,把接收變成了「劫收」。

國民黨大員大多想的是如何中飽私囊?既沒有在臺灣迅速建立威信,更沒有打下群眾基礎。

當時,臺灣民眾大多數為回歸祖國而歡欣鼓舞,家家戶戶燈火通明,以示告別黑暗,迎來光明,鞭炮齊鳴。但國民黨所作所為,卻令人疑惑、灰心。

臺灣人被日本殖民統治了五十年,看到官員跟老鼠見了貓一樣。但國民黨官員到臺灣後,卻結黨營私,為了爭奪利益,局長跟局長鬥,處長跟處長鬥,科長跟科長鬥,有的甚至當著老百姓的面大打出手,顏面盡失。

在地方上,國民黨拼命拉攏上層人士,在民眾參政議政方面,只是將日本殖民當局的「總督府評議會」換湯不換藥地改為「臺灣省參議會」,底層愛國民眾根本沒有機會參與,而留下來繼續「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不少是「皇民」。

國民黨治理臺灣的行政體系:

行政長官下設機要室(情報單位)和人事室、顧問室、參事室。

行政長官公署下設三局九處:

專賣局、糧食局、貿易局。

秘書處、財政處、民政處、農林處、教育處、工礦處、交通處、警務處、會計處。

還有四個委員會:法制、宣傳、經濟、考核。

其它分支及外圍機構更是人數眾多,不過,骨幹還是當時培訓的那一千多名幹部。

國民黨的派系鬥爭,從重慶又帶到了臺灣,雖然說都歸陳儀領導,但三局九處四個委員會,無一不是內鬥不止,互相傾軋,為了佔據分贓有利地位,公開互罵,互相敗壞名聲。

別看他們官階不高,但陳儀還不一定能管,他們不少人在南京都有大靠山。至於社會治理,國民黨其實只能依靠軍統、中統、三青團的徒子徒子來進行,而特務機關真正要打擊的又是臺灣的共產黨力量。

在油水最為豐厚的金融領域,只能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私人地盤,他們的代表是中央銀行(孔祥熙)、中國銀行(宋子文)、交通銀行(錢永銘)、中國農民銀行(蔣介石是理事長)。臺灣光復後,他們又控制了原有的金融行業。當他們擁有臺灣貨幣發行權後,又濫發紙幣,收刮發財,導致通貨膨脹一發而不可收拾。

四大家族和他們的代理人,幾乎都是以私人關係「劫收」了臺灣財產,有的轉移到大陸,有的轉移到美國、歐洲。

葛敬恩來臺不久就與美國人(美軍連絡組長)艾溫斯合謀貪汙了大量黃金,爆出了「黃金案」;專賣局局長任維鈞把倉庫裡的鴉片私運到香港販賣,再把白蟻放進倉庫,稱白蟻吃了鴉片;貿易局局長則私吞大量物資賣到上海,謀取暴利;臺北縣縣長陸桂祥侵吞公款一億多元(臺幣);土地管理部門則把10餘萬間日本人住宅,高價轉賣給臺灣資本家以及大陸來臺的有錢人……直到蔣介石、陳誠、白崇禧等人來臺,各路大小官員持續四年多的劫收才告一段落。

1946年起,國民黨為了打內戰,將臺灣的米、糖、煤等物資拼命運往大陸,而臺灣奸商又囤積物資賣高價,搞得社會怨聲載道。

在一個如此腐敗無能的臺灣省政府治理下,臺灣本省人幹的事更離譜,日本投降後,留在臺灣未使用的戰鬥機有900架,平時保養維護由臺灣人來做,但他們每天用鹽水潑在機翼上,目的是讓飛機快點生鏽,生鏽就可報廢,報廢就可拆除,拆除後,大家就可以各分幾塊賣給廢品站,從中賺點小錢,因此,那幾年臺灣人家裡經常能看到銀白色的飯鍋。

至於物資倉庫,火災連連,這都是臺灣人勾結違法亂紀的國民黨官員為了毀滅罪證而故意縱火。一來,可以掩蓋盜賣物資的罪行,二來,可以毀掉一切帳本,票據。

1946年8月南京派楊亮公為監察使來臺調查,這時,火災就更多了,楊亮公調查團拿了好處後,向南京報告,「接收工作一切順利,接收人員清廉守職」。

種種混亂,給那些「皇民」留下了許多破壞的空間,1947年爆發的「228」事件,一開始就是「皇民」在背後推動,他們帶人唱著日本軍歌衝擊「行政長官公署」,佔據臺北交通要道後,又用日語盤查過往行人,不懂日語者就是大陸過來的人,馬上一頓暴打。

