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汶川:無憂新生

2020-12-23 中國經濟時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8)

本報記者 張一鳴

汶川,地處川西北高原,是內陸地區進入民族地區的交通樞紐站。過去的十二年,汶川向上而生,在震後的廢墟中堅毅地站立起來,蹚出一條「無憂新生」的蝶變之路。

新生

12月15日,北京,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發布,四川省阿壩自治州汶川縣連續兩年入選,成為報告中唯一的縣級案例。

十二年前,一場大地震,讓汶川舉世矚目。十二年後,廢墟中新生的汶川,以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十層樓高的摩天輪聳立在映秀鎮漁子溪村的村口,修葺一新的漁子溪美麗新村已經成為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培訓基地的十大體系之一,一些人在培訓後成為基地的講解員。

從抗震救災,到災後重建、脫貧攻堅,再到發展振興,汶川的新生之路上,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過去六年裡,汶川農村居民和貧困戶的收入增長超過全國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以教育培訓產業為例,布局兩年以來,培訓經濟發展已為映秀鎮的老百姓帶來1.8億元的收入,漁子溪村也實現1100萬元的增收,漁子溪村的村集體收入亦實現從0到年入160萬元的質變。

在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眼裡,2016年是汶川縣跨入發展振興階段的關鍵年份,當地率先在全國提出創建「全民健康示範縣」,開啟邁向全民創造健康的實踐之路,將「讓老百姓住進好房子、擁有好身子、過上好日子」作為奮鬥目標。

張通榮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坦言,健康汶川,不僅是一項惠及百姓、造福社會的民生工程,更是引領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在實踐過程中,汶川把「大健康」理念融入到治縣理政全過程,構建起「發展健康經濟、營造健康環境、培育健康文化、倡導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五大體系,脫離傳統意義上的衛生健康,肩負起對老百姓健康守護責任的擔當、對汶川經濟轉型的擔當、對公共服務提質增效的擔當。

2016年以來,汶川縣四次榮獲四川省的縣域經濟先進縣,並成為四川省的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我為汶川、汶川為我,身為汶川人、樂在汶川中」在汶川人的微信朋友圈裡刷了屏。

國家支持、外省市幫扶、社會愛心人士投入,老百姓的主體力量,共同推動汶川向上而生。

張通榮說,汶川承接著全國人民的大愛,沒有祖國給予的第二次生命,沒有全國人民給予的力量,就沒有汶川從悲壯走向豪邁的過程,所以「汶川當自強,不負國人恩」。

蝶變

汶川地震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汶川的災後重建,上車前拉著張通榮的手說,「你這個縣委書記和別人不一樣,汶川不能停留在災後重建和脫貧攻堅層面,更要闊步邁入新時代。」

張通榮把這句話記在心底。大步走在邁入新時代路上的汶川,在「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康養)」的發展路上,堅毅地奔跑向前。

2020年,汶川縣已累計建成產業基地20.65萬畝,康養旅遊產業快速增長,全年預計接待遊客675萬人次,同比增長7.5%,實現旅遊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77.8%,創造了以全域旅遊帶動產業結構調整、群眾脫貧致富新路徑。

12月的寒冬裡,漁子溪村的老百姓在空閒的時候會點起篝火,排練極具當地民族特色的「鍋莊舞」,老百姓要為前來旅遊的遊客們呈現一場全新的旅遊體驗。

康養旅遊已經成為當地發展的重要方向,以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所標註的家國情懷之光、熊貓家園所標註的生態文明之光、大禹故裡和古羌文化所標註的歷史文化之光為主的「三束光」,照耀著汶川全域旅遊產業大格局的成長之路,推動促成了汶川成功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四川省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四川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張通榮坦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老百姓,很容易形成固有思維,只有讓老百姓從「要我發展」變成「我要發展」,才能找到地方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基於此,汶川縣委提出了「縣為民造福、民為縣立業」的汶川價值觀,讓老百姓主動參與到全縣發展的大格局中,做一名勤勞、善良、感恩的汶川人。幫助老百姓轉型,首先要讓他們主動改變認知,「家風、校風、民風、政風」文明四風建設悄然改變了群眾的行為習慣;其次要有推動老百姓創業就業能力提升的平臺,對老百姓進行產業培訓;最後還要有社會資本的力量,比如金融的力量,為地方發展提供支撐。

