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道以池坊派歷史悠久,具有五百餘年歷史。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擔任日本推古天皇的攝政指導政治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國(隋)建交,努力將大陸文化傳入日本,小野妹子為盡力將日本佛教興盛起來,而致力研究佛教時,兼學佛教用花。回日本後,居住在六角堂池坊,把中國佛教的佛前供花蓬勃發展,並迅速傳播,形成了插花花材量少的「活植物花材」造型藝術。
日式花道有的作品簡約至極,禪意濃濃,有的清新雅致,小家碧玉,有的自由奔放,行雲流水,殊不知日本花道流派多達400多個!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我們熟知的流派比如池坊、小原流、古流和草月流...
按照主要風格可以分為立花、生花、盛華、投入花、自由花。
日式花道的主流是對於花來說,視花為人,以鄭重愛惜之心對之。
花人了解花們的喜好個性,並在插花時一一關照到:松枝的皮容易乾燥,要在水裡浸泡一夜之後再插;
菊花很討厭金屬氣味,用剪刀剪枝的話,就沒法長久保鮮了,得用人手去折,折的時候,還要注意去掉影響水分吸收的表皮;
辛夷一旦開花,一天時間就會枯萎,所以要在它仍是花蕾時就用其插花,才能慢慢欣賞辛夷花綻露笑容的樣子。
日式花道以花的盛開、含苞、待放而代表著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強調的是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
花道常說,「一花三季」,初花(初開的花),當季(盛放),餘韻。即便插同一種花,若身處不同花季,要突出的美感也應有所不同。
花道,並非植物或者花的本身,而是表達了「花人」(日本把花道流派花藝師稱為花人)弄花時那一刻的內心寫照及創作。
日式花道追求的「靜、雅、真、美、和」意境,在繁雜的生活中讓內心安寧,通過與花交流、與自然交流就能夠獲得寂靜與歡喜。
手拈花朵,手有餘香,這也許就是花道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