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一首思鄉詩,仿若一幅畫卷,道盡遊子心緒,讀完令人動容

2020-12-13 每天讀文史

一個人,無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或者是經受了怎樣的挫折,但是在內心深處卻總是留有一處最為溫暖的地方,那就是家鄉,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回家過節更是在外之人的唯一心願。而關於這點,其實無論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代,還是現如今的社會,都是從來都沒有改變過的。

現如今還好,但是古代時出門在外的人想要回家確實很艱難的,交通的不便讓無論是外出做生意還是求學求仕途的人,只要離開家鄉,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回歸。條件好一些的或許可以以信件溝通,但更多的卻是音信全無。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在古代時有很多的思鄉之作,這些作品留到了今天,變成了文學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黃庭堅的一首思鄉之作。

戲詠江南土風

宋代:黃庭堅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殘水下寒塘。

飯香獵戶分熊白,酒熟漁家擘蟹黃。

橘摘金苞隨驛使,禾舂玉粒送官倉。

踏歌夜結田神社,遊女多隨陌上郎。

這首詩是黃庭堅在葉縣任職時,因為思念家鄉所做,他本是江西人,這是他在中了進士之後所擔任的第一個官職,生於好山好水的江南之地的他遠離家鄉到中原任職,自然對家鄉倍感思念。在這首詩中,他描寫了多個不同的場景,用文字將其連綴在一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特有的風俗畫卷,在感受他的思念的同時,還可以了解特有的風土人情。

在這首詩的首聯中,他為我們點明了當時的時間以及他所處的環境。此時正是10月份,江南那裡還是溫暖如春的季節,然而這裡卻是常年的乾旱,夏天無比炎熱,而冬天又寒冷,這讓他都感到非常不適,不禁懷念起那四季如春的家鄉。而"殘水""寒塘"更是凸顯作者心中的那種哀傷。

在頷聯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家鄉的樸素生活,獵戶家中的飯已經做好了,噴香四溢,而他們則在分著熊脂,氣氛熱鬧,漁民們則是拿著蟹黃,喝著溫好的酒,十分舒適,從這裡我們能夠感受到當地那種質樸而又熱鬧的生活氛圍。

接下來在頸聯中,作者為我們帶來的則是江南的那一片豐收的景象。江西之地盛產金橘,因為這裡遠離京城,所以這些金橘的輸送要靠驛使來完成,百姓們將這些成熟的果實摘下送往京城,而成熟的稻米也都送至官倉。從文字中我們就能感受到是一派豐收的景象,可想而知,這一定是一個豐收年。

在尾聯作者則為我們展開了當地民間祭祀的風俗,白天百姓們勞苦工作之後,到了晚上開始唱歌祭神,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就連那些平時待在家中足不出戶的女子們,也可以在今天晚上和自己心愛的人在鄉間的小路暢聊,這是一幅多麼浪漫的景象啊,而其中所透出的生命力更是讓人感到讚嘆。

縱觀整首詩色彩明麗,這與黃庭堅後期的風格有著明顯的區別,通過他所描繪的那種自由自在浪漫豐富的漁獵生活,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當地的那種濃鬱的生活氣息,更是能夠感受到他對於家鄉的那種濃重的思念,讓人感到動容。