歷經十二載,「災難汶川」已轉向「幸福汶川」,健康、幸福、無憂已成為汶川新的名片。

汶川的街道變漂亮了,縣城裡的人越來越多,老百姓發現房價漲了,從六年前的每平方米兩千元,增長到現在的每平方米六千元,要想在縣裡買一個院子,以前只要十萬元,現在六十萬元都不會有人願意出售。

張通榮說,汶川的無憂源於黨的溫暖,源於地震中對生命的尊重,源於舉國動員的強大力量,源於災後重建和發展振興中手足之情的人性光芒。

「不念過往,不懼將來。」大難後的汶川終獲「無憂新生」,汶川縣已經成為汶川人溫暖的家,老百姓無憂於未來,昂首走向新時代。

相關焦點

  • 08年後的汶川,如今重建發展迅速
    說到汶川,可以說是全國知名度最大的一個地方了,發生在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可以說是記憶尤新,這是我國21世紀以來最大的地震也是傷亡最多的地震,在汶川,其實有一道非常獨特的風景線,那就是在縣城裡面就能看見海拔4000多米高的雪山,風景非常的好。
  • 走進雲朵上的汶川,給你清新一夏:四川周邊城市遊好去處
    導讀:在這篇文章中,您將欣賞到汶川縣城的風光,學習到汶川縣城內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識,以及採採卷耳根據自己的旅行體驗總結的實用攻略:其中包含夏季縣城旅行四大看點和疫情期間旅行提示哦。進入汶川,很容易看見險峰上的這兩個標誌建築(具體是什麼建築,後文揭曉)。
  • 電影《一百零八》聚焦汶川地震,重現108「羅漢娃」的故事
    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十二年了,對於四川人來說,這是一輩子都難難以忘懷的記憶。近日一部關於汶川大地震題材的電影一百零八即將問世。電影取材於地震期間四川德陽什邡市羅漢寺真實發生的事件。吳京在汶川大地震時作為志願者在羅漢寺內呆了7天,親眼見證了108「羅漢娃」出生的全過程,同時吳京還是108個寶寶其中一個孩子的乾爹。
  • 交出天府旅遊名縣「成績單」 四川汶川縣委書記講述汶川變化
    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8月27日,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向記者講述汶川如何從「無憂城」向「無憂地」躍進。記者:汶川去年獲評天府旅遊名縣後,有人將汶川稱作一匹「黑馬」。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汶川縣是如何規劃的?
  • 一年看變化|專訪汶川縣 專訪汶川縣委書記:看汶川從「無憂城」到...
    獲評天府旅遊名縣一年後,「黑馬」汶川展現了從「無憂城」到「無憂地」的躍升。這一年來,汶川旅遊發生哪些變化,如何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旅遊建設,未來又有怎樣的藍圖規劃?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表示,汶川當自強,不負國人恩。汶川去年獲評天府旅遊名縣,算是一匹「黑馬」。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汶川縣是如何規劃的?
  • 512汶川地震紀念日,讓我們一起為災難中罹難的人祈福!
    你是否還記得12年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這是一個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得日子,那一天,汶川發生8.2級大地震,這是建國以來,僅次於唐山大地震的特大災難。許多年後,聽一個同事講起汶川地震,他說當年他去參加過救援志願者,當時他們到達汶川已經是十幾天後。
  •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朋友圈_2020年汶川大地震紀念句子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朋友圈_2020年汶川大地震紀念句子,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汶川地震緬懷,汶川地震紀念同胞,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公務員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
  •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時間:2020-05-12 09:38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2008年,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
  • 512汶川地震紀實
    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震不垮的汶川精神從救災到重建,從震後到振興,從悲痛走向豪情……汶川地震
  • 四川汶川甜櫻桃,百姓心中的「無憂果」
