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5周年——分享關於冥王星的10件趣事

2020-12-13 天文在線

2015年,新視野太空飛行器飛躍了遙遠的世界,科學家們由此了解到10項冥王星系統最酷,最新奇,最不可思議的發現。

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飛船拍攝於28萬英裡(45萬公裡)外的增色的冥王星全球視圖。這張圖展示了冥王星著名的心臟——一個叫做湯博區的區域。最近有研究表明,冥王星冰冷的心臟使吹過這顆矮行星表面。圖片由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APL/西南研究所提供)

美國宇航局最初在2020年7月14日發表這篇文章。2015年,7月14日,在經過近十年、超過30億英裡的航行後,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飛船在距離冥王星不超過7800英裡(12550公裡)飛行。感謝這個鋼琴大小的探測器,我們第一次可以看到這個遙遠世界壯觀的,多彩的細節。

新視野飛行器和冥王星的邂逅,以及其對冥王星五大衛星中最大的冥衛一衛星的近距離觀察,向人們揭示了一個充滿壯麗山河地質的冰冷世界,如巍峨的群山、廣袤的冰原、深洞、懸崖、山谷和在太陽系中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地貌。

自那次突破性飛躍的五年裡,幾乎每個關於「冥王星是一個無生命的冰凍星球」的猜想都已經被拋諸腦後了。

歸功於新視野飛行器提供的數據,以下10條是科學家們自2015年了解到的關於冥王星體系最炫酷,最奇異以及最意想不到的發現。

該關於冥王星和它最大衛星,冥衛一的自然彩色圖是由美國宇航局新視野飛船在2015年7月13至14日之間拍攝的圖像合成的。

在我們太陽系的所有衛星和行星組合體系中,冥王星和冥衛一是體積最相近的一組。冥衛一的體積差不多是冥王星的一半大。由於冥衛一相對於冥王星來說過大,他們倆有時會被認作是一對雙矮行星。(圖源: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北研究所)

1. 冥王星有顆「心」,驅動著這顆行星的活動

冥王星的心臟——「新視野」號在接近冥王星時觀察到的標誌性特徵之一,並在「新視野」號飛越期間以高解析度拍攝到——是一個巨大的、百萬平方英裡的氮冰川。心臟的左心室——稱為斯普特尼克平原(Sputnik Planitia)——幾乎迫使這顆矮行星轉向,讓該盆地現在幾乎正對著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Charon)。

詹姆斯·塔特爾·基恩(James Tuttle Keane)是一名行星科學家,也是加州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新視野小組成員。他說:這個過程被稱為「真極漂移」——是行星體改變其自轉軸時的過程,通常這一過程是大型地質作用的結果。

斯普特尼克平原處於目前位置並不是個意外。它是個寒境,氮冰在這裡加速堆積成一個厚度至少2.5英裡(4公裡)的冰床。此大量物質的持續不穩定,加上隨著冥衛一繞冥王星運動產生的潮汐性推拉,使這個矮行星傾斜導致該盆地與冥王星和冥衛一之間的潮汐軸更緊密的對齊了。基恩說:這項活動也很可能是破裂冥王星表面和在其地殼製造許多曲折蔓布於冥王星大部分地區的嚴重故障的原因。

這個盆地被認為已在它目前所處位置的西北方,離冥王星的北極圈更近處進一步發展成形。並且冰塊應該會繼續在盆地加速堆積,冥王星將繼續調整它自己。

冥王星心臟的西方跳動——斯普特尼克平原區域內冥王星表面及亞表面特徵剖面圖。新視野數據顯示這片區域下可能存在水海洋。圖片來自:詹姆斯 塔特爾 基恩/NASA

2.冥王星表面下是否藏著液態水海洋?