「228」事件第二階段才有左翼領導的隊伍加入,在全臺灣準備提前舉行武裝革命,由於缺乏有效組織和有力領導,遭到了國民黨調回臺灣軍隊的屠殺,領導人紛紛逃向香港或內地。

「228」事件中的死難者主要還是左翼和老百姓,現在蔡英文它們無非是將共產黨員的鮮血抹在自己臉上,扮成「受迫害者」,篡改歷史,欺騙民眾。

光復臺灣,最大意義是中國走向統一,而國民黨的倒行逆施,不但失去了政權,還將臺灣省變成了美國人遏制中國的一張王牌。挾洋自重,只能自取滅亡。

不追求國家統一,國民黨紀念「光復節」便毫無意義,只剩下小寡婦哭墳的味道,這個墳就是「中華民國」。但他們又自欺欺人相信「中華民國」還活著,整個國民黨猶如行屍走肉一般。

沒有了中國,國民黨就沒有了靈魂。不講中國統一,光講兩岸和平,就是給臺獨打掩護。國民黨這些廢物,根本不配紀念「光復」。

臺灣需要一次真正的光復,那就是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定會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

來源:後沙,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國民黨將舉辦活動,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中國國民黨將舉辦活動,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包括黨主席江啟臣與前臺灣省主席趙守博等多位專家學者將與會,將討論臺灣光復在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意義,以及國民黨在臺灣光復前後所扮演的角色。國民黨也批評,民進黨當局「媚日」,對於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刻意掩過吹功。
  • 批民進黨「去中國化」國民黨紀念臺灣光復,馬英九吳敦義等人將獻歌
    中國國民黨今舉行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活動記者會,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表示,臺灣光復節是國民黨與臺灣重要的歷史連結,今年特別擴大舉辦系列紀念活動,期望帶領民眾憶起臺灣光復的歷史價值與意義。
  • 盧冠群,臺灣光復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特派員
    2021-01-09 05:03:32 來源: 安安講故事 舉報   盧冠群,臺灣光復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特派員
  • 島內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張安樂:臺灣需要再度光復
    75年後的今天,民進黨當局卻在島內塑造「去中」「反中」的文化氛圍,刻意淡化,試圖抹去臺灣光復的歷史,以致於許多臺灣年輕人甚至遺忘了臺灣光復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為此,島內多個統派團體在昨天以各種形式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活動,希望藉此喚醒民眾的歷史記憶。
  • 島內統派震撼發聲:唯有祖國統一,才是臺灣真「光復」
    連日來,大陸、臺灣、香港等地的許多機構團體,以各種形式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的活動。香港媒體《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稱,這些紀念活動,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家有三個共同認知。首先,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成果,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光榮,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歷史榮耀;兩岸同胞都要弘揚抗戰精神,捍衛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絕不允許神聖的領土得而復失!其次,大家都認同,臺灣的光復,揭示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兩岸目前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
  • 700人聚集臺南紀念臺灣光復75年 現場五星紅旗飄揚
    據臺灣中時報導,今年是臺灣光復75周年,10月18日上午,約700多位來自全臺各地的民眾,在臺灣人民共產黨總理林德旺的號召下,群聚於臺南市新營區太南裡舊廍遊行,提前慶祝臺灣光復節。與會民眾感念中國的先烈先賢浴血抗戰,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收復臺灣,讓臺灣人民過上「自由、民主、均富」的生活。為了成立臺灣人民共產黨,林德旺建的廟被以「違建」的名義拆除,他辦慶祝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現場有警察往來監控。因為曾是「佃農之子」,他體會到光復讓農民翻身做主人翁,因為是臺商,他眼見兩岸此消彼長,心痛臺灣人民被騙而不自知。
  • 光復臺灣的是全中國人民共同參與並取得勝利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最近,中國國民黨在高調舉辦一系列紀念「臺灣光復」的活動,黨主席江啟臣將光復臺灣的光輝完全歸功於國民黨和「中華民國」,講話一方面指責民進黨數典忘祖,另一方面回批評中國大陸喧賓奪主。紀念臺灣光復是海內外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民進黨消極對待需要被批判,但中國大陸的紀念為什麼被國民黨視為爭奪話語權的行為,就十分耐人尋味。
  • 臺灣光復紀念日臺胞說——這一天,我們回到了祖國懷抱
    在臺灣島內,統派團體、中國國民黨、新黨都各自推出紀念活動。  為了紀念臺灣光復,25日上午,新黨也在臺北市榮星花園舉辦「新黨小農慶光復,臺灣食安有保障」活動。新黨主席吳成典說,二次大戰勝利後,臺灣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絕不能讓臺灣離開中國,新黨的精神沒有改變,就是希望兩岸中國人攜手合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5日下午,國民黨在臺北市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音樂會。
  • 紀念臺灣光復 共促祖國統一
