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2020-12-16 詩書雅讀

《大秦賦》熱播,有兩個人物堪稱一對活寶,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西周君,一個是東周君。兩人年紀差不多大,性格特點也極其相似,都是:倚老賣老,不自量力又十分天真。

(西周君與東周君給周天子請安)

01西周君的拙劣表演

劇中,西周君出現在嬴異人成功逃回秦國,立為嫡子不久。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

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這個西周君,一大把年紀了,頭髮、鬍子都白了,卻犯了個這樣愚蠢的錯誤,為徵伐秦國,大軍盡出,卻將老巢丟在後方。這就相當於一個人雙拳打出,卻將胸膛暴露給敵人,多危險啊!

當聽到秦軍殺向洛陽,西周君驚呆了,立即與六國聯軍回援洛陽,可是已經晚了,秦軍已將洛陽重重圍困,洛陽之命運,已全在秦軍掌控之中。於是,西周君只得與秦軍談判,希望秦軍撤軍了事。他天真的以為,雖然他做了錯事,但是看在「周天子」面上,秦國應該原諒他。

然而,秦軍的要求卻是:

西周君需獻出他轄下的36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少一座城,一寸土,都不可,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但土地歸大秦,若西周君不答應,就打到答應為止。

西周君這才知道,合縱攻秦,是要承擔後果的。大錯鑄成,無可挽回。只好舍國保命,於是答應了秦軍要求。

(西周君與周天子)

02東周君步西周君後塵,結局更慘

公元前249年,東周君也想聯合東方六國攻秦。呂不韋剛剛為相,聽說東周君有攻秦之意,為樹立自己在朝中威名,呂不韋親自率兵討伐東周君。

東周君實力弱,只能指望六國援軍前來相助,他急派人前往六國搬救兵,很快盼來了韓、魏兩國大軍。由於呂不韋只帶了五萬兵,韓、魏大軍足可抵擋,東周君高興壞了,要擺酒慶賀,並想裡應外合,一舉滅呂。

然而誰能想到,局勢很快發生翻轉,韓、魏兩國居然打了起來,原來他們此次援周,名為救周,實則為搶奪周之城池。就在韓、魏內亂之際,秦將蒙驁大軍殺到,韓、魏敗走。呂不韋不費吹灰之力攻下東周城,東周君口中含玉,赤裸上身,跪地請降,800年周朝自此滅亡,乾乾淨淨。

(東周君跪地請降)

這裡不說西周君與東周君如何滑稽可笑,單說時間已經到了春秋戰國末期,為什麼周朝會有兩個君?

03西周君與東周君由來

事情回放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大封諸侯,建立周朝。周朝輝煌約300年後衰落,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進入春秋、戰國混亂時期。

春秋、戰國之時,周天子、周王室一直存在,只不過,存在感很低。它與它分封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發展軌跡相反,人家是改革求發展,方向朝上;它是守舊吃老本,方向朝下。

光守舊、吃老本也就罷了,周王室還自殘自傷鬧內訌。最著名的內訌是公元前441年,周貞王去世之後,四個兒子中的前三個輪番爭搶天子之位,最後三兒子姬嵬勝出,是為周考王。

周考王雖得周天子之位,心有餘悸,他看了看四弟姬揭,害怕姬揭重複昨日的故事,於是在洛陽之西找了塊地,建了個西周公國,讓姬揭去做國主。這相當於在周王室這個總公司之西,設了個分公司。

(要求消滅西周君的嬴稷)

分公司西周公國也不太平,第二代時重現兄弟爭位亂相,當時的西周公國周惠公只好在本國內又拿出一塊土地,給了他的弟弟姬根,又成立了一個小國——東周公國。這相當於周王室的子公司又成立了一家孫公司。

於是,在原先周王室的都城洛陽之內,出現了三國:周國、西周公國、東周公國。從來源看,它們的關係是:父國——子囯——孫國;從政治上看,只有父國國君是天子,後二者是諸侯級別。

此三國,面積都不大。因為周王室自從遷到洛陽後,土地不過六百裡,後來幾經分封,又損失三百裡,只剩下三百裡了。三百裡地再分二國,可想而知有多小!