聚集起來的冰可能不是使得斯普特尼克平原重新定位的唯一因素。來自該盆地的新視野號數據顯示,在它下面可能有更重質量的東西發揮了作用,科學家懷疑更重質量的東西是一個水構成的海洋。基恩說:

那是一個驚人的發現。這將使冥王星變成一個難以捉摸的「海洋世界」,就像木衛二、土衛二和土衛六一樣。

其他幾條證據,包括在新視野號的圖像中看到的構造結構,也指向冥王星地殼下面存在的海洋。

斯普特尼克平原很可能是40億年前由一個直徑30到60英裡(50到100公裡)的柯伊伯帶天體撞擊而形成的,它在冥王星的冰殼上切下了一大塊,只在盆地的底部留下了一個薄而脆弱的冰層。表層下的海洋很可能通過擠壓脆弱的地殼從底部侵入盆地,

基於該行星圖像的最新模型表明,這種液態海洋可能是在冥王星快速、猛烈的形成過程中產生的。

3. 冥王星的構造活動可能依舊活躍

巨大的斷層綿延數百英裡,在覆蓋冥王星表面的冰殼上切割了約2.5英裡。然而,科學家解釋冥王星有這些裂縫的唯一原因是其表層下海洋在逐漸凍結。

水在結冰時膨脹,在冰殼下,膨脹會推動表面並使其破裂,就像你冰箱裡的冰塊一樣。但是如果溫度足夠低,壓力足夠高,水晶體會開始形成更緊密的晶體結構,冰會再次收縮。

使用新視野號數據的模型顯示,冥王星具備這種使冰收縮的條件,但它沒有任何已知的地質特徵表明收縮已經發生。對科學家來說,這意味著表層下的海洋仍然處於結冰的過程中,並有可能在表層形成新的斷層。基恩說:

如果冥王星是一個活躍的海洋世界,這就意味著柯伊伯帶的矮行星中可能遍布其他海洋世界,這極大地增加了我們太陽系中潛在的宜居地的數量。

但是,儘管今天冥王星的液態海洋可能仍然存在,科學家們懷疑在大多數地方(雖然不是在斯普特尼克平原下面)它被近200英裡(320公裡)的冰隔離了。這意味著它今天可能還沒有接觸到表面;但在過去,它可能通過被稱為低溫火山的火山活動滲出。

4. 曾經活躍的火山也許還繼續活躍著

但也許不是你想像的那種「火山爆發」。

在地球上,熔巖噴吐、流涎、氣泡,就像在夏威夷一樣。但在冥王星上,有許多跡象表明,一種冰冷的、泥狀的低溫熔巖曾在不同時期在表面湧流。

科學家稱之為「低溫火山」。

萊特蒙斯(Wright Mons)和皮卡蒙斯(Piccard Mons)與太陽系中發現的任何其他火山都不一樣,這兩座位於斯普特尼克平原南部的大山,每座都有一個很深的位於中心的坑,科學家們認為這很可能是低溫火山的火山口。

斯普特尼克平原的西面是Viking Terra,那裡有很長的裂縫和地塹,那裡也有證據表明表面曾經有流動的低溫熔巖。

在斯普特尼克平原更遠的西部是Virgil Fossae地區,不超過10億年前(甚至更近的時間)富含氨的低溫熔巖似乎爆發到地表上、給幾千平方公裡的區域覆蓋上紅色的有機分子。

你所看到的是冥王星著名的心臟圖片。這是心臟右葉一個被叫做斯普特尼克平原的區域的一個特寫鏡頭。這個圖像跨越了大約50英裡(80千米),展現了冥王星冰面上數以千計的坑洞以及更大的環流圖案。科學家們懷疑這些「島嶼」是漂浮的水冰山,或者可能是冰山尖。圖源美國宇航局/Johns Hopkins APL/美國西南研究所。

