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味星球上,有各種味道引人追隨,這些味道纏綿舌尖,沉入心底,最終化為對人們對美食的記憶。而對於一個貨真價實的「吃貨」來說,對一個國家的印象大都是停留在舌尖上的味道。
那麼你想像中的印度味道是怎樣的?
對於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度,普通的看客的食物印象多半還停留在「印式咖喱」上,而今天小編將為你開闢一個新的美食世界,揭開印度人飯後甜點飲品中必不可少的兩樣味道——牛奶和糖。接下來,就跟我一起打開這篇醇香甜蜜的「下飯」小文吧!
<壹>
眾所周知,印度有很多人吃素,當今的莫迪總理就是一個嚴苛的食素愛好者。印度吃素者的比例大約佔總人口的30%-60%,這樣算來印度的素食主義者總數超過5億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長期食素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因此牛奶成為這個國家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印度全國上下對牛奶的需求量高也自在情理之中了。
說起牛奶產量大國,人們往往會想到澳洲、紐西蘭,以及一些歐洲國家,事實上這個頭銜非印度莫屬。但因為印度的牛奶多是內銷,很少出口海外,因此印度牛奶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鮮為人知。
隨處可見的牛奶小販
五花八門的奶製品
印度奶豆腐是百分之百的素食,且其製作過程中未添加凝結劑、凝乳酵素和調味鹽。它還富含大量的鈣和蛋白質,滿足人體日常所需營養,因此受到眾多素食愛好者們的青睞。
奶豆腐的製作過程並不繁雜。先把牛奶煮沸,後加檸檬汁兒,接著靜置30分鐘,你會看到粘稠的奶塊從乳清中分離出來。然後用紗布將乳清從中過濾出來並擠壓,便可以得到一塊厚實的奶塊。完成這一過程後,乳清和奶塊得以完全分離,奶塊也完成了凝結。就這樣,既不需要特殊發酵也不需要暗室儲存,一塊完美的家庭版奶酪就新鮮出爐了。
為了方便食用,超大塊的奶豆腐通常會被分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印度人喜歡幹吃這種奶製品,就圖兩個字兒—— 新鮮!
既然提到奶製品,就不得不提印度街頭的純手工搗制的酸奶。
雖說是酸奶,但它卻比酸奶更為濃稠,奶香十足,再佐以不同口味的新鮮水果,比如香蕉、芒果、葡萄等,簡直就是印度街頭當之無愧的網紅小吃。
無論是爆汗淋漓時,或是吃了火辣辣的咖喱後,只要來上一口Lassi,保證讓你透心涼心飛揚。
如果你走在印度街頭,想要來這麼一碗水果Lassi,千萬記得讓小販少放糖,不然依照印度人的口味,一定會讓你甜的發齁的。
印度奶茶是一種以紅茶葉為主,再加入綠色小豆蔻莢、肉桂、丁香粉、姜及黑椒粒等調味料的發酵型飲品。
底茶通常用味道較濃烈的紅茶(如阿薩姆紅茶),才不會被香料和甜味蓋過,阿薩姆紅茶之中有一個叫做「mamri」的種類,是用特殊的方式處理過的散葉茶,這種茶價格不高而且在印度十分常見。
因氣候的不同,燒奶茶的方式有兩種,南方講究「拉」,將牛奶和釅茶在兩個杯子間顛來倒去,這樣便能在空中拉出一道棕色的弧線,目的是為了茶乳更好交溶,提升口感。做拉茶的器皿多是一口滿是沸騰牛奶的大鍋,和一個裝煮好釅茶的大銅壺,銅壺帶龍頭,常畫上一隻豎眼和三道槓,象徵主神溼婆(Shiva),有時還點綴上新鮮的茉莉花串。
而北方則習慣於「煮」,將牛奶倒入鍋中,煮沸後加入紅茶再小火煮數分鐘,加糖過濾裝杯即可。煮茶用到的器皿則簡單的多,一個煤油爐加一口小鋁鍋便能支撐起一個奶茶鋪。
印度人很喜歡甜,究竟喜歡到什麼地步呢?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下自己第一次吃印度甜品的經歷。一個印度朋友專程從老家給我帶來一盒傳統手工甜點,每一塊花花綠綠的甜食裡面,都浸滿了濃濃的糖漿,一口咬下去,甜到心慌。
印度朋友送的糖果