相關焦點

  • 岑參最著名的一首思鄉詩,讀後令人頓生豪情,鄉愁不在
    鄉愁,是每一個旅途的行人心裡最深的哀傷;故園,是每一個在外的遊子夢裡常見的夕陽。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描寫過對故園的思念,唐詩中更是有無數思鄉詩的佳作。李白在《靜夜思》直抒思鄉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把思鄉之情融入夜泊江邊的景色之中: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邊塞詩人岑參也曾寫過一首著名的思鄉詩。
  • 《全唐詩》裡很美的一首思鄉詩,沉醉了千年的時光,一讀便愛上了
    夜涼如水,碧海青天,皎潔的明月,行經漢唐,路過明清,見證了多少遊子的惆悵。也許是因為思念兩字太過沉痛,所以古人才將思鄉之情寫得那樣唯美,令人銷魂。「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一首邊塞詩,也是一首思鄉詩,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所寫,沉醉了千年的時光,一讀便愛上了。《塞上聽吹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黃庭堅6歲寫的一首詩,結尾兩句道盡現實,發人深省,驚豔千古
    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前面說的那位6歲小詩人的作品,而這位小詩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黃庭堅。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黃庭堅出生於洪州分寧,是一位天生的神童。
  • 杜甫很悲涼的一首冬至詩,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
    那時交通不便,許多漂泊異鄉的遊子根本無法在冬至那日趕回家中與親友相聚。所以可以想像,在冬至那一日,那些流散天涯的遊子該多麼惆悵。白居易就曾在邯鄲的旅館裡,孤身一人度過了一個孤獨寂寥的冬至日,「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後期的作品倒時很有特色,譬如這首《春近四絕句》,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一首很美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更是膾炙人口美得令人驚豔。 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 白居易最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在孤獨的冬夜想念故鄉,道盡了相思
    這首詩寫得很孤獨,也很是傷感,一個人的時候難免會想家,特別又是臨近年關,這對於白居易來說,那是更加的想念故鄉,這也讓他感動了無邊無際的孤獨,正是在這種孤獨的環境下,白居易這首詩道盡了相思,寫得無比感人,每一句都很是傷感,對於詩人來說,他希望可以回到故鄉,可以與家人團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無法回去,這種情緒讓他孤獨的快要窒息了。
  • 賀知章最不為人一首詩,清麗優雅,說盡故鄉美,讀完令人陶醉其中
    作為在在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文獻記載的狀元郎,他是少年得志的典範,尤其是他的詩文水平,更是令人折服!在對酒的喜愛上,他與李白也是有的一拼,是出了名的酒仙,杜甫在他那首《飲中八仙歌》的開頭第一首說的便是他。雖說他存留於世的作品並不多,但是卻首首皆為經典,最擅長絕句,詩文風格清麗優雅,樸實而又充滿意境。
  • 唐代宋之問筆下的這首思鄉詩,引發了多少遊子真情實感的共鳴?
    自古以來,寫思鄉的作品那麼多,但能引發遊子共鳴的作品,卻很少。對於常年在外的遊子們來說,故鄉是他們不敢碰的情,是他們心中最美好不過的地方。寫思鄉的詩歌千千萬,但也許,只有宋之問這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最讓人想要落淚。
  • 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 一首寫秋的唯美古詩詞,寫出了無盡的思鄉之情
    在文學上,李攀龍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組建文學社,並且打出了"文必先秦、兩漢,詩必漢魏、盛唐"的文學主張。他曾經寫信給他的朋友:「秦漢以後無文矣」。可以說,李攀龍是相當崇古的。實事求是地說,李攀龍的初衷是好的,卻發生了令人意外的結果:當時的詩壇雖然崇尚唐詩,卻沒有辦法接近唐人;摒棄宋詩,卻越來越接近宋人。這可能也是明詩最終不被後世認可的原因。今天欣賞的這首詞,是李攀龍所寫,全詞如下:秋風清,秋月明。
  • 黃庭堅最美的一首詠物詩,滿溢仙氣,最美妙的文字,最瀟灑的性情
    黃庭堅的一首「無題」詩,博大精深,水平之高直追李商隱!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宋代詩壇最美的水仙詩《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滿溢仙氣,最美妙的文字寫出了最瀟灑的性情。它也是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的一首最美詠物詩,流傳千古。
  • 柳宗元的一首冷門思鄉詩,最後14個字太感人,看哭了多少遊子!
    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柳宗元的詩。唐詩中有邊塞詩、也有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那樣的浪漫詩歌,還有孟浩然和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歌。說起山水田園詩,王維和孟浩然無疑是盛唐的代表,而到了中唐,柳宗元的田園詩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 魯迅的一首無題詩,虛實結合,巧用典故,讀完令人讚不絕口
    就像一幅意境深遠的圖畫,既要工筆與寫意的結合,也需濃豔與淡雅的映襯,才能達到非常好的審美效果。下面介紹魯迅的一首無題詩,虛實結合,巧用典故,讀完令人讚不絕口。無題作者:魯迅禹域多飛將,蝸廬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頌皇仁。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
  • 席慕蓉入選課本的一首詩,一開篇就是大手筆,寫盡青春的酸甜苦辣
    韓寒先生就曾先後在多種場合表達過對現代詩的輕視,對此小編並不想反駁什麼,畢竟品詩是很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喜惡的權利。但對於有些人說的「只要願意,一天能寫幾十首」這種言論,小編確實是不信的。徐志摩是天才級的詩人,但一生寫下的經典現代詩也不過是幾十首。舒婷、戴望舒、艾青、海子等人,也都沒有達到一天能寫幾十首的程度。如果把文字的一次次堆砌就當成現代詩,我只能說對詩歌的理解或許還要加強。
  • 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年少時都非常刻苦勤奮,他們滿腹經綸,入仕後也積極上進,希望盡一己之力,為國效力。可是很多人的遭遇卻非常坎坷,於是便藉助詩行,抒寫心中複雜的心情。人活一世,沒有誰不希望幸福快樂。下面分享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蟻蝶圖北宋:黃庭堅蝴蝶雙飛得意,偶然畢命網羅。群蟻爭收墜翼,策勳歸去南柯。
  • 漂泊異鄉的葉紹翁思念故鄉,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引起旅人的鄉愁
    而且他的詩也是很特色,往往看似在寫尋常之物,只不過是那麼信手拈來,讀來卻又是令人讚嘆不已,寫得極為抒情。一首好的作品自然是有著獨特的美,還有就是能夠打動我們,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要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話,即使是有著再華麗的辭藻,最終也還是會淪為平庸之作。
  • 杜牧的這首詩並不知名,但意境很優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它的意境是如此優美,它的情韻是如此質樸,就像一幅用文字描繪的淡雅畫卷,迷人而驚豔,讀後令人回味無窮。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村行》,便是一首意境很優美,情韻很質樸的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杜牧之手,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 李白一首看似再簡單不過的詩,卻一字不可改,最後5個字耐人尋味
    這個男人或許在後世不少人眼中是「謫仙人」,是「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大詩人,但是在那61年的生命裡,他不過是個漂泊了一生的遊子、是懷才不遇的文人、是只能把不得志藏進詩句中的青蓮居士。李白一生走到哪寫到哪兒,似乎很少有他駕馭不了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