5. 冰河幾十億年的雕刻,至今仍未停工

冥王星加入了地球、火星和少數擁有活躍流動冰川的衛星的行列。

斯普特尼克平原的東部是許多(大部分)氮冰冰川,它們從坑窪的高地流向盆地,在經過的過程中切割出山谷。科學家們懷疑,氮從冰升華為蒸汽,飄在這顆矮行星周圍,然後又在表面凍結,這種季節性和「超級季節性」的氮冰循環是冰川冰的來源。

但這些冰川與地球上的水凍結形成的冰川不同。首先,它們的內部融化都不會落向冰川的底部。液氮會上升到頂部,因為液氮的密度比固體氮小。當液氮出現在冰川頂部時,甚至可能以噴氣或間歇泉的形式噴發。

此外,冥王星表面的一些地方是由水凍結成的冰組成的,其密度比氮冰略低。當冥王星的冰川雕刻其表面時,一些水凍結成的「巖石」會沿冰川升起,像冰山一樣漂浮。這樣的冰山在「新視野」號拍攝的幾張斯普特尼克平原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冥王星已知的最大的冰川,其直徑超過了620英裡(1000公裡),大約是俄克拉荷馬州和德克薩斯州大小的總和。

NASA新視野項目的科學家們利用最先進的計算機模擬技術呈現出了冥王星斯普特尼克平原表面的「冰細胞」。從地質學來看,這些「細胞」還「年輕」,並且在對流(就是在一鍋沸水裡見到的那種現象)的作用下翻滾。圖片來源:NASA/ 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

6. 長著「細胞」的巨大冰川

如果將斯普特尼克平原表面放大近距離觀察,你會發現一種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的現象:散布在冰上的奇怪多邊形圖案。這些圖案分別有至少6英裡(10公裡)寬,在冰川表面翻滾不安,連成一片。

這種圖案看起來像顯微鏡下的細胞,它們卻不是細胞,而是冥王星內部熱量試圖從冰川下逃出來的證據。(這些熱量)造出上湧的氣泡和下沉的氮冰,好像熱的熔巖燈。

熱冰上升進入細胞中部,冷冰下沉聚積細胞邊緣。這種現象在地球的冰川內,甚至是在我們已知的太陽系任何地方都絕無僅有。

白色區域便是冥王星之心。它是一片廣袤的氮冰,每日蒸發、凝結循環往復,為行星各處帶來「氮風」。圖片來源:NASA。

7. 控制著冥王星大氣與氣候的「跳動之心」

儘管寒冷的冥王星與地球相距甚遠,每日有節奏地鼓動著的「冥王星之心」(Tombaugh Regio)卻如同格陵蘭島及南極洲控制著地球氣候般,異曲同工的控制著冥王星的氣候。

冥王星之心中的氮冰每日都要歷經一個白天從冰升華為蒸汽,寒冷的夜間凝結回地表的循環。每一個循環都如同一拍心跳,操縱著最高風速能達32千米每小時的氮氣風在行星循環。

來自NASA加利福尼亞阿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科學家Tanguy Bertrand說:「冥王星之心實際上控制著冥王星的大氣循環」。 據Bertrand使用「新視野」(New Horizons) 數據創建的精密天氣預報模型顯示:當冰層在冰冷的「冥王星之心"北部升華並在南部結冰時,它們驅動了奇怪地與冥王星東旋相反的西向凌冽大風。

Bertrand還說到:「位於冥王星之心西部邊緣的史波尼克高原上的風條紋正是這些向西的風與冥王星之心邊緣崎嶇的地形相撞後留下的。考慮到冥王星的大氣層僅為地球的1/100,000,這算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同時,這也為其他一些令人驚訝的類沙漠特徵做出了合理的解釋。」