還有在參與組織一次中印文化活動中,我們在茶歇期間準備了紅茶,但卻沒有準備糖。隨後,不斷有印度朋友前來問我要糖,並做出一副「沒糖怎么喝紅茶」的表情。
那時候我才知道,印度人喝茶必須加糖,不光是紅茶,喝什麼茶都要加糖。小編覺得,用「見糖眼開」形容印度人也毫不誇張吧!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幾款傳統的印度甜點。
在印度,糖果代表美好的祝願,寓意吃糖果的人幸福安康,一帆風順,所以糖果成為了印度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印度幾乎所有重要節日以及結婚、生子等慶典活動中,糖果都是走親訪友、恭喜慶賀的首先禮品。政客選舉獲勝後,還常與眾人一起分食糖果,以示慶祝。
如果你要去印度人家裡做客,不知道對方的喜好的話,那麼送糖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看過《摔跤吧!爸爸》,那麼你一定記得這樣一個情節——阿米爾·汗飾演的爸爸領著兩個女兒走在街上時,他的朋友因喜得一子,於是拿著一盒甜點邀請阿米爾·汗品嘗。
當你走進印度甜品店,目光所及之處都是色彩鮮豔的糖果,一般種類高達50多種。口味普遍偏甜,一般甜到你想不到。
雖說種類豐富,但大致分為「南北兩大派」,不外乎製作材料上的不同。南印度偏愛用牛奶、糖及麵粉,而北印度甜品則喜歡用堅果,如開心果、腰豆等。印度西部則兼具了南北的特色,東北部因地理和文化上與不丹和我國西藏接壤,因此甜食中會多加一道酥油。
印度非常傳統的甜點,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中世紀的印度就有所記載。
它源自北印度,在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甚至是中東地區都很流行。在印地語裡,「Gulab」是玫瑰,Jamun指的是生長於印度、巴基斯坦等地一種常綠樹木的棕褐色果子,所以Gulab Jamun翻譯過來的名字就叫玫瑰果,也可以叫它古拉布·賈蒙。因為它味道甜美、外形可愛小清新,因此常出現在節日、生日、重大慶祝活動、婚禮等其他場合,以及穆斯林宰牲節和印度教排燈節。
玫瑰果的製作並不複雜:首先,用小火將牛奶中大部分的水分蒸發,得到「固體牛奶(milk solid)」,也就是乳清;然後,把「固體牛奶」和麵粉、糖、奶油、豆蔻粉、玫瑰水按比例攪拌在一起,搓成小球,然後在100多度的油鍋裡煎,放涼。最後,把它們泡在藏紅花等製成的糖漿裡即可。
它是一種通體乳白的球狀物,樣子酷似中國的湯圓,用調羹壓一壓能感覺到外表的滑膩和彈性。奶豆腐湯圓是用奶皮、糖漿、發酵粉等做成,飽含糖水,幾乎每一口咬下去都能讓嘴裡充滿糖漿,甜得膩人。
做法也不是很複雜,先把牛奶煮至微滾,然後加入檸檬/青檸汁,不斷攪拌牛奶就開始呈現奶酪狀。把奶酪倒到一個鋪了紗布的漏鬥上,用清水洗去檸檬汁的味道。然後把紗布包起,儘量用手把多餘的水分擠出,至奶豆腐成麵團狀。取出繼續用手搓成長條狀。然後輕輕搓成湯圓狀。這個份量大概可以搓成 40-45顆湯圓。
在一口厚重帶蓋的鍋裡把糖和水還有豆蔻籽粉/藏紅花煮滾。輕輕把一半的湯圓加入煮滾的糖水裡,記得要留有一半(足夠的)空間讓湯圓有膨脹的空間。加蓋中高火煮10分鐘,間中觀察一下糖水的狀況,如果有要滾瀉的模樣,稍微打開蓋子漏點氣,再繼續蓋上煮。
十分鐘後等湯圓體積變兩倍大的時候,就好了。取出湯圓和一部分糖水,繼續相同的方式煮第二批。然後糖水和湯圓一起冷卻,裝罐冷藏就好了。
最後,小編借用《舌尖上的中國》中的一句經典旁白——在吃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我想這一點不僅是在印度,全世界都通用吧!
美食愛好者從來不會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大膽地去嘗試,只有舌尖上的百轉千回,心底裡的悲喜起落,才終成這萬千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