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人生海海》:人生無處可逃,再不堪的過往,終要與之和解

2020-12-23 王老師教育說

他是「諜戰小說之父」,他是茅盾文學獎得主,他在繁華中轉身隱遁,他在高光時沉入寧靜。

他是麥家。

八年之後,他攜新作歸來,離開了刀光劍影的諜海,世人看到了另一種擊中人心的傳奇。這個傳奇,是他與年少不堪的和解,是他對故鄉的坦然接受,也是對父親深沉的告白。

有別於常人對於故鄉的依戀熱愛,麥家對故鄉則是恐懼逃避,因為童年帶給他的,的確是累累傷痕。麥家小的時候,因為家庭成分問題,整個家庭在村中飽受嘲笑歧視。小學的時候,有一次,麥家在校運動會100米短跑中拿到了第一名,老師看到得獎的是麥家,竟然直接取消了100米項目。

備受打擊的麥家躲在角落偷偷哭泣,沒有人安慰他,只有三五同學一哄而上的拳打腳踢。諸如此類的事,伴隨著麥家長大。回到家中,也並沒有多少溫暖,脾氣暴躁的父親對淘氣的麥家,沒有慈愛陪伴,只有一頓頓打罵。逃離故鄉和父親,是麥家深深的願望。

在灰暗的環境中,堅持到成年後,麥家報考了遠方的大學。他終於離開了令他傷心沮喪和懼怕的地方,從此,他要開始新的生活。離開家的時候,陽光灑下來,灑在他的身上,也灑進了他的心裡。

這一走,就是23年。23年裡,麥家寫家信時,也只問母親,從不問父親。上學、工作、退伍、寫書、成名,一切都很好。只是故鄉和父親,依然在遠方與他遙遙,相會無期。

2008年,彼時麥家44歲,正在成都定居,一場地震災難突然降臨。他趕到了震中現場,他看著一個個生命在瞬間就那樣消失,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就在那一年,麥家在離開家二十多載後,回到了家鄉。不知道他在災難面前具體思考了什麼,可以想到的是,一直逃避的一切,始終羈絆著他的心房。已然功成名就的他,依然需要家鄉,也需要父親。

回到了家,的確和過去有了太多不同。差別最大的,是父親已經不認識麥家,此時他的父親已經81歲高齡,並已患有嚴重的阿爾茲海默症。餘生,他也不會認得自己的兒子了。

三年之後,父親去世。或許連麥家自己也沒有想到,在他特殊的情感糾結裡,父親的去世竟會帶給自己如此大的打擊吧。他的情感缺失了,內心也缺失了一塊地方。年少時怨恨,成年後逃避,尋回時父親已經失憶,真是難言的苦,難言的傷。

麥家沉寂了,這一沉寂,就是八年。八年後,他的新作《人生海海》橫空問世,這八年,他用內心深處的缺失和悵惘,打磨成了這一個傳奇故事。這個故事裡,是他對故鄉和父親的感情傾注,是對年少不堪的告別與和解。

麥家將故事發生的背景設置在了自己的故鄉,書中的「父親」身上有著自己父親的性格影子,書中的主人公「上校」原型,也是他在兒時,偶遇的一位挑糞老人。

當時,周圍人們議論老人,說他當年是上過戰場打過仗的,但是受了傷落下了不能生育的殘疾。一面之緣,麥家將老人刻在了心裡,多年後,將他塑造成為了書中身負秘密、歷經風雨的傳奇「上校」。

書中的「上校」彈無虛發,在戰爭年代,他曾經是出色的特工,也曾經上戰場打贏過無數場仗,同時他還是極為出色的一名外科軍醫。他官至上校,最後在人群的質疑和審視中,受處分回到了家鄉的小山村。

「上校」歷經榮耀和屈辱,依然灑脫的生活。他從不工作,卻用最精貴的貓糧餵著自己的貓,家中還經常傳出紅燒肉飄香的味道。別人家有困難時,錢的事,上校就給錢幫人解決問題,不是錢的事,他就給出主意。所以村裡的人們嘲笑他,又尊重他,想窺探他,又要巴結他。

人們窺探上校的主要原因是,他一生未婚也未見有戀愛。於是謠言四起,人們說上校是在戰場上受了傷,成了「太監」。面對村裡許多人直接叫他「太監」,上校坦然受之,依然灑脫生活。

眾人極力想知道上校到底是不是太監,上校則拼命要守護那個秘密,那個不是「太監」 的秘密,所以他寧願做一個「太監」,換取那個秘密長存地下,換取自己平靜又充滿遺憾的餘生。