到了戰國末期,周朝的最後一任天子為周赧王,周赧王把自己的朝堂搬到了西周公國,和西周君一起辦公。可能是周王室那邊太寂寞了吧。

(消滅了西周公國的嬴異人)

04秦國為什麼要滅西周君和東周君?

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實力很弱,七雄中任何一雄都可以滅掉他們,奪取他們土地。然而,由於他們是周武王姬發的嫡系後代,飲水思源,大家都不想先出頭做這種「缺德」事。

但是秦國想法不同。

秦國並非姬姓子孫,與周武王及其後的周天子都無血緣關係。秦國的第一任國主秦非子是周天子屬下的「弼馬溫」,一個養馬的,周孝王看秦非子做事勤懇,將「秦邑」封給了他,遂有秦國。當然,此時的東方六國,也多不是姬姓子孫了,但他們曾經是。

秦國經商鞅變法強大之後,早想東出消滅六國,一統天下。而消滅六國、一統天下就必須滅掉周王室,因為周王室在來源上講,仍是六國之主、六國之父,豈有消滅掉兒子而獨留下父親的。

而且,秦國強大後,東方六國屢次合縱攻秦。東方六國合縱攻秦時,都喜歡讓周天子牽頭,或者西周君、東周君牽頭,這3個老頭子也似乎特別樂意做牽頭的事。每次他們牽頭攻秦,都給秦國帶來諸多麻煩,這讓秦國很討厭。所以滅了他們最省事。

(消滅了東周公國的呂不韋)

消滅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還可以向天下表明秦國之志——一統天下之志,表明他們的決心和勇氣。