據史波尼克冰川的特寫顯示,這些位於西北邊緣的水冰山可能提供了粒子,而冥王星的氮氣「心臟」則提供了風。圖片來源:NASA。

8. 冥王星也有沙丘

這不是撒哈拉沙漠,也不是戈壁灘,這裡是冥王星。在斯普特尼克平原西部邊緣,數以百計的沙丘延伸出至少45英裡(75千米),科學家們懷疑它們形成於近期。

沙丘需要微小粒子以及持續的,強勁的風來吹升沙粒或者其他東西。儘管冥王星引力微弱,大氣稀薄,極度寒冷並且整個表面由冰構成,但顯然,冥王星具備了(或者說依然可能具有)形成沙丘所需的所有條件。

在西北部斯普特尼克冰川邊緣的水冰山可能提供了這些微粒,而冥王星跳動的氮「心」提供了風。不同於地球上有時被大風吹的石英,玄武巖和石膏砂,科學家們懷疑冥王星上的沙丘是被速度不高於20英裡每小時(32千米每小時)的風帶來的沙子尺寸的甲烷冰微粒,雖然構成了沙丘規模,但過去的風可能更加強烈,大氣也更加濃厚。

冥王星和冥衛一被擊打出大型隕石坑,但是幾乎沒有小型的,這或許意味著比預計中更少的小型柯伊伯帶天體。圖源美國宇航局。

9. 沒有「小坑」,卻有大學問

行星表面發現隕石坑是太空常態;但若說到冥王星系統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冥王星和卡龍都沒有很多小隕石坑——而是幾乎都很大。

凱爾西辛格(Kelsi Singer)是新視野項目的代理科學家與合作研究者,來自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Boulder, Colorado)的西南研究所。她說:這讓我們很驚訝,因為這裡的小隕石坑數量比我們預想得更少,這也就意味著柯伊伯帶(Kuiper Belt)的小天體比我們預期的更少。

對新視野號傳回的隕石坑圖像的分析表明,幾乎沒有直徑小於1英裡的物體撞擊過這裡;因為科學家們堅信構造活動不會優先消除這些小隕石坑的表面,這就表明柯伊伯帶很可能沒有極小天體的存在。

辛格說:這些結果給我們提供了太陽系如何形成的線索,因為這告訴了我們關於巨大星體的組成部分的數據,如冥王星,甚至可能是地球。

冥王星最大衛星,冥衛一的色彩增強圖。圖像顏色經過處理從而突出衛星表面性質的變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微紅的北部(頂端)極地區域。圖源美國宇航局/ Johns Hopkins APL/美國西南研究所。

10. 冥衛一的過去,能否揭示其他冰封世界的奧秘?

「新視野」號還捕捉到了一些冥衛一的圖像,這些圖像向人們展示了冥衛一的某些驚人地貌。

在「新視野」號拍攝到的高清圖片中,冥衛一的某一面顯示出了兩塊截然不同的地勢:一塊是平原,向南延伸,一望無際,被官方命名為Vulcan Planitia,其面積至少與美國加州相當;另一塊崎嶇的地勢被人們命名為Oz Terra,向北延伸至冥衛一的北極。兩者似乎都是由冥衛一地殼下的古老海洋(你猜對了! )凍結和膨脹形成的。

向北方的適度擴張造就了Oz Terra多巖石及多山的地勢,與此同時向南方的擴張促使古海洋由漏孔,裂縫以及一些像「冰熔巖」等的出口處滲出,溢滿它的表層。事實上,Vulcan Planitia被認為曾是冥衛一早期歷史上覆蓋整片區域的巨大冷流供應。

相似的特徵也存在於一些分布在太陽系各處的冰衛星上,其中包括海王星的巨大衛星Triton,土衛Tethys,Dione和Enceladus,以及天王星的衛星Miranda和Ariel。並且多虧了來自新視野的冥衛一精細圖,冥衛一的過往模型可能成為理解其他冰封世界的火山和地質活動的塔石碑。