    我們要銘記臺灣同胞抗日歷史,深刻認識臺灣光復的歷史意義。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光榮,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歷史榮耀。兩岸同胞要牢記臺灣光復歷史,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捍衛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 犯罪大師塵封的往事兇手答案是什麼 塵封的往事兇手是誰
    犯罪大師塵封的往事兇手答案是什麼 塵封的往事兇手是誰 犯罪大師在8月4日的突發案件是《塵封的往事》,這個案件需要你在四個嫌疑人中找出兇手,很多玩家還不清楚這個案件的兇手是誰,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兩岸各界代表:紀念臺灣光復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查文曄、陳鍵興)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京舉行,兩岸各界與會代表發言時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彰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兩岸同胞要銘記共御外侮的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光明前景。
  • 「雙十節」將至國民黨主席發聲:感謝辛亥革命先人 永遠銘記這一天
    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天出席中常會時表示,10月是意義深遠的月份,民進黨當局刻意忽視的雙邊操作下,竟造成光復節在臺灣逐漸被遺忘,國民黨有責任喚醒民眾對臺灣光復的重視。雙十節將至,身為「開國政黨」,國民黨也會永遠應該銘記109年前這一天,感謝挺身起義掀起辛亥革命浪潮的先人。
  • 舉債度日的國民黨將借100萬新臺幣慶祝光復節
    中國國民黨財務拮据,近年未舉辦雙十慶祝活動,但黨主席江啟臣、秘書長李乾龍認為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歷史不容扭曲,決定借100萬元(新臺幣,下同)擴大舉辦系列紀念活動,黨務系統正加緊籌辦「臺灣光復」活動內容,且不排除納為長期論述的議題。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圖文展在北京開幕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劉歡)「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22日在北京開幕。此次展覽由臺灣知名作家、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策劃編撰。藍博洲在開幕式上表示,我們的先人用實際的行動、不懈的鬥爭,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一直到抗戰勝利,終於迎來臺灣光復。現在我們要把臺灣光復的歷史和意義講清楚,年輕一代才會正確認識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人了解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兩岸各界一起,攜手努力解決歷史遺留的臺灣問題。
  • 韓國瑜離開後高雄亂象叢生 鄭照新納悶:到底光復了什麼?
    華夏經緯網10月26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遭到罷免後,陸陸續續出現民眾發現高雄市政出現許多亂象,甚至連各大商圈也被直擊生意冷清、門可羅雀。曾擔任過高雄市新聞局長的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表示,光復節當天他人在高雄,但他十分納悶,高雄到底光復了什麼?
  • 望海樓: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的啟示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10月22日在北京舉行。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連日來,兩岸同胞以多種方式紀念臺灣光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緬懷先烈歷史功績,回顧共御外侮的英勇鬥爭,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這對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重要意義、蘊涵深刻啟迪。
  • 國民黨將在中正紀念堂慶祝抗戰勝利
    「慶祝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73周年」活動。黨主席吳敦義將率中央黨部和臺北市黨部,前往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獻花致意,肯定蔣中正帶領國民黨贏得抗戰勝利並光復臺灣的歷史貢獻。這應是自蔣經國後30多年來,國民黨主席首次在光復節前往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致意。
  • 臺胞投書: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的現實意義
    還記得孩提時代,我對於臺灣光復這段日子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每年的「臺灣光復節」都會放假,家人也都會跟我講述臺灣光復那段歷史的點點滴滴,老一輩人跟我聊著聊著更唱起「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的《臺灣光復紀念歌》。但是,今日的臺灣,還有多少鄉親記得臺灣光復呢?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特別報導第一集:《還我河山》
    1945 年10 月25 日,中國戰區臺灣受降區受降典禮儀式在臺北公會堂舉行。當天上午8 時50 分,受降主官國民黨上將陳儀將軍在多名國軍將領及盟軍代表陪同下,步入會場。日軍投降代表安藤利吉、諫山春樹等則在陳儀下令後才列隊低頭進入會場,並在指定位置立正後向陳儀行鞠躬禮,隨後又自行解下所佩軍刀雙手呈給陳儀。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舉行 12月22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