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看變化|專訪汶川縣 專訪汶川縣委書記:看汶川從「無憂城」到...

2020-12-14 四川發布

四川發布客戶端消息8月27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阿壩州汶川縣。獲評天府旅遊名縣一年後,「黑馬」汶川展現了從「無憂城」到「無憂地」的躍升。這一年來,汶川旅遊發生哪些變化,如何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旅遊建設,未來又有怎樣的藍圖規劃?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表示,汶川當自強,不負國人恩。

汶川去年獲評天府旅遊名縣,算是一匹「黑馬」。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汶川縣是如何規劃的?

張通榮:我個人覺得這個「黑馬」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汶川當自強,不負國人恩」。汶川能夠成功獲評天府旅遊名縣,有災後重建來自全國的力量,有脫貧攻堅來自對口援助的力量,有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汶川發展的社會力量,更有汶川老百姓自強不息、團結奮鬥的力量,這幾個力量匯聚在一起才有了汶川的這塊「名縣」招牌。

在這場新時代旅遊發展「大會戰」中,汶川沒有將「天府旅遊名縣」作為招牌來看,而是作為汶川旅遊的「發展路徑」來看。

改變的價值在於推動轉型,轉型的決定因素在於人民的奮鬥精神,汶川人上路了。經過災後重建,汶川人民有了好房子、好身子、好日子,老百姓自發地有了搞旅遊的想法。因應災後重建基礎設施向前推動,因應災後產業轉型,也回應老百姓的期待,我們提出了汶川災後重建發展的一個新思路:「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康養)」。

汶川按照「+旅遊」的發展思路,修路的時候考慮交通+旅遊,綠道該怎麼修、綠化該怎麼做;在做文化的時候,不會就文化而做文化,堅持文化+旅遊;做農業產業布局和第三產業,都將「+旅遊」真正做實。「+」號放前放後會使它的內涵發生深刻變化,因為僅僅一個旅遊部門帶動不了整個產業門類。

第一階段我們提出要發展康養,但概念太大、太宏觀了。第二階段做生態旅遊,外界還是覺得是個泛化的概念。第三階段我們提出要建設生態康養旅遊,呈現給全國人民一個慢生活度假區,創建以「無憂地·慢生活」為內涵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戰役,便在汶川正式打響。康養經濟規劃、康養旅遊標準、康養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康養產業業態布局、文旅項目攻堅年的奮鬥歷程由此書寫在了汶川大地。

汶川南澇北旱,南邊是以川西文化為主,北邊是以羌文化為主,硬把這些差異很大的東西拉在一塊兒是不可能的,資源也不允許。因此,我們就在南邊建生態頤養目的地,北邊建特色體驗目的地。

我們連續四年把旅遊作為主題年。2017年是康養旅遊經濟的規劃和標準制定年;2018年是康養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年;2019年是康養旅遊經濟業態布局年;2020年是文旅項目攻堅年。汶川榮獲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是國家制度優勢支撐下,汶川人民奮鬥出來的。

2019年,汶川接待遊客627萬人次,旅遊收入28.73億元,旅遊從業人員2萬多人,旅遊業對GDP的貢獻達到了17%。2019年老百姓人均收入1.4萬多元,旅遊的直接貢獻有38%。

這一年汶川旅遊都有哪些變化?

張通榮:一年來,汶川付出多收穫也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森林覆蓋率保持56.85%,高出全省平均值18%、高出全國平均值33%,岷江流域出境斷面水質常年保持II類標準,通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全省排名第8。加快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建設,完成造林1萬餘畝、建設綠道40公裡,特色竹景觀帶初步建成。水磨鎮榮獲「省級森林小鎮」「熊貓生態小鎮」稱號。縣域經濟不斷壯大,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64億元,增長6.2%;實現旅遊總收入28.7億元,增長14.9%;遊客接待627.78萬人次,增長11.5%;「汶川三寶」通過旅遊帶動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汶川甜櫻桃」成功申報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大土司黑茶」等旅遊產品深受市場歡迎,通過家國情懷培訓經濟帶動,映秀鎮「七村一社區」集體經濟分紅達160萬元。城鄉融合不斷推進,堅持「小巧玲瓏·精美精緻」的城鎮建設方略,建成「智慧城市」展示系統、縣城出入口文化廣場,完成健康綠道8.5公裡,無憂·紅輪橋、無憂·玉輪橋遙相呼應,全縣居民健康綜合得分91.23分,總體幸福感得分90.26分。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積極融入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大九寨·大熊貓·大遺址·大茶馬古道聯盟,與省博物院和三星堆、金沙遺址、武侯祠博物館建立「古蜀文明·溯源聯盟」,實現合作共贏。與清華大學、中央民大附中、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等院校合作,為文旅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吸引各類社會資本來汶投資興業,與紫坪鋪開發公司等籤訂合作協議7個,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84億元。組建汶川星禹文化公司,創新舉辦熊貓O2生態音樂季;盤活經營性國有資產,引進青山文化旅遊公司開發蘿蔔寨景區;利用原映秀客運中心閒置地塊,開發「熊貓思泉」山泉水。內部形象不斷提升,建立旅遊市場綜合監管「1+3+N」新機制,在各鎮成立旅遊志願者服務隊,積極開展各類安全旅遊、文明旅遊宣傳活動,為遊客營造良好的旅遊秩序。推進「文明四風」「感恩情懷培育」「三恩教育」,開設「無憂·時間銀行」,搭建愛心服務新平臺,引導幹部群眾爭做勤勞、善良、感恩的汶川人,汶川旅遊安全期待度、旅遊便捷期待度、旅遊體驗期待度、旅遊服務期待度全面提升。