末尾語:根據新視野數據得出的有關冥王星的十大「酷」事

作者EarthSky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新視野號:第一顆飛越冥王星的探測器
    2006年1月19日,新視野號探測器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直接運送進入地球-太陽脫離軌道,其發射速度約為16.26千米/秒(10.1英裡/秒;58500千米/小時;36400英裡/小時),創下人造天體發射速度新記錄。
  • 做遙遠星球的訪客,細說新視野號對冥王星的發現
    長久以來,冥王星都是太陽系最神秘的行星,因為它離我們極端遙遠,沒有任何探測器近距離探測過他,對於冥王星的具體地形,化學成分的性質,人們一無所知。2015年,飛行了九年多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靠近並飛掠冥王星,為天文學家們拍攝了大量珍貴的高清晰度圖片。分析了這些照片之後,天文學家們對冥王星的認識獲得了一次巨大的飛躍,新視野號發現了冥王星的哪些特徵呢?
  • 奇特波紋的研究,冥王星可能真的存在地下海洋
    這項關於冥王星可能存在海洋的最新發現,也是自由撰稿人Theresa Machemer在2020年4月1日的美國著名百科類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上發表的一篇新文章的探討對象。文章結果基於2019年10月首次發在ArXiv上預收錄的新論文,這篇論文目前仍在等待同行評審。而它的第一作者,正是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
  • 科學家認為冥王星將再次成為一個新的生命星球
    這張照片覆蓋了220英裡(350公裡)寬的冥王星區域。 它突出了古老的隕石坑區域,毗鄰更平滑,更年輕的地區。 中心的脊狀區域可以是一系列沙丘。冥王星上有冰冷的平原這個mosiac是由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太空飛行器在九月初發回的圖像組成的,作為主要數據下行鏈路的一部分,需要一年才能完成。
  • 別看冥王星的大氣層稀薄,它的堅固你無法想像
    冥王星的微型大氣可能強到讓人意外圖像中冥王星的霧層顯示為藍色,由「新地平線」太空飛行器的拉爾夫/多光譜可見成像相機獲得,發布於2015年10月8日。(圖片:NASA/JHUAPL/SwRI)冥王星的大氣層稀薄,但它可能比科學家所認為的矮行星周圍由表層冰蒸發逐漸形成的空氣薄殼更具彈性,這就導致了氮氣和一小部分甲烷以及其他氣體的蒸發。這種蒸發由陽光碟機使,在冥王星248年間圍繞太陽高橢圓軌道的長途跋涉中,陽光的強度差別很大。
  • 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14日歷史性地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即將傳回的一張冥王星清晰照片上竟有一塊心形的圖案,「新視野」號當時正在最後一次歷史性飛掠冥王星。
  • 冥王星還愛天蠍座嗎?
    本周,大家的朋友圈被兩件事刷屏——三裡屯的優衣庫,顏值頗高的冥王星。由於朝陽區人民群眾的存在,炎林君不打算談前者,再說,咱是那俗人?!
  • 光速前往冥王星要5.5小時,探測器飛越太陽要2萬年
    已經被剔除小行星身份的冥王星距離太陽更遠,它位於遙遠的柯伊伯帶,太陽光需要飛行59億公裡才能達到它的表面,而這需要5.5個小時。5.5個小時,光線就能從太陽出發到達冥王星,可是人類卻用了接近10年。2016年1月,著名的新視野號帶著人類的期望從地球出發,在經過了接近10年的連續飛行後,它於2015年7月14號才從冥王星的上空飛躍而過。
  • 探測器在50億公裡外的冥王星,找到答案
    根據今日宇宙消息,上個月科學家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已經進入柯伊伯帶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經過冥王星後,距離地球六十億公裡的位置,發現了更好的觀測位置。
  • NASA發布冥王星驚豔拼圖:7000張來自全球照片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導 臺媒稱,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發布一張以冥王星(Pluto)為主題的拼圖,由7000多張來自全球各地的照片組成,壯麗景象令人驚豔。據臺灣東森新聞雲網站10月21日報導,NASA 在今年6月發起一項活動,推出名為「冥王星時間 (Pluto Time)」的工具,可以計算所在位置何時的陽光強度和中午的冥王星差不多 ,並將民眾用此系統所拍的照片合成一張大拼圖。
  • 冥王星才是真正地球2.0?地貌景觀與地球驚人相似
    提起冥王星,濤濤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被踢出八大行星,以及關於他眾多傳說,但其實都沒有得到更多的科學證實。就算是最著名的爬行生物來說,科學家經過分析也只是認為很可能與冥王星與地球極其相似的獨特地貌有關。