這才有了公元前256年,秦軍滅西周公國,奪其36城及人口土地,同時也逼死了在西周公國辦公的周天子周赧王。也有了公元前249年,呂不韋滅東周公國之事實。#電視劇大秦賦#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當筆者得知,《大秦賦》初播之時,便激動了一把:《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觀感很贊,演員基本上都是演技滿滿的老演員,比如段奕宏、辛柏青、鄔君梅、李乃文、張魯一等。畢竟不用看小鮮肉小花旦的拙劣表演,心情自然會舒服很多,再加上這部劇,製作精良,令人忍不住感嘆,2020年快結束了,終於有一部良心劇可以入眼了。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原創:唐封葉|葉話文史公眾號前言秦迷們期盼許久的《大秦賦》終於上演了,讓大家飽了眼福。不過前幾集中出現了東周和西周,把很多對歷史不太了解的觀眾弄糊塗了——西周早就滅亡了,怎麼還有西周呢?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下面我再詳細講解一下東周國和西周國的由來和滅亡情況。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
  • 戰國七雄為何沒人敢動周王室,東周國和西周國又是怎麼回事呢
    那麼,早已名存實亡的周王室,地處中原,實力微弱,本應該是各個國家眼中的一塊肥肉,卻為何直到戰國末期才被秦國滅掉?本來只有巴掌大點地盤的周王室,又為何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呢?周王室能夠苟延殘喘的存活這麼久,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因為周朝的禮法制度。
  • 《大秦賦》之昌平君:平定嫪毐之亂,卻最終背叛秦始皇!
    在《大秦賦》中,嫪毐叛亂的戲份受到了觀眾的關注,並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這場叛亂中,嫪毐指揮叛軍撞開相府大門,呂不韋率眾殺出,雙方激戰。嬴政在雍城舉行加冠大禮,王翦在叛軍經過的路上設伏。嫪毐退守章臺,鹹陽百姓、相府門客、嬴姓宗親等眾人合力在章臺宮剿殺嫪毐叛軍,嫪毐逃出鹹陽。
  • 大秦賦:乏善可陳的秦王情感戲,其實展現了秦王非凡之君的一面
    電視劇《大秦賦》的劇情迎來了一個新的節點,也就是秦王大婚,秦王同時娶了楚女和齊國公主,離其親政的日子也不遠了。《大秦賦》中秦王是如何解決這件事情的,他下詔,秦國君主自他之後,不再立後,而這也是秦王第一次明確在眾臣面前展現自己非凡之君的一面,如何可以成為一統天下的王?秦王給了他們答案,那就是敢為人先,想常人之不敢想,為常人之不敢為。
  • 《大秦賦》中,雄姿英發的春申君黃歇與宣太后羋八子有什麼關係?
    談秦說漢(322) 《大秦賦》中,雄姿英發的春申君黃歇與宣太后羋八子有什麼關係?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各自率兵,在邯鄲城外大敗秦軍,取得中原諸國合縱攻秦以來少有的大勝。春申君黃歇是當代之豪傑,但與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羋八子屬於不同的時期。
  • 《大秦賦》昌平君羋啟逆襲成相邦,取代呂不韋,結局卻背叛嬴政!
    #電視劇大秦賦#文/羅小可由張魯一、段奕宏、朱珠、鄔君梅、李乃文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該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講述了傳奇歷史人物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雖然最後楚王被俘,但將領項燕卻擁立昌平君羋啟為楚王。那麼羋啟明明已經位居高位,為何最後卻要背叛秦王嬴政呢?答案早有伏筆,原來嬴政為了滅掉楚國,不得不罷免了昌平君相邦的職務,還讓他卻安撫楚人的情緒。
  • 《大秦賦》中春申君就那麼死了,黃軒版公子歇的美好,記憶猶新
    雖然真正的歷史,黃歇不可能與宣太后有愛情,但黃軒扮演的黃歇,給人留下了「公子人如玉,陌上世無雙」的感覺。《大秦賦》中的春申君,已然是個老頭子,端莊穩重,他曾聯合五國,作為合縱隊的縱長,進攻秦國,可見春申君在列國間的影響和地位。
  • 大秦賦:忠君愛國、慘死刀下——戰國四大公子之春申君黃歇
    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趙國平原君趙勝(大秦賦:尊賢重士、尊君安國——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兩人被秦昭襄王扣在鹹陽長達十年(由於秦國宣太后是楚國公主,且與春申君黃歇為青梅竹馬,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所以他們在楚國的質子生活較好)。
  • 《大秦賦》中東、西周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後來都怎麼滅亡
    《戰國策·東周策》屢有「東周與西周爭」「東周與西周戰」之類的記載,還有「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的說法,都表明兩個小朝廷之間並未和睦相處。諸大國對於兩周間的爭鬥常欲漁翁得利。《戰國策·東周策》載:「東周與西周戰,韓救西周。