說到最重要的變化,不得不提汶川對於產業的培育。原來汶川的產業是以工業為主。天府旅遊名縣與我們的災後重建有關聯,更與老百姓現在的旅遊有關聯。中央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重慶作為汶川旅遊客源的大市場,老百姓也看到了機遇,將未來的希望聚焦到了這兩個大市場,整個產業就跟著成都和重慶客源市場在布局。我認為,汶川要成為成都和重慶的衛星城市,而且是眾多衛星城裡最閃亮的那一顆。

今年汶川將「無憂城」的提法擴展為「無憂地」,是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無憂城」和「無憂地」比起來更加注重哪些方面?

張通榮:從漢武帝設置汶山郡,到蜀漢大將姜維在此駐防,從紅軍長徵精神的播撒,到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根植,在2200年的郡縣史上,汶川這片土地雖然歷經磨難、飽經滄桑,但依舊欣欣向榮、生生不息,這座「無憂城」巋然挺立在岷江之畔。

按照省委建設「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和州委「支持汶川建設生態康養旅遊示範地」等一系列決策部署,汶川提出高質量創建以「樂活、環保、休閒、養生、靜居」為內涵的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發展目標。

汶川因大地震而出名,很多人到汶川旅遊的時候,第一個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從一個曾經發生過大災難的地方變成「無憂地」,要解決的問題是非常系統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安全、整個交通系統的安全、整個地質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產業安全,要「四位一體」構建汶川整個「大安全」,而不是局部的安全。在此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要提供無憂的環境、無憂的服務,有無憂的文化,更有無憂的產品。所以,從「四位一體」來構建的「無憂地」,不是一個小小「無憂城」所能概括的。總而言之,「無憂地」就是要讓生在汶川的人、關心汶川的人、來到汶川的人以各種「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調節與放鬆,住得無憂、行得無憂、吃得無憂、購得無憂、玩得無憂,從而達到心情無憂,實現全身心放鬆,以體驗的方式感悟美好生活的汶川年華,達到生命康健、體能恢復的目的。

汶川交通便捷,對汶川吸引遊客,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是一個優勢條件,同時也對旅遊目的地打造構成了明顯的挑戰,汶川是如何發揮優勢,避免不足,開展好旅遊目的地建設的?

張通榮:我們給全中國人民,包括重慶和成都特大城市的遊客提供有溫度的服務,讓他們到了汶川慢生活度假區以後,能夠從農產品、旅遊產品,以及講信用、講品質的服務中感受到「回饋」。讓所有到了汶川的人都能感受到,汶川人的心跳跟國人的心跳是一樣的。

汶川獨佔「大地震遺址、大禹故裡、大熊貓」三席,也讓汶川旅遊在整個四川大旅遊市場中持續發出「三束光」,即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標註的家國情懷之光,大禹精神、古羌文化標註的歷史文化之光,熊貓家園標註的生態文明之光。可以說,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汶川優勢獨特、大有可為,必將在新一輪旅遊發展中搶佔先機。汶川將全面融入川西北阿壩生態示範區建設,以全域旅遊為抓手,牢牢把握「樂活、環保、休閒、養生、靜居」十字內涵,在產品和服務上下功夫,致力於把汶川建設成為成渝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汶川旅遊將來的發展藍圖,或者說方向是什麼?

