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言
圖|網絡
今天早上上班路上聽了一篇音頻,《麥家:人生海海,用愛和解》。
這篇文章並沒有對人生海海做過多的闡述,而是講述了作者麥家的整個人生經歷。
麥家出生的年代正逢文革時期,他的家庭出身很不好,父親是反革命,爺爺是地主,外公是基督徒,這些都是被打擊的對象。
所以麥家的童年過得很苦,被周圍的人歧視,被老師嘲笑,甚至在最親的父親那兒也感受不到一點溫情,那個小小年紀的孩子,心裡對父親的感情其實是恨。
小時候的麥家把自己封閉在日記裡,渴望有一個從天而降的英雄,把自己從苦難當中拯救出去。
於是17歲的他參軍入伍,逃離了他的家鄉。
成年之後的麥家並沒有回到他出生的地方杭州,而是來到了成都定居。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越來越理解了自己的父親,並且重新搬回杭州定期回去照看父親。
遺憾的是父親沒過多久就離開了人世,在父親去世後的三年,麥家動筆寫就了《人生海海》這本書。
很多人說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是跟父親的和解,是以愛的名義為自己獲得解脫。
聽到這兒我想起了我的父親。
01 也許我也不愛我的父親。
在我心裡,我對我的父親並沒有很好的評價,他冷漠,缺乏責任心,缺乏家庭擔當。
我覺得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貧窮當中度過的,這都源於他的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我對父親實在是充滿了成見,在我心裡我覺得我應該是不愛他的吧,但是我有時候會想,我的父親愛不愛我呢?
在我記憶的深處,始終有幾個畫面非常清晰。
那是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在外地工作,他好不容易回來了,把我抱在他的膝蓋上坐著,用他下巴的鬍子扎我,撓我痒痒,逗得我咯咯大笑。
還有一次是我們搬進了新房子裡,我的父親帶我玩氣球,我們玩得非常的開心,可是正在最開心的時候車來了,我的父親登上車上班去了,那一刻我非常的傷心。
想到這些場面,我想我的父親還是愛我的吧。
02 成年後我理解了我的父親。
後來我長大了,離開了家,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我把父母接到身邊幫我照看孩子。
我對我的父親依然是不滿的,明明身體很不好,可是還要抽菸,越抽身體越糟糕。
明明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還要熬夜到一兩點,僅僅只是為了上網玩手機。
我實在是看不上我父親的這些習慣,我覺得他年輕的時候不思進取,年老的時候放肆墮落,實在不能讓我尊重他。
我的父親非常沉默寡言,平時很少跟我們交流溝通,我工作的事情和家庭的事情,我所有的人生決定,都靠我自己來拿主意。
我有時候心裡會很鄙視我的父親,我怎麼有這麼一個無能的父親。
可是有一年我的父親病了,住進了醫院,晚上我陪護的時候,看著他帶著呼吸機,難受的樣子,我以為他不行了,就要離我而去了。
我突然在心裡原諒了我的父親。
我知道他年輕的時候是沒有能力給我提供好的物質生活,那是因為他從小的時候被慣壞了,在八個兄弟姐妹裡就他一個男孩。
也許他也不想讓家庭過得辛苦,可是他真的不知道怎樣去改善,他從小就沒有得到過有效的鍛鍊。
我知道他這一輩子過得沒有價值感,所以他沉默寡言,他連自己都不認同自己,僅僅就是這一點,他心裡就是很苦的。
何況他經常還要遭受我的一些指責和不滿,也許他的心裡就更苦了。
年老的他不知道怎樣排解自己的生活苦悶,於是他找到了網絡這個發洩口。
至於抽菸,對一個從小被慣著沒有吃過苦,年輕的時候又沒有努力去奮鬥過的人,他能有多強的意志力去戒掉這個菸癮呢?
那一刻我決定原諒他了,讓他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不要再去埋怨他,不要再去指責他。
03 愛,是這個世界最偉大的力量。
麥家回憶過去的傷害,他說,
誇大了,一定是誇大了。
是的,當我們年幼的時候我們所受到的那些傷害,那些傷痛,記憶會選擇把它們無限放大。
麥家說,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會變成你的財富,它有兩面性。
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雖然年幼的時候過得比較辛苦,但同時也鍛鍊了我的獨立性,成年之後,我覺得我一個人像是活成了一支戰鬥隊伍。
麥家的父親走了,他說,
自己的心有一個角是破損的,寫《人生海海》是想彌補這個角。
我想我的心也有一個角是破損的,但是我比麥家更為幸運,因為我的父親還在世,我有比他更多的方式來彌補這個角。
北京大學的教授陳小明說,
麥家的風格一直都是硬到底,但是這本《人生海海》的結尾可以明顯感覺到,他放鬆了。
他用歸家用愛來和解了自己曾經的剛硬。
這個世界最偉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愛可以化解仇恨,可以帶來和平,是跨越人種、性別、語言的最偉大的力量。
麥家找到了這個力量,而我也被這個力量所喚醒。
我想閱讀讓我又有了更深一層次的含義,那就是不斷地帶來更豐沛的感情,行走在這個世界上。
當內心被豐沛的感情所滋養,他就不會匱乏,不會焦慮,不會沉迷,也就不會對社會,對他人充滿敵意。
感恩閱讀!感謝您的閱讀!
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陳言是也,看清目標選擇走持續精進的道路,希望成長路上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