  • 看《大秦賦》必須知道一個問題:統一中國的嬴姓部族從哪來?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劇透梗」也被玩壞了。西周執政的周公在安撫內部,緩解矛盾後,親率大軍東徵,平定叛亂。歷經三年艱苦卓絕的平叛戰爭,彌天大亂被鎮壓下去,參與叛亂的周武王之弟管叔、紂王之子武庚等被殺,周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蔡叔、霍叔被流放。參與叛亂者除被殺死外,被俘者皆被強制離開祖居地,遷徙他處。有的被遷徙至成周(西周東都,今河南洛陽),有的被分給各諸侯國,有的被強制遷徙至邊遠之地。
  • 大秦賦:李斯陽泉君參加楚國國喪,意外牽出楚王室的醜聞
    大秦賦已經播出到公元前238年,在位25年的楚考烈王熊完駕崩,楚國政局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局面。這年,李斯和陽泉君一起趕赴楚國代表秦國參加楚王的國喪。楚考烈王(?所以當了大王后,熊完將其封為春申君,春申君就是咱們平時說的「戰國四公子」,這四個公子在戰國時期很有名聲,楚國的就是春申君,還有齊國的孟嘗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這個報答也是恩厚,和君王一起患難,最後得了那麼大的封賞,關鍵是楚王熊完還比較信任春申君黃歇。但是,楚王熊完繼位後,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沒有兒子,這可急壞了黃歇。
  • 古代的君侯之區別,「君」是泛指稱號,「侯」是爵位等級中的一種
    從夏代起實行分封制,只要有封地者,就稱其君。一般而言,在封號之後再加上「君」二字,以示尊貴,「君」就是在封地封上的最高領袖。因此,「君」只指有封地的人,沒有大小之分。爵士是分等級的,而「侯」是其中之一。據史書記載,在周代以前,已確立「公、侯、伯、子、男」共五爵,稱為諸侯五爵。
  • 《羋月傳》裡羋月深愛義渠君,在義渠君死後崩潰大哭,但歷史正相反!
    說起《羋月傳》大家都不陌生,孫儷的表演可謂深入人心,而《羋月傳》也帶很多人了解了大秦帝國的歷史,這位傳奇的女性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但是歷史和電視劇畢竟是有所不同,那麼歷史上的這位大秦宣太后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她和義渠王的那段情真的那麼動人嗎?
  • 西周滅亡後,兩個周天子的正統之爭
    眾所周知,周平王東遷洛邑是西周過渡到東周的一個標誌性歷史事件,然而從西周滅亡到東周建立的這段歷史時期,周王朝卻出現了兩個周天子,並且為了爭奪正統之位,他們展開了一場鮮為人知的較量,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要想了解這些,我們必須回到那個風詭雲譎的時代一探究竟。
  • 戰國時期君和侯有什麼區別,如商君,武安君,穰侯,文信侯等?
    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讓許多人對劇中的「君」和「侯」有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何為「君」?什麼是「侯」?二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戰國時期,「君」和「侯」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封「君」封「侯」的大量出現是在戰國中期各國君主稱王之後。君、侯爵位均為戰國諸國之顯爵。其實,「侯」與「君」在戰國時是可以互相通用,封君亦侯,侯亦封君,封君包括「君」和「侯」。如:秦相範雎封應地,號應侯,也稱應君。於是,「君侯」一詞應運而生。但是,「君侯」合起來用在某人身上,那麼此人絕對是「非顯即貴」!
  • 從《大秦賦》呂不韋的笑談起,長達二十秒的奸笑,盡顯大秦風騷
    《大秦賦》中,嬴柱正式繼秦王位,然而,僅僅三天便一命歸西,舉國上下哀悼,王宮內白色一片。在此悲傷、哀婉的氣氛下,呂不韋卻偷偷地溜出靈屋,躡手躡腳地來到一間無人的房間內,他先是沉著臉來了個深呼吸,然後,畫面無比滑稽,他笑了。這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奸笑,我計算了一下,從醞釀到結束,足足有二十秒之久。
  • 秦國銳士甲冑幾何:從《大秦賦》兵甲,看先秦時代的中國甲冑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先秦歷史又一次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回想起「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的磅礴詩歌,大秦銳士所向無敵、以一當百的勇猛,一直令人嚮往。細看該劇,雖不能完全稱之為歷史,但服裝與甲冑的考究,還是頗為用心的,這恐怕也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東周武士的鎧甲長啥樣?看看《大秦賦》第四季集吧
    《大秦賦裡》第四集的歷史背景,是公元前259年邯鄲之戰,魏國和楚國都起兵相救,大破秦軍。楚考烈王重新發起各國合縱,還派人到赧王處請求赧王以天下共主名義下達組建聯軍的命令,周赧王為此求助於西周公。西周公傾其國力組建起一支5000多人的軍隊,與諸侯商定在伊闕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