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臺上,有的機器人在烹飪馬橋豆腐乾,有的機器人在跳操,有的機器人則在巡邏……11月19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正式拉開帷幕,閔行區攜東方智媒城、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光華創意街區、七寶古鎮等區內代表性文創園區和文創企業亮相,以「閔行最上海」之名向觀眾推介最新項目和最潮產品。
據悉,本屆長三角文博會共有1011家文化產業領軍企業、重點企業、行業協會積極參展,參展商數量較去年同比增幅13%,展覽面積達5.4萬平方米,包括綜合發展板塊、海外菁華板塊、文化科技板塊、數字創意板塊、授權交易專題展和文創生活專題展。
文化+智媒,引領視聽文創新風潮
作為本屆展會的首個發布活動,落戶閔行區浦江鎮的東方智媒城項目吸引了眾多展商、觀眾和媒體的目光。東方智媒城項目佔地約400畝,總建築面積約80萬平方米,項目預計於2021年開工建設,「十四五」期間全部建成。該項目以「共享」、「智慧」、「活力」為三大核心理念,提供專業且一站式音視頻內容製作的共享平臺與服務體系,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成就具有國際品牌影響力的綜合性音視頻產業聚集區,致力打造一個上海、中國乃至全球的標誌性智慧媒體城。
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已連續三屆獨立參展。在本屆文博會上,基地公布了新一期1.2萬平方米體量的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對標疫情防控新常態下的網絡視聽產業發展新要求,賦能區域相關產業集聚和高質量發展。新的公共服務空間功能上涵蓋IP創意孵化、高品質視聽產品後期製作、直播電商綜合服務、MCN實訓空間、內容審核服務培訓等網絡視聽產業發展所急需的共性服務需求,總投入超過1億元,各個功能板塊將於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陸續投入使用。
智能+生活,引燃文化科技融合新時尚
在閔行綜合展臺,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攜達闥科技、高仙機器人、康力優藍、鯨魚機器人、現代機器人等龍頭企業,帶來多款最新研發的機器人產品,現場構建了清潔、烹飪、迎賓、諮詢等多種應用場景,用智能科技點亮文創生活,為閔行區的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開啟了新旅程。
只見,展臺上康力優藍的愛樂優膳養大師家用功能型機器人,正在認真烹飪馬橋豆腐乾……當馬橋豆腐乾邂逅AI廚神,人工智慧邂逅傳統美食,是不是令人垂涎三尺?吃得太飽,也不用擔心發胖,趕快隨鯨魚機器人開發的AI Module系列積木機器人一起來跳支舞吧,既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妙,又可以收穫健康的體魄。
喜馬拉雅作為國家高度重視的新經濟龍頭、新媒體獨角獸企業,則帶著全新的24小時城市書房亮相本屆展會,為書香城市建設注入了前衛科技。除了傳統的書櫃和閱讀區,還增加了喜馬講書、大咖精選、定點暢聽、有聲明信片等特色項目。傳統圖書館與現代科技的融合疊加,呈現給觀展市民更多數位化與智能化的全新豐富體驗,貼心設置的便民服務點,更為城市居民帶來了生活便利。
非遺+集市,引入美好生活新場景
在閔行綜合展臺的傳統文化區,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敦煌牌限量版雪之舞琵琶和二胡,在剛剛驚豔了2020上海國際樂器展和第四屆上海國際時尚消費品博覽會之後,又來到了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與閔行非遺傳承人楊生美創作的宋代《清明上河圖》汴河客船和明代沙船微縮模型以及王震華創作的微縮古建築營造技藝天壇祈年殿和趙州橋一起,為市民提供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體驗。集市風情區則匯聚了剛剛參加了進博會的杏家香囊和九和堂的多款香囊和香佩伴手禮,來自麥可將文創園的紙箱王特色文創產品,以及雍高諮詢帶來的正百歲系列薰香和香爐產品。
千年上海看七寶。此次文博會上,七寶古鎮以「魅力文創、精彩生活」為主題獨立參展,展示古鎮的民俗文化衍生品,為市民提供古鎮集市的觀展體驗。令竹、藝術的味道、海上文創、木兮、賞心院、七寶熊貓酒等6家文創單位帶來78件文創單品。
文創+街區,引出區域創新驅動新路徑
光華創意街區作為獨立參展商,在長三角文博會平臺首次亮相。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大形勢下,光華路被列入閔行區16個成片區域轉型升級地塊,獲得了重生的契機,在「十三五」期間逐漸蛻變成為上海「創意街區」、上海「區域整體轉型」試點,閔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名片。文博會現場,光華文創街區冰希黎(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高誠創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袁野黑紫砂工作室、上海覺織實業有限公司4家特色企業參展,展示屬於中國本土的香氣語言和靈性的針織設計,科技與創意結合的酒類IP,詮釋黑紫砂豐厚獨特的非遺文化價值和背後堅守的匠心精神,從而展現街區在文創、智造、非遺、科技等領域的不同側重。
接下來幾天,閔行區綜合展臺還將推出非遺項目顓橋剪紙互動示範、民族樂器表演、香道文化演示等多種文化創意活動,與到場的觀眾一起分享文創的樂趣,感興趣的展商和市民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