終於有一次,機會來了,人們在瘋狂中要弄清楚上校是不是「太監」時,縈繞了村人多年的疑問終於被揭開,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個更深更大的秘密。上校終於瘋了,故事發展到了最暗處。當你以為已行至最暗處的時候,有光照了進來。與上校愛恨糾纏的「林阿姨」出現了,他們曾經是戰友,曾經彼此相愛,上校被發落回村正是緣於和她的糾葛。

一切謎團就此被揭開,原來那背後有那麼多的驚心動魄、忍辱負重。高潮迭起後便是落幕,落幕的最後,是回到兒童智商的上校,對過往沉浮的原諒,是與好的壞的眾生相的和解。「上校」渾身是謎,他在時代中穿行纏鬥了一生,而那些精彩的群像命運使整部小說更為迷人。那其中的風雨驚魂,體會過後,久久難息。

麥家以「上校」對命運的和解和告別,詮釋了自己心中對痛苦過往的複雜感情。他說:「父親走後,我的心有一個角是缺失的,寫《人生海海》有一個目的是想彌補這個角。」

《人生海海》是麥家繼《暗算》、《風聲》等熱門諜戰小說之後的跨領域大作。這部小說自2019年出版後,得到了萬千讀者的喜愛追捧,以及莫言、王家衛等等名家的高度評價。這是一個跌宕人心的傳奇故事,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獨到好書。#麥家人生海海#

如果讀者朋友也對這樣一本思想、藝術和故事性,都富有迷人魅力的好書感興趣的話,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