  • 冥王星才是真正的地球2.0?地貌景觀與地球驚人相似
    提起冥王星,濤濤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被踢出八大行星,以及關於他眾多傳說,但其實都沒有得到更多的科學證實。就算是最著名的爬行生物來說,科學家經過分析也只是認為很可能與冥王星與地球極其相似的獨特地貌有關。根據新視野號2015年對冥王星飛躍所收集數據的最新分析表明,冥王星上有類似地球的雪山和甲烷冰製成的冰川的證據。
  • 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任何物體瞬間被凍住,怪異超出認知!
    冥王星自上世紀發現以來,一直給人一種遙遠神秘的印象。而它又是以羅馬神話中的「冥界死神」普魯託(Pluto)來命名,這也給它增添了一絲恐怖的色彩。雖然它已從太陽系9大行星之列遭除名,被降級為「矮行星」。即使後來「新視野」號探測器給它照了相,其詭異性在科學家眼中依然不減半分。
  •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咋了?它長這樣,有點「可怕」!
    冥王星之所以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是因為它是一顆矮行星,科學家發現鬩神星(矮行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於是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在翌年正式定義行星概念,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
  • 因為他的特殊功績,後人會把他的骨灰送給冥王星作為紀念
    冥王星的發現者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我們一直在想,在地球生命之外可能還有許多生命,但我們沒有找到他,這些涉及文明,文明還有哪些其他形式正在開發,以及文明和文明之間是否有區別?低級的文明與先進的文明之間的差距僅僅在於科學技術的差異嗎?
  • 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除名?
    冥王星於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級成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著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處與它的名字無關。冥王星遠離太陽,相對於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環境十分惡劣,這才是它的可怕之處。
  • 冥王星是一個冰凍星球?最高清的圖片將向我們揭秘
    當我們對冥王星那麼做了之後,越過海王星的軌道,這個世界被第一次發現,我們得以看清一些粗略的細節。冥王星 圖源:zhidao.baidu但除此之外,即使我們掌握了最先進的科技,我們仍需要讓一些更好的事情發生。所以,我們將裝載的「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射到30億英裡(50億千米)之外的冥王星,並等待九年讓它到達目的地。
  • 冥王星和天蠍座不得不說的故事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歷經3463天飛行,穿越48
  •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真的科學嗎?帶你走近這顆冰冷星球
    現如今,部分天文學家呼籲恢復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使得這一爭議再起,他們認為這個結滿冰的小星球一開始就不該被降級。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冥王星是行星嗎?我們能確信從小到大所知道的冥王星就是真正的冥王星嗎?冥王星探索之旅羅威爾(Percival Lowell)在其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研究中提出,這兩個氣態巨行星的軌道擺動必定與一個尚未被發現的第九顆行星有關。
  • 哈勃望遠鏡能拍攝134億光年的星系,為什麼看不清冥王星?
    然而,儘管哈勃太空望遠鏡強大的觀測力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突破性發現,但它卻無法觀測到近在太陽系內的冥王星。這就是冥王星最詳細的圖嗎?在哈勃傳回的照片中,冥王星的圖像只是幾個黃色的像素點,畫面模糊,仿佛高度近視患者摘下眼鏡時,眼前呈現的景象。哈勃既然能看到百億光年外的東西,沒有道理看不清「近在咫尺」的冥王星。為什麼我們無法透過哈勃望遠鏡,看清冥王星的真面目呢?