張通榮:在充分分析汶川優劣勢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建設「無憂地、慢生活」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通過培訓經濟、康養經濟布局,以及特色體驗、特質服務,讓人留下來、慢下來、住下來。這個發展過程中,既要有遊客的感受,更要有我們民眾的感受,這才是造福的舉措。

未來我們將堅持聚焦「大禹故裡、熊貓家園、康養汶川」形象定位,在發展理念上積極創新,啟動《汶川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提升工作,推進與縣域各專項規劃有機融合,實現全方位統籌銜接。在「兩大目的地·兩大內環線」布局上力求突破,承接落實《汶川縣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行動計劃》,實現鄉村景區化、城市景區化、園區景區化。在「旅遊+」上豐富載體,大力發展文化、鄉村、體育、研學等方面旅遊,實現全產業融合發展;在基礎配套上築牢根基,推進「文旅攻堅項目年」建設,全面開展全域旅遊環境整治行動,實現全要素提升服務,提供「四個巴適」(即遊客吃得巴適、住得巴適、行走得巴適、玩得巴適),做好「五個+旅遊」文章(即文化+、體育+、農業+、林業+、交通+),確保在新一輪的旅遊發展中搶佔先機;在宣傳營銷上推陳出新,創新使用新舊媒體信息傳播機制,擴大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友好市縣等區域合作,實現全角度精準營銷。