    汶川是少數民族自治州縣,也是四川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域內日照充沛、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良好,孕育出有「雲端上的紅寶石」之稱的汶川甜櫻桃。它居「汶川三寶」之首,果實外觀豔麗,酸甜適口,營養和保健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2009年汶川甜櫻桃被農業部評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以來,已逐漸成為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是汶川人心目中的「感恩果」「無憂果」「致富果」。
  • 當年汶川大地震中,丟下學生優先逃跑的「範跑跑」現在如何?
    提及汶川地震,至今令人痛心。地震不過數幾秒,然而留下的疼痛卻是歷時彌新。無數鮮活的生命,因汶川地震而喪生,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汶川地震這道傷疤,歷時數載也難以癒合。地震中感人的事跡也是為人所稱道,不過,也有一群人,因為汶川地震至今被人議論。當年汶川大地震中,丟下學生優先逃跑的「範跑跑」,現在的情況又如何呢?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
  • 成都周邊8個全家出遊的好去處一路風光美如畫(汶川篇)
    汶川汶川特別旅遊區汶川特別旅遊區是一個大的範圍,由映秀和水磨古鎮組成,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後特別開發的紀念性和文化主題景區。映秀作為大地震時的重災區,如今保留著震源點、漩口中學遺址等地震原貌;水磨古鎮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融區,藏羌人文風情濃鬱。
  • 當年因汶川地震嫁給獻身恩人的22歲少女,12年過去了,如今怎樣
    我們都知道汶川地震帶來了很多災難,有些人通過為他人訂正,而且走出了自己新生的生命,但是有些人永遠都困在了那場災難之上。有些人痛哭,有些人歡喜若長,這都是大自然給予的,而在中間,我們也得到了許多的故事,媽媽將自己的寶寶護在體下,而最後的話語是,媽媽愛你,有老師將學生護在桌子底下,最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今天要說的就是當年在汶川大地震中被救下的22歲美女,她嫁給自己的救命恩人,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 川西自駕:康定+新都橋+色達+汶川,G318/G317環線
    五一期間的木格措仍能看見雪山,山上相當冷,木格措湖還在飄雪,建議著羽絨服;山腰太陽照射的地方衛衣即可。因每個景點間有景區巴士,故全程走路不算多,木格措湖、紅石灘、七色海是三個比較核心的景點,個人覺得也算是景區的競爭力所在。(更多照片,可通過微博@向陽的魚 查看)
  • 汶川大地震,十二年
    1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十二年了。十二年,意味著什麼?從蹣跚學步的兒童到懵懂少年,從初出茅廬的青澀臉龐到涉世漸深的淺淺皺紋,從花甲之年到垂暮老矣。顯然在樓上的震感要強烈的多……後來,我們就知道了那個讓全世界為之傷痛的地方:汶川。家鄉甘肅,是僅次於四川的受災地區之一,震災造成遇難365人,受傷10158人,緊急轉移安置179.7萬人,所幸家鄉臨洮縣除了一些房屋倒塌,並無人員傷亡。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我們該用什麼去面對汶川地震?汶川十年祭的時候,白巖松曾說:「我不願意看到我們以敲鑼打鼓和非常反映成就的方式去面對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一個有責任有憂患意識和睿智的媒體人,道出了對災難和傷痛銘記的心聲。汶川地震十二年,從滿目瘡痍、廢墟叢生到廢墟上的崛起和重生,每一個經歷者和旁觀者都有著不同的境遇和感受,無法忘卻並時常在夢裡出現那些畫面,成為了十二年裡不可磨滅的印記。十二年的時光,容顏改變、日漸蒼老而去的人們,會在不經意間忘掉很多人和事,畢竟生活還得前行。
  • 汶川地震遺址上的愛情:「再一次擁有家的溫暖」
    汶川大地震後3年來,青川東河口村民何先通每天清晨都會將妻子、父親、弟弟等12名親人的名字擦拭乾淨,並為亡妻獻上一朵沾著露珠的菊花。何先通指著刻有5000多名青川遇難者名字的石碑告訴記者,「這個祭祀臺下面就是我地震前的家,現在這裡被抬高了整整110米。」
  • 汶川地震十二年,這些故事我們忘不掉!
    這一刻,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山川撫平傷痕,時間撫慰傷痛。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此刻的汶川,正在走向重生與振興。今天也是國際護士節,災難和守護彼此交織,特別是在全球疫情的當下,激發著我們持續感悟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