相關焦點

  • 麥家:人生海海,活著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尊重
    麥家作為這兩部劇的編劇,憑藉《暗算》還拿了當年的白玉蘭獎的最佳編劇。麥家的人生在別人看來也許是一路"開掛"的,08年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暢銷全世界。在取得如此成就後,他也並沒有趁此機會就量產作品,而是抓住勢頭進軍國際。而是沉寂了下來,這一次消失就是8年。
  • 麥家《人生海海》: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
    可能有人就要疑惑了,《人生海海》聽起來並不像是諜戰劇啊,沒錯,人生海海是麥家寫諜戰小說出名之後又沉寂八年之後才寫出來的,這部小說跟以往的故事都不太一樣,雖然不是諜戰故事,但是情節依舊扣人心弦。這部小說是麥家獻給父輩跟自己故鄉,更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講述了上校的傳奇故事。麥家想要告訴讀者,也想告訴自己: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
  • 「人生海海」中的五味雜陳——看麥家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作者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生活總是不盡如 人意,永遠不會如你想像那樣簡單圓滿。
  • 麥家《人生海海》:有一種悔,無可挽回,有一種執,無從放下
    那些曾經無處安放的躁動,如同一朵小小的水花,在歲月的河裡消逝了蹤跡。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麥家出生於1964年,他家成分不好,爸爸是反革命、右派,爺爺是地主,外公是基督徒。地富反壞右,他家佔了一大半。
  • 麥家《人生海海》:甘願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一部新作,全書圍繞一個傳奇人物褲襠裡的秘密展開,故事情節形成極大反差的同時,還引人入勝,滿足了讀者的窺私慾。上校,全村最古怪最傳奇的人物:他當過國民黨軍隊上校,大家一邊鬥爭他,一邊卻又要巴結討好他;說他是太監,可他那個地方卻似乎滿噹噹的,有模有樣;他從來不出工,不幹農活,天天在家看報嗑瓜子
  • 董卿看了流淚,莫言大讚佩服,茅盾獎作者麥家新作《人生海海》!
    後來麥家憑藉《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聲名大噪,之後他陸續完成了《風聲》《刀尖》等作品。麥家沒有選擇回到家鄉,一直在外漂泊工作。麥家在外漂泊了十七年之久,在這十七年中,他沒有和父親說話,再沒開口叫過一句「父親」。直到2004年,麥家和父親的關係回暖。
  • 《人生海海》:直視過去,才更懂得生活的本質,才能與自己和解
    《人生海海》:直視過去,才更懂得生活的本質,才能與自己和解相信很多人都跟小編一樣看,第一次知道麥家這個名字並不是從書中,而是從電影中,有很多出名的諜戰小說都是由麥家的小說改編的,其中包括《風聲》,《暗算》等等。
  • 麥家|《人生海海》:短短幾句話,卻說透了人生,莫言高度讚揚
    ,願你我都能好好生活,做最好的自己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歷時五載,從小說的內容到語言再到方方面面,都可見作者精心打磨的痕跡,這在當下急功近利的社會中,很是難得。「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不止這的意思。它告訴我們生活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麥家曾經說:「自己覺得作為一個作家,最難的,也是最應該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樣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變成大眾的感受,讓特殊性變成一種普遍性。」
  • 麥家的《人生海海》憑什麼這麼火?莫言「著迷」,董卿「落淚」
    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同時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近期,麥家發布了自己的新作《人生海海》,各位一直以來覺得,麥家或許還是發布有關諜戰類的小說,但這一次,他發布了一本關於生活的小說。這本書他歷經了5年時間的打磨,結合了自己的故事,最終完成了創作。
  • 麥家沉寂8年之作:《人生海海》,戳中成年人內心,董卿看完落淚
    ——《百度百科》麥家向來以諜戰題材見長的麥家,在沉寂了8年之後,給我們帶來了不同於以往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麥家在很多場合說過:」一輩子總要有一本關於故鄉的書,一方面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另一方面,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
  • 麥家《人生海海》:世事無常,但我們要學會如何釋懷
    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獲豆瓣2019年度書單·中國文學(小說類)第一名的《人生海海》就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用5年的時間打磨,超越以往的寫作風格和題材,首次以自己的家鄉浙江為背景,把自己童年的影子融入故事當中。麥家出生後兩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了。
  • 《人生海海》:人生吶,你到底是個啥?是苦難,是救贖還是宿命
    《人生海海》是一本既碾壓你自尊又教你勇敢的「利刃」之書記敘了一個在時代都整整纏鬥一生的「普通人」。在經歷生命種種的困苦,無奈,笑柄與罪孽之後,「人生海海」不僅只是閩南話裡簡單的感嘆,更是一種英雄主義。借用小說裡人物的嘴,麥家更是說了很多有意義的話。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親手揭開童年傷疤,幾乎能找到每個人的縮影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不禁淚目,一生至少讀一次!人生海海是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
  • 麥家《人生海海》:被薇婭5秒賣光3萬冊莫言盛讚,它究竟寫了什麼
    董卿稱麥家的《人生海海》: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書中交代,人生海海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個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著而不是去死的意思。麥家在原著中是這樣講的,它本是一句閩南語,是主人公之一「我」的前妻,也即是躲避批鬥無處可去同在西班牙逃難的女大學生。她是一對教授的女兒,她說,除了人生海海,還有天嗚嗚。
  • 《人生海海》麥家:認清生活真相,依然要活成自己的英雄
    《人生海海》這部小說,作家麥家準備了3年,寫了5年,開了不少於10個頭,改過不少於5遍,每天精寫不多於500字。花費麥家8年心血的《人生海海》,呈現給我們的有鄉村小世界和命運大世界的連接,有父子深情和世道人心的惆悵,有絕望中誕生的希望之曙光與艱苦中卓絕中依然不被消亡的道德念想。
  • 《人生海海》:麥家筆下的童年和父子情,歸根結底是為了自我療愈
    如果非要說這本書有什麼不同,就在於他除了有諜戰的片段外,更多的筆墨花在了人生的不完美上,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和怕,都有感覺活不下去的時候,但很多凡人英雄卻總能掙扎著站起來,重新上路。頭條上有很多關於《人生海海》的精彩書評,在頭條首頁搜索即可看到 。
  • 《人生海海》|原生家庭的傷害,唯有用愛和解
    文|陳言圖|網絡今天早上上班路上聽了一篇音頻,《麥家:人生海海,用愛和解》。這篇文章並沒有對人生海海做過多的闡述,而是講述了作者麥家的整個人生經歷。遺憾的是父親沒過多久就離開了人世,在父親去世後的三年,麥家動筆寫就了《人生海海》這本書。很多人說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是跟父親的和解,是以愛的名義為自己獲得解脫。聽到這兒我想起了我的父親。
  • 麥家: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終究要學會和解,不苦的人生哪有甜?
    麥家: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終究要學會和解,不苦的人生哪有甜?「我曾經非常討厭自己有那麼叛逆的時期,我的孩子那麼叛逆,我一直沒放棄。我一直認為,那是我應該還的債。」麥家所說的債,是指自己與父親將近二十年的僵持,20年的冷戰。但是最後帶給他的只有懊惱與悔恨。
  • 人生海海:被稱太監的上校公判時,為何被扒他褲子的舉動逼瘋?
    而麥家最擅長剝洋蔥,他筆下的傳奇,無論是《風聲》中的李寧玉,還是《人生海海》中的上校,在他解構的江湖裡,波詭的人生中,面具總在守護與窺探中層層剝落,當真實最後敞開時,卻是我們無法承受之重,無法平靜之洶湧。《人生海海》的核心人物,是主人公「我」父親的死黨哥們「上校」。
  • 《人生海海》上校為何寧可自稱「太監」,也不洗掉毀了自己的紋身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耗時八年,經過五年的打磨,終於呈現在大眾面前的一部作品。在這部小說裡,有人看到了生活的殘酷,人性的冷峻;有人看到了父愛的偉大,血濃於水的親情;也有人看到了朋友間的義氣,勝似手足之情。書中最牽動人心的人物,非上校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