四川發布客戶端記者 宮小昀

來源:四川發布

相關焦點

  • 交出天府旅遊名縣「成績單」 四川汶川縣委書記講述汶川變化
    經過一年發展,這裡建設了哪些文旅新業態?如何用好「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助力當地鄉村振興建設?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8月27日,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向記者講述汶川如何從「無憂城」向「無憂地」躍進。
  • 看見汶川:無憂新生
    從抗震救災,到災後重建、脫貧攻堅,再到發展振興,汶川的新生之路上,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過去六年裡,汶川農村居民和貧困戶的收入增長超過全國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以教育培訓產業為例,布局兩年以來,培訓經濟發展已為映秀鎮的老百姓帶來1.8億元的收入,漁子溪村也實現1100萬元的增收,漁子溪村的村集體收入亦實現從0到年入160萬元的質變。
  • 汶川地震明星官員今何在 一人曾遭舉報發國難財
    汶川·副縣長升縣委書記張通榮  一度傳言「被抓」而兩次掉淚   觀海解局注意到,今年4月22日,四川省委組織部通過四川在線發布21名領導幹部任前公示。其中,現任阿壩州發展改革委主任張通榮擬任汶川縣委書記。
  • 生態良方 治療汶川環境「頑疾」——汶川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是今年汶川縣全力破解的「四困」之一。為此,汶川縣圍繞生態主體功能區定位和地處岷江上遊的地理屬性,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凝聚合力、夯實「底色」,用「生態畫筆」治療汶川「生態頑疾」。據了解,近五年來汶川縣新增人工造林面積6萬餘畝,封山育林面積約38萬畝,森林撫育面積約2.7萬畝,低產林改造面積約0.66萬畝,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約6.28萬畝,已建成2萬餘畝竹林基地。通過開展乾旱河谷造林、發展楓香樹產業、通道綠化、景觀綠化提升等項目,極大改善了生態環境,助推了汶川「無憂地」建設、生態全域旅遊發展。
  • 全國網媒視頻主持人專訪永泰縣委書記林強
    全國網媒視頻主持人專訪永泰縣委書記林強 2014年06月07日 21:23:16 7日下午,首屆網絡媒體視頻主持人「清新福建」生態行公益活動採訪團一行赴永泰縣城,對永泰縣委書記林強進行專訪,深入了解永泰的「綠色崛起」之路
  • 阿壩州汶川縣:多力齊發 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日,迎來了2020年的三伏天,這也就意味著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開始了,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來到四川汶川避暑的遊客逐漸增多,大家都紛紛前往「成都後花園」—汶川盡享無憂地·慢生活。2019年4月,汶川成功將「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攬入懷中,成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
  • 四川汶川縣:齊聚無憂花果山 徒步越野採櫻桃
    5月30日,2020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分會場暨汶川甜櫻桃採摘節配套活動——「2020汶川無憂花果山櫻桃徒步活動」,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灞州鎮舉行。此次活動由汶川縣人民政府主辦,汶川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承辦,活動以深入貫徹「運動康養·生態頤養·老年文養」汶川城市定位為核心,促進汶川縣體旅融合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擦亮汶川「天府旅遊名縣」金字品牌,落實汶川縣委、縣政府天府汶川生態康養慢生活度假區建設。
  • 成都周邊8個全家出遊的好去處一路風光美如畫(汶川篇)
    汶川汶川特別旅遊區汶川特別旅遊區是一個大的範圍,由映秀和水磨古鎮組成,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後特別開發的紀念性和文化主題景區。映秀作為大地震時的重災區,如今保留著震源點、漩口中學遺址等地震原貌;水磨古鎮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融區,藏羌人文風情濃鬱。
  • 四川汶川甜櫻桃,百姓心中的「無憂果」
    產業基礎不斷夯實,邁步進入發展快車道汶川縣歷史上是中國櫻桃的主要產區之一。1990年,汶川從大連市農科所引進紅燈、13-38、紅豔、那翁等十幾個甜櫻桃品種,在綿虒、威州片區的河谷、半山進行栽培試驗並獲得成功,2000年,汶川縣逐漸引進美早、拉賓斯、先鋒、早大果等20多個品種,並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經過多年發展,種植面積已達2.7萬畝,2020年產量9180噸,直接銷售收入4.87億元,目前品牌價值為5.26億元。
  • 應急管理部調研組到汶川縣開展防汛抗洪和山丘地區人員轉移避險...
    (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楊光富 餘昆)10月26日,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員張家團率領調研組到汶川縣開展防汛抗洪和山丘地區人員轉移避險調研工作。強調,要不斷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堅決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 汶川縣舉行黨政領導幹部讀書班開班儀式
    (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顏威 康建禹)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質量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州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和省、州讀書班精神,進一步夯實政治理論根基,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奮進力量、搶抓發展機遇,推動汶川全方位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推進汶川第三次創業。
  • 四川省民族地區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在汶川縣正式啟動
    7月15日,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汶川縣隆重舉行民族地區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啟動儀式。此次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程線上直播。啟動儀式由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協辦,四川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阿壩州衛生健康委、中共汶川縣委、汶川縣人民政府承辦。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徐旭出席啟動儀式並講話。
  • 汶川縣石紐山,從以訛傳訛到定點塑造
    漢元鼎六年(前111),在岷江、涪江上遊冉駹地置汶山郡,領綿虒縣(治今汶川縣)、廣柔縣(治今北川縣)、汶江縣(治今茂縣)、蠶陵縣(治今疊溪)、湔氐縣(治今松潘縣)。三國蜀漢時又新置白馬縣(治今松潘縣)、都安縣(治今都江堰市)、平康縣(治今黑水縣)。從這個行政區劃和歷史地理、自然地理來看,廣柔縣都不可能隔著其他縣「飛管」到今汶川縣、理縣地。
  • 汶川大地震
    [新文化]汶川羌族文化煥發新活力 圖②:5月9日,汶川縣蘿蔔寨,羌族婦女正在製作傳統手工羌繡製品。
  • 08年後的汶川,如今重建發展迅速
    說到汶川,可以說是全國知名度最大的一個地方了,發生在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可以說是記憶尤新,這是我國21世紀以來最大的地震也是傷亡最多的地震,在汶川,其實有一道非常獨特的風景線,那就是在縣城裡面就能看見海拔4000多米高的雪山,風景非常的好。
  • 走進雲朵上的汶川,給你清新一夏:四川周邊城市遊好去處
    導讀:在這篇文章中,您將欣賞到汶川縣城的風光,學習到汶川縣城內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識,以及採採卷耳根據自己的旅行體驗總結的實用攻略:其中包含夏季縣城旅行四大看點和疫情期間旅行提示哦。這裡小夥伴們可能比較好奇:看你不斷提到「雲朵上」,是為什麼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羌族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汶川縣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這裡世代居住的羌族人民確實相當多,所以縣城內的羌族文化元素也隨處可見,汶川被稱為「雲朵上的」,確實很形象。採採與某狗要攀登的「雲朵上的汶川」,其實是一條登山健身步道。
  • 我們一起懷念,在汶川地震犧牲的中國軍人!
    今天是2020年5月12日,我們一起懷念,那些在汶川抗震中犧牲的中國軍人。 邱光華機組 2008年5月31日下午,邱光華駕駛一架米-171運輸機直升飛機在執行運送第三軍醫大學防疫專家到理縣的任務。
  • 汶川縣召開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工作安排部署會
    (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楊光富 餘羌)9月22日,汶川縣召開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工作安排部署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整治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全國、全省、全州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對全縣整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縣委副書記、縣長旺娜出席會議並講話,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會代理主任王應強,副縣長候治強參加會議。
  • 緬懷512:汶川地震十二年
    十二年前的今天,位於四川的汶川縣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震中無數樓房倒塌,造成數十萬的傷亡。該地震為新中國成立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時隔十二年,當初千瘡百孔的汶川早已恢復了生機。
  • 汶川縣十四屆人民政府召開第67次常務會
    (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楊光富 餘羌)11月27日,縣委副書記、縣長旺娜主持召開汶川縣十四屆人民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汶川縣審計局關於汶川縣2020年三季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報告》《汶川縣政府投資項目服務中心關於項目精準管理工作開展情況的報告》《中共汶川縣委汶川縣人民政府督查督辦室關於汶川縣2020年災後恢復重建暨文旅項目攻堅年項目推進情況的報告》《汶川縣檔案館關於報送17個重點項目指揮部檔案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汶川縣創建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近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